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密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密疏,明代文献也称密奏、密疏言事、密封言事、密揭、实封、封事等,是臣民上呈给皇帝的一种特殊上行文书。与其它的上行官文书特别是题、奏本相比,它有传递与上呈方式特殊、直达御前开拆、皇帝亲批而不需内阁票拟、不假他人之手而高度保密,亦不经六科发抄等特点。朝臣用密疏言事不是明代独有的,而是古已有之,自有文献记载的汉代以后,密疏言事在历朝均有各自的发展特点。随着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从明初始,不同时期对密疏的书写格式、密疏的传递方式与进呈渠道、密疏的处理程式、密疏言事者的资格、密疏的保密措施等方面都给予了不同程度地规定,从而使明代的密疏言事经历了一个初步制度化的过程。密疏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反过来,它又有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明代密疏言事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和明代的政治,特别是君主专制政治的发展相一致的。
基本介绍
- 书名:明代密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页数:407页
- ISBN:7500453256
- 作者:王剑
- 出版日期:2005年9月1日
- 开本:32开
-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专着。作者以深邃的目光,详论了明代密疏制度化的历程,及明代密疏的运作程式、保密措施、内容分类、与君主专制政治的关係等,使人墓榜糠们对原本了解甚少的明代密疏有了清晰的认识。全书论述,皆以独自发掘之大量原始资料为根据,在学风浮躁的今天,实难能可贵。此书出版,将大大推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深入发展。
作者简介
王剑,男,1967年12月生,江苏泗阳人。1992年毕业于江苏扬州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入东北师範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7月获硕士学位并进入吉林大学历史系工作至今,2000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7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明清政治史、明清文化史和明清时宙求洪弃期的东北史。腿设柜笑先后在《学术月刊》、《文史哲》、《社会科学战线》、《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中国史研究动态》、《史学集刊》和《史学月刊》等杂誌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密疏,明代文献也称密奏、密疏言事、密封言事、密揭、实封、封事等,是臣民上呈给皇帝的一种特殊上行文书。与其它的上行官文书特别是题、奏本相比,它有传递与上呈方式特殊、直达御前开拆、剃樱皇帝亲批而不需内阁票拟、不假他人之手而高度保密,亦不经六科发抄等特点。朝臣用密疏言事不是明代独有的,而是古已有之,自有文献记载的汉代以后,密疏言事在历朝均
图书目录
序 商传
绪论
第一章 明代以前密疏言事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密疏的名称及其变化
第二节 明代以前各朝代密疏言事的发展
一 汉代密疏言事的特点
二 唐宋时期项套试密疏言事的发展
三 元代密疏言事发展的新特点
第三节 密疏是什幺
第二章 明代密疏言事制度化初步形成
第一员白章节 洪武、建文朝密疏言事改革的制度化趋势
第二节 永乐至正统初年密疏言事制度化初步形成
第三节 明代中后臭腊轿期密疏言事的广泛存在
第三章 明代密疏的运作程式
第一节 密疏书写的一般格式
第二节 密疏的传递与进呈
第三节 密疏的处理程式及结果
第四章 密疏言事的资格
第一节 职能资格
第二节 特允资格
第五章 明代密疏的保密
第一节 明代密疏的保密措施
第二节 密疏不密
第六章 明代密疏的内容分类
第一节 稟明性密疏
第二节 检举性密疏
第三节 建议性密疏
第四节 答疑性密疏
第五节 乞请性与谢恩性密疏
第七章 明代密疏的功能
第一节 密疏是下情上达的特殊方式
第二节 君主专制的强化手段
第三节 影响决策的偶然性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近五十年来清代奏摺制度研究综述
附录二 听入的若干密疏
后记
第二节 密疏不密
第六章 明代密疏的内容分类
第一节 稟明性密疏
第二节 检举性密疏
第三节 建议性密疏
第四节 答疑性密疏
第五节 乞请性与谢恩性密疏
第七章 明代密疏的功能
第一节 密疏是下情上达的特殊方式
第二节 君主专制的强化手段
第三节 影响决策的偶然性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近五十年来清代奏摺制度研究综述
附录二 听入的若干密疏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明代密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