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松潘古城墙遗址

松潘古城墙遗址

松潘古城墙遗址

松潘古城墙始建于明朝,当时所用的青砖长50厘米、厚12厘米,每块砖重达30公斤,所用的灰浆由糯米、石灰加桐油熬成,因此城墙异常坚固。城墙高10米、宽30米、长6200米,是中国苜屈一指的古城墙遗址。位于城东、城南、城北的三座城门顶部均呈半月形,门基大石上镂刻着各种别具匠心的浮雕,古色古香,至今保留着远古的韵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松潘古城墙遗址
  • 所属年代:战国

遗址简介

松潘,古称松州,历史悠远,可上溯至战国时,秦惠王听取司马错意见灭蜀,在此建立湔氐县,拉开了松潘登上历史舞台的序幕。从此后的2300多年间,松潘在此生生不息,屹立不倒,成为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结点。贞观年间,唐与吐蕃交战,后太宗以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乾布,成为他名义上的岳父。这次历史意义深远的和亲,除了对大唐的繁荣稳定以外,更对藏地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起了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而汉传佛教由此传入藏地,也为藏传佛教的诞生提供了最好的温床。

离奇之一

西门在山顶,高城五百米。
   在人们的印象中,几乎每座城池的城墙与城门都分布高差不大的一个水平面上。
然而,松州古城却一反常理,四座主城门之一的西门(古称威远门)建在古城西侧山顶,垂直出古城500米。这在我国现存的古城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我在採访中了解到,历史上,松州最初修筑的城墙,西沿山麓、东跨岷江,古城左侧西山无防御工事,敌兵由西侧山麓来犯,城内防御状况尽收眼底,形成易攻难守之势。为解决这一问题,明英宗正统年间,负责松潘兵备的佥御史寇琛主持将城墙分别从东南两侧山脚延筑至山颠,并增筑了西门,至此形成了“西门在山顶,高城五百米”的离奇景象。

离奇之二

城墙翻山过,形状似屋顶。
   目前,我国现存有不少沿山脊修筑的墙,主要是用于防御的边界墙,其中最为着名的当属万里长城。但是,仅仅因为一座城池的防御需要,就改变了城市的城墙布局,沿着山脊修筑城墙,却十分罕见。
松州古城的内城并不是四边形,而是五边形,犹如一座房子。西门至东门、西门至南门两段城墙沿山脊而筑,长度几乎相等,如等腰三角形的两腰。远远望去,“两腰”将古城西门高高撑上云端,犹如屋脊,给人巍峨之感。
让人惋惜的是,在文革中,这两段城墙的损毁十分严重,现在只能看到当年雄伟的痕迹。要全部修复,还有待时日。

离奇之三

古城北门奇,厚度国之最。
松州古城城墙围长6.2公里,内城跨江沿山构筑,外城土石堆砌而就。城墙与山势、水流巧妙融汇,富有特色。每座城门以条石和大青砖拱成,精美宏大,浮雕石刻精美,堪称杰作。
特别是现存的古城北门,在历史上称为“镇羌门”,它宽6米、高8.5米、进深度为31.5米。据《阿坝州志》记载:“松州城墙的厚度,特别是城门洞的进深度,为全国明代城门之冠。着名的北京故宫城门、南京、西安明代城门,现存均无如此之厚”。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松潘古城墙遗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