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沙井村
南沙井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五阳湖景区下游2公里处,西与莱芜市接壤。共359户,1,335人。地处丘陵,耕地892亩。 主产小麦、玉米。村中大力发展农林渔业,消除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严格控制过度放牧,大力种植柏树,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历经十余年生态旅游业发展,而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2019年,南沙井村入选山东省美丽乡村示範村名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南沙井村
- 行政区类别:村村
- 所属地区:石马镇
- 地理位置: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
- 人口:1335人
名称由来
据村中《于氏族谱》载:“始祖讳明来,自明初由枣强迁居青州城。吾二世祖富业,自青州城再迁于孝妇乡盆泉社沙井庄。”又据《于氏祖宅墓碑》载:“公讳达,字大道。青州益都巨族。父讳杰,娶王氏,生公于盆泉社沙井庄。”据此,明初(1368年) 已建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 《颜神镇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誌》,均载村名为“沙井”。相传,从前此处水源奇缺,后经乡人在淄河上游的沙滩上凿井得水,故取名“大井”。又称为“沙井”。因该村位于“沙井”以南,遂命名为“南沙井”。
诸葛井

沙井,名为诸葛井。据传说博山地区有72诸葛井。因此井最深,井台最大,(当年井台方圆约200平方米,都是用重大一吨的石块垒砌)水质最佳、供水覆盖面积最大(淄河上游东西30里地村民均取水于此),又称“博山第一井”。此井井口不同于一般,乃一生铁铸成,重达半吨,此井口直径90厘米,厚15厘米,由于取水的人多,加上长年累月被井绳的磨擦,在井口内壁上,有深浅不等的99道绳痕清晰可数,最深的达4厘米,若在石制井口上磨出此痕迹,不足为奇,但在这坚硬的铁井口上磨出数量之多之深绳痕的现象实数罕见。道道沟痕记载了当地百姓几百年来的艰辛与劳苦,至今仍广为流传一句民谣“沙井庄、铁井口,上面烙有99道垭巴悠”。诸葛井自创修近300年间,大旱数次,从未乾涸。
风景简介
从上游五阳湖和莱芜方向流下的两条小河先将比邻而居的南沙井、西沙井、北沙井三个村庄分割,而后又经村口交汇后流向东方,汇入淄河。南沙井村的北边有座金牛山,是区级旅游景点,相传古时候有金牛出没而得名。虽然没有名山大川的险峻,也缺乏历史人文的积澱,这里却是五里三乡最值得光顾的地方,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最愿意向人提及的地方。顺河岸来到山脚下,沿山谷拾阶而上,一条未经开发的溶洞幽深而不见底,攀岩而上的古藤拱卫着洞口;半山腰人工修成的道路两头是各路神仙聚集的所在,两个高达1.7米的摩崖石刻在提示游者所踏上的是“云路”。穿过唤龙门到山顶,各种石刻牌坊、石碑林立;喷云潭中缺角的龙头因为非常时期遭受到破坏,虽然没有了当初喷云吐雾的神韵,但却引来了影视剧组的青睐。近年来随着道教人士的入住,香火气息逐渐浓烈起来。逢年节、庙会,也能呈现游人如织的景象。
金牛山

在南沙井村南面有一座山,名为南坪。主峰海拔649米,系青石山,呈东西走向,逶迤连绵,群峰起伏达十几个山头,有重晶石矿。着名的南坪石城就座落在该山主峰。石城建于何年代无从查考。此城围墙呈舟型,建筑在南坪山头,南北走向,下瞰挡阳山小寨,东靠悬崖,西临深渊,南北长二里许,东西宽半里,位址险要,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石城有四门,东西南北各一间,北门繫上山之正门,高四米。传说门楣巨石上刻有“南天门”三字,但因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整个城寨全用不规则石块砌而成,大的约一立方米,坚固结实。城墙顺山势起伏,与山坡平行。一般高为三米,上有整齐的垛口,便于了望,易于防守,上宽1米,下宽l.5米,呈“凹”字型。离地两米有一错台,人可在上面走动防守,因岁月沧桑墙体除个别地方坍塌外,其余地方均保留完好。抚石犹见当年屯军厮杀训练,军旗猎猎、鼓金齐鸣的壮观景象。
城里面北高南低,顺山势平缓而下,中间高,两侧低,呈瓦背状。城里有石房三百余间,上下不见一砖一瓦,一灰一泥,全为乾砌。石房高大宽敞,全为北屋,留有窗户,屋顶起脊,一般高四米左右,长六至八米,宽四至五米,墙体原七十厘米左右,房里地面平整,有石桌、石凳、石炕,当年灶台里的灰烬还留有痕迹。这些石屋寨墙,虽经多年风雨剥蚀,但绝大部分完好。
这些山寨石屋,风格粗犷浑厚,虽不如当今的高楼大厦那样华美壮丽,但凝聚着祖先的智慧和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仍不失为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人文景观。
南坪石城
城里面北高南低,顺山势平缓而下,中间高,两侧低,呈瓦背状。城里有石房三百余间,上下不见一砖一瓦,一灰一泥,全为乾砌。石房高大宽敞,全为北屋,留有窗户,屋顶起脊,一般高四米左右,长六至八米,宽四至五米,墙体原七十厘米左右,房里地面平整,有石桌、石凳、石炕,当年灶台里的灰烬还留有痕迹。这些石屋寨墙,虽经多年风雨剥蚀,但绝大部分完好。
这些山寨石屋,风格粗犷浑厚,虽不如当今的高楼大厦那样华美壮丽,但凝聚着祖先的智慧和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仍不失为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人文景观。

地图信息
地址:淄博市博山区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