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南县城西中学

南县城西中学

南县城西中学

南县城西中学创办于1956年,当时名为南县国中补习班,校址南洲镇南华渡,规模2个班。1958年更名为“南县群建中学”(民办),迁址宝塔湖畔,6个班。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的浊流中停办。1968年复办,更名为红卫中学,迁至当时的和平学校,14个班。1971年更名城关中学,1974年停办一年。1975年秋复办,并迁址九都山花甲湖村,征地30余亩,1984年更名为城西中学。 1986年24个班(含2个职高班),1996年29个班,2000年33个班,2001年37个班,2003年最高峰41个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县城西中学
  • 简称:城西中学
  • 校训:以人为本,共享成长
  • 创办时间:1956年
  • 所属地区:湖南南县
  • 类别:公立
  • 学校类型:综合
  • 现任校长:罗勇

学校简介

南县城西中学创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50多亩。学校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传统优良。学校现设有国中部和职高部,在岗教师170人,在校学生1705人,开设教学班34个。
学校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把“以人为本,共享成长”作为办学宗旨。不断传承和大力弘扬“无私奉献、不甘落后、团结协作、荣辱与共”的城西精神。着力教师队伍建设,推行精緻化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升入重点示範性高中和省内名校就读,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一直处于全县的领先位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讚誉。
学校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疑·悟”式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打造和谐共进的高效课堂。学校被定为了全县课堂教学改革样板校、益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学校。
学校十分注重校本研训和教师培养,通过课堂调控、专题培训、组内磨课、课题研究、教学论坛、教学比武、课堂对抗PK赛、优秀论文评选、课件製作比赛、名师结对等活动收到显着成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多项课题获得省市县奖项,学校被授予益阳市中国小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和湖南省第二批中国小教师培训基地学校。
学校坚持“特色立校”理念,注重特色文化建设。近年来,学校建立了13个校外德育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体验式”德育教育活动。卓有成效地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和探索自然,体验和融入社会,认识和完善自我。学校“体验式”德育成为新的亮点,其经验被全县推广,体验活动多次被媒体宣传报导。学校每年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普节、读书节,坚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课外活动。认真实施艺体“2+1”项目和阳光体育运动,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一批又一批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被评为全县艺术教育示範校、体育传统项目示範校,被确定为益阳市学校足球示範试点学校,湖南省实施国家校园武术段位制试点学校。
学校不断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今年学校投入69万余元完成了校园“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了网路全覆盖,促进了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学校建立了QQ工作群和教师、学生、班级学习空间和校园网,探讨教学与管理中的难点,交流教学与管理的心得。所有教师注册成为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和南县教育平台会员,上传下载、资源共享。让海量的信息为我所用,为教育教学服务,让课堂的宽度和深度得到无限的拓展。
灿烂晨曦,辉煌城西。厚重的城西文化和奋发的城西精神一直引领城西师生成就幸福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办学规模

现有在职教职工172人(男73、女99),学历合格者 161人,其中本科52人(2人获学士学位)。高级教师15人、中级教师104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4人,党员51人。160余人已通过计算机、国语测试和第一轮继续教育。
现有校园面积30882m2,校舍面积 14727平方米,仪器装备1370349元,图书5万册,有标準的语音室、电脑室、理化生实验室和準备室、电化教学中心控制室、师生图书阅览室。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500余人。
南县城西中学

