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家美学
新儒家美学是在孔子、孟子、萄子等原始儒家之后,以继承原始儒家思想传统为志业的历代儒家知识分子的美学思想。依时间先后,主要包括汉儒美学(以董仲舒为代表)、唐儒美学(以孔颖达为代表)、宋明理学美学(以邵雍、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为代表)、清儒美学(以王夫之、戴震等为代表)和现代新儒家美学(以梁漱溟、唐君毅、钱穆、徐复观、方东美等为代表)。
其特徵是霞视美与善的联繫,在天人之际的大背景中凸显生命超越的美学境界,强调中和、和谐,创造、境界等美学理念。新儒家美学在肯定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并重视个体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时,表现出较多的合理性;当把伦理绝对化,从而否定个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时,又表现出一定的禁慾主义色彩,对于审美活动和文艺创造起了一定消极作用。参见“儒家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