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中华年俗文化丛书
《福(福满门)》对民间祈福纳福习俗、民间认为可以带来福气的宝物以及纳福的文化内涵及注意事项、福运和住宅的互为依存关係等诸多方面予以层层讲析,内容通俗易懂易于实践,非常适合所有对纳福知识感兴趣、渴望改善自身福运的读者阅读。 《福(福满门)》由中华年俗文化编辑部所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福/中华年俗文化丛书
- 出版社:藏文古籍出版社
- 页数:115 页
- 开本:16 开
- 作者:中华年俗文化编辑部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年贴“福”字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中华年俗文化编辑部所着的《福(福满门)》对民间祈福纳福习惯,民间认为可以带来福气的宝物,纳福的文化内涵及注意事项,福运和住宅的依存关係等诸多方面予以层层讲析,内容详尽,通俗易懂,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较全面的传统福文化生活参考,适合对福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稟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力求达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作者简介
《中华年俗文化》编辑部是专业研究中国年俗文化的传媒机构,团队成员来自于国内各大中专院校,专业发掘译介中国年俗文化的重要学术成果、思想文化评论,探讨总结年俗文化的艺术实践以及相关艺术门类的创作与研究。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福文化起源与释义
福文化起源
丰衣足食是人生第一福
寿比南山是齐家之福
平安为福之根本
俭能让福更长久
福义趣闻
“福”与“富”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福”与“祸”真的相依吗
“福”在古代有哪些同义字
“福”与“蝠”是怎幺联繫起来的
与“福”字相关的俗语你知道多少
“福”字酒令,喝酒时也能祈福
祈福格言与福歌
与“福”相关的格言有哪些
怎样才能做到知福享福
传说中的种福心法真的存在吗
传世福歌为何经久不衰
第二章
民间祈福纳福习俗
五福临门
三星福、禄、寿指什幺
“福海寿山”说的是什幺海,又是哪里的山
撞钟祈福是怎幺回事
压岁钱是怎幺一回事
春联是怎幺来的
腊月祭灶是为哪般
什幺东西,摸一下就能带来福气
祈福轶闻
木星怎幺成了福神
能镇宅的福神是哪个
贴“福”为什幺会被打
名字也能带来福气
何来“六福”之说
第三章
民间认为可以带来福气的宝物
日常器物
红盖头与福有什幺关係
“福”字倒贴是怎幺回事
四喜娃娃,只有两个为何叫“四喜”
吉祥福图
“福”字真有100种写法吗
和家的蝙蝠是怎幺回事
五端付只蝙蝠为什幺能象徵福气
五福齐全的楷模是谁
钟馗画与福有什幺关係
供讲战腿养宝物
为何供养三足金蟾和貔貅来纳福
风铃塔有什幺作用
葫芦代表什幺
“泰山石敢当”应该如何供养
狮子与福有什幺关係
福禄鸳鸯长什幺样
第四章
纳福注意事项与文化内涵
纳福方法与注意事项
积“阴德”真能带来福气骗享匙吗
宽容也能带来福气
追求幸福就要节俭
去寺院祈福需要注意什幺
古代汽喇匪福理论
“福不择家,祸不索人”什幺意思
“项院恋试福生有基,祸生有胎”什幺意思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怎幺讲
“福莫长于无祸”什幺意思
“祸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宙夜弃”什幺意思
如何理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吃亏为什幺是福
现代福文化
儒家德福思想带给我们什幺影响
道家思想对福有什幺影响
一个“福”字怎幺就成了一种
文化体系
生活中的福分有哪些
“风水”跟福气有什幺关係
第五章
福运和住宅不得不说的事儿
择家择福
什幺样的居住环境最理想
好楼盘应该有哪些必备条件
如何看待周边环境对楼盘的影响
怎样适当运用温度和湿度
装修积福
户型选择有哪些讲究
户型格局应选什幺样的
户型形状对居住者有什幺影响
小户型装修布置应注意什幺
门窗迎福
大门应如何设定、装修
不良大门格局如何化解
开窗有什幺讲究
怎样设计门套、窗套的造型 格局纳福
玄关是如何引气入屋的
客厅怎样藏风聚气
餐厅能招财纳福吗
厨房为什幺是健康之源
书房跟事业有什幺关係
卧室为何是福气的根本
阳台如何纳气招财
文摘
“福”与“富”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汉白宙海签字中最初并没有“富”字而只有“福”,“福”左部为“示”,古义为祈祷、祭祀,右部为“”,表示容器,因而“福”最初即是与祭祀相关的物品,祭祀、祈祷,即是为了求好运,而丰厚的物品又是财富的象徵,这便是“福”最初的涵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逐渐抽象起来,其表义也精确,“福”的两重含义逐渐演化成为两个汉字——“福”和“富”,其中“福”代表好运,“富”代表财物丰厚。虽说是兄弟分家了,但血脉犹在,“福”“富”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繫,这点从古人对它们的解释中便可窥见端倪。
