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一颗葡萄

一颗葡萄

一颗葡萄

《一颗葡萄》是一首现代诗,揭示了死亡与新生即坠落和升华这两种生命情调的共存。诗人通过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客观的又主观的流动视角,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一颗坠落的葡萄和“一架绿色的软梯”之间有着精神上的呼应,葡萄是实在的,“绿色的软梯”则是无形的,纯粹精神性的。“这颗葡萄像一架绿色的软梯一直拖到了大地上”,绿色的软梯用来形容葡萄坠落和重新生长的过程,实在是太微妙了。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一颗葡萄
  • 创作年代:近现代
  • 作品出处:《纸梯》
  • 文学体裁:新诗
  • 作者:车前子
  • 出版:一九八九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品原文

一颗葡萄被结实的水
胀得沉甸甸沉甸甸后,坠落了。
坠落就是展开的过程。
这颗葡萄像一架绿色的软梯一直
拖到大地上。
结实的水被泥土吮乾。
那些核就从一扇门里出来
又开始爬向梯顶。
葡萄更多更多了乱鬨鬨地说
跳呵跳呵一起往下跳。
从很遥远的地方
跳下。 跳下
我们。 我们
一直跳到大地上
梯子从自己的影子中探长双手叉开两腿。
梯子把黑暗的影子从身上脱下。
从很遥远的地方
我们跳下后又爬上梯顶超越墙头眺望天外。
接近天堂的是梯子穿过地狱的是门。
星球转动我们生生死死。
但有一颗葡萄不会消失。
这颗葡萄像一架绿色的软梯从高处展开
一直拖到了大地上。
注:《一颗葡萄》选自《诗刊》1986年第11期。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揭示了死亡与新生即坠落和升华这两种生命情调的共存。诗人通过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客观的又主观的流动视角,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一颗坠落的葡萄和“一架绿色的软梯”之间有着精神上的呼应,葡萄是实在的,“绿色的软梯”则是无形的,纯粹精神性的。“这颗葡萄像一架绿色的软梯一直拖到了大地上”,绿色的软梯用来形容葡萄坠落和重新生长的过程,实在是太微妙了。粗心的读者如果没有感到这里诗行配置的奇兀,那是因为,他轻易地错过了由“像”而点出的极为关键的关係,而自然联想到了绿色的葡萄藤、如果这样,这首诗就整个被败坏了。此诗的两个复现像一颗葡萄和一架绿色软梯,造成的是虚实相应、平行推进的结构,前者是“事态”的具象发展,而后者则是“事态”的抽象过程。前者用诸多短句进行简洁的“交代”,后者着意採用绵长的句型完成无限弥散的“具象的抽象”。诗歌结构的複杂、深入和孤立,于此可见一斑,这里如果再进一步借用立体派的审美眼光来看此诗的结构,读者就会发现此诗的外形是格外考究的。这里有端凝的诗行像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有绵长絮叨的诗行像一架绿色的软梯,而第五节的排列形式则像一蓬葡萄架。这些视觉形式在这里是为了追求阅读快感,也是为了一下子就以“整体”的结构扑入读者的眼帘。
从语言上看,这首诗在文本接受方面几乎一无障碍。这里的语言态度不是一般的“体验”式的,而是一种冷客观的“讲说”。诗人没有“进入”葡萄,也无意于“移情”,说来说去他只是做一个“窥探者”,说来说去那只是一颗葡萄。在诗人看来,葡萄不一定非得和人的意志有关才显得重要,葡萄本身的生命力就足够他讚美了。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诗人不是“发现”,而只是“呈现”罢了。这种不动声色的客观化处理,使诗的语言成为不可穷尽的东西,因为它没有表现更多,反而有着更多的东西被读者表现出来。

作者简介

车前子,原名顾盼。江苏苏州人。1976年国中毕业后做过园艺、民办学校教师、编辑、广告创意、少儿书画教练等多种职业。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副会长,江苏省作协理事。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诗集《纸梯》、《怀抱公鸡的素食者》(英文版),散文随笔集《明月前身》、《手艺的黄昏》、《偏看见》、《缺一角的拼贴画》、《江南话本》、《云头花朵》等15种,另有话剧剧本《南方》、《鸡狗》、《一边的走马灯》等若干部。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一颗葡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