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威县

威县

威县

威县,是河北省邢台市辖县,位于邢台市东南部,东与清河县接壤,西与广宗县交界,南与临西县、邱县毗邻,北与南宫市相连。威县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辖9镇7乡1个省级高新区和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522个行政村,总人口60万,为邢台市人口第二、面积第三大县。

威县历史悠久,相传大禹之父鲧曾在此筑堤防洪、拯救众生,现存有“鲧堤”遗址,威县曾为元朝威州州治所在地,“威”字源于宋代天威军曾驻扎威州所辖区域,寓意“威武”。

涌现出宋朝名相范质、明朝兵部尚书贾待问等众多历史名人。威县是闻名的革命老区、“冀南红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南党政军机关及附属机构曾在此驻扎七年之久,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工作过,走出任仲夷、刘杰、李子元三位省委书记,涌现出大批志士仁人、革命英烈。

威县曾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近年来坚持以快补晚、后来居上,高举发展、改革、团结、奋斗的旗帜,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度实施“四化联动”,经济社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增速连年在全省位居前列,县域综合实力在河北省的排位5年上升了62个位次,创造了“威县速度”“威县模式”,荣获了“中国最具特色经济发展潜力县”“河北省经济发展先进县”殊荣,被誉为欠发达地区后发崛起的典範。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威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威县
  • 外文名称:Weixian County
  • 别名:洺阳,威州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河北省邢台市
  • 下辖地区:辖9镇7乡
  • 政府驻地:洺州镇
  • 电话区号:0319
  • 邮政区码:054700
  • 地理位置: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东部
  • 面积:1012平方公里
  • 人口:60万人(2013)
  • 方言:冀鲁官话-邢衡小片
  •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半乾旱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义和团纪念馆
  • 机场:威县通用机场
  • 火车站:邢台东站,邢台站
  • 车牌代码:冀E
  • 威县特产:酥鱼、三白瓜、百名粥
  • 行政代码:130533

建制沿革

夏禹之前,境内已有人群渔猎稼穑,繁衍生息,其建置历代多变。
西周属邢国,战国属赵。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威县地属巨鹿郡。
西汉后期,汉平帝封宗亲刘如意为广宗王,置广宗国,威县地属之,东汉初置经县,属安平国。
隋初,在经县废址置经城县,后分置府城县,属贝州。
公元601年,因避太子杨广名讳,改广宗县为宗城县,时威县地为经城、府城、宗城三县之地,仍属贝州。
唐朝初年,于宗城县置宗州,宗城县、经城县、府城县属宗州。
宋初,宗城、经城二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1073年降经城县为镇,併入宗城县,威县境为大名府宗城地。
金代宗城县属河北西路洺州。
元太宗六年,宗城县併入洺水县,仍属洺州。1247年,洺水县遥隶邢洺路威州。
元中统三年(1262年)升邢州为顺德府,威州属之,后改属广平路。
明洪武二年四月,威州降为县,始称威县,属广平府。
清代,威县属直隶省广平府。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威县仍属广平府。
民国2年,废府州制,分直隶为4个观察使,威县属冀南道观察使管辖。
1914年,威县属直隶大名道。
1928年,国民政府废道,改直隶为河北省,威县属之。
1937年威县沦陷后,属伪河北省冀南道(驻邢台),1941年后改属伪顺德道(驻邢台)。
1938年5月5日,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河北省冀南行署四专区。
1939年3月,日军二次侵战威县后,威县抗日政府、国民党政府、日伪政府并存。
1940年,以后境内增设清江、宏毅、企之县。
1945年11月,三县撤销。
1945年6月,威县解放,临清、冠县、邱县、南宫、曲周、鸡泽等县在境内的“插花地”亦划归威县,属冀南行署四专区。
1949年8月,冀南第四专区与太行第一专区合併为邢台专区,威县属之。
1958年11月,威县併入南宫县。
1961年5月,恢复威县建置,仍属河北省邢台专区。
1970年,威县属邢台地区。
1993年7月至今,威县属河北省邢台市。
2014年初,威县辖9个镇、7个乡。洺州镇、梨元屯镇、章台镇、贺营镇、侯贯镇、七级镇、张家营乡、方家营镇、常庄镇、第什营镇、枣园乡、高公庄乡、固献乡、赵村乡、常屯乡、贺钊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威县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河北省东南部,北纬36度52分至37度18分,东经115度13分至115度14分之间。南北长48.2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1012平方千米,位于邢台地区东部的沖积平原上。东与清河县接壤,西与广宗县交界,南与临西、邱县毗邻,北与南宫市相连。
威县地理位置

