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纹鼬

纹鼬

纹鼬

纹鼬又叫背纹鼬,体形似黄鼬,为鼬科、鼬属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分布于锡金等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多栖息于经常栖息于2000米以下的河谷区域以及农田埂道和村寨周围的灌丛中。

纹鼬在控制鼠害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纹鼬
  • 拉丁学名:Mustela strigidorsa(gray,1853)
  • 别称:Black-striped Weasel,Stiped Weasel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哺乳纲
  • 亚纲:真兽亚纲
  • :食肉目
  • :鼬科
  • :鼬属
  • :纹鼬
  • 中国红皮书:V(稀有)
  • 模式产地:锡金 (Sikkim)
  • 保护级别:无危(LC),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形态特徵

大小和体色与黄腹鼬相似,体长270-300mm,尾长100-130mm。上体红棕色而腹部黄色,背脊中央有一条长的纵行白纹,这是纹鼬区别于其他鼬类的重要特徵。尾毛与背毛同色,足垫周围裸露无毛。

生活习性

栖于海拔1200-2200m的河谷区域, 农田埂道和村寨周围的灌丛中,活动于常绿林中,农田间或村寨附近,有人发现它巢居于离地3-4m高的树洞中。主要在夜间活动,晨昏更活跃。捕食鼠、鸟类、两栖爬行类及大型昆虫。它能捕食3倍于自身体重的大型齧齿动物。

种群现状

纹鼬在我国的数量历来稀少。据收购人员介绍,皮张主要来自柳州和百色地区,全年收购千余皮张。70年代全国每年收购皮张3000-4000张。种群数量估计在万头以上。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已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濒危(EN)。IUCN已将本中列为“易危”级。

致危因素

因经济价值并不高,未对它进行专门狩猎,通常都是在捕捉其它动物时偶尔捕到的,数量历来较为稀少。 影响其数量的主导因素可能是捕猎和生境的改变。

保护措施

首先要查明本种的分布和种群现状,以便确定保护对策和措施。畜产品收购部门宜停止收购这种的皮张。

分布範围

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缅甸、寮国、泰国等地。在我国仅见于云南的勐腊、元阳、文山,贵州东南部。1973年发现纹鼬在广西柳州地区各县均有分布,数量多于黄鼬,百色地区也较普遍,南宁地区数量次于百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纹鼬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