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篦

篦,读作bì,一种密齿梳,亦称篦栉、篦子、篦梳。篦是古时一种篦污去痒的理髮工具。

相传制篦的祖师爷是春秋时期陈七子,因罪入狱。在狱中,陈七子头上生了虱子。陈七子将用刑用的竹板製成最初的篦,用来清除头上的发垢和虱子。

明代对理髮师傅的称呼为“篦头师傅”,篦也可当作髮饰插于髮髻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篦
  • 外文名:a double-edged fine-toothed comb
  • 读音:bì
  • 部首:竹
  • 总笔画:16
  • 五笔:ttlx
  • 四角号码:88712
  • 郑码:mnRR

释义

篦 bì,
部首: 竹 部首笔画: 6 总笔画: 16五笔拆分:竹字头,撇,大口框,最后一个匕:ttlx
篦
bì【名】
齿密的梳头工具。发短不胜篦。——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又如:篦箕(篦梳);篦梳(栉发用具);篦头铺(理髮店);篦头待诏(梳头师傅)。
篦 bì 【动】
用篦子梳发。贼如梳,军如篦。——《明史·洪钟传》
又如:篦头
同“篦”。用竹子製成的梳头用具,中间有梁儿,两侧有密齿。
以篦子梳:篦头。
篦子 bìzi
一种齿比梳子密的梳头用具,称“篦子”。

康熙字典

《广韵》边兮切《集韵》《韵会》《正韵》边迷切,音蓖。钗篦。又竹器。
又《说文》导也。今俗谓之篦。《广韵》眉篦。
又《集韵》频脂切。同笓,取鰕具也。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上】【竹字部】 篦;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895第04(点击查看原图)
【广韵】边兮切【集韵】【韵会】【正韵】边迷切,𠀤音蓖。钗篦。又竹器。 又【说文】导也。今俗谓之篦。【广韵】眉篦。 又【集韵】频脂切。同笓,取鰕具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