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
《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是2009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加拿大)琳达·哈琴。
基本介绍
- 书名: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
- 作者:(加拿大)琳达·哈琴
- 页数:399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丛书名: 当代学术稜镜译丛,当代文学理论系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305063787
条形码: 9787305063787
尺寸: 22.4 x 14.8 x 2.4 cm
重量: 481 g
作者简介
作者:(加拿大)琳达·哈琴 译者:李杨 李锋 丛书主编:张一兵
琳达·哈琴(Linda Hutcheon),国际着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出版有《后现代主义诗学》(A Poetics of Postmodernism:History,Theory,Fiction)、《后现代主义政治》(The Politics of Postmodernism)、《论戏仿》(A Theory of Parody)、《反讽的锋芒》(Irony’S Edge)、《论改编》(A Theory ofAdaptation)、《自恋式叙事》(Narcissistic Narrative)、《歌剧》(Opera:The Act ofDying)、《身体的魅力》(BodilyCharm:Living Opera)等多部专着。
内容简介
《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内容简介:在包括文学、视觉艺术、电影、建筑、文学理论、历史以及哲学的多个学科领域里,“后现代主义”一词被频繁使用和误用。《后现代主义诗学》既不为后现代辩护也不对其进行谴责。它既延续了哈琴《自恋式叙事》和《论戏仿》对艺术中自我意识的形式研究,又为其增加了历史和意识形态维度。以建筑为模型,后现代主义在此用以指称以形式和意识形态的主要矛盾为标誌特徵的当今文化实践。在此提出的后现代主义“诗学”源于这些矛盾,透过当代理论和文化实践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些矛盾清晰可见。
《后现代主义诗学》是一部系统阐释、界定后现代主义的力作,横跨建筑、文学、绘画、雕塑、电影、录像、舞蹈、电视、音乐、哲学、美学理论、精神分析、语言学、历史编写领域,对后现代主义构成了立体、交叉透视。《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以实践为起点,试图推导、创建一个开放、不断变化的概念结构——“后现代主义诗学”。《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充分意识到缤纷多彩的后现代文化现象的複杂性,採用既/又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思维、评判方式,指出后现代主义既是现代主义矛盾造成的结果,又是对其的背离与质疑,它既具有强烈的自我指涉性和戏仿性,又试图将自己植根在其指涉性和戏仿似乎要避开的历史世界之中,从而增加了论辩的深度与效力及可接受性,其新的视点和思维方式、观点无疑为客观、全面认识后现代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琳达·哈琴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系教授,着有《后现代主义政治》、《论反讽》、《反讽的锋芒》。
媒体评论
“对当今文学、艺术、‘娱乐’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本书为必读之书。”
——杰奥夫·韦德,《心理学评论》
“对于后现代主义将历史和小说问题化之举,本书进行了有理、有节、睿智的辩护……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价值之争感兴趣的读者应读此书。”
——彼得·济慈森,《评论与质疑》
“本书公正、清晰……详尽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所列参考文献达600条,我将经常予以参阅。”
——罗杰·西门,《加拿大文学简讯》
图书目录
致谢辞
序
中译本序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将后现代主义理论化:为确立其诗学而做出的努力
第二章 将后现代模型化:戏仿和政治
第三章 界定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矛盾造成的后果
第四章 去除后现代的中心:中心之外
第五章 将后现代语境化:表达以及“言语”的报复
第六章 将后现代主义历史化:历史的问题化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历史元小说:“对过去的消遣”
第八章 互文性、戏仿和历史话语
第九章 指涉问题
第十章 属于、处于、受制于历史以及他的故事的主体
第十一章 话语、权力、意识形态:人文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第十二章 政治的双重言说
第十三章 结论:诗学还是问题学?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