地貌

威县属于古黄河、古漳河长期泛滥淤积而成的沖积平原区,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度30至50米,西南部第什营乡康洼村南为最高点,海拔43.8米,北部赵村乡北辛庄海拔29.4米,为威县最低处。威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垦殖历史悠久,宜农宜牧。微地貌中,黄河故道纵贯县境而形成的缓岗坡地至今明显,因地势低平,径流不畅,故而又形成局部洼地。
城东老少河为漳河故道,河床遗蹟未消,因积沙甚多,土质沙化,沿岸呈现出沙丘起伏的微域变化。与广宗县交界的西沙河为洺河故道,岸边既有古老沙丘,又有槽状洼地。纵穿县境中部的东风渠两侧鱼脊高地较为明显。

气候

威县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半乾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威县年平均气温13.4℃,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27.0℃,最冷月份为1月,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为41.6℃,极端最低气温为-21.4℃。年平均降水量为497.7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9天。

人口分布

2013年,威县总人口60万人,洺州镇人口4.4万人,第什营乡人口4.1万,方营乡人口2.6万,七级镇人口3.2万,高公庄乡人口3.1万,赵村乡人口3.3万,章台镇人口3.5万,张营乡人口2.68万,侯贯镇人口3.6万,常庄乡人口2.8万,常屯乡人口3.2万,贺营镇人口3.3万,贺钊乡人口3.4万,梨元屯镇人口3.2万,固献乡人口3.3万,枣园乡人口3.66万。

发展优势

交通区位优势

威县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地带,位于承东启西、连线南北的“黄金十字路口”,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均在威县4小时交通半径之内。威县交通四通八达,大广高速(广州-大庆)、106国道(北京-广州)纵穿南北,青银高速(青岛-银川)、东吕高速(山东东营-山西吕梁)、340国道(山东东营-陕西子长)横贯东西,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九铁路、邯黄铁路、京港澳高速四周环抱,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路。此外,威县距离石家庄、济南机场各150公里,距离天津港350公里,距离黄骅港300公里,使威县形成了10分钟上高速公路、30分钟乘高铁、60分钟坐飞机的交通格局,威县到全国各地的距离大大缩短。

劳动力资源优势

威县是河北省人口大县,有青壮年劳动力28万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和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5.6万人,周边50公里半径範围内劳动力 155 万人,具有素质高、技能强、适应快的特点。建有职教园区,另有10余家培训机构,可为企业提供订单式劳动力培训。威县用工成本较低,目前普通工人工资水平1700-2300元/月,技术工人2000元-2500元/月,管理人员3000元-4000元/月。

园区平台优势

省级高新区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实现高标準“十一通一平”,入驻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各类产业企业200余家;汽车工业配件产业园和新型建材产业园两个市级园区,分别入驻企业300余家、40余家;另外,在威县高新技术开发区核心位置,代表威县未来发展方向的黄金区域精心挑选2万亩土地,与顺义区共建产业园区,面向整个京津区域,承接装备製造、农产品深加工和商贸物流等产业项目;通航产业园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通用飞机製造、运营、维修、託管、驾驶员培训、航空俱乐部、教育科研等项目,目前已完成各项审批手续,机场正在建设,今年可实现飞机起飞;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规划面积4.5万亩,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

土地资源优势

威县土地总面积151万亩,其中农业用地121万亩,未利用地11万亩。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废弃地开发及新民居建设、砖瓦窑整治等项目,储存了4000亩可用于置换的建设用地指标。目前,在高新区有4000多亩工业“熟地”、收储预征工业用地1万多亩,在建成区还有1000多亩商业“熟地”,能够满足大型项目用地需要。

水电能源优势

威县供水总量达2亿立方米,南水北调长江水、引黄入冀黄河水都已引到威县,且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县内建有1座220千伏、5座110千伏和11座35千伏变电站,总容量38万千伏安,目前实际用电量不到7亿千瓦时。大工业用电0.6011元/千瓦时,一般工商业用电0.7471元/千瓦时。对重点骨干企业提供双迴路供电。

经济概况

综合

2016年,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7.7%,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6%。

