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美学思想
拜占庭美学思想(Byzantin aesthetic idea )是指拜占庭美学思想、理论的统称。其特点是汲取占希腊罗马传统并加以改造;受到基督教的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为:(1)关于形象句题,5世纪时的《阿烈奥帕吉特文集》,把统治世界的秩序本身视为“本原美的形象”,并提出“相似的”形象和“不相似的”形象两种类型。8一9世纪,拜占庭美学提出了形象与原型、描绘与描绘对象的相互关係问题。大巴西尔针对当时圣像破坏运动认为形象与原型等同的观点。指出,绘画中的描绘与原型不相合是理所当然的,表现出对形象假定性的认识。
(2)对审美知觉的研究。肯定视觉是形象化地认识真理的一种手段,普塞罗指出,生动感人的绘画能揭开遮掩着真理的帷幕。承认幻想与情感与理智一样,都是心灵所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崇高的範畴在拜占庭获得广泛的传播。成为拜占宛艺术的象徵。如君土坦 丁堡的索非亚教堂中的镶嵌工艺、建筑照明以及金碧辉煌的装饰等,都具有崇高的象徵意义。由于教会的束缚,后期的艺术风格趋向于公式化、概念化,拜占庭美学成为文艺熨兴时期美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欧洲各国的美学与艺术产生了喊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