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颞下颌关节强直

颞下颌关节强直

基本介绍

  • 西医学名:颞下颌关节强直
  • 英文名称:ankylos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iont
  • 所属科室:五官科 - 口腔科
  • 发病部位:口腔颌面
  • 主要症状:开口困难,发育畸形
  • 主要病因:外伤,瘢痕,炎症,放射治疗

疾病分类

关节内强直

是由于一侧或两侧关节内发生病变,最后造成关节内的纤维性或骨性粘连,也有人称为真性关节强直。

关节外强直

是病变位于关节外上下颌间皮肤、黏膜或深层肌肉组织,形成颌间瘢痕挛缩,也有人称为假性关节强直。

发病原因

关节内强直

多发生在15岁以前的儿童。目前最多见的病因是颞下颌关节损伤,多数在儿童期由于下颌骨损伤,尤其是颏部的对沖性损伤造成;出生时使用产钳,损伤了颞下颌关节也可引起关节强直。
炎症是另外一种重要原因,颞下颌关节原发性的感染很少见,感染多由邻近器官的化脓性炎症扩散而来,其中以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因为在解剖结构上,中耳与颞下颌关节紧密相邻,在儿童岩鼓裂处只有很薄的软组织隔开。当患化脓性中耳炎时,脓液可直接扩散到关节。过去中耳炎常造成颞下颌关节的慢性感染,然而自从抗生素套用以后,这种併发症已很少见了;牙源性感染也可扩散到关节。比较少见的感染来源是患肺炎等高热病后,引起脓毒血症、败血症等所致的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可引起骨髓炎的微生物,经血流到达颞下颌关节时可形成新的病灶,造成关节强直和生长停滞)。此外,由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关节强直比较少见。

关节外强直

关节外强直的常见病因,过去以坏疽性口炎(走马疳)最多,但现在坏疽性口炎已极罕见。目前,常见病因是损伤,如上颌结节、下颌升支部位的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均可在上下颌间形成挛缩的瘢痕;颜面部各种物理或化学的3度烧伤后,造成面颊部组织广泛瘢痕,也是常见病因之一。鼻咽部、颞下窝肿瘤放射治疗后,颌面软组织广泛地纤维变,也可造成颌间瘢痕挛缩。

病理生理

关节内强直的病理变化有两种情况:纤维性强直和骨性强直。纤维性强直首先在关节窝、关节结节和髁突面的纤维软骨,后关节结构逐渐破坏,被有血管的纤维组织所代替,最后相互间完全被纤维组织长入骨髓腔;有时关节周围也还有大量结缔组织增生。骨性强直是纤维性强直进一步骨化所致。关节窝、关节结节和髁突之间发生骨性愈着,髁突变得粗大,关节附近也有骨质增生,以致关节窝、关节结节和髁突的原有外形完全消失,融合成一緻密骨痂,骨痂的範围可能很广。
关节外强直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上下颌间组织坏死脱落,在癒合过程中,有大量结缔组织增生,最后形成挛缩的瘢痕;有的在瘢痕内还有不同程度的骨化现象,或者上下颌间发生骨性粘连。

临床表现

关节内强直

1.开口困难;
2.面下部发育障碍畸形;
3.合关係紊乱;
4.髁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5.X线检查显示髁突、关节窝和关节间隙影像模糊或消失。

关节外强直

1.开口困难;
2.口腔或颌面部瘢痕挛缩或缺损畸形;
3.髁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4.X线检查显示髁突、关节窝和关节间隙清晰可见。

疾病治疗

关节内强直和关节外强直的治疗一般都须採用外科手术。
在施行手术前,必须有正确的诊断。首先要确定是关节内强直、关节外强直或混合型强直;确定强直的性质是纤维性还是骨性;病变是单侧或双侧,以及病变的部位和範围,方能制定正确的手术计画。
根据病变範围、程度可选用局麻。如必须在全麻下手术,为了防止舌后坠发生窒息的危险,应採用清醒插管术或气管镜引导插管术;术后应在病员完全清醒后方可拔去气管插管。
治疗关节内强直的手术有髁突切除术及颞下颌关节成形术。髁突切除术适用于纤维性强直的病例;颞下颌关节成形术又称假关节形成术,适用于骨性强直病例。
关节外强直手术的基本方法是:切断和切除颌间挛缩的瘢痕;凿开颌间粘连的骨质,恢复开口度。
混合性强直的治疗原则是关节内、外强直手术的综合套用。

疾病预后

无论何种类型的颞下颌关节强直,术后的复发问题一直是为众所关注,还尚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内外资料来看,术后复发率幅度很大,约在10%~55%之间;真性与假性关节强直的复发率大致相仿;混合性强直的远期疗效更差一些。
导致复发的因素很多,目前观点也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⒈年龄因素;
⒉病因;
⒊切骨的多少;
⒋插补物的作用;
⒌骨膜对复发的作用;
⒍术后开口练习;
⒎关节强直程度和手术操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颞下颌关节强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