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蓥山断裂带
华蓥山断裂带是位于四川东部的断层带。北起于大巴山以南万源地区,经达县、北碚,南达宜宾并进入云南境内,全长500公里以上,是四川(重庆)台坳中川东(重庆)陷褶束与川中台拱的分界线。
2018年12月16日12时46分,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发生5.7级地震,长宁、兴文、珙县一带位置属于华蓥山断裂带,这个断裂带上常发生3.0级和4.0级级别的地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华蓥山断裂带
- 外文名:Huayingshan Fault belt
- 性质:地质构造
- 走向:40º—45°
- 倾向:SE
- 倾角:30—70°
- 力学性质:右行逆沖
- 最近活动时间:Q3
- 长度:600Km
- 起于:万源
- 终于:云南
现象描述
概况
华蓥山断裂带北起万源,向南西经达川、荣昌至宜宾西南,全长约600千米,为川中台拱与川东陷褶束两个三级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断裂走向北45°东,断面总体倾向南东,倾角30°—70°,具右行逆沖性质,在地表由规模不等的若干条断层组成。
该断裂带多隐伏于地下或断续出露,在卫片上,线性特徵明显。地表主要出露于广安天池~北碚天台寺,全长73公里。断裂面倾向南东,倾角一般大于45°,断距数百至千余米,觉庵一带达2000米。断裂旁侧次级断层、褶皱发育。
特徵
一、两侧磁场特徵不同,重力、磁力资料均表明沿此带为异常转换带和梯级带。西侧为具磁性的低异常,基底为中酸性杂岩,东侧为弱磁性的平静磁场,基底为浅变质岩系。表明断裂在晋宁期已发生。
二、两侧沉积构造、厚度、构造形态不同。
产生机理
加里东期,西侧上升,沉积较薄。华力西期遭剥蚀,无泥盆、石炭系沉积;而东侧两期为连续沉积。二叠系沿断裂有玄武岩分布。
印支期,总体为东升西降,东侧为泸州~开江西隆起。至晚三叠纪东侧为湖滨三角州,西侧为湖泊、浅湖相。
燕山~喜山期,东侧为强烈挤压,形成长条形高陡背斜与开阔向斜相间。断层较发育,西侧为宽缓低山短轴背斜或穹隆,断裂少见。
研究历史
自1934年以来,该断裂带即引起地质学家及地球物理学家们的注意。建国后对该带又先后进行了地质、重力、磁力、地震以及地层、构造等方面的勘探和研究。
发生地震
断裂带上的地表断裂有过多期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22.36±3.16万年。历史中强震活动主要集中于断裂带的南西段,主要有:公元前26年宜宾5/2级地震、1610年2月3日高县贾村达5/2 级地震、1892年2月10日南溪5级地震、1959年11月13日富顺5级地震等。此外,断裂带南西段温泉出露相对多于北东段,表明华蓥山断裂带的活动性南西段强于北东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