“福”和“富”一个表抽象,一个表具象,在解释抽象的“福”时,古人经常用具象“富”作比。汉代的刘熙在其着作《释名》中说:“福,富也。”《礼记》中也说:“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什幺东西都有了,当然就是富。而《礼记》的另一篇《郊特牲》中却说:“富也者,福也。”可见,“福”与“富”在多数情况下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福中有富,富是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福和富在生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福”是万事吉顺的统称,每逢年节,或是重大的庆典活动,与“福”有关的各种事物便都出现了,而其中最受大家喜欢,也为文人墨客所青睐的便非对联莫属。说到有关“福”的对联,必须提到山东曲阜孔庙大门上的楹联:
与国鹹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该对联是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崇敬孔子而题的,其中的“章”字竖划加长,意为“文章通天”;“富”字头上没点,意为“富贵无头”,其高度评价和美好寓意不言而喻。
“福”与“富”都有“”部,古人常说,福与富都有“一口田”,人有了田便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无忧,衣食自得,福气当然也就来了,因而有“一口田,福禄全”的说法。现在我们知道,所谓的“一口田”并非是先贤造字时埋下的伏笔,而是随着文字的演变而产生的;至于两字所共有的“”部,既然知道了“富”是由“福”变化而来,那有相同的部分也就很正常了。但无论如何,古人总是在用自己的才智向我们说明“福”与“富”之间的必然联繫,不仅在字型和文化传承上关係密切,真正的福气又哪能离得了财富的支撑呢?“福”与“祸”真的相依吗
“福”与“祸”是一对反义词,二者都从“示”部,表这两个都是通过占卜而来的,是古人对于命运的两种理解,“福”是理想命运的表现,而“祸”则是不祥命运的表现。
《荀子·劝学》中说:“福莫长于无祸。”没有灾祸,平平安安即是莫大的福分了,这是早期人们对“福”“祸”关係的一种理解。而老子对此二者的关係做出的评价更加深刻,《道德经》中说:“知足者富”“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此二句不仅告诉众人如何获得“福”,还将“福”与“祸”的辩证关係分析得极为透彻。
既然“福”与“祸”有关係,那就一定有办法趋福避祸,那幺,古人在这方面又是怎幺做的呢?
汉代的刘向告诉我们:“祸因贪婪而产生,福通过自我节制而来。”(《说苑》:祸生于欲得,福生于自禁。)
班固说:“福祸都有根源,只要保护好福的根据,斩断祸的源头,便可长久地享福了。”(《汉书·枚乘传》: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自何来?)想法非常好,但不太具体。
晋代葛洪在炼丹之余告诉我们:“清正廉洁,可以使福聚集,奢侈无度将招致祸害。”(《抱朴子》:清者,福之所集也;奢者,祸之所赴也。)这也算是为我们趋福避祸提出了具体的办法。
以直谏着称于世的魏徵说:“福祸并无定数,都是人们自作自受,你不做坏事,就不会招来灾祸。”(《十渐不克终疏》:福祸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这为人们点明“福”与“祸”的本质,即人自身所想、所为。福气和灾祸都不会凭空产生,无论善果还是恶果,都是之前所作所为产生的。说到底,还是取决于当事人本身。
最后,我们还要说一说“福”与“祸”的量的关係,古人常讲“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给人的感觉好像这世间坏事总要比好事多,事实当真如此吗?其实未必。
人们通常在遇到一件“福”事之后,便不自觉地在心理上将“福”的标準提高一些,因而,即使是“双至”的福,也未必都能产生强烈的幸福感,更何况这本来就是小机率事件;相应地,人们在遇到一件“祸”事后,便会惶恐不安,情绪激动,一阵手忙脚乱过后,该来的、不该来的“祸”全来了。因而,还是应多听先贤所言,多行善,少作恶,从源头(自身)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将相依的“福祸”拆开来,达到“趋福避祸”的效果。
P8-10
序言
“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年贴“福”字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梦梁录》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斗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斗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所谓“春牌”说的就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贴“福”字只是形式,表达祝福和祈福才是“福”文化的。表达祝福是对别人的一种美好祝愿,祈福则是对自己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虽然对象和受者不同,但祝与祈的内容却高度一致,我们的先辈们以高度精练的语言为其做出了完美的概括——“福、禄、寿、喜、财”。
为何是这五个字代表祈福的核心内容?“福”字为何处于第一位?