第一产业

按照“调结构、育龙头、促融合、增收入”总体思路,大力调整单一棉花种植结构,高点启动实施“三带三园”,即沿西沙河优质林果带、沿106国道设施蔬菜带、沿金沙河“南鸡北牛”畜禽养殖带,4.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君乐宝乳业园区、宏博肉食加工园区,呈现“十里鸡鸣、十里荷塘、百里菜廊、万亩果香”秀美画卷。
农业园区,成为河北省唯一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2015年又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河北省唯一副处级农业园区;林果带,发展优质梨10万亩,引进中国最大果汁生产企业海升集团、龙集梨种植和深加工等龙头项目,成为“省级出口鲜梨质量安全示範县”;设施蔬菜带,发展到5万亩,涌现出威旺蔬菜、中沃杏鲍菇等龙头;畜禽养殖带,引进投资10亿元的宏博牧业、投资3.75亿元的北京德青源蛋鸡、投资3亿元的中宝奶牛等龙头;乳业园区,投资5亿元的君乐宝第一牧场、投资6亿元的第二牧场投入运行,今年将建设第三牧场和奶业深加工项目;宏博肉食加工园区,总投资9亿元,车间主体完工,设备已订购,今年上半年投产。全县流转土地45万亩,其中规模流转30万亩,培育省级龙头4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2%。

第二产业

按照“建精品园区、育特色产业、促规模集群”总体思路,从无到有建成“一区四园(省级高新区和顺义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省级高新区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实现“十一通一平”,入驻企业219家,2015年被评为河北省A级园区,2016年成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日前又成为河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範基地。“十二五”期间,坚持全领域对外开放,累计引进项目512个,其中亿元以上107个,;实施省重点项目21个、市重点项目43个,个数居邢台市第一。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北京顺义区共建“威县·顺义产业园”。立足基础优势和政策方向,培育提升“3+2”产业体系,即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三个主导产业,通用航空、新材料两个新兴产业,新增规上企业95家,新增个数邢台市第一。

第三产业

围绕打造“冀鲁豫交汇地区商贸物流枢纽”,实施了冀南国际商贸港、红星美凯龙、汽配市场建设,建成三好物流园、金水河物流园等龙头,与北京健坤餐饮集团合作正在创建“京津后厨房”。对外贸易实现突破,被商务部批准为外贸进出口县级备案县试点,外贸企业从近乎空白达到50家。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引进北京新农宝、云农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商城等龙头,被评为“河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範县”。乡村旅游强势崛起,着眼打造华北平原地区乡村旅游示範区,聘请中国同济大学制定全县域旅游规划,成功举办梨花节暨迷你马拉松、多彩农牧慢生活体验游、梦幻庄园灯火节等活动,浙江红博苑等8家旅游企业投资的旅游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主导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威县是“中国汽车配件之乡”,在市级汽车工业配件产业园区设有汽车零部件产业博物馆,全力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现已拥有各类汽车及零部件製造企业近300家,主要产品涉及:汽车密封条、橡胶轮胎、密封件骨架、车身总成、汽车空调总成模具、汽车座椅骨架、空气悬挂座椅、转向盘骨架及整车製造等100多个品种,其中年产汽车内饰件64万件(套),河北省第一 ;年产汽车密封件3.6亿米,河北省第二。正在实施的欧德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河北深圳国际电子产业园,为威县打造华北最大新能源电动汽车及汽车电子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威县重点扶持发展的主要产业。主要产品涉及电路板、LED照能产品、新能源发电设备、空调、新能源电动车核心部件等,其中,河北全德翰电子产业园已被列入河北省“十三五”重点扶持的产业园区之一,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华北最大的电子及汽车电子产业聚集区,能吸纳150—200家电子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入驻。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威县充分依託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不断拓展延伸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棉纺、食品两大产业集群,其中棉纺深加工领域,共有棉花深加工及纺织企业130多家,主要产品有服装、粗布产品、棉纱、棉布、棉短绒、棉籽、卫生油、秸秆深加工等;在食品加工领域,共有企业69家,主要产品有肉鸡屠宰、畜禽食品、纯净水、茶饮料、速冻食品等。

