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李志飞(语音搜寻套用“出门问问”的创始人)

李志飞(语音搜寻套用“出门问问”的创始人)

李志飞(语音搜寻套用“出门问问”的创始人)

李志飞,语音搜寻套用”出门问问“的创始人,CEO。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前Google总部科学家,世界级自然语言处理及人工智慧专家,世界主流机器翻译开源软体Joshua主要开发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志飞
  • 国籍: 中国
  • 民族:汉族
  • 职业:语音搜寻套用”出门问问“的创始人
  • 毕业院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代表作品:”出门问问“

经历

早在2000年之前,李志飞已经开始从事移动网际网路相关工作,一直想在移动网际网路领域成就一番作为。之后,他在约翰霍普斯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智慧型机器人翻译。当时他写了很多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他曾开发的一个开源机器翻译软体Joshua已经成为世界学术界两大主流机器翻译软体之一,斯坦福、麻省理工大学等都在使用。毕业之后,李志飞加入谷歌总部担任科学家,从事机器翻译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间主要开发了谷歌的手机离线翻译系统。
2012年,李志飞在拿到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资之后,从谷歌美国总部辞职回国创办了上海羽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Mobvoi),并立志打造下一代移动语音搜寻产品——”出门问问“。崇尚谷歌工程师文化的李志飞毫不掩饰自己的梦想——做中文版的Google Now。创业之后,李志飞召集到了一批来自斯坦福,马里兰,南大,浙大,复旦,上海交大等中美着名高校的工程师,组建了”出门问问“的核心创始团队。

开发成果

凭藉着自己对人工智慧方面的丰富经验,李志飞成功地把”出门问问“打造成了一款可以完全通过语音输入进行操作的生活信息搜寻工具。”出门问问“的工作原理分为三部分:第一步,语音识别,即将声音转化成文字;第二步,语义分析,将时间、地点等关键字转化成表格;第三步,套用对接,即所谓垂直领域的搜寻。”出门问问“最擅长、最核心的是第二步:语义分析,这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相关新闻

2013年7月,”出门问问“被腾讯推选为”十大微信公共账号“之一。CEO李志飞受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腾讯合作伙伴大会,并在以“微信·公众”为主题的分论坛中分享了自己的案例。谈及“上榜”理由时,李志飞说,从已曝光的微信5.0来看,微信平台将强调服务性,弱化行销性。而“出门问问”的服务属性与微信发展基调的不谋而合或许正是此次腾讯微信官方将“出门问问”作为典型代表的主要原因。
对于为何选择微信作为发展平台,CEO李志飞认为,PC时代的搜寻方式已不符合移动端使用场景和特点,以语音为主的智慧型搜寻将更能满足用户需求,而微信用户已经培养起了语音使用习惯,所以是移动搜寻的最好试验场;同时,微信作为社交网路具有极强的个人属性,便于个性化推荐和精準推送,这将为“出门问问”所追求的个性化搜寻提供良好的基础。
提到“出门问问”未来发展方向时,李志飞说:“如果把百度等关键字搜寻引擎看成搜寻的第一阶段,‘出门问问’目前处于搜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运用自然语言解决输入问题,再下一个阶段的搜寻将是像Google Now追求的那样,全面了解用户各种习惯和正在进行的动作,来预测用户需求并主动推送相关信息,做到用户所想即所见。”

个人语录

1. 不要高估技术短期的影响,而忽略其长期的意义。
2.微信的三个优势让‘出门问问’选择了微信,即,天然的语音入口,用户习惯已形成;搜寻产品‘轻型前端 + 重型后端’的特徵;社交网路将为个性化搜寻提供基础。
3. 不同基因造就了谷歌和苹果在全球科技界的地位。谷歌是一家网际网路公司,崇尚技术改变世界,通过扎扎实实积累产品,在做到一定数量级之后在考虑商业化,后劲比较足;苹果则强在产品征服世界,而这种靠颠覆性产品体验吸引用户的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李志飞(语音搜寻套用“出门问问”的创始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