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之江中学

之江中学

之江中学

广元市朝天区之江中学位于明月峡景区北端,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师”的办学宗旨,积澱形成了“蓄德、修能、求真、尚美”的校园文化。学校现有教职工129人,36个教学班,师生总人数2800余人,是朝天区义务教育阶段声名卓着的视窗学校。之江中学原名城南中学,创办于1992年8月,其前身为朝天国小戴帽国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广元市朝天区之江中学
  • 简称:之江中学
  • 创办时间:1992年
  • 类别:中国小
  • 属性:义务教育学校
  • 主管部门:广元市朝天区教育局
  • 现任领导:马长水
  • 硕士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人才培养项目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

历史回顾

1990年7月6日,—场百年难遇的特大洪灾肆虐朝天,朝天国小没入一片汪洋之中,灾后重建工作异常艰巨,新建一所单设初级中学便被提到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1990年9月25日,时任副区长王开东召集有朝天办事处等单位参加的协商会,并就修建城南中学有关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自此,修建城南中学的重任就落到了时为朝天办事处的朝天镇党委、政府身上,在朝天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1992年8月20日首幢教学楼建成,并宣告城南中学正式成立;此时的城南中学属于朝天镇与区教委共建共管,主要服务于,为朝天镇“普九”学校。 1994年后,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更进一步明确了之江中学的管理许可权归属朝天镇,业务由区教育局主管。随着浙援项目工程的建成,2002年8月30日在区政府常务会议上升格为区直属学校,为朝天区唯一一所区直属初级中学。

队伍建设

之江中学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了一支团结和谐、务实进取、凝聚力强的领导班子;打造了一支管理高效、精谨严明的班主任队伍;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学识底蕴深厚、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素养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区级骨干教师20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51人。

德育建设

之江中学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干部队伍,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教育模式。学校德育重常规抓养成,形成了良好班风校风。通过开展德育联合教研活动,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不断提升德育管理水平。通过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班主任的家访与家长来访制度。重视营造“大德育”环境,注意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最佳化育人环境,聘请派出所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普法教育,安全教育和禁毒教育等活动,使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强化德育工作的渗透作用。开展了新生军训,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纪念及文艺汇演,书法、绘画、慈善义捐、运动会及各类比赛等活动;开展了感恩教育、荣辱观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德育常规活动;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提升生命质量;依託校本资源,深入开创德育特色活动,以“城乡清洁行”走进校园为契机,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教育科研

教科室构建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科室——教研组——教师”四级教科研研究管理网路,在学校“科研优教、科研强校”的发展目标指引下,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校与四川核工业学校·大滩中学等校开展了片区联合教研活动;选派学校部分骨干教师赴山东杜郎口,兖州中学观摩学习并与成都石室联中结对,为我校科研发展和优教强师注入强大力量,成为全区教研的示範岗。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誌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151篇(其中国家级33篇,省级25篇),在广元市教育局、朝天区教育局举办的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等各类活动获奖达110人次,学生参加县以上活动获奖达358人次。学校已结题的市级课题有语文组的《自主、质疑、探究》,数学组的《国中数学变式教学研究》,区级课题有艺体组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和政史地组的《案例教学》,德育课题《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策略与研究》和英语组课题《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等区级课题已申报立项。
“幼芽计画”英语夏令营在之江中学成功举行“幼芽计画”英语夏令营在之江中学成功举行

成果展示

经过无数之江人执着追求和辛勤耕耘,之江中学这片沃土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学校先后获了“广元市扶残助残示範单位”、“广元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广元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示範学校”、“朝天区名学校”、“朝天区2008年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2001年以来连年攀升,一年一个台阶,连续10年获得“朝天区国中教育质量综合考核一等奖”的骄人成绩。建校19年来培养了像刘柏志(中国政法大学任教)、黄燕(青林乡党委书记)等上百位优秀人材;赵旭(中国海洋大学)、何流(电子科技大学)、张超(大连理工学院)等100多名学生考入国家重点院校;鲁兴成(解放军外国语学校 )、郑程玮等10多名学生考入军校;刘兴刚、方晓蓉等20余名学生考入四川大学…… 19年的积澱,今天的之江中学实力雄厚,桃李满天下,已经成为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学校。之江中学正昂首阔步、满怀豪情向川北名校挺进!

援建介绍

2001年5月,为感谢浙江人民的深情厚意,经朝天区人民政府批准,报市教育局同意,之江中学由城南中学易名为之江中学。
2001年6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等领导又亲临之江中学为援建项目奠基,是之江中学建校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向四川省南充市、广元市捐赠扶贫项目建设资金纪要》之规定,整个项目总投资358万元,其中浙江省捐赠320万元,朝天区自筹38万元。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投资230万元,建成2450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1幢,18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l幢:二期工程投资128万元,改扩建800平方米的师生食堂,扩建运动场地4800平方米,购买带钢厂土地、房产及完成其他配套设施建设。
该工程于2001年9月8日正式破土动工,2002年8月15日通过质检验收为优质工程,2002年8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投入使用近一年,教育规模化效益正日趋显现。