所授荣誉

1984年,学校评为益阳市“五讲、四美、三热爱”先进单位,升格为县属中学。
1984年8月,学校男女排球队分别获益阳市中学生排球赛“三连冠”。
1984年10月,代表益阳市参加省少年男女排球赛,男、女两队均获省精神文明奖。
1985年,学校被益阳市评定为市重点国中。同年少先大队辅导员张永新,少先队员曹欢、周超参加团中央举办的全国少先队“树理想、找不足”的“创造杯”活动,获团省委授予的“优秀少先队”称号。
1986年春,国家、省、市科协领导来校视察青少年科普活动,学校“科普活动早到校”的彩照刊登在省《幼苗》杂誌的封面上。
1986年8月,曹欢同学参加团省委首届少代会。
1986年10月,原中宣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视察学校,为学校挥毫题写校名“德昌中学”。
1988年, 学校工会评为省总工会教育系统“先进职工之家”。
1989年,学校录入《益阳名校》一书。同年学校被评为益阳市工会“推进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党支部书记、校长曹景茂在全市先代会了作了题为《众擎易举,面貌变新》的典型发言。
1990年,陈伯友同学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获铜牌,省教委为学校颁发了“精心育才,为国争光”的光荣匾、奖金1万元。同年省教委德育工作组来校视察。
1992年,全国小教委德育工作调研组来校进行了为时3天的德育工作调研,给予学校德育工作高度评价。
1993年,原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刘玉娥、原地区工会主席柳元青来校视察,对学校全面工作进行充分肯定。
1994年,张望芝《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动手鸵力》的论文获中南五省物理年会嘉奖。
1996年5月,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奥赛,数学3人、物理2人、化学1人获国家一等奖。
1996年8月,数学教研组被省教科所评为先进单位。
1996年11月,汤瑛获市英语电化教学比武第一名、省英语电化教学比武获第二名。
1997年,茅建兰获市语文电化教学比武第一名、省语文电化教学比武第三名。
1999年,全县一、二年级抽考和三年级毕业会考成绩囊括三个第一。同年,学校评为县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茅建兰、肖慧、庞长林、黄阳春、汤瑛、周云峰同志的论文收入《湖南教师优秀论文集》
2000年,学校被评为县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县国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袁俊卿获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
2001年,学校评为益阳市首批示範性国中。肖慧评为省“三·八”红旗手。茅建兰教学论文获省级一等奖。李光文、徐清平等参加研究的课题《关于国中教学自学辅导法对其它教学学科能力正迁移实践的研究与探讨》获省级一等奖。
2002年,学校被评为县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蔡治武获省级历史教学比武二等奖;何可人三篇论文获全国第六届教育论坛评比一等奖,义中《浅谈2001年湘版历史教相的特色》在《教育论坛》发表。徐清平参与实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问题的研究”课题获省第六届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曹星明获市“十佳团乾”。
2003年,县人民政府授予学校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县教育局授予年度综合评价先进单位。学校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2—2003年度先进实验基地学校荣誉称号。徐清平、何可人、曹星明、方友明共同研究的课题“让学校深入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评比一等奖。庞长林获国家级课题实验基地优秀校长称号。方友明获省中学历史计算机辅助教学比武二等奖。孙彦波的教学论文在 《中学数学教与学》发表。曹星明获市先进德育工作者称 号。黄河获市优秀体育教师称号,茅建兰获市“十住园丁”称号。吕灿同学获省中学生独舞比赛一等奖。
2004年,学校获中央教科所“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德育教育活动组织一等奖。团委主持的《晨曦》文学社、主办的《晨曦》文学社刊双双获省“百优”称号。李智群获省模範教师称号,徐清平获市模範校长称号,王新建、李艳清、周煜等获市优秀教师称号。
2004年9月,徐清平、何可人、曹星明、方友明的教研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并在《中外教学研究》发表。唐靖宇获省美术、教帅作品一等奖,宋晓玲二等奖,罗勇、周月娥、易运来、何可人、徐建波、陈卓论文获省级二等奖,方友明论文在《今日中国教育》发表。
2004年12月,陈卓获省说课教学比武一等奖,刘聪聪等8位同学获省级美术作品大赛一等奖,杨泺等12位同学获省二等奖、周凝婧等6位同学获市英语口语竞赛一等奖,科技製作小组共有8件作品获省、市科技小发明奖。李希洛同学获全国少儿独舞比赛一等奖。

历届英才

五十二年的办学历史,五十二年的沧桑风雨,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五十二载奋斗拼搏,五十二载的携手共进,校史辉煌,人才辈出.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城西中学每届为省重点中学南县一中输送新生近三分之一,同时,也为长沙市一中、师大附中、雅礼、长郡等名校输送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60年代开始活跃在军界的刘镇武将军(2002年当选十五届中央委员、广州军区司令员,现为上将)、在中山大学从事滩流理论研究的博士后吴建华;70年代先后被纽西兰、美国密西根大学聘任为讲学的梅春晖博士;80年代的清华大学毕业、留学日本后归国的黄良辉博士;90年代初曾被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接见、获第2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铜牌奖、中国科学院奥林匹克“振华”奖的陈伯友等,都是从这个摇篮里走出来的。

立足本职 严守师德 关爱学生

坚持民众观点和民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密切与民众的血肉联繫,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民众观点,是否贯彻民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如何在教育教学一线深刻领会与落实民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成了当前我们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为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富裕多发一份光多发一份热。学习民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必须从学校的发展做起,从自己做起,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民众路线教育实践”的要求。
作为当今教师,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紧扣教育发展,坚持与民众合辙,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二是多乾平凡实事,坚持与民众合意,为了一切孩子。三是树立平民意识,坚持与民众合群,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
习近平书记对党员提出要懂得照镜子是富含哲理的,古人照“镜”修身,往往是个人的洁身自好。今天我们教师照镜子,则是为了饰面和修心、使教师做到内秀与外修的合一、使教师找到自己工作上的缺点、更可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作为教师的我,对自己更应有正确的定位。教师首先是教己,然后才是教人。如何在学生的心灵之中撒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给予学生鼓励、帮助,使他们充满自信、力量,为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导航,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作为当今教师应该拥有慈母般的爱心,做一名尽心尽责的护花使者。尽一切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学生,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对不同学生以不同的鼓励,只有师爱才能凝聚学生的心,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热爱,才能喷涌出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才能使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发展前景

引领南县基础教育的的城西中学,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科教为先导,管理为龙头,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模式,注重教师队伍素质 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注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凭城西入“乐于奉献,永争第一”的城西精神,朝着“铸特色,展个性,争一流,创名校”的奋斗目标永不停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南县城西中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