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刚县
古地名,三国时期,属吴国,先置定周县,后改龙刚县,但何时改置无从考。西晋,沿用龙刚县,隶属桂林郡。东晋,沿用龙刚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广西北部。故址现为广西宜州市城区所在地。
龙刚县为古地名,三国时期,属吴国,先置定周县,后改龙刚县,但何时改置无从考。西晋,沿用龙刚县,隶属桂林郡。东晋,沿用龙刚县。随时间推移,多次更名。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广西北部。故址现为广西宜州市城区所在地。
在封建社会,城区内先后建有粤东、广东、湖南、江西、福建、贵州等会馆,祠主要建有山谷祠、冯公祠、赵公祠、花婆祠、昭忠祠、广福祠,庙主要建有李真人庙、城隍庙、药王庙、龙王庙、令公庙、花婆庙、忠神庙、火神庙等,楼主要有四牌楼和6个城门楼,南山寺的夕阳楼,白龙洞的白云楼,后因多种原因,大部分祠、庙、城楼被拆除或占用,现仅存山谷祠、四牌楼等少数祠、庙、城楼。新中国成立时,城区有九街十八巷。九街即: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及县前、桂鱼、东升、文昌、会仙。十八条巷为:贵朝、紫荆、悦来、西利、府后背、马草、城守、管家、田家、炉子、江西、容家、周家塘、猪笼、棉花、城脚、水沟脚、鲍家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