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刘永道

刘永道

刘永道出生在棕溪镇太平山下的一个农民家庭,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到户不久,哥哥参军,小妹上学,家里缺少劳动力,他国中毕业,失去了上高中的机会,回家乾起了农活。由于父亲刘邦哲年轻时参加过当地二黄戏班子,吹、打、扯、唱样样都会,刘永道在父亲的感染和指点下,从小就喜好文艺活动,十多岁就学会唱山歌、唱孝歌、唱花鼓子,会打响器,成了当地文艺活动的骨干份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刘永道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棕溪镇太平山
  • 性别:男

拜师学艺

1985年初夏,他在邻村看了一场皮影戏,当时觉得十分好奇,每个人都身怀绝技,一个人占好几样乐器,他台前幕后的跑个不停,感到十分有趣。回家后,就萌发了学唱皮影戏的念头,他向父母亲提出要去拜师学唱皮影戏的想法,母亲说:“唱戏是很苦的,再说你还小,大人放不下心”。他说:“再苦也比种地干活轻鬆些,并且学会了能挣钱呢”。在他的坚持下,看到他瘦弱的身材,干不了重活,父母亲就同意了。第二天,父亲就带他到蜀河区沙沟乡东明村老皮影艺人李兴德家拜师学艺,当年他刚满15岁,从此就走上了民间艺术生涯。

三年出师

李兴德是旬阳县老皮影艺人郭家旺的弟子,自五十年代就学会演唱皮影戏,文革期间中断,76年后又重新组建起皮影队。他为人忠厚,平时言语不多,文化程度不高,但记性特别好,脑子里装了几十本戏词几十年不忘。这天他听了刘永道父亲讲明了来意,看到刘永道这孩子聪明灵利、天资聪慧,且学艺决心很大,就同意收为弟子。当晚举行了拜师仪式后,李师傅热情招待了父子俩,几杯酒下肚,李师傅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的向刘永道讲述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和兴衰过程,讲述了皮影子的各种脸谱,身子着装,桌椅摆设等分官位的讲究,讲述了敲、打、吹、扯乐器配合等皮影戏演艺知识。最后,李师傅问:“你想学哪一样”?刘永道答:“那样最难”?李师傅说:“难度最大的就算拦门耍影子,既要有手上功夫,又要有记性,心里要记几十本戏词,要学会、演好可以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刘永道当即表态:“我就要学耍影子,只要能吃苦,就没有学不会的,我决心用五年时间一定学成”。李师傅听后很高兴,说:“只要你下功夫学,我一定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演艺传授给你,因为你的几个师兄年纪都大了,今后指望你接好我的班”。从此,刘永道把李师傅当作亲生父亲一样尊重。李师傅有三个儿子都成家另居,两个大女儿已出嫁,家中只有老两口和小女儿三人生活。土地到户后,师傅家农活很忙,刘永道就在师傅家住了下来,白天同师傅到地里干活,休息时听师傅说戏,有些戏没有剧本,晚上就在煤油灯下由师傅口述,他一句一句的记录写成戏本子,然后一遍一遍的硬背,一本一本的学唱,二十多年来,他已记下了《剪红灯》、《打蛮船》、《康熙王游苏州》、《五鼠闹东京》、《金镯玉环记》、《十五贯》、《反山东》、《薛刚反唐》、《状元祭塔》、《刘三耍钱》、《风雨洞房》等56本皮影戏文。
雨天干不成农活,就在家里由师傅教他耍影子的演艺,掌握道情调的各种板路、唱腔口技、叫板与乐队接腔手势等,每本戏从头到尾每个环节都要记清并详细的写在本子上,一本戏要写好几天,写的时候特别认真,因为道情调唱词讲究押韵,有板有眼,多写一个字或少写一个字就不押韵唱不成,别人听起来就叫黄腔掉板。有一次在练唱《郭子仪梆子上殿》唐王的一段唱词“孤王离了龙木位,再把兄弟玉带提,下次见孤王休施礼,孤王与你等肩齐,论国法王为君你为臣君臣礼仪见起论私法我二人是儿女亲戚”,后一句长达二十五个字,师傅唱得很顺口,而刘永道他怎幺也唱不成,一整夜没合眼,自己用手敲床栏打拍子,默唱到天亮,但始终拍子与字眼不相符,第二天到地里锄玉米草,师妹李玉看他眼睛熬红了,问他为啥?他说:“那句词怎幺也唱不成。”李玉调皮的逗他说:“你唱一遍不会,就罚你多锄一行草”。结果五遍都没唱成,就多锄了五行草,累得气喘吁吁,坐下来休息,在喘气中唱了一遍,不想一下子唱成了,找到了唱词中“起”字要吸气,“论”字要出气发音的窍门。师傅见他学戏这幺刻苦用功,人也机灵,就决定让他作为戏班子的成员,跟班在旬白二县农村演出,任务是戏班子的联络员,先行联繫好演出地点,然后返回帮师兄背戏箱子,晚上演出打梆子,每场分得一元钱,演出时眼睛要瞅着师傅的手势,耳朵要听师傅的唱词道白,别人休息他还要挤时间背戏文,生活过得即艰辛又快活。就这样他跟班演出,跟师傅学艺很快熬过了三年。
1985年夏天,他跟师傅的皮影队来到武王乡敖河村吴家坡演出,万事俱备,突然李兴德师傅接到县组织部通知,让他去谈蜀河解放初期组织史资料有关情况,需要好几天,才能返回,演出已定,当时不便更改,李师傅就对刘永道说:“你已经学了三年了,戏也记得不少,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你就出手上场锻鍊锻鍊吧”。当晚,刘永道就大胆地登场“拦门”演出,必定是第一次,虽然把一本戏完整地演完,但还是闹了一些笑话。这晚演的是《秦英征西》,在秦英打死詹太师被绑上法场,银萍公主在殿角大喊一声“刀下留人”,殿中西宫娘娘答:“有本快奏”,锣鼓点越打越紧,一时慌了手脚,拿个影子上场,碰倒了坐在殿中的詹妃娘娘,慌乱中起身捡皮影子,又碰翻了头顶上的三叉煤油灯,逗得观众哄堂大笑,自己脸上像火烧一样红了起来。在这种场合,他想到学艺的艰辛,成败在此一举,定下心来,稳住阵脚,把戏唱完。在后来的几场戏中,乐队师傅们给他鼓励,指点技巧,他很快就进入角色,演艺不断熟练提高,得到乐队师傅和观众的好评。李师傅回来后,亲自观看了他演的几场戏,欣慰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永道,你可以出师了”。