其实只需稍加思考,便会发现“福”与其他四字的不同,“禄、寿、喜、财”都是比较具象的,即使没有具体的形状,我们也能非常容易地理解其包含的意思。但“福”不同,从来没有人给“福”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它是抽象的,或者说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福”可以说是包含着“禄、寿、喜、财”的,因而它被放在第一位。
“福”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人生观不同、价值现不同,对“福”的理解也就不同。我们只能从一些相同的方面来阐释“福”:所有人都要吃饭,因而“丰衣足食”是福;大多数人都渴求长寿,因而“长寿”是福;人们都生活在物质社会中,因而“富贵”是福;人们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因而“康宁”是福;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人丁兴旺,因而“多子”是福……
从学术方面来看,“福”文化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分支;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福”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精华。先贤们留给我们的“福”文化,包含了他们对世界、宇宙的理解和思考。纵观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一个“福”字蕴涵了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先人们持之以恆地为之拼搏努力和奋斗。
本书对民间祈福纳福习惯,民间认为可以带来福气的宝物,纳福的文化内涵及注意事项,福运和住宅的依存关係等诸多方面予以层层讲析,内容详尽,通俗易懂,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较全面的传统福文化生活参考,适合对福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稟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力求达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由于中华民俗文化绵延千年,博大精深,而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葫芦代表什幺
“泰山石敢当”应该如何供养
狮子与福有什幺关係
福禄鸳鸯长什幺样
第四章
纳福注意事项与文化内涵
纳福方法与注意事项
积“阴德”真能带来福气吗
宽容也能带来福气
追求幸福就要节俭
去寺院祈福需要注意什幺
古代福理论
“福不择家,祸不索人”什幺意思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什幺意思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怎幺讲
“福莫长于无祸”什幺意思
“祸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什幺意思
如何理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吃亏为什幺是福
现代福文化
儒家德福思想带给我们什幺影响
道家思想对福有什幺影响
一个“福”字怎幺就成了一种
文化体系
生活中的福分有哪些
“风水”跟福气有什幺关係
第五章
福运和住宅不得不说的事儿
择家择福
什幺样的居住环境最理想
好楼盘应该有哪些必备条件
如何看待周边环境对楼盘的影响
怎样适当运用温度和湿度
装修积福
户型选择有哪些讲究
户型格局应选什幺样的
户型形状对居住者有什幺影响
小户型装修布置应注意什幺
门窗迎福
大门应如何设定、装修
不良大门格局如何化解
开窗有什幺讲究
怎样设计门套、窗套的造型 格局纳福
玄关是如何引气入屋的
客厅怎样藏风聚气
餐厅能招财纳福吗
厨房为什幺是健康之源
书房跟事业有什幺关係
卧室为何是福气的根本
阳台如何纳气招财
文摘
“福”与“富”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汉字中最初并没有“富”字而只有“福”,“福”左部为“示”,古义为祈祷、祭祀,右部为“”,表示容器,因而“福”最初即是与祭祀相关的物品,祭祀、祈祷,即是为了求好运,而丰厚的物品又是财富的象徵,这便是“福”最初的涵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逐渐抽象起来,其表义也精确,“福”的两重含义逐渐演化成为两个汉字——“福”和“富”,其中“福”代表好运,“富”代表财物丰厚。虽说是兄弟分家了,但血脉犹在,“福”“富”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繫,这点从古人对它们的解释中便可窥见端倪。
“福”和“富”一个表抽象,一个表具象,在解释抽象的“福”时,古人经常用具象“富”作比。汉代的刘熙在其着作《释名》中说:“福,富也。”《礼记》中也说:“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什幺东西都有了,当然就是富。而《礼记》的另一篇《郊特牲》中却说:“富也者,福也。”可见,“福”与“富”在多数情况下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福中有富,富是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福和富在生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福”是万事吉顺的统称,每逢年节,或是重大的庆典活动,与“福”有关的各种事物便都出现了,而其中最受大家喜欢,也为文人墨客所青睐的便非对联莫属。说到有关“福”的对联,必须提到山东曲阜孔庙大门上的楹联:
与国鹹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该对联是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崇敬孔子而题的,其中的“章”字竖划加长,意为“文章通天”;“富”字头上没点,意为“富贵无头”,其高度评价和美好寓意不言而喻。
“福”与“富”都有“”部,古人常说,福与富都有“一口田”,人有了田便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无忧,衣食自得,福气当然也就来了,因而有“一口田,福禄全”的说法。现在我们知道,所谓的“一口田”并非是先贤造字时埋下的伏笔,而是随着文字的演变而产生的;至于两字所共有的“”部,既然知道了“富”是由“福”变化而来,那有相同的部分也就很正常了。但无论如何,古人总是在用自己的才智向我们说明“福”与“富”之间的必然联繫,不仅在字型和文化传承上关係密切,真正的福气又哪能离得了财富的支撑呢?“福”与“祸”真的相依吗
“福”与“祸”是一对反义词,二者都从“示”部,表这两个都是通过占卜而来的,是古人对于命运的两种理解,“福”是理想命运的表现,而“祸”则是不祥命运的表现。
《荀子·劝学》中说:“福莫长于无祸。”没有灾祸,平平安安即是莫大的福分了,这是早期人们对“福”“祸”关係的一种理解。而老子对此二者的关係做出的评价更加深刻,《道德经》中说:“知足者富”“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此二句不仅告诉众人如何获得“福”,还将“福”与“祸”的辩证关係分析得极为透彻。
既然“福”与“祸”有关係,那就一定有办法趋福避祸,那幺,古人在这方面又是怎幺做的呢?
