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中国
《美学中国(套装共2册)》以伦理美学与美学社会学为核心,在“神话传说中的美学中国”之后,介绍了历代80多位思想家的伦理美思想及其流变的历程。介绍了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一些进步的、爱国的思想家为了振兴中华,在对西方文明进行探索与践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坎坷历程。
基本介绍
- 书名:美学中国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页数:960页
- 开本:16
- 作者:李翔德 郑钦镛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品牌:山西人民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美学中国(套装共2册)》根据中国哲学与美学相结合,中国美学与伦理、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通过翔实的史料,探讨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为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者李翔德、郑钦镛曾倡议创建伦理美学和美学社会学。此书採用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创新之举,与已出版的不少有关中国美学史的着作不同,有重要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李翔德,男,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人,农曆1934年4月20日生。先后在太原纺织厂、中国科学院山西分院、山西日报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工作。系原山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编审。现编审,山西省美学学会会长,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客座教授,太原师院文学院客座教授。山西省社科院特邀研究员、首席美学专家。山西孔子研究会名誉顾问。
着有《美的哲学》、《万水千山总是情——李翔德游记和摄影作品系列》(《根在中华》;《情系德国》;《“疯”在印度》;《醉在澳洲》)、《中国美学史话》(合着)、《中国用人史》(合着)、《人口素质论》(合着)、《中欧莱茵之邦——德国》(合着)等。主编《美学新视角》、《当代青工》、《现代行政管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美的修养》等大型丛书。主持出版大量学术着作与通俗政治理论读物。新华社与《山西日报》记者曾报导了他在学术与出版领域的“六个率先之举”。入载《山西人名词典》、《中国出版人名词典》、《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家词典》、《当代中外文学评论家词典》及《中国杂文鉴赏词典》。郑饮镛,男,1927年生于福建省福清县。中华全国美学会会员。福建省美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福清一中语文教研组长。主要着作:《中国伦理美学史话》,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美学史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美学史话》(修订版),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着有《美的哲学》、《万水千山总是情——李翔德游记和摄影作品系列》(《根在中华》;《情系德国》;《“疯”在印度》;《醉在澳洲》)、《中国美学史话》(合着)、《中国用人史》(合着)、《人口素质论》(合着)、《中欧莱茵之邦——德国》(合着)等。主编《美学新视角》、《当代青工》、《现代行政管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美的修养》等大型丛书。主持出版大量学术着作与通俗政治理论读物。新华社与《山西日报》记者曾报导了他在学术与出版领域的“六个率先之举”。入载《山西人名词典》、《中国出版人名词典》、《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家词典》、《当代中外文学评论家词典》及《中国杂文鉴赏词典》。郑饮镛,男,1927年生于福建省福清县。中华全国美学会会员。福建省美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福清一中语文教研组长。主要着作:《中国伦理美学史话》,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美学史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美学史话》(修订版),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图书目录
上卷
第一章神话传说中的美学中国
第一节博大恢弘的“神话世界”
第二节挥之不去的记忆
第三节历史真实逐渐浮出水面
第四节伦理意蕴普世情怀
第五节智慧之美德性之光
第六节天人合一龙飞凤舞
第七节文治武功开美学治国先河
第二章原始氏族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时期
第一节母系氏族社会的伦理美
第二节父系氏族社会的伦理美
第三章中国奴隶社会的出现与发展时期
第一节巫教影响下伦理美的完全异化
第二节伦理美异化后的修复
第四章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第一节伦理观念由“神”到“人”的解放
第二节伦理美的本质从“神”向“人”的复归
第三节伦理美的理想与创造
第四节伦理美观点的对立与争论
第五节伦理美範畴的递变
第六节老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孔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墨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章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第一节孟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庄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荀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韩非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章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
第一节《大学》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中庸》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礼运》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礼记》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节《乐记》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孝经》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淮南鸿烈》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史记》的伦理美思想
第九节董仲舒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节刘向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一节扬雄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二节王充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三节班固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四节王符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五节《太平经》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章封建国家长期分裂部落集团混战时期
第一节刘劭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王弼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郭象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阮籍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节嵇康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鲍敬言《无君论》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葛洪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张湛《列子注》的伦理美思想
第九节南北朝佛学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节刘勰的伦理美思想
下卷
第八章封建统一国家的再建和发展的时期
第一节颜之推《颜氏家训》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王通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隋唐佛教中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韩愈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节李翱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柳宗元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刘禹锡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白居易的伦理美思想
第九章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加强和巩固时期
第一节李觏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王安石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周敦颐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邵雍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节张载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程颢和程颐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苏轼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胡宏的伦理美思想
第九节朱熹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节陆九渊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一节吕祖谦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二节陈亮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三节叶适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四节文天祥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五节黄震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六节邓牧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七节刘因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章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资本主义出现萌芽时期
第一节薛碹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吴与弼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王守仁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罗钦顺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节王廷相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王艮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杨慎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罗洪先的伦理美思想
第九节何心隐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节李贽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一节刘宗周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二节黄道周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三节黄宗羲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四节顾炎武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五节王夫之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六节陆陇其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七节唐甄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八节颜元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九节戴震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一章“西学东渐”,中西伦理美学思想的邂逅与交融
第一节给中国人带来一个“地球”
第二节带给中国人一个“科学的皇后”——数学
第三节“美是上帝的名字”
