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服务型统计

服务型统计

服务型统计是国家统计局在2012年末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中国统计新概念。孙希有博士对此概念进行了定义:

所谓服务型统计,是指政府统计机构以统计资料和再加工的统计产品为资源手段,以建议、谘询、信息提供的形式对社会公众、统计填报单位、政府公共部门、党政决策层等提供的优质高效的统计活劳动。当这种优质高效的统计活劳动成为政府统计机构的一种确定性、规範性的工作和思维模式时,这就是服务型统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服务型统计
  • 提出时间:2012年末
  • 特徵:社会性,知识性,变化性,伸缩性
  • 定义:确定性、规範性的工作和思维模式
特徵
孙希有博士论述了服务型统计的特徵。他认为,从服务的视角审视统计,服务型统计具有社会性、知识性、变化性、伸缩性。
其一,作为服务的统计具有社会性。统计是镶嵌在社会中的,统计概念本身就更多地体现着社会因素。在社会领域,服务型统计中的服务者不是单一的,而是社会的结合体。服务型统计的社会性结合体,首先是表现在统计资料的生成和统计产品的生产和再生产上。统计资料是由统计数据生成的,统计数据的来源是成千上万的填报单位数据汇聚生产出来的。显然,作为统计资料的生成本身就具有社会性,亦即源数据的来源具有社会性。其次是表现在统计资料再加工而生成的统计产品上。统计是个没有终点的流程,统计资料的再生产需要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作出一个统计分析,提出一个统计建议,更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情况,获取方方面面的信息,才能保证分析和建议的质量。而统计分析和建议质量越高,统计对服务对象的服务质量就越高。所以,统计机构只有在思维观念中有了服务的意识,才能认真地进行统计资料的生产和加工。再次是表现在所有的统计资料和统计产品从较窄的使用对象、使用範围而转变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统计资料、统计产品也从单纯统计机构生产转变为全体共同的统计生产物,统计产品生产的这种社会性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人们开始称统计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还应当称统计进入“大服务时代”。
其二,作为服务的统计具有知识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识是服务型统计建设的重要条件。统计数据的核算也好,分析建议也好,要保证核算的质量、分析建议的水平,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对社会科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先决条件。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服务型统计的建设,提供了现代化的支持。统计能作为间接生产力,服务概念的加入是理论上的可能,而科学技术的进步把理论上的可能变成了工具性的可能。统计作为一种间接的生产力,其中无疑将凝结着知识性。这里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统计的生产方式、生产手段已越来越离不开科技手段。2011年开始的以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改革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建设等,就是藉助科技手段完成的。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实施,既减轻了填报单位的负担,提高了数据生产效率,又为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而数据的真实準确是提高统计服务质量的最基本前提。没有数据质量,显然谈不上统计的服务质量。二是统计的信息发布、统计谘询越来越离不开科技手段。现代社会是个速度的社会,资讯获得的速度,往往决定着决策的速度。统计信息作为相关方面决策的依据,在统计产品生产和发布方式上,採用科技手段便提高了它的生产和发布效率。从这个角度上讲,没有统计生产和发布的效率,也就谈不上统计服务的质量,亦即谈不上服务型统计的建设。
其三,作为服务的统计具有变化性。统计服务的变化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统计主体的内涵变化上。统计主体的内涵变化又包括统计人员技能素质的变化、统计生产方式的变化、统计生产工具手段的变化及统计机构管理水平的变化等。统计人员素质好,技能娴熟,统计生产手段先进,统计生产方式科学,统计机构管理水平高,统计服务的质量、水平就优质高效,否则则相反。所以,统计的变化性特徵要求必须努力提高统计队伍的素质,改革统计生产方式,套用好先进工作手段,强调机构管理水平;二是体现在调查对象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上。不同的统计调查对象要有不同的统计生产方式。统计的生产方式如不正确、不準确,甚至无法反映调查对象的情况,那幺服务型统计就会出现瑕疵,以致概念虚化。比如近年兴起的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的经济体,统计就始终没有找到科学合理的统计方式,这显然会使统计机构无法用数据描述出这两种新兴业态的商业存在状态,因此自然就影响到了社会管理者对这两种新兴业态商业存在的规制和管理;三是体现在统计服务对象要求的变化上。统计服务对象具有人格化内涵,其要求会随着人的思维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倾向,那幺作为服务的统计就要随着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而调整自己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以至服务手段。
其四,作为服务的统计具有伸缩性。统计是集成化的,统计的服务具有可大可小、可宽可窄、可高可低、可深可浅的特点。统计工作的责任心、思想意识、人员素质、工作手段等都会对统计服务的伸缩性产生影响。统计服务的伸缩性主要是指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统计数据的获得情况。统计存在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数据反映经济社会现状。反映得及时不及时、真实不真实,反映的完整程度如何,是否具有代表性等,其中带有鲜明的伸缩性特质。换言之,如果统计方法制度科学合理,工作手段先进适用,可能与统计的职业目标就越接近重合,否则则相反;二是对统计服务对象服务的内容、形式、频率等情况。将什幺样的内容提供给统计服务对象,以什幺形式提供,提供多少,什幺时候提供等,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模式。比如,在形式上,你可以用简报形式,也可以用媒体形式等。在内容上,你是发布A还是B,抑或A、B都发,等等,都具有相当大的伸缩性;三是为政府公共部门、党政决策层建言献策情况。与为其他服务对象的服务一样,统计的建言献策从内容、方式、频率等到建言献策的质量,同样也没有统一的标準和规定,比如你的文章可长可短,质量有高有低,提供的方式多种多样,内容範围可大可小,你可以仅仅局限在狭义统计概念之内,就统计数据论统计数据,也可以超出统计数据,以致超出狭义的统计领域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出你的建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服务型统计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