通用航空产业

威县通用航空产业园区位于县城东5公里处,大广高速以东、老沙河以西区域,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核心区15平方公里。2016年完成全部审批手续,计画2017年开始动工建设,园区规划引进:通用飞机製造、通航飞行培训、飞行体验 、空中游览、通航文化主题公园、飞机租赁等项目。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主要以新型光电、建材、生物化工等为主。新型光电材料方面以稀土纳米节能发光材料、LED发光材料等为主。新型建材以建筑钢材料、内外墙保温材料和节能门窗型材为主。新型生物化工以生物肥、化工材料为主。

发展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威县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中高端装备製造业加工区,是冀中南发展战略的核心区,通过抢占先机,与北京顺义共建了占地2万多亩的“威县北京·顺义产业园”,已列入北京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与海淀区、通州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的战略合作也拉开序幕,相继落户嘉寓门窗、北汽隆威等重点项目,同时与华北电力、北大培文、302医院等机构建设战略合作关係,在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实现了与京津地区优质资源共享,全市第一个协同发展项目北京嘉寓节能产业园投产,产生了强大示範效应。

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机遇

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财政直管县,在项目用地、劳动力培训、信贷扶持资金、财政政策、税收减免等方面享受特殊的扶持政策。2016年9月份,证监会正式发布全国贫困地区企业IPO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档案,贫困地区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全省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机遇

威县2014年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赋予我县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试先行、率先突破的权力,作为全省首个县级综改试点,做出了显着成绩,将会承担更多试点,既能助推自身发展,也能赢得更大支持。省直部门确定在威县开展行政审批、大部门制等13个专项改革试点。这将为我县加快发展释放更大的潜力,也为我们争取上级全方位的支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省级扩权强县机遇

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深化扩权强县改革的意见》,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突出资源要素支持、夯实县域发展平台等方面出制定了19项具体支持政策,威县是全省59个进一步扩权的县市之一,必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发展高地机遇

黑龙港流域周边县都比较落后,而威县经过几年艰苦创业,初步实现了异军突起,大框架已经拉开,大格局已经呈现,周边县都会到我们威县购物、就业、就学、就医,有利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的聚集、必将带来无限商机。

轻装后发机遇

威县起步较晚,在“三去一降一补”中没有去产能、去库存的巨大历史压力,没有环境治理的沉重历史包袱,轻装后发优势十分明显。

社会事业

民生事业

累计投资7亿多元,实施学校建设项目130多个,建成邢台最好、全省一流的仲夷国小、苏威仲夷中学、思源实验学校,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高考本科上线率大幅攀升。投资2.2亿元,建成全省一流的县医院病房楼、县级中医院。投资2.7亿元建成艺术文化中心、图书档案馆、全民健身中心、冀南书画城等,持续开展了“月月五个有(月月有演出、有展览、有笔会、有讲座、有比赛)”活动,承办了一批国家和省级大型赛事。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河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範县”等殊荣。

生态环境

始终坚持“生态为基、绿色崛起”理念,深入实施绿地、碧水、蓝天、洁净“四大工程”。森林覆盖率从3.78%增长到近30%,连续五年代表邢台市接受河北省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2016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範先进县”,是河北省平原地区唯一的县份。对全县河道进行确权整治,引水7000万立方,构建了全县域水系;在全省第一个实现南水北调通水,智慧节水模式成为全国示範点,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等殊荣。

城乡一体

坚持全县域规划理念,按照“做大做美县城、城乡一体发展”总体思路,高标準编制城乡“1+3+6+180(县城+3个卫星镇+6个重点镇+180箇中心村)”总体规划,出台《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7个方面一体推进。县城,按照“一城三星”布局,狠抓“扩容提质、产城融合”,规划控制面积由18.7平方公里拓展到62.7平方公里;累计投资220多亿元,实施重点工程360项,新建道路48条、186公里,建成公园、广场、影剧院、四星级酒店、图书档案馆、全民健身中心、集中供热等工程,其中投资7亿元铺设地下管网410公里,建成区由9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
河北省县城建设现场会到威县观摩,河北省县城容貌整治现场会在威县召开,被评为“全省十大洁净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创建通过初评,智慧威县一期建成运行,成为“国家遥感工程威县基地”。把小城镇作为重要节点,打造6个特色城镇。实施省级美丽乡村60个,涌现出精品村12个,2015年代表邢台市接受河北省美丽乡村考核验收,2016年代表邢台市接受河北省“两改一清一拆”考核验收;成为“河北省中心村建设示範县”,实施12箇中心村建设,其中5个省级示範点,建成金鸡、多彩农牧、葡萄等特色小镇群。

