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厂窖镇
厂窖镇,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位于南县西南边陲,三面环水,形如半岛,新建的茅草街大桥把隔河相望的下柴市乡、三岔河乡、茅草街镇、沅江的南咀镇连成一体,澧水对岸为安乡县安德乡和汉寿县的酉港镇、北与武圣宫镇接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厂窖镇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益阳市
- 面积:68 平方公里
- 人口:38320人
- 方言:西南官话-常德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潮湿季风气候
- 车牌代码:湘H
历史沿革
解放前,厂窖镇属汉寿县作新乡
1955 年4月,厂窖由汉寿划归南县管理,与武圣宫合併成立南县新8区
1956年撤区并乡,独立成立厂窖乡
1958 年9月撤乡并社,又与武圣宫合併为南红公社
1961年元月再次与武圣宫脱离成立厂窖公社
1984年3月改称乡
1989年5月撤乡改镇
乡镇简介
厂窖镇辖23 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管辖区域总面积 6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4000 亩,总人口 38320
人,其中农业人口 31566 人,居民大多为汉族。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日军1943 年 5 月 9 日从水陆进犯厂窖,杀害我同胞 3 万多人,製造了震惊中外的“厂窖惨案”,厂窖镇因此而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政区划
厂窖镇辖:街道、肖家湾、五九3个居委会;思乐、先锋、汉星、德伏、永兴、新春、东风、农科、浃南、全成、玉成、连和、五一、全固、肖家湾、华中、连伏、同西、西洲、幸伏、西伏、八角山、新码头23个村委会。
厂窖镇
经济建设
厂窖镇地处"鱼米之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粮棉麻油一直是该镇的主导农产品。目前全镇的粮食麵积基本稳定在2万亩左右,其中双季稻0.8万亩,一季中稻1.2万亩,年产粮食1.4万吨;棉花面积1万亩,年产皮棉1.6万担;苎麻面积0.7万亩,年产苎麻1800吨;油菜面积2.2万亩,年产菜籽3300吨。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为适市场经济的发展,按照"稳粮棉、扩经作,重加工、活流通,攻养殖"的基本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避灾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使农业生产效益倍增。近年来共改造低产低洼田地1500亩,其中退田还湖1000亩,改种湘莲等水生作物500亩。
建立了以华藤农业科技园、杨柳湖为龙头占地800亩的现代生态农业圈,发展了汉星韭花基地、浃南果木基地、德伏三元杂交猪基地、全成脆蜜桃基地、同西鱼蚌混养基地、西伏名贵鱼基地等十余个高效农业生产示範点。同时,突出发展以珠蚌养殖和优质牛羊生产为重点的水产畜牧养殖业,全镇鱼蚌混养水面扩展至2500亩,构建了以镇渔场、同西村为中心,辐射全镇的珠蚌养殖体系。
交通状况
厂窖地处四县边界之地,三面环水,水运交通四通八达,"襟长江而带四水,濒淞澧而联华岳",藕池河中支和淞澧洪道可常年通航,特殊的地理环境,带来了水路运输的繁华。目前全镇共有大小货运码头4个,大小渡运码头6个,年货物吞吐量达5.5万吨,全镇60%以上的货物运输是通过水路实现的。除水运交通外,公路交通也比较发达。县道荷西公路贯穿镇域全境,全长25公里,路面宽6米,是厂窖连线县城及益阳、长沙等地的主要交通干线。临集镇区的5公里公路路面于1996年硬化。
镇道指南公路,宽阔平坦,可承载重型运输车辆,直接与肖家湾工业区相连。村级公路也四通八达,大部分村级道路为砂石路面,不论天晴还是下雨,车辆及行人出入都较为方便。整个公路网以集镇为中心,内可联通每个行政村,外可沟通相邻乡镇及周边县市,并直达常德、益阳、长沙等城市。茅草街大桥于2006年12月26日正式建成通车,天堑变通途成为现实,我镇南部交通出口得以畅通,从此结束借轮渡与外界沟通的历史。
所获荣誉
近几年来,厂窖镇先后多次被国家、省、市、县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计画生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3521旅游创建工程’,“益阳市科普示範乡镇”、“益阳市科技兴村先进单位”、“南县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人口数据
厂窖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35389 |
男 | 18565 |
女 | 16824 |
家庭户户数 | 9628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35181 |
家庭户男 | 18432 |
家庭户女 | 16749 |
0-14岁(总) | 7208 |
0-14岁男 | 3808 |
0-14岁女 | 3400 |
15-64岁(总) | 25363 |
15-64岁男 | 13413 |
15-64岁女 | 11950 |
65岁及以上(总) | 2818 |
65岁及以上男 | 1344 |
65岁及以上女 | 1474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34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