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存在主义伦理学

存在主义伦理学

存在主义伦理学是从存在主义出发说明道德现象的伦理学理论。主要代表有丹麦可恺郭尔,德国海德格尔、雅斯町斯,法冈萨特、加缪等。存在主义哲学从揭示人的本真的存在(生存)出发来揭示一切存在物的存在结构和意义,以及人与自然界、社会的关係。存在主义伦理学是存在主义哲学在伦理学上的表现。各人的具体主张乂各不相同。克尔恺郭尔提出存在主义研究人的境遇问题与人在这个境遇中所採取的选择方法。认为人生经历5个阶段,在第一个美学阶段中,人留恋感性生活,走向失望,从而进人第二个伦理阶段,选择一种伦理的生活道路,但道德生活多种多样,道德与幸福也不能协调,最后必然要走上第三个宗教阶段,到这个时候才认识到人生的有罪,辨别出伦理道德只是过渡的,只有在宗教生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存在主义伦理学
  • 外文名:existentialist ethics
  • 主要代表人物:海德格尔,法国的萨特、加缪
  • 属性:当代西方一种非道德主义的伦理学

简介

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法国的萨特、加缪、雅斯贝尔斯、马塞尔、梅劳—庞蒂、别嘉也夫等。
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多是通过文学着作或作品进行宣传,其影响的範围十分广大。特别对青年的生活态度、道德观念有巨大影响。英国50年代“垮掉的一代”,美国五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都与此有关。自60年代后期起,存在主义伦理学开始在德、法诸国走向衰落。80年代后,西方伦理学又出现了“后个体主义”和社会整体主义崛起的迹象。它认为伦理学具有本体论意义,伦理学同时又是本体论。

基本观点

它把人的问题作为伦理学研究的中心,认为探讨人的问题,特别是人的尊严、价值问题,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认为人的本质、人的真正存在就是人是自由的。自我存在没有任何约束,自我的自由是绝对的;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物质生活水平、精神面貌完全由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人就是自由”。但是,现实社会使人失去自由个性,人的日常的、普通的存在是非真实的存在。于是就企图把自己的真实存在溶化到他人的存在方式中、溶化到一般人、普通人中,想别人所想、行别人所行,过一种无个性的生活。这种生活由于不需要选择和决定,是很舒服的生活。但是自由不能够同人分离,人进入世界就不得不选择自己的本性,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自由是个人必须承受的沉重负担,自由并不是轻鬆的事情。人为了逃避责任便趋向社会,服从物和道德规範的要求,成为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小部件。现实的人是异化了的人。
它提出内在道德与外在道德对立问题。认为外部道德即社会道德是从人的外部强加于“自我。的束缚,对个人自由只具有否定价值;只有内在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人的真正德性在于摒弃社会道德规範的要求,仅以自己的“良心”为指导;个人的选择都是在具体境遇中根据良心的指导实现的。
它对于人生持悲观主义态度,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偶然的;生活是无目的,无意义的,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是没有道理的;人生是死亡的开始,死亡的忧虑和恐惧控制个人的一生。人只有面对死亡的时候才能真正而深刻地领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才能脱离普通人而变为自由。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存在主义伦理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