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马河(山东西南部河流(南四湖水系))
白马河境内古有泉十三,十二泉皆入白马,此二泉为白马之源。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水盛,及衰,掘泉为池,亦难见水出。源出泉后,本西南流,至荒王陵折西北流,沿尚寨、溪湖场故道尚存。水至溪湖场存留后,绕孟母林北之亭山折西流,经凫村,穿今104道折西南流,故道尚存,但无水。至中心镇后屯村北入今白马河道。太平桥以下水体渐深,始建港口,为国家五级内河航运河道,水面与南四湖平。至曹庄南,汇入第三条支流望云河,后偏西南流,愈南,汇入石墙河支流,折西偏南流,水面阔。越邹城郭里镇、微山县马坡镇、鲁桥镇,至九孔桥村入独山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白马河
- 地理位置:邹城
-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独山湖,大沙河
县区介绍
邹县有古泉十三,十二泉皆注白马,西南行后,在永济桥汇入古泗河,补充京杭运河漕运之水,然后南行入淮。前朝各代对白马河的治理,均围绕漕运进行。然京杭运道伴随黄河的数次南侵被迫东移,从而造成运河之东,山前之水无法入泗,遂在运东低洼地存留,渐成湖泊,遂成济宁南四湖。
南四湖是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的统称。原为古泗河沿线的一片洼地。公元前132年,黄河在濮阳西南决口,向南冲出一条新河注入古泗河,至此,黄河、泗河合流二十余年,致使邹、腾两县山前之水无法正常入泗,被迫滞蓄在泗河东岸成泽,但此时并未成湖,孔门仲子之后西迁邹西鲁桥,并在仲浅村之西设祖林。至元代,开挖济州运河,泗河至此成为运河河道。元末,黄河在曹州决口,洪水漫过济宁、鱼台和丰县、沛县流入泗河运道,此时,邹、腾两县山前之水已经无法入泗,遂在济宁之南、邹县之西、鱼台之东滞蓄,逐渐形成方圆七十六里的南阳湖,将鲁桥至南阳段的泗河故道淹没在湖中,至此,泗河仅存源头至鲁桥一段,即今之泗河。仲家祖坟亦没入湖中。
在南阳湖之南,泗河之东滕县山前来水亦无法入泗,遂在滕县与沛县之间滞蓄,终成方圆一百八十里的昭阳湖。
明朝嘉靖年间,黄河不断侵入泗河运道,并越过泗河运道侵袭东部湖泊,运道连年不畅。1566年,明在南阳、昭阳二湖之东开挖南阳新河,充当新的运道,如此,原来注入泗河古道的邹县、滕县东来之山水,受新运河阻隔,无法入湖,遂在新运河东岸的独山脚下洼地滞蓄,渐城湖泊——称独山湖。这样,南阳、昭阳、独山三湖形成。
独山湖形成的同时,昭阳湖之东,新运河河道接受东来滕县山前之沙河、漷河、薛河之水,但新运道入河口常受三河携带泥沙淤垫,运道受阻,于是在皇甫、东邵一带筑坝阻绝东来之水,三河之水西无归处,只好在微山一带滞蓄,形成郗山、吕孟、张庄、微山等几个相互连通的小湖。1604年,明政府又在微山夏镇、李家口至韩庄湖口一线开挖新运道,运河河道再次东移,将原来在运河东岸的四小湖移至运道以西,成为承接北来南阳、昭阳两湖以及湖东各河来水的总汇。因下游排水不畅,水位抬高,将原来形成的四小湖连成一片,逐成现今之微山湖。至此,在济宁之南、邹、腾之西,南四湖完全形成。即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
1950年,泗河改道,在辛闸村南、仲浅村北入湖。至此,原来白马河由入泗再入湖改为直接独入独山湖,老泗河河道则成为入白马河的一条支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白马河从泗河水系中独立出来,自成白马河水系。
白马河属淮河流域湖东区水系,邹县境内河流原来均汇入泗河,南流入淮。但自元朝南四湖的形成,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白马河独立水系。白马河干流总长60公里,总流域面积1099平方公里,流域内河流56条,包括一级支流22条,主要有大沙河、望云河、石墙河、石里沟、七里沟等,分支33条。邹城境内干流长41.6公里。
主要支流的情况:
大沙河:又名南沙河。源出城东张庄乡徐岭村南,自东向西流经张庄、匡庄、蓄积于城东西苇水库,后向西经城南、在北宿吴官庄村西入白马河。全长32.61公里,流域面积172.59平方公里。
望云河:上接龙河,源出石墙镇望云村东,由东向西流经石墙、唐村、在北宿曹庄村南入白马河。长9.15公里,流域面积169.16平方公里。