骨干教师

赵清玲--省级骨干教师
王武胜--市级骨干教师
丁昶森--市级骨干教师
乔发学--市级骨干教师
刘小平--市级骨干教师

领导班子

校长:马长(zhang)水,负责学校全面工作
副校长:谢万勇,分管德育、总务工作
党支部书记:刘德强,负责支部工作
工会主席:刘长生,负责工会工作

发展理念

在5.12大地震灾后重建取得显着成果的2009年,之江中学正努力实践着跨越式的发展。之江中学,朝天区义务教育阶段赫赫有名的视窗学校,广元市名学校。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以“规範化、高质量、有特色”为办学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跨跃式发展之路。连续多年获区教育评估一等奖、中考成绩名列全区第一等殊荣。之江中学突出的办学成果得到了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市、区及周边地区声名远播。
之江中学是如何实现持续高效发展,屡创教育佳绩的呢?校长赵清玲就此进行了深刻阐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保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学校的管理变革呈现出新的文化发展态势,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于教师队伍、团队文化的变革、转型、重建。多年来,之江中学在队伍建设方面尝试採取了一些做法,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卓有成效的。
第一,注重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界定核心概念,明确教师团队的内涵,提升教师整体素养。为了帮助教师明晰教师团队及团队文化构建策略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学校课题组有针对性地按课题研究方法、学校发展与管理、团队建设及活动、教师成长等四方面购买了相关理论书籍,并通过查阅书刊、研读书籍、上网际网路等方式,组织课题组成员、全体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核心概念予以界定,对教师团队“教书育人、服务学生”的内涵予以明确。
第二,进行调查访谈,把握教师脉搏,形成学校办学理念。学校课题组,在教师、全体教职工中,分别进行了五项问卷调查:《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团队文化构建策略研究》调查;<以启发式教育思想构建和谐校园>调查;之江中学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教师需求强度调查;行政干部关于工作取向还是人情取向的自测。进行了一项关于之江中学教师个人愿景的专项调查,进行了有关教师个体压力访谈。结合时事及教育现状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一是“地震给我们带来了些什幺”,二是“你心目中想培养什幺样的学生”。课题组在大量调查分析、访谈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与时俱进,科研先行”的办学理念。
第三、明晰研究思路,探索教师团队文化构建策略。一是运用大雁法则,促进团队交替引领。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学校重视教育思想的领导,并通过学校干部的建设与作用的发挥,落实三级管理实效。学校班子成员均由优秀教师中产生,有学科带头人4名、有市区优青2名、省市区骨干教师3名。学校党支部重视干部政治素质的培养与锻造,中心组学习活动常抓不懈,并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和管理实际,开展了“科学发展观”的专题学习、开展了提高干部管理水平的理论方法的学习,以理论的学习明确工作的目标和意义。理论先行,使得班子形成“管理是支持,教育即服务”的管理思想。学校班子成员通过领头雁作用的发挥,交替引领,党政工团形成了凝聚力与合心力。二是运用海狸法则,培养团队自觉协调。以前大部分教师觉得学校给他们以明确的工作要求,但是评估体制不完善,况且,工作上更多的投入并未对其专任发展带来多大影响,使得他们也失去争取更多要求进步的动力。学校面对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需求,正视教师工作压力与倦怠感的存在,对现有制度进行不断地、全面地梳理;依据适用,高效,删繁就简的原则,构建学校新的管理制度,增强制度的导向、激励作用。学校对于教师的常规考勤、学习、培训、听课等情况,以“教师工作动态”的形式,每月公布每个教师的工作数据,启发和引导教师对工作不断进行自律、协调。同时,学校通过学校发展目标的不断追求和实现,努力争取、获得教师的认同。建立了校务公开制,通过对外设立校长接待日、对内设定校长信箱等多种形式,使全体教工和热心的学生家长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学校管理,形成教职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实施监督的民主化管理体系,实现教师团队、学校团队的自觉协调发展。三是运用跳棋法则,引导团队相互藉助。在此项法则的运用中,首先加强校本教研,通过开阔眼界——专家报告;名师导航——拜师求艺;走近经典——读书活动;案例课题——教研活动和思维碰撞——学术沙龙等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改变教师的组织文化,使教师的工作由孤立的技术性工作转向进行专业探讨和追求的合作文化。其次实施“集体备课制”。“集体备课制”是一种不断探索完善的合作备课制度,是基于备课教师个体自主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与研究。它能充分发挥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同伴互助的优势,使备课组逐步成为合作型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从不同层面让教师的工作的价值、成就得到体现,既有精神鼓励,又给予必要的物质鼓励,这是符合唯物主义、哲学观念的。今天的教育仍然普遍存在教师的工作状态与职业理想的不平衡以及教师情感和归属感的强烈需求与学校建立激励机制的不平衡等问题。为此,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势必由观念的更新变为实际操作。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素质的提升培训,深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教师的培养建设是一个永恆的主题,是关係教育发展进程和水平的决定因素,是教育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没有阳光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阳光心态的学生;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很难向学生传递幸福的体验;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这是一个薪火相传的过程,充满着实践的体验、情感的踫撞和精神的共鸣。当前,之江中学正扬帆摆舵、冲波折浪,努力向川北名校行列挺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之江中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