发展环境

生态环境宜居

威县是全国绿化模範先进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通过深入实施碧水、绿地、蓝天、洁净“四大洁净工程”,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新增绿地24万亩,成为全市首批利用国家储备林项目试点,森林覆盖率达到30%,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南水北调通水,引水6000万立方米,构建了五湖四海全县域水系,荣获了中国最美城镇、全省十佳洁净城市,河北省人居环境奖等殊荣,通过了国家园林县城初评。30公里城市背景林是城市的天然氧吧,金水河、洺水河、琉璃河绕城而过,人民公园、印月湖公园、北海公园、森林公园等园林景观点缀其中,形成了“水绿相依、城林交融”的生态格局。

政务环境宜业

威县依託综合改革试点县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县级行政审批局,实行“一个印章管审批”,工业项目审批效率提高2倍;成立了河北省第一家市民服务中心,集中了36个单位的151个行政审批事项、172个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在河北省率先实施国地税合作办税,实行一窗受理、两税同办、同证同码;在河北省率先开启环保审批环评备案试点,县级环评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简化了程式、缩短了时限、提高了效能、方便了企业。对产业龙头企业和挂牌保护企业的执法检查、收费、罚没行为。建立经济发展环境评议机制、六位一体项目分包机制,由企业定期对执法执纪和综合管理部门的行政效能、服务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评议排位。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主任的县外地客商合法权益维护中心,为客商颁发“外地客商证”,外地客商凭证在购房、用水、用电、子女入学、就业、就医等方面享有优先权,打造了360外商服务支撑体系。

附:我省首个行政审批局在威县成立

1、威县审批局简述
“威县深化改革的系列经验正在邢台市範围内全面推广,共分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四方面。目前,各县市区正在加快组建行政审批局,将于11月底组建到位,宁晋县、南和县行政审批局已先行挂牌运行。”“不久前我省在9个试点地区推进设立行政审批局,威县在全省首个成立行政审批局。“头一天提交材料,今天就全部办齐了,企业可以立即开始经营,手续办得这幺快,真是没想到!”昨日上午10时30分,在威县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河北友旺秸秆燃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友拿到了设立企业所必需的“一证一章”。
威县是全省唯一的综合改革试点县。县长安庆杰说,成立行政审批局是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旨在解决行政许可“公章四面围城、公函长途旅行”问题,促进投资和服务便利化,实现由“重审批、轻监管”向“审批、监管分离”转变。“
社会环境宜安
威县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强力推进“六城联创”,累计投资200多亿元,建成了河北省一流的图书馆、档案馆、大剧院、健身中心、警务中心、星级宾馆、集中供热供气站,推动实施了智慧威县、冀南商贸港、金水河商贸、信合商厦城市综合体、大都会城市综合体等一大批提升工程,配套齐全,功能完备,居民生活指数不断攀升。
威县是河北省平安基层建设先进县,对阻工闹事侵犯外地客商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县公安机关快速出警、快侦快破,县检察机关快捕、快诉,严厉打击。对在县境内发生的拖欠外地客商钱财、货物或不履行契约等行为,县法院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并对当事单位採取查封账户、扣押财产、强制执行等措施,保证外地客商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粤商、浙商、鲁商等大批客商纷纷在威县安家落户,威县现已成为居家置业的首选地。

地方荣誉

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
中国无公害蔬菜示範县
国家绿化模範县
2013中国最美城镇”
中国毛白杨繁育基地
中国棉花之乡
中国三白西瓜之乡
河北省书画创作基地
河北省乱弹艺术之乡
河北省级园林城市
河北省基层平安建设先进县
2012至2013年度省级文明县城
2013-2014年度河北省人居环境奖
2015年全国十大年度改革案例
中国绿色名县
2017年10月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风景名胜

