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尿道
人工尿道是利用特製的尿道袖套包裹于尿道周围,并由储水囊及控制泵来控制尿道袖套的充胀和减胀,以达到控尿和排尿目的的植入性人工器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人工尿道
- 外文名:ArtificialUrinary Sphincter
- 管理类别:Ⅲ类医疗器械
- 分类名称:植入性人工器官
人工尿道基本构造

如图1所示,人工尿道由储液囊、袖套、连线管、控制泵四部分组成,手术时将袖套安放在尿道或膀胱颈部,当需要排尿时挤压控制泵,借单向阀门的控制,使袖套内液体流向储液囊,袖套内液排空后开放尿道,排尿结束后液体借压力调节球囊的弹性回缩作用自动流入袖套,直至系统内压力达到平衡。
适应症
1. 先天性尿道括约肌发育不全所致的尿失禁。
2. 前列腺切除术后或TURP(Trans Urethral Resection Prostate: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因括约肌损伤所致的尿失禁。
3. 神经源性尿道括约肌功能缺失性尿失禁。
4. 其他手术或创伤所致的尿道括约肌功能损害引起的尿失禁。
5. 各种膀胱重建术后的尿流控制。
6. 严重的女性Ⅲ型压力性尿失禁。
禁忌症
1. 绝对禁忌症 膀胱源性尿失禁且尿道括约肌功能正常者。
2. 相对禁忌症 逼尿肌不稳定及反射亢进或严重的低顺应性膀胱;膀胱挛缩;严重的膀胱输尿管反流;伴有膀胱流出道梗阻;生活自理能力差或有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上尿路积水及肾功能受损。
术前準备
1. 手术前要进行尿路造影检查,包括肾盂造影及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2. 术前进行药动学检查,主要包括充盈性膀胱测压、尿流率、压力/流率检查。
3. 进行尿培养。
4. 有会阴部皮炎、湿疹、糜烂者,应积极治疗,保持皮肤乾燥。
5. 确定尿道源性尿失禁的诊断準确无误、无膀胱源性尿失禁,伴随存在的膀胱功能异常已得到控制或处于稳定状态。
6. 术前需评估是否可以分离到合适长度的尿道以放置袖套。
手术步骤
1. 男性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 首先沿会阴球部做4cm切口,严格止血,注意不要损伤尿道;然后将适当大小的袖套经尿道下方穿过,扣住袖套,经腹股沟切口将压力调节球囊置于耻骨后间隙,将控制泵置于阴囊内,经皮肤通道连线到相应导管。

2. 女性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 手术时患者呈仰卧位,取腹股沟切口,游离膀胱颈部,将袖套套绕在此处;将压力调节球囊置于耻骨后间隙,经腹股沟管将控制泵置于大阴唇内,然后连线各导管。

注意事项
1. 袖套的大小是影响手术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术中应準确测量尿道周径以确定选择适当大小的袖套,袖套过松将仍有尿失禁,过紧对尿道局部的压迫有可能导致局部组织萎缩和坏死。
2. 在结束手术前用漏尿点压测定或尿道压力图测定来辅助确定袖套的鬆紧是否适当。
3. 手术后臀部和会阴部要做定期清洁。
4. 术后应清淡饮食,进食富含营养的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
5.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后3~6周组织癒合后才可启用。
术后处理
1. 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切口,预防切口感染,同时对控制泵对周围皮肤的腐蚀进行密切监测。
2. 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并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3.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后3~6周组织癒合后方可启用。这种装置在植入时袖套处于空虚状态,待术后3~6周后再打开按钮,袖套自动充盈,3~5min后即可关闭尿道
4. 在术后3个月内,每月对患者的排尿控制状态、满意程度、正确使用装置情况进行随访,并进行尿常规及尿培养检查,以后每年均要对上述内容进行随访,神经源性者还要对上尿路功能进行检查。
扩展阅读
[1] 何庆伟,张琦,何晓琳等.4例人工尿道括约肌治疗真性尿失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誌,2007(06):506-507.
[2] 陈忠.人工尿道括约肌的研製及套用[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9(0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