筹建皮影队

短暂的三年,刘永道的皮影演艺能独当一面出场演出,李师傅对他的勤奋好学、勤劳能干的人品倍加讚赏,有意将小女儿许配,并表示他们成亲后,将自己全套皮影行头道具由刘永道继承,以传后世。但事与愿违,因种种原因,阴差阳错,刘永道和一姓吴女子成婚,李师傅一气之下,将全套皮影廉价出售给台胞龚先生。从此,皮影戏班子解散,皮影演出中断,刘永道只好在家种几亩承包地,日出日作,日落日息。
离开了皮影戏班,他整日魂不守舍,无精打采,所学的几十本皮影戏文使他念念不忘,每天休息时都要唱上几段,过一过戏瘾,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买一套皮影,组建起自己的皮影戏班。他先后到关口乡的铺沟村,构元乡的王河村,安康县的五里镇,遍访当年演出皮影的老艺人,打听皮影的信息,结果都不如愿,直到1992年,在五里镇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下,在大河区李家岭花了160元买了一套陈旧的皮影子,且残缺不全,只能演一些折子戏,皮影买回后,刘永道就四处招兵组建皮影队,没有响器,组长支持他把集体的一套响器拿来先用,在他的积极努力下,聘请了爱好文艺的袁治金、徐文、靳文、袁治军共五人凑合组建起业余皮影队。由于皮影子和乐队不全,他们只好在本地村民过红白喜事时去助兴演几摺子,也不收钱,主家只管顿饭就行了,全当练手艺,玩一玩,乐一乐。
1993年春,为解决皮影不全的问题,他花了26个昼夜,自己按头谱绘製,雕刻了部分皮影,后又到旬阳请来掌鼓的胡师傅,配齐了乐队,正式成立了武王乡皮影队。从此,刘永道带着他的皮影队行走江湖,在旬阳、白河、竹山、竹溪等县城乡演出,皮影队逐步小有名气。这年冬天,皮影队在旬阳县赤岩区水磨乡演出,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买到了一套据说是唐代白家活上等皮影,工艺精湛,十分珍贵,他如获珍宝。目前,这套具有文物价值的珍贵皮影被他修复后完整地保存下来。
皮影队成立十多年来,他先后带出不同角色的徒弟:袁治军、王道锋、丁茂军、姜学根、王兴涛、靳文等六人,目前,都成了皮影队的骨干人才,他们个个身怀不同绝技,都能登台表演他们的绝活。
“梅花香自苦寒来”。刘永道历尽周折,终于如愿组建起了自己的皮影队,当年立志成为皮影艺人的梦想,今天成为现实。

