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三焦证候

三焦证候

基础理论名词。证候分类方法。上焦、中焦、下焦病证的合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三焦证候
  • 类别:中医基础术语
  • 概念:上焦、中焦、下焦病证的合称

解读

三焦证候属证候分类方法。证候分类方法,将疾病按其证候特点分为若干类型。疾病的证候,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四诊,可以把有规律的证候,系统地分别归纳为若干类型,作为识别疾病的方法及辨证论治的依据。伤寒的六经证候,温病的卫、气、营、血证候及三焦证候,均属证候分类。三焦证候是根据三焦辨证将外感温热病的证候分为上、中、下三焦病证,是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变现及其传变规律,从而指导治疗。

中医套用

外感温热疾病,按三焦辨证来分类,可分为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三类,以此说明温病初、中、末三个不同阶段的病变特点。
1、上焦证候
温热病邪经口鼻侵入机体,首先影响肺系,导致肺气不利,宣降失司,卫外功能失常,而见肺卫受邪的相应证候。如发热,微恶风寒,咳嗽,鼻塞,口渴,自汗等;重证则见但热不寒,口渴,汗出,咳嗽,气喘,苔黄,脉数等邪热壅肺的证候。
若肺经之邪不解,挟痰内陷心包(逆传心包),神明被蒙,则见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肢厥,舌謇,舌质红绛等症,并可兼见动风证候。
2、中焦证候
温邪自上焦传入中焦,脾胃二经受病,若邪从燥化,或为无形热盛,或为有形热结,表现出阳明失润、燥热伤阴的证候。若邪从湿化,郁阻脾胃,气机升降不利,则表现出湿温病证。前者可见身热(但热不寒,日晡潮热),腹满,便秘,口乾唇裂,渴欲饮冷,舌苔焦燥等症;后者可见身热不扬,有汗不解,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呕,苔黄滑腻,脉濡缓或濡滑等。
3、下焦证候
湿邪久留不退,劫灼下焦阴精,肝肾受损,则可见肝肾阴虚之候。如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盛于手足背,口燥咽乾,神疲,耳聋,心烦不寐,舌绛少津,脉虚大。肝为风木之髒,肝肾阴亏,水不涵木,则阴虚内动,乃见手足蠕动,甚或瘈瘲,心中憺憺大动,神倦脉虚,舌绛少苔等症。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三焦证候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