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着名译英汉对照读本:名利场
本书选了近七十万字的译作《名利场》中最精彩的几章,组成了英汉对照版本。萨克雷是英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作家,而《名利场》是其代表作。译者杨必是着名作家杨绛的妹妹,译作不多,但是每部译作都很有质量,《名利场》更是其最好的译作。
基本介绍
- 书名:名着名译英汉对照读本:名利场
- 作者:萨克雷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页数:265页
- 开本:32
- 品牌:商务印书馆
- 外文名:Vanity Fair
- 译者:杨必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英语
- ISBN:9787100075893, 710007589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名着名译英汉对照读本:名利场》是英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代表作。主要描写女主人公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于是利用种种计谋甚至以色相引诱、巴结权贵豪门,不择手段往上爬。这个人物并不邪恶,也不善良,但非常富有人情味,完全是时代的产物。作品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作者简介
萨克雷是英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作家,而《名利场》是其代表作。
译者杨必是着名作家杨绛的妹妹,译作不多,但是每部译作都很有质量,《名利场》更是其最好的译作。
译者杨必是着名作家杨绛的妹妹,译作不多,但是每部译作都很有质量,《名利场》更是其最好的译作。
图书目录
开幕以前的几句话
很多情的一章
乔斯逃难,战争也结束了
全无收入的人怎幺才能过好日子
还是本来的题目
我们的朋友都宾少佐
旧钢琴
有人出生,有人结婚,有人去世
很多情的一章
乔斯逃难,战争也结束了
全无收入的人怎幺才能过好日子
还是本来的题目
我们的朋友都宾少佐
旧钢琴
有人出生,有人结婚,有人去世
序言
这套丛书的名字比较长:名着名译英汉对照读本。还应该长一点儿才更準确,比如叫做“名着名译英汉对照翻译教程读本”,因为这更接近我们费尽周折编出这套书的全部用意和目的。下面简单地说明一下。
名着。外国文学名着成千上万,按说选出十种八种,做成英汉对照读物,奉献给读者,不应该是难事。但凡事怕讲条件。英汉对照读物不宜太长,最好在八九万字的篇幅;体裁要丰富,至少戏剧、长篇和短篇小说要照顾到;英语难易要兼顾,各个时期儘量不漏,写作风格多样化;译文优秀,确实可以作为翻译教程式的读本……这幺多条件相加,名着挑选起来就有相当难度了。多亏了各家老字号出版社几十年来出版的外国文化和文学翻译作品十分丰厚,虽然花费了不少力气,但结果相当令人满意。且看我们所选作品的书目:剧本有《哈姆莱特》、《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和《理想丈夫》;长篇小说有《名利场》和《简·爱》;中篇小说有《伊坦‘弗洛美》和《黑暗的心》;随笔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短篇小说有《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和《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三个戏剧。流传下来的优秀戏剧作品是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必须阅读优秀的戏剧作品。另外,戏剧是西方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小说形式没有出现之前,戏剧是文艺创作中最具包容量的形式。小说出现后,戏剧除了不断丰富自己,仍然保持着所有文艺创作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优势,那就是舞台演出。小说可以朗读,但是无法在舞台上演出。要想登台演出,还得改编成剧本。因此,戏剧仍然是阅读的主要对象。《哈姆莱特》不仅是莎士比亚的扛鼎之作,也是所有剧本中公认的代表之作,其深度、广度和厚度,只有亲自阅读才能领会。莎士比亚是戏剧发展史上的一座山,后来者只有仰望的,没有叫板的,偏偏出了个萧伯纳要与他试比高低。萧伯纳发愤读书(包括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全部),勤奋写作(共写了五十余部),还创办“费边社”。莎士比亚有个名剧叫《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写古罗马人的人性和爱情。萧伯纳说,不,占人更喜欢政治,不信你看我写的《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后者也成了名剧,还拍成了电影,成为电影经典。才子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却说,爱情和政治都重要,唯美主义更重要,我来写一出唯美剧本《理想丈夫》让你们看看。于是,《理想丈夫》集爱情、政治讽刺与社会风俗于一体,上演时轰动一时,也成了名剧。
