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染色镜检

染色镜检

染色镜检

革兰氏染色镜检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tam所创立的,此方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分G+和G-两大类,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複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性的颜色。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染色镜检
  • 外文名:Dyeing microscopy
  • 拼音:ransejingjian
  • 器材:载玻片、接种环等
  • 目的:将细菌分为G+和G-两类
  • 注意:脱色时间

实验器材

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

实验步骤

(1)取乾净的载玻片,用记号笔在其一面做好正反面标记,再在载玻片另一面中央滴上一小滴蒸馏水。
(2)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待冷却后,在酒精灯旁从标记的单个小菌落中取少许细菌置于蒸馏水中混匀(同时盖好平板倒扣置于一旁),用接种环涂成直径约1.5cm的菌膜,再在酒精灯火焰上方以钟摆速度通过固定好细菌,待冷却进行染色。
(3)先滴加草酸结晶紫溶液染色1~2min,再水洗;然后滴加革兰氏碘液溶液染色1~2min,再水洗;随后滴加95%的酒精脱色30~60s,再水洗;最后滴加稀释的品红进行复染30~60s,再水洗;待乾燥或吸水纸吸乾后镜检。
(4)将乾燥的载玻片放在1000倍油镜下,滴加一滴松柏油进行镜检,观察其形态特徵,判断细菌的种属。

注意事项

标本涂片不能太厚,若涂片较厚,应延长脱色时间,直至不在出现紫色为止。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乾涸。用水沖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时间。如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染色镜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