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生美德-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之理论思考

人生美德-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之理论思考

人生美德-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之理论思考

推荐珍藏!

基本介绍

  • 书名: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之理论思考
  • 出版社:河南人民
  • 页数:502页
  • ISBN:7215060403
  • 作者:陶国富 徐大建
  • 出版日期:2006年9月1日
  • 开本:0开

图书目录

第一章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一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案例深层透视
二 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
三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与非理性民族主义
第二章 祖国需要我的志向
一 大学生支教西部案例深层透视
二 燃烧心灵之烛、奉献西部的支教情结
三 积极支教奉献西部的伦理之光
四 社会震撼与时代迴响的呼唤
第三章 祖国荣誉高于一切
一 大学生爱国主义案例深层透视
二 为国增光是大学生的神圣职责
三 为国增光的心理内驱力:爱国情怀
四 为国增光的社会效应
第四章 雷锋精神 回归校园
一 大学生学雷锋案例深层透视
二 “善”的启示与穿越时空的道德人格
三 英雄模仿心理与心理价值
四 社会呼唤与社会共振
第五章 无偿献血奉献社会
一 大学生无偿献血和骨髓案例深层透视
二 大学生的道德本能与认识鸿沟
三 大学生的心理承诺与感性挣脱
四 公民责任与社会讚誉
第六章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一 大学生崇尚科学案例深层透视
二 培养科学人格增强伦理底蕴
三 弘扬科学精神崇尚人文科学
四 社会认同与社会效应
第七章 弘扬科学科普社区
一 大学生科普案例深层透视
二 奉献精神——科普到社区伦理审视
三 济世心理与社会发展
四 胸怀天下与回馈社会
第八章 弘扬科学反对愚昧
一 当代大学生迷信现象案例深层透视
二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伦理之悟
三 反对迷信的心理解读
四 反对迷信的社会认同与效应
第九章 服务公益体验快乐
一 大学生公益劳动案例深层透视
二 打扫寝室的伦理启示
三 劳动意识与公益心理
四 社会公德与民众赞同
第十章 弘扬志愿展示素质
一 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案例深层透视
二 无偿家教的伦理底线与道德理性
三 追求奉献心态与实现心灵寄託
四 志愿者的社会认同与社会评价
第十一章 关爱弱势体现人文
一 大学生关怀弱势人群案例深层透视
二 恻隐之心与关怀心态
三 伦理追求与人文情怀
四 社会期望与社会共鸣
第十二章 眷顾亲情修炼孝心
一 大学生孝顺父母案例深层透视
二 感恩是心灵美的自然流露
三 修炼孝心是家庭伦理的主要精义
四 敬老爱幼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五 遵纪守法是法制和德性的基本要求
第十三章 关爱老人倾注爱心
一 大学生敬老爱老案例深层透视
二 敬老的传统伦理与道德呼唤
三 自我心理本能与现实心灵脉动
四 不和谐音与社会主流回归
五 法律準绳与提倡知法守法
第十四章 尊师重教向师人格
一 大学生尊师重教案例深层透视
二 向师心理与师生互助
三 尊师德性与师德风範
四 社会环境与校园风尚
第十五章 校园伦理和睦寝室
一 大学生寝室和睦案例深层透视
二 和睦伦理与共处原则
三 大学生人际关係的心理诊断
四 相容人格与宽容心态
五 社会文化与生存风尚
第十六章 诚信学习学术道德
一 大学生诚实求知案例深层透视
二 学德风範与学术真实
三 探索精神与求真心态
四 社会风气与舆论评析
第十七章 择业伦理境界升华
一 大学生择业伦理案例深层透视
二 道德标準与伦理自律
三 心理準备与心理机制
四 市场呼唤与社会接纳
五 遵法择业与理性运作
第十八章 拾金不昧归还失主
一 大学生拾金不昧案例深层透视
二 心灵撞击与心理释然
三 慎独心态与伦理机制
四 社会舆论与社会交换
五 法律内涵与法律效应
第十九章 遵纪守法讲究德性
一 大学生遵纪守法案例深层透视
二 大学生遵纪守法的伦理底线
三 正义诉求与心灵呼唤
四 以身作则与社会效应
第二十章 见义勇为 匡扶正义
一 大学生见义勇为案例深层透视
二 激情撞击与伦理解析
三 心灵冲动与心理满足
四 社会舆论与社会评价
五 法律内涵与法律效应
第二十一章 珍惜动物关爱生命
一 大学生爱护动物案例深层透视
二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係
三 注重生物多样性与提倡爱护动物
四 强化行为规範与形成社会风尚
第二十二章 自强不息励志奋进
一 大学生自强不息案例深层透视
二 自强人格精神对心灵的冲击与震撼
三 艰苦奋斗在当今时代的道德价值
四 社会鼓励支持形成制度保障
第二十三章 敬业精神刻苦钻研
一 大学生刻苦敬业案例深层透视
二 德性追求与执着卓越
三 崇尚科学与奋发求知
四 致力创新与回报社会

文摘

书摘
2.非理性民族王义

民族精神教育另一个要避免的陷阱——某种意义上讲是更危险的陷阱,
是避免滑向非理性的民族主义,特别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要避免民族主义走
火入魔,从而真正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中国的民主富强结合起来。
有句老话: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民族主义中的确存在着可能的非理性
因素,民族主义者容易在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的同时,产生孤立主义、
对抗意识和保守排外的思想倾向。大学生年轻热情、血气方刚,比较容易为
非理性、狂热的情绪左右,从爱国出发,而走向爱国的反面。作为一个有着
长期半殖民地经历的传统国家,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处于国际社会的边
缘地位,被剥削、被压迫。外国势力的长期压迫、现代化进程的挫折情绪、
抗拒全球化的封闭心态,都可能是导致民族主义过头,走向非理性和情绪化
的原因。从被压迫民族的排外情绪到极端民族主义,这条路是很通畅的。
非理性民族主义首要的病徵是狂热,并带有民粹主义特点甚至暴力倾向
。非理性民族主义是一种廉价的精神麻醉剂,年轻人往往能够在宣扬极端民
族主义口号的过程中体验到虚幻的“伟大”和“英勇”。
非理性民族主义的第二个病徵是狭隘。对自己民族的优秀部分强调过了
头、对自己的民族热爱过了头,会导致狭隘的优越感,这种夜郎自大的民族
主义就有被人利用为反对改革开放的武器的危险性。所以,民族精神教育,
在传承中华文明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乐于接纳人类普世价值,不应该狭隘地
抱残守缺,而应当敞开胸怀吸纳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使自
己强盛起来,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P21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人生美德-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之理论思考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