长篇。为了适合英汉对照,我们只能选长篇小说名着的若干章节。萨克雷的《名利场》和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我们各选了其中的八九万字,首先是因为这两部作品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次是因为这个译本已经成了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範本。所选的几章当然是其中最精彩的,完全可以当做短篇小说看,却又大体上窥见了全书中的几个主人公。萨克雷生前十分走红,许多后起作家都对他十分仰慕,夏洛特·勃朗特就是他的追星族,醉心文学,终写出一部《简·爱》献给他,勃朗特也从此成名。
两个中篇。实际上,英语文学里没有中篇小说这个明确概念。三四万字的短篇仍视为短篇,五六万字的作品就可以算作小长篇了。这里所选的两个中篇分别在八九万字,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长篇了。康拉德的《黑暗的心》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文学经典,剥葱皮一样把殖民主义者的心态一层层刻画得淋漓尽致,其影响之大,先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直接触动着名诗人托马斯·艾略特写出了《荒原》,后又在八十年代造就了轰动全球的电影大片《现代启示录》。美国心理派女作家伊迪丝·华顿以特有的细腻和力量,在她的最负盛名的《伊坦·弗洛美》里,写出了当初美国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时产生的物质问题和道德问题。
一则随笔。随笔是英语文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译得好的很少,只选了一篇。《一间自己的房间》,是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吴尔夫的着名随笔,从一个思想相对开明的知识女性角度,把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问题进行了令人信服的阐述,被后来者誉为女性解放的宣言书。 最后是两位在中国读者群里最有声望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和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选。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和欧·亨利的巧妙构思,使他们跻身于世界文坛。我们选收时儘量照顾他们的创作特色,例如马克·吐温的《一张百万英镑钞票》和《腐蚀了哈德利堡镇居民的人》,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和《警察和讚美诗》,等等。
名译。“名译”的基点是译作出版后,经过一段时间考验,已经得到读者和专家的认可。大部分名译出自名家之手,如朱生豪、吕叔湘、杨宪益、杨必、黄雨石,自然算得上“名译”了。不过,这套丛书还特彆强调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翻译的历史与传统,变化与取向。新中国成立前的文学翻译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虽然不乏优秀的翻译作品,但是自由发挥随意删改的译风也确实存在,甚至在一些翻译作品中相当厉害。近几十年来,经过几代编辑的编辑和修订,共同努力,留住了一批新中国成立前的翻译作品,如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吕叔湘的《伊坦·弗洛美》,徐霞村的《鲁滨孙飘流记》,等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淘汰、修改和碰撞,翻译界渐渐产生共识,形成了一种认真、严谨、準确、精当的译文标準取向,与当代白话文更加接轨了。读者通过每一种书的千把字的“翻译谈”,完全可以体会到这种变化和历史。
在这十种翻译作品里,《哈姆莱特》、《伊坦·弗洛美》、《名利场》可归为一类。它们更注重段落的信息,有时不惜打乱一点儿句序,力求更传神,更口语化,更接近白话文小说的味道与表达。译者能做到这点,靠的是雄厚的英文和汉语底子,尤其汉语。《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是一种游刃有余的翻译,两种文字都照顾得很好;杨宪益、朱光潜、杨周翰、潘家洵,都算得上这种优秀的翻译的代表。《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的翻译,是一种更容易反映作者写作风格的泽文。《简·爱》是目前英语作品之中汉译版本最多的。吴钧燮的译本是较早的,超过了过去的译本,后来的译本又无一可及,从此不难看出翻译不是谁都能做好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一间自己的房间》、《黑暗的心》和《理想丈夫》的译文简朴、清顺,更贴近原文的原貌,代表了今后译文的走向。