清真寺
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威县县城内黄街中段西侧,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由时任威州知州王伯大携黄阿訇所建,是邢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威县是全市最大的回族民众聚居地,黄街清真寺也是邢台市最早的清真寺。该寺对于研究元代威县的社情民俗以及伊斯兰教传入经过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保护价值。
范质墓
范质墓
范质墓位于贺营乡袁庄村正北127米处,距范质故乡范家营1.5公里,是邢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质(916年—964年),字文素,北宋建隆时曾登相位,后为太子太傅,继封鲁国公。
定陵古蹟
定陵古蹟
定陵位于县城西北2公里洺州镇大高庙村西360米处,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陵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后,今仍保存下来台高15米、直径54米的陵墓实属不易。对于研究西汉晚期的政治、社会、文化状况及威县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考古研究和利用价值。
王亚平故居
王亚平故居
王亚平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範。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北京《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编辑,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全国曲协常务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着有诗集《都市的冬》、《十二月的风》、《海燕的歌》、《生活的谣曲》、《火雾》、《血的斗笠》、《黄河英雄歌》、《第一支颂歌》、《李季真传歌》、《宋江河》、《春云离婚》、《穆林女献枪》、《红蔷薇》,论文集《从旧艺术到新艺术》、《杜甫论》,剧本《张羽煮海》,歌剧剧本《铁水钢花》,唱词《百鸟朝凤》、《黑姑娘》、《蓝桥恨》等。图为王亚平故居。
鲧堤遗址
鲧堤遗址
鲧堤是威县历史上有名的古蹟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鲧治水时所筑,清代文献记载,长堤蜿蜒数百里,是先民御洪的屏障。南源自临西,沿经威县去至南宫。据康熙《威县誌》载:“鲧堤自堂阳延入甘陵,经威县邵固集北,其村有名圈里者,三面濒堤。上宽二丈有奇,高二丈有奇”。在威县境内,鲧堤遗址长约20公里,自邵固村南经全礼村西,过孙庄至南仓庄,再向北折至团堤村,而后入南宫境内,现在邵固至孙庄一带,鲧堤遗址保存较为完好,大致规模十存五六,高7米,宽15米,虽经千百年风雨侵蚀,犹能显示出堤陡水湍的痕迹。也显示出威县先民御水抗洪的卓越奋斗和宏大气魄。
义和团运动纪念馆
义和团运动纪念馆
义和团运动纪念馆位于威县城关。规划面积150亩,距邢台77公里,现有义和广场、纪念馆、赵三多故居、纪念碑、墓地、“义和团议事厅”和部分文物。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革命之一,孙中山称其为辛亥革命起示範作用,-总理称“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同志也给予了很高评价。义和团运动电视剧正在拍摄,义和团运动纪念馆景区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政治体制

威县主要领导
姓名
职务
安庆杰
威县县委书记
商黎英
威县县长

特色物产

威县饼卷肉威县饼卷肉
饼卷肉
饼卷肉是威县特色名小吃之一,以麵粉、牛肉和植物油等为主要原料,遵循祖传配方和特殊工艺精製而成。牛肉选用本地优质黄牛,从牛肉的泡製时间到炖製的火候大小,都有明确规定及讲究,成品肉质酥烂、色佳味美。麵饼的烙制也秉承古法,从麵粉的选择到用水的温度、和面的力道再到醒面的时间也均有严格限制。麵饼烙成后,薄如纸张,色泽爽净。二者绝技合成,浑然一体,饼借肉香,肉借饼味,绵软非凡,少长鹹宜,使人过齿不忘。同时,由于其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经济实惠,人送美誉“中国老百姓的肯德基”、“河北第一饼”,并被河北省烹饪协会授予“河北名吃”称号。随着民众需求的多样化,威县饼卷肉已发展出牛肉土豆丝饼卷、土豆饼卷、豆芽饼卷、驴肉饼卷、剔骨肉饼卷、猪头肉饼卷等多个品种。就餐时若佐以威县特色粥品——拐磨,则更加令人回味无穷。
三白西瓜
三白瓜
威县特产“三白瓜”个头大,水分多,瓤口硬,口感细,耐贮藏,最长可存到第二年清明时节。每年到阳曆12月份时,其瓜外表不变,其瓤则会成为汤糊状,这时其味则更为淳浓,在其顶部切一小口,用小勺舀着喝,如果再加些白糖,那会更甘凉沁脾。当地的民众还将其糖渍酱腌,已成为我国餐桌上独具风味。
千康粥粉
百名粥
百名粥是以绿色农场当年生产的优质花生、豆类、芝麻等为主要原料,结合多种民间养生秘方和皇家养生秘方,按照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粉状粥品。本品含人体所必须的胺基酸、卵磷脂、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强身、养颜之功效。
 