石墙河:上接苗庄河,始于石墙赵楼村南,自东向西流经石墙、郭里两镇,在郭里镇北卧牛大桥处入白马河,长14.97公里,流域面积75.97平方公里。
石里沟:源起平阳寺鲍店村南,由北至南流经平阳寺、太平两镇,在白马河农场西入微山境,在马坡大桥处南入白马河。
七里沟:又称薄梁河。源起郭里下镇北山西侧,西流出境,在微山县,在微山县入白马河。
传说
相传此河的源头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名曰陈州。有一日,天宫有一条龙贪图玩耍,错下了大雨,造成人间庄稼淹没,房屋倒塌,尸骨漂浮,怨声载道。玉皇大帝一怒之下,把它痛打了一顿,这龙昏沉之中,掉落陈州山崖之上。百姓们发现后,一传十,十传百。有的赶来烧香磕头,有的赶来看稀奇。其中有一富翁,捻着鬍鬚,含笑说:“难得难得!龙肉可治百病,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这是老天爷给咱百姓的神福哇!”在场人都信以为真,在富翁的带动下,将龙分隔而食之。
玉皇大帝闻知此事,大怒!立即派一位神仙扮成道人去陈州化缘。挨门讨水观之,皆有龙的油星漂浮其上,唯独一位少女端出的水没有龙的油星。道人让少女叫她的老人出来,叮咛道:“明天天亮前,您娘俩一定要到城西山崖上,那里有一匹白马,你们骑上往西跑去,不出十里可别回头。”娘俩不解其意,想问个明白,但道人仅说了句“此乃天机”,就不见了。次日,天还不亮,娘俩到了山崖上,果见一匹白马正向他们点头。那马卧倒,娘俩上去,便站起身西驰而去。跑出数里,回头一看,陈州已是一片汪洋。后人们称之为奇湖,后讹传为溪湖。因她们不会骑马,缰绳拉在地上划出的一道深沟,变成了一条河,名白马河。
治理
白马河发源于邹城市北白马泉,流经曲阜、兖州、邹城、微山4县(市),于微山县鲁桥镇九孔桥村入独山湖,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1099平方公里。较大支流有石里沟、石墙河、望云河、大沙河等。
建国前白马河槽宽仅8-10米,上游无堤防,三岔口以下始有小堤,堤高1米左右,顶宽0.5米。建国后上游修建拦蓄工程,中、下游浚河筑堤,干流防洪标準达二十年一遇,除涝标準达三年一遇。
1952年对白马河进行拓宽加深,设计河槽宽度石里沟入口以下为80米,石墙河至石里沟为70米,大沙河口以下为50米,大沙河口以上为30米。堤距石里沟口以下420米,石里沟至石墙河口300米,石墙河至大沙河口220米,大沙河口以上为100米。挖深1.5-2.0米。治理长度52公里(从入湖口至牛厂)。由滕县专署组织7县民工11.3万人,于1952年3月8日开工,4月19日完成,并建成三岔口、太平山、北林厂3座砌石漫水桥,七里沟、渊源泉、高石、纪沟、韩村、纪沟东、广济桥、大马沟、曹庄等9座涵洞,国家投资41万元,小米139万公斤。
1966年第二次治理白马河,干流从望云河口至九孔桥挖河复堤并结合挖引河引湖灌溉,长28.6公里,湖内疏浚1.5公里。改建、新建鲁桥、果庄、曹庄3座生产桥。出民工4.5万人,于1966年11月26日开工,次年汛前完工,共做土方499万立方米。
1972年7月6日白马河大水,马楼站实测洪峰568立方米每秒,乾支决口69处,15个村庄被水包围,沖毁桥涵32座,淹地30万亩。中共济宁地委、行署决定对白马河再次进行扩大治理。1974年和1975年首先治理主要支流石里沟。挖河筑堤长13.5公里,建公路桥1座,生产桥6座,涵洞10座,由邹县、微山两县施工,国家投资85万元。
1975年中共济宁地委组织邹西白马河流域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自1975年8月至1980年6月,历时5年,治山15片,3.2万亩,治洼22片,11.6万亩。治理白马河干流60公里及石墙河、望云河等8条支流,长75.4公里。建桥47座,涵洞28座,改
建及新建排灌站31座,河道跌水6处,出民工16.5万人次。完成土方1894万立方米,砌石5.8万立方米,工日1560万个,投资1280万元。同时,水电部第十三工程局挖泥船3艘,疏浚湖内段长4公里。白马河干流治理后,防洪达二十年一遇、除涝达三年一遇标準。
白马河上游山区建成西苇大型水库一座,小型水库41座,共控制流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总库容达1.2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白马河(山东西南部河流(南四湖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