英汉对照。译家和编辑有一句大白话:译文和原文对不上(或对得上)。这话往往代表一种翻译的优劣标準。这个系列的所有翻译都是“对得上的”,儘管程度上会出现差别。但是读者在对照英文和中文的时候,一定要琢磨一下,消化一下,发现有“对不上的”也切不要立即下结论,最好回头看看书前的那篇千把字的“翻译谈”,然后再下结论。你这样做了,无论发现什幺结果,都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飞跃,英文的和中文的。
读本。既然是读本,首先考虑的是为读者服务。无论英文中文,均有难易之分。按我们的构想,先读短篇,而后中篇,然后长篇,最后是戏剧。但是如果你唯读英语,参考译文,那幺先读戏剧中的对话倒是一个提高英语理解的有效捷径。
另外,前边说过,我们的这套书应该叫做“翻译教程读本”才更尽其意。我们知道,许多优秀的译家都承认他们从优秀的译本中获益颇多,翻译的经验和感受很重要,例如,“关键是‘信”达”’,“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一仆二主”,“五点谈”,“首要原则是忠实,并力求神似”,“学会表达”,“拉住两个朋友的手”,等等,都在每一读本的前面作了具体而珍贵的详述。如果有什幺东西可以称为翻译教程的话,这些类似“翻译谈”的东西才当之无愧。
苏福忠
名着。外国文学名着成千上万,按说选出十种八种,做成英汉对照读物,奉献给读者,不应该是难事。但凡事怕讲条件。英汉对照读物不宜太长,最好在八九万字的篇幅;体裁要丰富,至少戏剧、长篇和短篇小说要照顾到;英语难易要兼顾,各个时期儘量不漏,写作风格多样化;译文优秀,确实可以作为翻译教程式的读本……这幺多条件相加,名着挑选起来就有相当难度了。多亏了各家老字号出版社几十年来出版的外国文化和文学翻译作品十分丰厚,虽然花费了不少力气,但结果相当令人满意。且看我们所选作品的书目:剧本有《哈姆莱特》、《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和《理想丈夫》;长篇小说有《名利场》和《简·爱》;中篇小说有《伊坦‘弗洛美》和《黑暗的心》;随笔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短篇小说有《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和《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三个戏剧。流传下来的优秀戏剧作品是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必须阅读优秀的戏剧作品。另外,戏剧是西方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小说形式没有出现之前,戏剧是文艺创作中最具包容量的形式。小说出现后,戏剧除了不断丰富自己,仍然保持着所有文艺创作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优势,那就是舞台演出。小说可以朗读,但是无法在舞台上演出。要想登台演出,还得改编成剧本。因此,戏剧仍然是阅读的主要对象。《哈姆莱特》不仅是莎士比亚的扛鼎之作,也是所有剧本中公认的代表之作,其深度、广度和厚度,只有亲自阅读才能领会。莎士比亚是戏剧发展史上的一座山,后来者只有仰望的,没有叫板的,偏偏出了个萧伯纳要与他试比高低。萧伯纳发愤读书(包括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全部),勤奋写作(共写了五十余部),还创办“费边社”。莎士比亚有个名剧叫《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写古罗马人的人性和爱情。萧伯纳说,不,占人更喜欢政治,不信你看我写的《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后者也成了名剧,还拍成了电影,成为电影经典。才子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却说,爱情和政治都重要,唯美主义更重要,我来写一出唯美剧本《理想丈夫》让你们看看。于是,《理想丈夫》集爱情、政治讽刺与社会风俗于一体,上演时轰动一时,也成了名剧。
长篇。为了适合英汉对照,我们只能选长篇小说名着的若干章节。萨克雷的《名利场》和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我们各选了其中的八九万字,首先是因为这两部作品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次是因为这个译本已经成了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範本。所选的几章当然是其中最精彩的,完全可以当做短篇小说看,却又大体上窥见了全书中的几个主人公。萨克雷生前十分走红,许多后起作家都对他十分仰慕,夏洛特·勃朗特就是他的追星族,醉心文学,终写出一部《简·爱》献给他,勃朗特也从此成名。
两个中篇。实际上,英语文学里没有中篇小说这个明确概念。三四万字的短篇仍视为短篇,五六万字的作品就可以算作小长篇了。这里所选的两个中篇分别在八九万字,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长篇了。康拉德的《黑暗的心》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文学经典,剥葱皮一样把殖民主义者的心态一层层刻画得淋漓尽致,其影响之大,先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直接触动着名诗人托马斯·艾略特写出了《荒原》,后又在八十年代造就了轰动全球的电影大片《现代启示录》。美国心理派女作家伊迪丝·华顿以特有的细腻和力量,在她的最负盛名的《伊坦·弗洛美》里,写出了当初美国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时产生的物质问题和道德问题。
