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玄(物理科学家)
2011年中组部首批“青年千人计画”入选者,从事电浆实验方面的研究。2012年5月29日,青年“千人计画”教授孙玄博士正式报到,就职于电浆物理学科点。目前工作重点和兴趣是推动串节磁镜物理研究和发展托卡马克诊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孙玄
- 外文名:xsun
- 民族:汉
- 出生地:安徽 铜陵
- 出生日期:1975
- 职业:教授,青年千人
-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要成就:组建中国最大的串节磁镜装置KMAX
国内外求学经历:
1993-1997年在南京东南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7-2000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生,
2000-2005年为美国西弗及利亚大学博士生,
2006年获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Director‘s Fellowship,并进入该实验室工作。
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千人”,全职教授。
科研重要成果:
2000年前往美国西维吉尼亚攻读博士,在导师Earl Scime指导下开始了螺旋电浆中的研究。正是这种长期不断的经验积累帮助其在普林斯顿暑期实习期间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不对称的雷射泵浦现象,并刊登在了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
2006年,由于博士期间的诸多贡献,孙玄教授获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Director's Fellowship奖,进入Intrator的实验室工作。在这里孙玄教授继续其研究“风格”,在其两年半的工作时间里只改变了五次参数,然而这些貌似不断地重複却使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完整的数据,最终成就了两篇物理评论快报和一篇自然—物理子刊,揭示了柱状电浆在不同磁场下的演化过程和结果。2009,孙玄加盟美国加州一家聚变研究公司(TAE公司)。
2012年7月12日,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刘万东教授与孙玄教授在美国会晤中分享了回科大工作的经历及感悟,得到了校友们的共鸣。
回国期间:
2011年,孙玄做为第一批中组部青年千人计画入选者,在祖国千人计画的召唤下回到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
回国后,孙玄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设计和製造一个线性聚变装置KMAX,装置已于1月份安装完毕,2012KMAX正在进行诊断安装和调试工作,KMAX实际上是一个串级磁镜,是现在聚变界中的非主流研究,它可以很好地丰富我国的聚变研究。
2012年回国至2015年,致力于KMAX装置的运行研究阶段工作。现为电浆专业系副主任。
学术成果
1)Transition Of kink stability properties between LT and Non-LT boundary cond - Phys. Rev. Lett. - 2008
2)a Three dimensional Probe Positioner - Rev. Sci. Instrum - 2008 -
3)Experimental Onset Thres. and Magnetic Pressure Pileup for 3D reconnection - Nature Physics - 2009 -
4)Time-resolved msmnts of double layer evolution in expanding plasma - Phys. Plasmas - 2010 -
5)Dynamic Formation of a Hot FRC by Merging of Two Compact Torrids - Phys. Rev. Lett - 2010 -
6)Msmn of Velocity Shear and Ion Viscosity Profile in a Jet - Phys. Plasmas - 2010 -
7)Flux Rope dynamics: Experimental Study of Bouncing and Merging - Phys. Rev. Lett. - 2010 -
8)Combined FRC and mirror plasma studies in the C-2 - Phys. Plasmas - 2011 -
9)A new high performace FRC operating regime in the C-2 - Phys. Plasmas - 2011 -
10)FRC confinemt enhancemnt through edge biasing and neutral beam injection - Phys. Rev. Lett. - 2012 -
11)Msmns of neutral density in C2 - Rev. Sci. Instrum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