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英华(大公报创建者)

英华(大公报创建者)

英华( 1866 — 1926 ),字敛之。满族正红旗人。简署敛,号安蹇,安蹇主人、安蹇斋主,晚号万松老人、万松野人香港《大公报》创始人。原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的祖父、着名导演、演员、製作人英达的太爷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英华
  • 出生日期:1866 
  • 逝世日期:1926 
  • :敛之
英华幼年习武,弱冠才发奋读书,涉猎甚广。信奉天主教,赞同康梁变法维新主张。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英敛之在天津法租界狄总领事路(今张自忠路)创办了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之一——《大公报》。 1906 年,报馆迁至日租界旭街(今和平路)四面钟对过。英华以敢言直言着称。在《大公报》创办初期多次批判慈禧太后、袁世凯等。
英华只活了58岁,却干了3件大事,一是创办《大公报》,二是创办北京辅仁大学,三是创办香山孤儿院。在生命的晚季,英华隐居西山,只参加过一次洪水赈灾。1926 年 1 月 10 日,英敛之因病逝世。
英华1866年(清同治五年)生于北京,少年习武,17岁起即日记不辍。弱冠前,己爱吟咏。对佛、道、耶、回等教均悉心研究。22岁加入天主教。1898年至1900年,先后为广州湾法军、天津法国教堂及蒙自县暑办理文案。1901年回天津,筹办大公报。1912年辞大公报主笔职务,隐居香山,创立静宜女学、辅仁社,招收青年教徒讲学。后与马相伯上书教廷,请办大学。1925年秋,公教大学(后名为辅仁大学)在北平成立,先设国学部,名辅仁社,被聘为主任。1926年1月10日病逝于北平。终年60岁。着有《安蹇诗存》、《万松老人言善录》、《安蹇斋待焚草》、《也是集》、《敝帚千金》《万松心画》、《万松野人言善录》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英华(大公报创建者)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