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溪村古建筑群
龙溪村古建筑群位于江西省广丰县东阳乡龙溪村,主要建筑有祝氏宗祠、文昌阁、江浙社、观音阁(水仙阁)等。
1983年5月被列为广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龙溪村古建筑群
- 地理位置:江西省广丰县龙溪村
- 景点级别: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着名景点:文昌阁、江浙社、观音阁
地理位置
龙溪村
建筑特色
龙溪村原是以血缘关係聚族而居而形成的,这里的民居颇具特色。多为单层木构架结构,围以马头山墙封火。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单幢建筑的平面序列一般是:入口堂门--天井--厅堂--左右厢房。天井,用于採光、通风、排水。龙溪村民居平面局紧凑、合理、利用率高。
古建筑群组中各自的格局虽基本统一,但也多变化,充分展现建筑结构的美。龙溪村明代民居的阑额上一般有几组一斗三升斗拱用以支承上部,叫做补间铺作。另外、柱与柱础之间使用肥厚柱质用以防潮。清代民居则未见实例。
另一特色是门罩多以叠涩法造,饰以砖雕石刻、古朴大方。有的则配以木构架,上面盖瓦。门楣以上均嵌有匾额,内容各异。给古村落增添了不少文彩。
龙溪村水口石拱桥头。有一处标誌性建筑--水仙阁观音殿,歇山顶二重檐楼阁式。村子中心有纪念性建筑“江浙社”,因为龙溪祝氏由浙江江郎峰旧宅迁徙而来,这也是龙溪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加上村口有祝氏宗祠和文昌阁,龙溪村整体布局完善了,公益性建筑功能完备。
历史价值
龙溪古建筑类刘全,有祠堂、庙宇、文昌阁、民居、桥樑、凉亭、会址、社屋等。建筑时间从明到清,直至近现代,各个时期都有,全面展示出赣东北区域古代村落建筑的发展轨迹。
景观景点
祝氏宗祠
祝氏宗祠建造技艺已于2008年被列为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祝氏宗祠位于东阳乡龙溪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康熙、乾隆两代多次重建。宗祠占地2583平方米,分“前进--中堂--后进”三进。前进置戏台,后进祭祀祖先神位,中堂悬有“朗峰世家”横匾。整座祠堂颇重装饰,雕樑画栋,古色古香,精美绝伦。
祝氏宗祠门口的碑文

明代,龙溪祝氏开始在此聚族定居,历来重文尚学,科举及第者众。
龙溪村古建筑群中最典型的是祝氏宗祠。该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 1465-1487),清康熙、乾隆两朝有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坐北朝南,占地 3.78亩。祠分三进,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一进戏台、二进中厅三进享堂。戏台面朝中厅,台前有宽敞的前院,两侧厢房为二层结构建筑,跑马楼廊与戏台相通。中厅和享堂均为歇山顶,面阔五间,气势不凡。中厅应是议事、宴飨的厅堂,其与享堂之间是后院,有古树二株,苍老拙朴,郁郁葱葱,为古祠增添几许风韵。两侧厢房,称“报功”和“崇德”,为褒彰祀奉乡贤和名宦而置。三进享堂则是供奉祖先神位之处。祠侧还有客房、膳堂、马廄等,附属建筑,一应俱全。这是我省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之一。
祝氏宗祠注重装饰。雕樑画栋,美轮美奂。藻井开天花、雀替、斗拱饰以朱漆彩绘。四周迴廊檐柱的木构件上均採用精细的木雕装饰。雕刻内容有神话人物、松鹤花卉、吉物动物等。形象丰富而特色鲜明,体现了古代民间工匠卓越的技能,艺术价值很高。更值得一提的是,前院两侧厢房的跑马楼板壁上还绘有许多壁画。更值得一提的是,前院两侧厢房的跑马楼板壁上还绘有许多壁画。内容以忠、孝、节、义的民间故事为主,表达了古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忠孝治家的企望。这些壁画色彩淡雅、构图严谨、人物生动、线条流畅。


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东阳乡龙溪村,始建于明代,后毁,重建于清同治五年。为三级两庑式建筑,三重檐歇山顶,高12.3米,可登临;占地475平方米。阁内樑柱布局独具匠心,具有极高的抗震功能。
文昌阁

文昌阁建于清同治七年( 1868),在祝氏宗祠右侧。高 12.3米,占地面积 475平方米。虽不像祝氏宗祠那般注重装饰,但却有她独特的建筑特色。屋顶为三重檐歇山顶。高耸庄重,古典轩昂。阁内採用柱网架构,四根粗大的中柱,配以金柱、檐柱,形成柱网支撑梁架。这种整体框架结构具备一定柔性,发生地震时,会通过自身框架的弹性变形,分散、抵消地震能量对建筑物的破坏,具有抗震作用。在一定限度内,保障建筑安全。在造型上又能给人一种沉稳、豪放的感觉。
第一层祀奉梓潼帝君像,第二层设至圣神主座,奎星位乎上、司告居其右。阁内置木板楼梯以供登临。倚窗远眺、东望江郎山群峰如画、西眺雨石岩诸似锦、南仰松峰山卓拔云霄、北瞰潭水澄波碧翠。
观音阁
龙溪村水口石拱桥头。有一处标誌性建筑——水仙阁观音殿,歇山顶二重檐楼阁式。
观音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