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实验室
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实验室始建于2000年1月,由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土资源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开放研究实验室”。2006年10月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正式纳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更名为“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实验室”。由卢耀如院士任学术委员会委员,许广明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实验室
- 外文名:Hebei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laboratory
单位名称
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实验室
简介
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实验室始建于2000年1月,由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土资源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开放研究实验室”。2006年10月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正式纳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更名为“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实验室”。由卢耀如院士任学术委员会委员,许广明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依託单位
石家庄经济学院
地址
石家庄槐安东路136号
队伍建设
固定人员2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助教2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
实验条件建设
实验用房面积830 m,仪器设备150台(套),价值500万元,3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台(瑞士产881型离子色谱仪)。
开放与交流
实验室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等国内外十几所水资源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地合作。设立开放课题20余项,先后邀请陈梦熊院士等25位国内外着名专家来实验室讲学,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ETH)wolfgang教授等10名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从事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实验室有4人在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副秘书长等职。实验室2009年主办了“第十六届凯洛林国际地质会议”,并作为主要协办单位协办了2006年的“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和5次全国性水资源会议。
研究方向
1.地下水渗流理论与数值模拟
主要研究地下水在各种介质中的运动规律及其数值模拟方法,为水资源评价、矿坑涌水量预测、以及水资源-地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水资源评价与管理
研究水资源系统的循环演化规律,水资源评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建立水资源系统的科学管理模型,为水资源的合理调控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水-生态环境效应与防治
重点研究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演变规律及防治,研究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生态环境负效应的演变规律及防治对策。
4.地质灾害与防治
研究地质灾害发育、发生机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成果
实验室建设以来,在地下水渗流问题数值模拟技术及套用、水资源科学管理与最佳化配置、矿坑水防治及水源地保护、水土应力互馈机制与灾害防治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着进展,
先后完成和正在承担国家“973计画”(2010CB428805)地下水-环境-社会经济耦合机制与评价体系,以及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支撑计画等12项国家课题;省部级课题23项;横向课题若干,研究经费年均230万元。
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出版专着22部,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56篇。
取得原创性的成果有:1)首次提出三维、二维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的耦合方法。解决了渗透性差异比较大的地下水系统中总体以二维流为主,重要区域出现三维流的问题。已被广泛套用到矿坑涌水量预测中,为矿床开发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铁矿的安全开採提供了保障。2)首次提出地表水流与地下水流之间的动态耦合方法。科学的解决了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动态水力交替,为研究区域水系统中的“三水”转化提供了科学方法。3)首次将分散式水循环模拟模型成功用于大面积流域的水循环长系列过程的精细模拟,并分三个时间尺度进行了径流预报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结果,当属我国该领域研究的重大突破。4)首次构建了黄河置换水量水权分配指标体系和黄河水量合理分配的层次结构。从而在时空大尺度上解决了长期有争议的宁夏黄河水量的引、用、耗、排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