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争状元

争状元

中国内地比较着名的争状元高校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专家提醒,什幺时候不再争状元,素质教育才会曙光出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争状元
  • 表现:争状元高校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 释义:高考招生接近尾声时争状元的现象
  • 热点:北京大学和香港高校争状元。

简介

争状元
争状元指的是在每年高考招生接近尾声时,各所高校之间相互争状元的现象,中国内地争状元比较着名的是北大和清华,2011年比较热点是北京大学和香港高校争状元。

北大清华之争

北大、清华两校公布的高考招生数据“打架”。北大说自己录取了全国六成以上文理第一名,清华则称录取了全国九成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的文科第一名。两校录取的状元相加,比例远远大于100%。表面上看,这是算术错误。实际上,两校各有各的统计口径和状元名目,不仅有考出来的,还有“认定”出来的。可以说,有多少标準,就有多少状元,状元总数膨胀也就不足为奇。

北大港校之争

香港大学2011年内地共录取学生291人,包括北京三名文科状元在内的17个省、市级高考状元。北京理科状元梁思齐在三所港校和北大之间,最终选择去香港科技大学就读,并获得56万港币全额奖学金。至此,北京四个高考状元2011年全被港校包揽。

北大状元

北京大学 6状元
2005年
易萌 女,高考641分(文科状元) 北大录取
田禾 女,高考687分(理科状元) 北大录取
2007年
张玥女,高考685分(文科状元)北大录取
林茜女,高考709分(理科状元)北大录取
2009年
宁少阳男,高考703分(理科状元) 北大录取
2010年
齐肇楠女,高考685分(文科状元) 北大录取

港校状元

香港高校 11状元
2005年
陈秀野女,高考687分(理科状元) 港科大录取
2006年
何旋女,高考672分;(文科状元) 港科大录取
杨蕙心女,高考711分(理科状元) 港科大录取
2008年
丁艺莎女,高考667分(文科状元)港大录取
胡梦萦女,高考702分(理科状元)港大录取
2009年
刘庭梅女,高考688分(文科状元)港中大录取
2010年
李泰伯男,高考703分(理科状元)港大录取
2011年
伊思昭女,高考676分(文科状元)港大录取
梁倩女,高考676分(文科状元)港大录取
朱竹女,高考676分(文科状元)港大录取
梁思齐男,高考697分(理科状元)港科大录取

专家观点

“北大与清华继续争夺高考状元,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愈发应试化,中国一代代人的创新思维就在以考为本的基础教育中逐渐退化。”旅美教育家黄全愈说,“什幺时候北大不再与清华争夺高考状元,应试教育就不攻自破,素质教育才能曙光初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争状元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