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元站赤腰牌

元站赤腰牌

元站赤腰牌,来由;至治三年(1323),又于每十铺置一邮长。初定中书省、六部、御史台、枢密院及各行省、行台行下公文及地方申省公文方许入递,其后扩大入递範围,凡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官府来往公文均可入递。传递办法:省、台、院及边关紧急重要公文,用木匣封锁,用黑油红字书写号码,并标明传送、承受衙门及入递时刻,随到随送。一般公文皆付承发司,按所投下处分类装封,每件系一牌,用绿油黄字书写号码,交铺传递。

铺马圣旨也称御宝圣旨,用蒙古文字书写,每道圣旨上都分别标明起马数目,从一匹至十几匹不等;通常经由中书省奏準,颁发给诸王贵族以及中央、地方各官府,并填写领受官府名称,以限定在职责範围内使用。各官府领取的圆牌和铺马圣旨,由担任长官的蒙古人掌管、遣发。元初,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行省、行台等官府有公事差遣,都可以自出铺马劄子给驿;至元十九年定製,一律凭铺马圣旨乘驿,诸官府不得自出劄子,仅经行水站者不用圣旨,仍从中书省出给船劄。此外,诸王也可以自发铺马令旨给驿,但他们滥发令旨遣使,严重扰害站赤,朝廷曾多次下令限制或拘收,始终未能禁绝。诸官府以圆牌或铺马圣旨遣使,一般需随附差劄(或称印信文字、别里哥文字),开列差遣事由、正使和随从员数、起马数目等项。站官验看圆牌、圣旨和差劄后,方能应付铺马、饮食。使者应按其使命由规定的驿路行走,不得绕道驰驿、乘机探亲访友或游玩,公事完毕,即将所领乘驿凭证纳还原发官司,不得稽留。乘驿人员应给的马、舟、车数目,视其官品高下、公事大小而多寡不同。其饮食分例(元代文献中常称为“首思”,系蒙古语■ihüsün的音译)也有规定:在驿馆住宿者,正使每日米一升,面一斤,酒一升,肉一斤,油盐杂钞三十文,随从只给米、面;过路者减半。冬月每日另给炭五斤。
元代驿传的弊端更甚于前代。泛滥给驿的情况一直非常严重,圆牌常被用于非军务差遣,如僧道宗教祈祭、捕猎、採办珠宝异物等,甚至发给斡脱商人往来贸易;诸王贵族官吏更常以铺马圣旨、令旨差人乘驿办理私事。使者往往恃势勒索站户,多取铺马、饮食;或违制急驰,超重驮载,以致损伤车马,却逼令站户补置。政府常不按时发下祗应官钱,至有连续三年不支者,遂令站户轮当库子(负责供应物资的驿站司吏)赔办供应;加以管站官吏聚敛侵克,差役不均,迫使贫难站户卖妻鬻子以应役。这些都造成站户逃亡,铺马短缺,驿传制度因而日益衰败。
传送公文的邮驿,称急递铺(简称递铺),基本上沿用宋、金之制。中统元年(1260)置燕京(今北京)至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开平至京兆(今西安)急递铺,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设一铺,每铺置铺兵五人,于各州县取不能负担差发的贫户及漏籍户充役,免其差发。不久即令各州县依例设定,与邻境所置铺相接,路府州县委正官一人提调。至元三十一年(1294),于大都置总急递铺提领所,秩九品,设提领三员;各路置总铺,设提领一员。至治三年(1323),又于每十铺置一邮长。初定中书省、六部、御史台、枢密院及各行省、行台行下公文及地方申省公文方许入递,其后扩大入递範围,凡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官府来往公文均可入递。传递办法:省、台、院及边关紧急重要公文,用木匣封锁,用黑油红字书写号码,并标明传送、承受衙门及入递时刻,随到随送。一般公文皆付承发司,按所投下处分类装封,每件系一牌,用绿油黄字书写号码,交铺传递。各铺收到入递公文,由铺司(铺兵头目)于铺历上登记文目及到铺时刻、传递人姓名,即令铺兵装裹停当,随带回曆一本,急速送递至前铺交割;前铺铺司验收后于回曆上籤押,付来人持回,随交本铺兵送往下一铺。如此依次传递至目的地,一昼夜需行四百里,急件五百里。铺兵腰系铜铃、持枪、挟雨衣,夜则持火炬,沿途其他人闻铃应为让路。除大都、上都间可递送御膳菜果外,其余急递铺只递公文,不许将物件及十斤以上帖册入递。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元站赤腰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