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人生路(书籍)
《风雨人生路》是由王树和编写,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风雨人生路
- 作者:王树和
- 字 数:77千字
-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本书序文
“人”字,很简单,只有一撇一捺。但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当他成为鲜活的生命出世时,其左脚右脚就一步一步地深入社会,走上他自己的人生之路。从此,人就变得很複杂,且成为一切社会关係的总和。
人在複杂的社会里,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始终围绕事业、家庭、健康等方面而奋斗着,这是每个人生命的主旋律。
千百年来,多少哲人在沉思,多少诗人在吟咏,多少仁人志士在寻求答案。一个人的一生,总是在时代潮流中,依靠自己去锻造。有的人对社会、国家、人类有贡献,自然光耀史册。有的人勤奋一生,展现了“真、善、美”的光采。有的人阿谀奉承,成为政治舞台上的匆匆过客,暴露了“假、恶
、丑”的面貌。
回忆骏马——秋风——塞北的五十年代甘南剿匪时期,我在人民解放军部队的戎马倥偬岁月里,有声有色,有过奉献。回忆杏花——春雨——江南的几十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财税岗位上,洁身自好,淡泊为怀,人站河边未湿鞋。对得起党和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父老前辈,却也无愧无悔。
回忆我所经历过的不平凡的岁月,道路是漫长而崎岖。
在2010年,在党中央号召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是我八十寿辰之年。《风雨人生路》这本小册子,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应运而生了抚卷兴怀,它,得天独厚,伟人故里,地涉湘江。滔滔湘江水,扬洞庭之波光。巍巍衡岳峰,降福祉于山乡。两型社会,物人交感,归于和谐,德法无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苦涩童年
一、寒门困境苦读书 青云问路恩师点 8
二、寻觅出路多磨难 人海苍茫正起航 12
第二章 当兵的人
三、军大教育我成长 开始跟着共产党 15
四、开国元帅互握手 彭总教诲记心头 20
五、甘南剿匪忆犹新 艰辛岁月牢记心 22
六、剿匪教学两头忙 祁建华法扫文盲 36
第三章 转换岗位
七、转换岗位再奉献 税收战线创新绩 38
第四章 四经坎坷
八、几经坎坷心酸楚 寻求答案误投胎 45
第五章 亲情苦乐
九、吃穿用等凭凭证 半饥半饱损容颜 52
十、兄弟姐妹上七人 多未活到好年辰 55
十一、儿女成长各有志 患难夫妻苦也甜 56
第六章 城区财政
十二、地方财政在潭州 再鼓风帆到离休 61
十三、城区财政学南京,区政府院貌变新 79
十四、财源建设须抓紧,财税收入才平稳 91
十五、区街经济要搞活,金融市场须先活 93
十六、区街企业要搞好,审计监督少不了 99
十七、注册会计师执业,又成市场经济热 102
十八、专业知识须更新 撰写论述数十篇 105
第七章 奉献余热
十九、离退不休献余热 愿将余热写新篇 116
二十、湘潭经济要振兴,交通方便是核心 121
二十一、协同族人修族谱 弘扬民族血源情 123
二十二、百年梦想终实现 北京奥运耀中华 130
第八章 晚情芳香
二十三、校友重逢话往事 人间最重是晚情 134
二十四、功名之外别有天 不是神仙胜神仙 154
二十五、闲时无事坐方阵 修身养性乐延年 166
第九章 个人年鉴
二十六、一生年鉴详记忆,亦是简易环行旅 170
后 记 176
原文摘录
……
在湘江之滨,衡岳之侧的湘潭境内,有个蜿蜒溪流涓水绕其前的“花石蓝下”石塘,这个被形容为“石上泉声,分明入耳;塘边竹翠,却也宜人”的屋场,就是我出生的摇篮。
我生于民国二十年(1931)四月二十二日,上有双亲和树荣、树华、树廉三个哥哥与淮清、巧清、润清三个姐姐,还有三个嫂子。这是个十二口人的大家庭。
据胞兄树廉后来告诉我:我家家教一贯严格,父母为子女取名为“四树三清”,以树立清纯(清清白白做人,纯纯正正做事)的好家风。故此,是当时蓝下远近闻名的“四树堂,三清秀”之家。
家乡名师王清俊曾赠有一副对联曰:“石塘山上,杞梓榕楠荣荫楚地;翠竹林间,清风清爽清我心田”。我们兄弟姐妹读书都不多,但自幼聪颖好学,而后均自学成才。特别是大哥、二哥擅长作诗赋文,口才流利,远近闻名;三哥亦被乡邻称为“泥秀才”(种田能手)。当地人常讚叹:理真三爷几个好崽女,个个都是好角色。
遗憾的是,从我刚懂事的七岁时起(1938年),至十六岁(1947年)止的十年岁月中,家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故:1938年,有胆有识的树荣大哥生病,因庸医误诊而去世;1940年,自幼陪伴我玩乐,对我疼爱有加的润清姐因白喉病而亡;1942年,对我要求严格又异常关爱我的树华二哥,在抗战前线七十六师司令部任上校参谋,奉调升迁的途中遭遇车祸,压伤肺部、小腹、膀胱等多处器官造成失血过多,医治无效而离开人世。1947年,对公婆十分孝敬,并为全家劳心劳力的三嫂也病故。十年光阴,家中竟有四人过世。两个嫂子改嫁,三哥树廉又多年抱病在身。家境日渐衰落,被迫出卖水田10亩后,才基本维持了治病、治丧及其它日常生活费用的开支。
面对这样的家境,我时常背着双亲流泪,深深感到好似一场恶梦。幸而时刻能忆起树华二哥生前对我的谆谆教诲:“艰难困苦是磨练人生的最高学府。你从小就要学会树立居安思危、乐而思荒、奋斗报国的精神和崇高的理想,这样才能立足社会,识得方寸,展现出有声有色的人生。”故此,我在朦胧的六岁时,就进入族立蓝下储英学校读书,每天走四五里路远的乡村小道。虽步履艰辛,但我仍刻苦读书,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学校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