教育观众

皮影戏不单纯是一种文化娱乐,有些戏文内容很健康,对人们具有一定的教育启发作用。刘永道在演出中,不但重视演艺技巧,而且十分重视戏文内容对观众的启发教育效果。例如:有一次皮影队在赤岩镇被一个姓徐的村民请到家中为许愿而演出,刘永道问他:“为何事许愿”?姓徐的回答:“我是给叔父过继的,他是个哑巴,生活不能自理,吃闲饭难得伺候,许个愿,老爷保佑他早点死了,免得伺候受託”。刘永道听后很生气,当晚就给演了本《清风亭》雷打张继宝的戏,结束后,姓徐的很不高兴,经过皮影队师傅们向他讲为人行孝的道理,将他说服了,姓徐的让第二晚再给演一本好听的,第二晚就给演了本《父子状元》,剧中王保儿在河中救起落难的柳氏老妇人,领回家侍奉养老,后因柳氏赠宝、王保儿献宝得了状元,剧中情节使姓徐很受启发,让他明白了孝敬大人才有好报的道理。过了几年,皮影队再次来到这里演出,村民们说,姓徐的自从看了两本戏,对哑巴变了,现在哑巴不受罪了。有一次在本村演出,当地有个姓李的村民好赌,夫妻常常吵的要离婚,日子过的很穷,当晚,刘永道就专门加演了一本《刘三耍钱》,生动地演唱了赌博的坏处,看戏后,这个姓李的村民下决心把赌博戒了,而且每年栽10亩烤菸,盖起了小洋楼。村民们都说:皮影戏也是高台教化,惩恶扬善,宣扬了精忠报国、勤劳节俭、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好戏对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同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走向成功

皮影戏不仅具有传统民间艺术特色,同时也具有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前景和特点。刘永道在皮影戏演艺中,做到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收到了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良好效果。
2002年,省、市、县作出向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陈分新学习的决定,刘永道带着皮影队,配合文化站宣传陈分新的模範事迹,在县文化馆老师的指导下,他大胆创新,採用“旧瓶子装新酒”的方法,以道情皮影的演艺手法,将“拦门”的和乐队由幕后走上舞台,以表演唱的形式演唱了《好支书陈分新》,得到市县领导和各界的好评。2003年,刘永道应安康市群艺馆的邀请,带着皮影队赴安康城演出传统皮影戏《剪红灯》、《西游记》等节目,受到城区观众的称讚和喜爱。2007年,在旬阳县“信合杯”农民文化艺术节上,他代表棕溪镇演出自编道情皮影戏《刘三耍钱》,荣获“十佳表演奖”。2008年,配合棕溪镇文艺演出队表演旬阳道情喜剧《迎亲》节目,荣获演出一等奖。2009年,刘永道和他的皮影队被评为旬阳县“农村十佳自乐班”,受到县人民政府的表彰。
2007年,刘永道当选为棕溪镇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08年在村委会换届中,他被村民推荐为村主任的候选人,并以高票当选为棕溪镇车家坡村民委员会主任。
刘永道,一个当年立志拜师学艺,以对民间文化艺术的爱好和追求,以勤奋好学,勇于吃苦的精神,历尽艰辛和曲折走向成功,通过道情皮影戏的演出,活跃在广大民众之中,赢得了民众的信任,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村官。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刘永道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