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初探

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初探

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初探

《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初探》是2010年时代文化出版社 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胡庆云。

基本介绍

  • 书名: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初探
  • 作者:胡庆云
  • 出版社:时代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9月

书籍简介

书名: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初探
作者:胡庆云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0年9月
字 数:132千字
页 数:100
版 次:1版
开 本:850×1168 1/32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定 价:28元

作者简介

胡庆云,曾任湖南师範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德育教研室主任、马列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议组组员。主编出版《高等师範院校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程》、《师範生思想修养》、《大学生思想教育教程》及《现代青年伦理学》发表多篇论文。被授予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1992年1月退休后,曾任校关工委委员,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现任湖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教学督导,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1989年湖南省教委批准下达给作者《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初探》科研课题,历时两年多完稿,填补当时这门学科的空缺。

编者之语

我撰写《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初探》一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启迪人们认识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形成发展的艰难历程,从中吸取经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以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防止和平演变。
多年来,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往往用“民主个人主义”妄图演变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因此,加强对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单纯是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防止和平演变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战略措施。而研究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形成发展,探索地追求救国救民真理,从社会改良主义,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激进民主主义,到摆脱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影响,信仰科学社会主义的轨迹,探讨他从唯心主义,到心物二无论,到辩证唯物主义,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转变;探究他对伦理学上两个主张的变化,即从“实现自我”、“主要在利自己之精神”的“个人主义”,到“愿大家好的主义”,到无产阶级团队精神的历程;从“自我实现”的“现实主义”,到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等等,这恰恰为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致力振兴中华提供了一面明镜。
撰写本书的另一考虑是,鑒于目前理论界虽然对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的研究不乏力作,其中也探讨了青年毛泽东的某些伦理思想问题;但是尚未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阐述,也就是说还缺少这方面的专着。因此,我不揣冒昧,想对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作比较系统的初步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以此作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一份薄礼。
本书原是湖南省教委1989年批准下达给笔者的一个科研课题,并承蒙给予科研经费资助,不胜感谢。然而,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涉及内容很广,自己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敬希专家及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简介

本书以近年出版的《毛泽东早期文稿》(以下简称《文稿》)为主要依据,史料翔实可靠,论述力求公允,共分三大部分。第一章叙述毛泽东的青少年生涯及其从爱国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阐明他萌发救国救民思想、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历程与经验。第二章至第七章,系统评介毛泽东阅读包尔生《伦理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时写的批注(以下简称《批注》),探讨其早期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关于伦理学的对象、意义与方法,关于善与恶及至善与驳悲观主义,关于邪恶、灾祸及对伦理学的两个主张,关于义务与良心,关于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关于德性与幸福、道德与宗教及意志自由等问题。第八章是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问题。青年毛泽东由于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处于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因此他的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色彩;又由于他在一师学习期间受到杨昌济先生及包尔生伦理思想的影响,到1920年冬至1921年初才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因此他这时的伦理思想具有从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向无产阶级伦理思想转变的特徵;还由于他阅读包尔生《伦理学原理》写了系统的批注,因此他早期的伦理思想就涉及了伦理学的一系列问题,可供我们研究与继承;而且由于他早期伦理思想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在今天一些人们尤其是部分青年中仍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因此,他的早期伦理思想就不仅具有当时的代表性和进步意义,而且研究它的变化发展,对于我们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丰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在此还要说明,《原理》一书原是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1846-1908年)所着《伦理学体系》的导论和第二编,写于十九世纪末,1889年出版。1910年蔡元培将这两部分翻译出版,名为《伦理学原理》。1917年下期至1918年上期,杨昌济先生在湖南第一师範学校任教时,曾以此书为该校本科毕业班开设的“修身课”教材。毛泽东当时在校学习,曾在这本约十万字的书上写了一万四千余字的批注。原件曾一度被同学杨韶华借去,直到1950年9月15日,杨乘周世钊赴京之机,托周奉还于毛泽东。周世钊将它转交之后,毛泽东说:“我当时喜欢读这本书,有什幺意见和感想随时写在书上,现在看来,这些话有好些不正确了。”他还说,“这本书的道理也不那幺正确,它不是纯粹的唯物论,而是心物二元论。只因那时,我们学的都是唯心论一派的学说,一旦接触一点唯物论的东西,就觉得很新颖,很有道理,越读越觉得有趣味。它使我对于批判读过的书,分析所接触的问题,得到了新的启发和帮助。”①可见包氏的《原理》一书对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毛泽东又认为,这本书的道理也不那幺正确;他自己的批注,现在看来,有好些也不正确了。因此,我们今天研究《批注》,要对它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对于正确或基本正确的,应当继承、借鉴;对于一些正确与错误交织在一起的,要加以分析,吸收其正确的部分,剔除其错误的部分;对于其错误的,则要予以捨弃。而且,我们研究《批注》,还必须适当联繫和引用包氏《原理》的有关原着内容,才能全面準确理解《批注》的精神实质。然而,关于《原理》除蔡元培的译本外,1988年又出版了何怀宏、廖申臼的《伦理学体系》译本(其中包括《原理》的内容)。这两个译本各有所长,笔者在本书中将兼而引用。凡引文言文者系採用蔡译本,引白话文者系採用何、廖译本,以下就不——注明了。

书籍目录

前言 3
爱国主义是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代序) 5
第一章 关于从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9
第二章 关于伦理学的对象、意义与方法 22
第三章 关于善与恶及至善与驳悲观主义 30
第四章 关于邪恶、灾祸及对伦理学的两个主张 42
第五章 关于义务与良心 51
第六章 关于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63
第七章 关于德性与幸福、道德与宗教及意志自由 70
第八章 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 81
后记 91
附录 92
青年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与标誌新探 92
毛泽东用名考略 97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初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