汉代的刘向告诉我们:“祸因贪婪而产生,福通过自我节制而来。”(《说苑》:祸生于欲得,福生于自禁。)
班固说:“福祸都有根源,只要保护好福的根据,斩断祸的源头,便可长久地享福了。”(《汉书·枚乘传》: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自何来?)想法非常好,但不太具体。
晋代葛洪在炼丹之余告诉我们:“清正廉洁,可以使福聚集,奢侈无度将招致祸害。”(《抱朴子》:清者,福之所集也;奢者,祸之所赴也。)这也算是为我们趋福避祸提出了具体的办法。
以直谏着称于世的魏徵说:“福祸并无定数,都是人们自作自受,你不做坏事,就不会招来灾祸。”(《十渐不克终疏》:福祸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这为人们点明“福”与“祸”的本质,即人自身所想、所为。福气和灾祸都不会凭空产生,无论善果还是恶果,都是之前所作所为产生的。说到底,还是取决于当事人本身。
最后,我们还要说一说“福”与“祸”的量的关係,古人常讲“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给人的感觉好像这世间坏事总要比好事多,事实当真如此吗?其实未必。
人们通常在遇到一件“福”事之后,便不自觉地在心理上将“福”的标準提高一些,因而,即使是“双至”的福,也未必都能产生强烈的幸福感,更何况这本来就是小机率事件;相应地,人们在遇到一件“祸”事后,便会惶恐不安,情绪激动,一阵手忙脚乱过后,该来的、不该来的“祸”全来了。因而,还是应多听先贤所言,多行善,少作恶,从源头(自身)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将相依的“福祸”拆开来,达到“趋福避祸”的效果。
P8-10
序言
“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年贴“福”字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梦梁录》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斗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斗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所谓“春牌”说的就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贴“福”字只是形式,表达祝福和祈福才是“福”文化的。表达祝福是对别人的一种美好祝愿,祈福则是对自己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虽然对象和受者不同,但祝与祈的内容却高度一致,我们的先辈们以高度精练的语言为其做出了完美的概括——“福、禄、寿、喜、财”。
为何是这五个字代表祈福的核心内容?“福”字为何处于第一位?
其实只需稍加思考,便会发现“福”与其他四字的不同,“禄、寿、喜、财”都是比较具象的,即使没有具体的形状,我们也能非常容易地理解其包含的意思。但“福”不同,从来没有人给“福”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它是抽象的,或者说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福”可以说是包含着“禄、寿、喜、财”的,因而它被放在第一位。
“福”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人生观不同、价值现不同,对“福”的理解也就不同。我们只能从一些相同的方面来阐释“福”:所有人都要吃饭,因而“丰衣足食”是福;大多数人都渴求长寿,因而“长寿”是福;人们都生活在物质社会中,因而“富贵”是福;人们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因而“康宁”是福;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人丁兴旺,因而“多子”是福……
从学术方面来看,“福”文化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分支;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福”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精华。先贤们留给我们的“福”文化,包含了他们对世界、宇宙的理解和思考。纵观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一个“福”字蕴涵了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先人们持之以恆地为之拼搏努力和奋斗。
本书对民间祈福纳福习惯,民间认为可以带来福气的宝物,纳福的文化内涵及注意事项,福运和住宅的依存关係等诸多方面予以层层讲析,内容详尽,通俗易懂,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较全面的传统福文化生活参考,适合对福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稟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力求达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由于中华民俗文化绵延千年,博大精深,而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福/中华年俗文化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