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郧阳山赵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龙门和赵湾居住的赵姓统称山赵,一支盘踞在二龙山下龙门川之上,一支盘踞在汉江(安阳口)南岸赵湾。该族也是郧阳姓氏大族,该族还有其他部分,分别居住在本区境内、城关、白桑、梅铺、谭山、南化、鲍峡等乡镇的二十多个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郧阳山赵
- 外文名:Shuyang Mountain Zhao
- 民族:汉
- 分布情况:郧阳山赵分布情况概括
据祖碑记载,山赵祖籍河南河阳县(公元843年设孟州),元末移民陕西商南赵川,明初(公元1368年)南下居郧阳东乡龙门、赵湾,史称北赵山、南赵山,其燕翼贻谋若何,宗支藩衍若何,因谱牒残亡,无从稽核。我郧东赵氏一支所约略可谱者惟杰、刚二公以下世系。杰公庠名廷锡,居北赵山为北支,刚公系南赵山为南支。历传三世至应宠、应聘、应选诸公。或膺使命或官提督或封国公。有史书可证,钟鼎可考。一时名显当时,功垂竹帛者济济称盛。为古麇望族焉。然自此明祚衰微,干戈不息,盗贼蜂起,生灵涂炭,赵氏一族再传四代。遂于颠沛流离之际,得延绵不绝者有如线。清朝定鼎后,教化风行,我族人渐次发达,科第联芳于清世相终始。但宗谱殊南北,北支为:祥宗世经基嘉鸣孔文章华国诸派,南支为:翼于世明成大学子永远长开泰诸派(翼与祥同派)。暂时虽疏亲可知,日久必伦次有乖。为使宗族划一,前辈们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仲春已将宗谱统归一系,并拟宗派三十二字,联成四韵。凡由赵川迁居各地者,公同勒诸贞珉,立于宗祠或茔地,庸垂久远。望众族人,採用派字取名,以彰显昭穆,敦睦宗亲。

宗谱词曰:
文章华国,登崇元良,守正克立,绍祖之光。
荣庆天安,同兴家邦,树德万全,嗣业鸿昌。
郧阳山赵分布情况概括
移民前分布
赵湾:上赵湾、下赵湾。
龙门:山根前、小河、竹园、赵家院、泰山庙、赵山、西湾。
安阳镇二湾村三组(泥砣寺) 、二湾三组(大柏树下) 、大峪袁山、 罗河二组(赵家沟) 、丹江口市西家店镇(左绞)下绞村十组、崌峪前湾、细峪杨坪、白桑罗西沟。
其他地区山赵分布概况(2008年统计)
鲍峡闵家沟赵家院20人;郭家店赵家院50人;黑山沟赵家沟100人;东河赵家湾60人;南化赵长沟40人;长新赵山196人;黄柿赵沟160人;谭山赵山240人;白桑淘沟河赵家院70人;高庙孟家河赵家营130人;梅子营赵沟90人;梅铺杨营赵沟320人;盘道营小赵沟190人;草庙岭赵家90人。
郧阳山赵湖北省内分布情况

还有一部分以参军、招工、求学、经商等方式迁往全国各地,其中以十堰市区和郧阳城区最多。
移民后(一部分分布情况)
1968年修丹江水库赵湾部分赵姓移民到嘉鱼潘家湾镇四邑村。
2010年南水北调上赵湾移民到本区安阳镇安阳山村, 下赵湾移民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安阳口村,龙门山根前移民团风县黄湖移民新村,小河移民仙桃彭场镇、西流河镇、沙湖镇、泰山庙移民仙桃胡场镇。
郧阳山赵祠堂
郧阳东乡龙门赵氏家祠座落在龙门塘村一组(山跟前),正堂为坐北朝南五间砖木瓦房,东西两侧有数间厢房,与正房平行十余米处修有门楼和围墙,自成院落,祠堂高大壮观。从清朝到解放后的两百多年,该处为本族人相聚论理议事的圣地,后为赵文秀一家居住。到2010年移民时被县文物局列为文物保护迁建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