第四节基督教神学的价值及其传人中国的重要意义
第五节中西合璧的伦理美学——《交友论》
第六节《僻论》的伦理智慧
第七节西洋艺术——大西洋琴与绘画法的传人
第八节利玛窦的另一重大贡献——“东学西渐”
第十二章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时期
第一节龚自珍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洪秀全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康有为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谭嗣同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节严复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梁啓超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王国维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章炳麟的伦理美思想
第九节孙中山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节李大钊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三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伦理美思想
第一节以“民”为出发点的伦理美
第二节以“公”为审美理想的伦理美
第三节以“对立统一”为核心的伦理美
第四节以崇高为主体的伦理美
第五节全新的文艺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美学治国与社会构建
第十四章新中国诞生后的美学研究——学者们如何认识新中国美学研究六十年
第一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第二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高建平《中国美学三十年》
第三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李修建《新中国美学60年:回顾与展望——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综述》
第四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第五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第六节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
附录
两个春天的回忆——沉痛悼念朱光潜先生
霍州娲皇庙壁画的理念世界与美学意蕴
我国美学中的百家争鸣
伦理学中的百家争鸣
第一章神话传说中的美学中国
第一节博大恢弘的“神话世界”
第二节挥之不去的记忆
第三节历史真实逐渐浮出水面
第四节伦理意蕴普世情怀
第五节智慧之美德性之光
第六节天人合一龙飞凤舞
第七节文治武功开美学治国先河
第二章原始氏族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时期
第一节母系氏族社会的伦理美
第二节父系氏族社会的伦理美
第三章中国奴隶社会的出现与发展时期
第一节巫教影响下伦理美的完全异化
第二节伦理美异化后的修复
第四章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第一节伦理观念由“神”到“人”的解放
第二节伦理美的本质从“神”向“人”的复归
第三节伦理美的理想与创造
第四节伦理美观点的对立与争论
第五节伦理美範畴的递变
第六节老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孔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墨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章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第一节孟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庄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荀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韩非子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章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
第一节《大学》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中庸》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礼运》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礼记》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节《乐记》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孝经》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淮南鸿烈》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史记》的伦理美思想
第九节董仲舒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节刘向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一节扬雄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二节王充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三节班固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四节王符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五节《太平经》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章封建国家长期分裂部落集团混战时期
第一节刘劭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王弼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郭象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阮籍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节嵇康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鲍敬言《无君论》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葛洪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张湛《列子注》的伦理美思想
第九节南北朝佛学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节刘勰的伦理美思想
下卷
第八章封建统一国家的再建和发展的时期
第一节颜之推《颜氏家训》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王通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隋唐佛教中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韩愈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节李翱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柳宗元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刘禹锡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白居易的伦理美思想
第九章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加强和巩固时期
第一节李觏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王安石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周敦颐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邵雍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节张载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程颢和程颐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苏轼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胡宏的伦理美思想
第九节朱熹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节陆九渊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一节吕祖谦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二节陈亮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三节叶适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四节文天祥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五节黄震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六节邓牧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七节刘因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章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资本主义出现萌芽时期
第一节薛碹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吴与弼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王守仁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罗钦顺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节王廷相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王艮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杨慎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罗洪先的伦理美思想
第九节何心隐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节李贽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一节刘宗周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二节黄道周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三节黄宗羲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四节顾炎武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五节王夫之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六节陆陇其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七节唐甄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八节颜元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九节戴震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一章“西学东渐”,中西伦理美学思想的邂逅与交融
第一节给中国人带来一个“地球”
第二节带给中国人一个“科学的皇后”——数学
第三节“美是上帝的名字”
第四节基督教神学的价值及其传人中国的重要意义
第五节中西合璧的伦理美学——《交友论》
第六节《僻论》的伦理智慧
第七节西洋艺术——大西洋琴与绘画法的传人
第八节利玛窦的另一重大贡献——“东学西渐”
第十二章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时期
第一节龚自珍的伦理美思想
第二节洪秀全的伦理美思想
第三节康有为的伦理美思想
第四节谭嗣同的伦理美思想
第五节严复的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梁啓超的伦理美思想
第七节王国维的伦理美思想
第八节章炳麟的伦理美思想
第九节孙中山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节李大钊的伦理美思想
第十三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伦理美思想
第一节以“民”为出发点的伦理美
第二节以“公”为审美理想的伦理美
第三节以“对立统一”为核心的伦理美
第四节以崇高为主体的伦理美
第五节全新的文艺伦理美思想
第六节美学治国与社会构建
第十四章新中国诞生后的美学研究——学者们如何认识新中国美学研究六十年
第一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第二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高建平《中国美学三十年》
第三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李修建《新中国美学60年:回顾与展望——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综述》
第四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第五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第六节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
附录
两个春天的回忆——沉痛悼念朱光潜先生
霍州娲皇庙壁画的理念世界与美学意蕴
我国美学中的百家争鸣
伦理学中的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