一则随笔。随笔是英语文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译得好的很少,只选了一篇。《一间自己的房间》,是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吴尔夫的着名随笔,从一个思想相对开明的知识女性角度,把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问题进行了令人信服的阐述,被后来者誉为女性解放的宣言书。 最后是两位在中国读者群里最有声望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和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选。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和欧·亨利的巧妙构思,使他们跻身于世界文坛。我们选收时儘量照顾他们的创作特色,例如马克·吐温的《一张百万英镑钞票》和《腐蚀了哈德利堡镇居民的人》,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和《警察和讚美诗》,等等。
名译。“名译”的基点是译作出版后,经过一段时间考验,已经得到读者和专家的认可。大部分名译出自名家之手,如朱生豪、吕叔湘、杨宪益、杨必、黄雨石,自然算得上“名译”了。不过,这套丛书还特彆强调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翻译的历史与传统,变化与取向。新中国成立前的文学翻译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虽然不乏优秀的翻译作品,但是自由发挥随意删改的译风也确实存在,甚至在一些翻译作品中相当厉害。近几十年来,经过几代编辑的编辑和修订,共同努力,留住了一批新中国成立前的翻译作品,如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吕叔湘的《伊坦·弗洛美》,徐霞村的《鲁滨孙飘流记》,等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淘汰、修改和碰撞,翻译界渐渐产生共识,形成了一种认真、严谨、準确、精当的译文标準取向,与当代白话文更加接轨了。读者通过每一种书的千把字的“翻译谈”,完全可以体会到这种变化和历史。
在这十种翻译作品里,《哈姆莱特》、《伊坦·弗洛美》、《名利场》可归为一类。它们更注重段落的信息,有时不惜打乱一点儿句序,力求更传神,更口语化,更接近白话文小说的味道与表达。译者能做到这点,靠的是雄厚的英文和汉语底子,尤其汉语。《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是一种游刃有余的翻译,两种文字都照顾得很好;杨宪益、朱光潜、杨周翰、潘家洵,都算得上这种优秀的翻译的代表。《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的翻译,是一种更容易反映作者写作风格的泽文。《简·爱》是目前英语作品之中汉译版本最多的。吴钧燮的译本是较早的,超过了过去的译本,后来的译本又无一可及,从此不难看出翻译不是谁都能做好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一间自己的房间》、《黑暗的心》和《理想丈夫》的译文简朴、清顺,更贴近原文的原貌,代表了今后译文的走向。
英汉对照。译家和编辑有一句大白话:译文和原文对不上(或对得上)。这话往往代表一种翻译的优劣标準。这个系列的所有翻译都是“对得上的”,儘管程度上会出现差别。但是读者在对照英文和中文的时候,一定要琢磨一下,消化一下,发现有“对不上的”也切不要立即下结论,最好回头看看书前的那篇千把字的“翻译谈”,然后再下结论。你这样做了,无论发现什幺结果,都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飞跃,英文的和中文的。
读本。既然是读本,首先考虑的是为读者服务。无论英文中文,均有难易之分。按我们的构想,先读短篇,而后中篇,然后长篇,最后是戏剧。但是如果你唯读英语,参考译文,那幺先读戏剧中的对话倒是一个提高英语理解的有效捷径。
另外,前边说过,我们的这套书应该叫做“翻译教程读本”才更尽其意。我们知道,许多优秀的译家都承认他们从优秀的译本中获益颇多,翻译的经验和感受很重要,例如,“关键是‘信”达”’,“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一仆二主”,“五点谈”,“首要原则是忠实,并力求神似”,“学会表达”,“拉住两个朋友的手”,等等,都在每一读本的前面作了具体而珍贵的详述。如果有什幺东西可以称为翻译教程的话,这些类似“翻译谈”的东西才当之无愧。
苏福忠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名着名译英汉对照读本: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