
草原上的人们
《草原上的人们》(People On The Prairie)是由徐韬执导,海默、玛拉沁夫、达木林编剧,乌日娜、恩和森参加演出的中国电影。影片于1953年上映。
《草原上的人们》讲述了内蒙古草原牧民与潜藏的敌特分子展开殊死斗争的故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草原上的人们
- 外文名:People On The Prairie
- 出品公司:东北电影製片厂
- 製片地区:中国
- 导演:徐韬
- 编剧:海默、玛拉沁夫、达木林
- 类型:剧情
- 主演:乌日娜,恩和森,树海,朝鲁,安琪
- 片长:92分钟
- 上映时间:1953年
- 色彩:黑白
故事梗概
根据玛拉沁夫同名小说改编。
《草原上的人们》

50年代初期,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将草原建设得更加美好而辛勤劳动着。
女共青团员、互助组长萨仁格娃,曾连续两年获得劳动模範称号。她与另一个互助组长、打猎能手桑布真诚相爱。
当草原上的广大牧民忙着发展生产的时候,暗藏的特务宝鲁企图挑动萨仁格娃的父亲白依热退出互助组,以达到拆散互助组的目的,遭到斥责。在一次暴风雪中,宝鲁割断牲畜栏桿的绳子,打开马圈和羊圈,放跑了牲畜。萨仁格娃为救牲畜骑着马从崖上摔了下来,幸亏桑布赶来相救。
由于牧民们团结一致,将放出的牲畜都及时赶回,未能给互助组造成很大的损失。风暴季节已过,在萨仁格娃为受伤的牲畜防疫注射时,宝鲁乘人不备,把毒药投进井里,毒死了萨仁格娃小组里的二十多只羊,并妄图以羊群中毒的事情嫁祸于萨仁格娃。萨仁格娃为互助组失去那幺多羊而伤心,情绪有些波动。她在区长阿木古郎的教育和帮助下,认识到不能只想个人的荣誉,要为大家着想,为内蒙古大草原和祖国的建设着想。不久,宝鲁在特务吕绶卿的指使下,想趁那达慕大会开幕时,放火破坏草原的建设。
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开幕了。会上有各种活动:物资交易、评选模範、赛马、射箭等,热闹非凡。在评选模範的会上,有人对萨仁格娃领导的互助组死羊之事,表示不满。萨仁格娃认为组里羊死了,自己是有责任的,一定要把这件事搞清楚。会后,萨仁格娃牵着马在河边溜达时,看到宝鲁鬼鬼祟祟的,身上还带着枪,便奋不顾身地骑马追去。她赶到山坡,已看不见宝鲁的蹤影,却发现牧场燃起了大火。萨仁格娃断定这火是宝鲁放的,就拍马冲过浓烟烈火去抓宝鲁。这时,盟长亲自带领民众救火,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把火扑灭了。
在萨仁格娃、桑布的帮助下,公安人员将宝鲁、吕绶卿等一小撮潜伏特务一网打尽。当大家知道萨仁格娃小组的死羊是特务投毒所致时,对于勇敢的萨仁格娃更加敬佩。在庆功会上,盟长称讚萨仁格娃不仅是劳动上的模範,而且在防风暴、防火灾、与特务作斗争上,也表现出奋不顾身的勇敢,为草原上的人们立了一大功。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阿木古郎 | 叶贺 | ---- |
桑布 | 恩和森 | ---- |
宝鲁 | 树海 | ---- |
白依热 | 朝鲁 | ---- |
鸟尔莎娜 | 安琪 | ---- |
盟长 | 广布道尔基 | ---- |
村长 | 部长林 | ---- |
公安局长 | 马路 | ---- |
吕绶卿 | 张巨光 | ---- |
说书老人 | 毛依恨 | ---- |
旗干部 | 赵万德 | ---- |
获奖情况
本片荣获1956年度中国文化部优秀故事片三等奖,1994年全国首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纪念奖。
剧中歌曲
主题曲
《草原晨曲》
作词:玛拉沁夫
作曲:通福
演唱:长影乐团合唱队
我们象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 ;
啊,哈,嗬,...草原万里滚绿浪水肥牛羊壮. ;
再见吧绿色的草原,再见吧美丽的家乡. ;
啊,哈,嗬,...为了远大的理想像燕子似的飞向远方. ;
我们象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 ;
啊,哈,嗬,...烟囱林立破云霄白桦绕厂房. ;
再见吧金色的草原,再见吧金色的家乡. ;
啊,哈,嗬,...我们将成钢铁工人把青春献给包钢. ;
我们象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 ;
啊,哈,嗬,...这里从此不荒凉钢城闪光芒. ;
再见吧金色的草原,再见吧红色的家乡. ;
啊,哈,嗬,...为草原钢花怒放我们将飞归包钢.
插曲1
《敖包相会》
作词:海默
作曲:通福
《敖包相会》简谱

演唱:王树理、吴秀云
(男)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
为什幺旁边没有云彩 ;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
你为什幺还不到来哟嗬 ;
(女)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
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
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 ;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来哟嗬
插曲2
《草原牧歌》
作词:海默
作曲:向异
百灵鸟双双地飞是为了爱情来唱歌 ;
大雁在草原上降落是为了寻找安乐。
啊哈呵咿 ;
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幸福的生活 ;
我们打死野狼是为了牛羊兴旺 ;
我们赶走敌人是为了草原解放。 ;
啊哈呵咿 ;
我们驰骋在草原上建设着祖国的边疆。
导演
《草原上的人们》导演是徐韬,编剧是海默,后来却经历了悲惨的人生。
徐韬同志

徐韬(1910—1966年),1910年生于江苏邳州,1930年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抗敌演剧宣传队导演,还参与过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的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徐韬先后导演了《草原上的人们》《海魂》《关汉卿》等多部影片。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徐韬经受不住造反派无中生有的诬陷,纵身跳入钱塘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56岁。
编剧
海默(1923—1968年),1923年生于山东一个贫民家庭,少年丧母,随父进京,1941年来到晋察冀解放区参加抗日斗争,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校学习,曾经参与了《白毛女》等许多话剧的创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海默被造反派打成“黑帮分子”“黑编剧”,他铁骨铮铮,曾经拿着一本30年代刊载江青照片的画说:“让她夺了党的权,会把党带到哪里去?反正我铁了心,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给她低头!”1968年,海默被造反派装进麻袋,乱棒打死,年仅45岁,10年后的1978年北京电影製片厂为他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