威县老粗布
威县老粗布
威县老粗布纺织可追朔到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通过口授家传或农民相互借鉴,其纺织工艺曾广为普及,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威县以“公司+农户”形式,不断推进全县老粗布纺织业健康发展,土布纺织技艺焕发生机。目前,威县有纺织作坊2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4万多人,产品销往北京、南京等大中城市,并出口义大利等国家,已成为威县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
威县火烧威县火烧
威县火烧
是源于威县的一种特色的麵食,其前身为“胡饼”,就是现在的烧饼。勤劳智慧的威县人独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饼与胡饼工艺,以威县的麵粉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创製了风味独特的“火烧”。和面、抻条、成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特之处。製成后,形似牛舌,故又名“牛舌火烧”。望之色泽焦黄、外酥内软、层次分明,食之鹹甜可口,风味独特。至清朝中叶,威县火烧就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远近闻名了。清代文人笔记中曾记载:“洺阳有吊炉火烧,状如牛舌,其味类饼而酥,临清徽商喜食之,谓之‘洺阳一绝’。”改革开放后,随着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和生活需求的改变,威县火烧又推出油酥火烧、糖火烧、馅火烧等众多新品种,成为威县人民招待宾朋的首选主食。现在,威县人民已把“火烧”生意做到了西安、郑州、济南、石家庄等地,深爱各地消费者喜爱。

历史文化

乱弹
乱弹
乱弹是河北南部的地方戏曲剧种,产生并发源于今邢台威县。"乱弹"是一种独特的声腔艺术,在中国戏曲史上曾作为花部"诸腔"的代称与崑腔相提并论,谓之"花雅二部",至今南北不少剧种仍保留着"乱弹腔"。乱弹腔高亢粗犷,唱腔独特,音乐流畅,武功见长,在音乐的用律上,採用"纯律",其唱腔与伴奏之间"支声复调"的科学运用,在全国其他声腔中是独一无二的。
威县乱弹是河北省一种仅存的稀有剧种,曾经唱红大江南北,受到周恩来总理特别关注,它历史久远,声腔独特,剧目丰富,表演粗犷,被专家称为戏曲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威县乱弹兼容河北乱弹的东、西两路和山东乱弹,不仅是一个剧种,同时是一种独特的声腔艺术,在戏曲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河北乱弹的发展时期,班社众多,名伶辈出。1918年和1928年,河北乱弹曾两次赴天津演出乱弹戏剧目计有300多个。《临潼山》,<杨金花夺印》、《大刀王怀女》等众多剧目,都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
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起源于直东交界地区的河北东南部与鲁西北兴盛于威县一带。原称“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敲犁铧片,唱农歌而得名。它产生于明代中期,是在“大秧歌”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成的一种说唱形式,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梅花拳
威县梅花拳
梅花拳全称为“五式梅花桩”,因在梅花桩上演练而得名,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落地演练后称落地梅花桩,习称梅花桩、梅花拳或梅拳,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拳种之一。威县梅花拳历史较为久远。相传明朝永乐年间,威县李家寨张姓梅花拳的一支随山西移民迁至威县,有别于今平乡的梅花拳,后平乡梅花拳的两支先后传入威县。着名义和团领袖赵三多曾把威县梅花拳改名义和拳,并发起义和拳运动,成为义和团运动的源头,因此,威县梅花拳也被称为爱国拳。
书画艺术
书画艺术
威县素有“书画之乡”美誉。威县有威县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名;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65名;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17名;河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46名。威县发展书画爱好者近千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河北省群艺馆定为书画培训地。威县书画交易的集散地冀南书画城成为威县文化产业的新亮点。

着名人物

任仲夷任仲夷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邢台市威县 )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封为萧国公、鲁国公,追赠为中书令。着有《范鲁公集》、《五代通录》等。
任仲夷(1914.9—2005.11),原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梨园屯镇西小庄村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赵三多(1841-1902)义和团首领。直隶威县(今河北省邢台威县)沙柳寨人。又名洛珠。字祝盛。人称“赵老祝”。
刘杰,原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生于1915年2月,张营乡邵庄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当选为中顾委委员。
王亚平(1905.3—1983.4),原中国曲艺研究会副主席,洺州镇皇神庙村人。
张庆年,直隶南宫县(今河北省威县)尚家寨人。清朝军事人物,武进士出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张庆年中式甲辰科武殿试张殿华榜二甲第二名进士,授官三等侍卫。曾官河南荆紫关都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威县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