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绘画美学

中国绘画美学

中国绘画美学

绘画美学的主旨是提高我们的审美判断力,是用理论指导我们从事创作和绘画批评和鉴赏,也是要对创作和绘画批评的经验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总结,上升到概念和理论的高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绘画美学
  • 外文名:Chinese Painting Aesthetics
  • 书名:中国绘画美学
  •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 页数:172页
  • ISBN:7540113650
  • 作者:张强
  • 出版日期:2005年2月1日
  • 开本:16开
  • 品牌:广西美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系着名画家张强集多年教学、研究经验凝结而成。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构组了中国绘画美学的基本系统,并且从词语到概念到範畴,建立起一个涵义的结构。一切概念都是被涵义所堆砌的。另外,就是特别注重了文化心理的"致动"作用;同时,作者也对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範畴,进行了独立的研究。

图书目录

第一章中国绘画美学形态概说……………………………………… (1)
第一节整体结构…………………………………………………(3)
第二节稳定系统…………………………………………………(14)
第二章 中国绘画的美学思想基础--儒·道·佛………………(1 9)
第一节儒家思想与中国绘画美学………………………………(21)
第二节道家思想与中国绘画美学………………………………(26)
第三节禅宗与中国绘画美学……………………………………(33)
第三章中国绘画的形式美……………………………………………(43)
第一节外在形式…………………………………………………(45)
第二节内在形式…………………………………………………(49)
附录笔墨之法…………………………………………………(55)
第四章 中国绘画的意境美学…………………………………………(61)
第一节空化境……………………………………………………(63)
第二节梦幻境…………………………………………………(67)
第三节超越境……………………………………………………(71)
第五章中国绘画美学範畴之研究………………………………………(75)
第一节"气"之研究…………………………………………(77)
第二节"神"之研究…………………………………………(87)
第三节"骨"之研究…………………………………………(99)
第四节"逸"之研究………………………………………(106)
第五节综合研究………………………………………………(112)
第六章 中国画家的修养因素………………………………………(123)
第一节知识修养………………………………………………(125)
第二节感受修养………………………………………………(132)
第七章审美与民族性的关係变迁…………………………………(137)
第一节原始的积澱……………………………………………(139)
第二节民俗与美………………………………………………(144)
第八章中国绘画的美学实质…………………………………………(159)
第一节内在层次………………………………………………(161)
第二节本质性外在层次的延续--中国绘画美学理论的未来价值判断……(162)
总后记…………………………………………………………………(169)

文摘

书摘
阴阳(明暗)与虚实:与西洋绘画相去甚远的国画处理是但画阳而不画阴。西洋绘画中的阴影是十分重要的形式因素。画家认为:"阴影是物体及其形状的表白,如果没有阴影,物体就不能将它的形状的品质传给知觉。"着眼于物体的自然结构,而有步骤地进行塑造。注重加强光线变化下画面的特定气氛,伦勃朗笔下如同舞台的用光,一束极强烈的光柱照在所描绘对象那富于表情的面孔,协从者皆隐于阴暗之中,明显地区别出带有典型环境气氛中的典型人物。但在中国绘画中,即使表现特定环境中的人物亦作结构处理,从不施阴影。 (如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若出现影子,观者往往指摘是着灰一片。在中国民族式的视觉心理中,没有特定的影子这一概念的附着。往往从阴阳之理来看,这个依据即是所谓乾坤之道。乾属阳,坤属阴做人光明正大,自然应现出阳刚之美,何屑究此细末之阴影。山水画中,虽然也有人意识到自然…川中有特定光线变化状态,但从于显者为明、隐者为晦的虚实变化之中。所以有"一虚一实,一疏一密,一参一差,即阴阳昼夜讯息之理也"②的认识自然变化状态。这种带有共性时间的观念,自然不会导致绘画对象本身的特定状态凝固。在花卉中,有五代时郭夫人看月下的竹子映在粉壁上而摹画成墨竹说法,我们姑且勿论这个传说有几分真实,但可以看出墨竹确实如同摹写了竹影一样,有逆反对象明暗结构的倾向。月光似水银泻地,洒在万物之上,丛丛幽篁在晚风摇曳下,照在白白的粉壁上,也自然会黑白分明,结构显然;然后从中抽化共性特点予以程式化。着眼于花卉的虚实、晦明结构,可以见出气势姿态的欣赏。所以有"画花卉全以势为主,枝得势,虽萦纡高下,气脉仍是贯穿;花得势,虽参差向背不同,而各自有条畅,不去常理;叶得势,虽疏……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中国绘画美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