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农村饮水水质与饮水安全技术
《山西农村饮水水质与饮水安全技术》是对山西省农村饮水水质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践及饮水安全各类技术的全面总结。内容主要包括农村饮水问题与饮水安全的重要性,饮用水水质指标、标準和监测分析方法,山西省水资源质量及污染状况,山西省农村饮水水质问题及对策,饮用水处理技术,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饮用水特殊水质处理技术,农村饮水水质保障措施和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保障措施。
基本介绍
- 书名:山西农村饮水水质与饮水安全技术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页数:190页
- 开本:16
- 作者:赵印英 孟国霞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品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内容简介
《山西农村饮水水质与饮水安全技术》由赵印英、孟国霞所着,本书在总结2000年以来我国及山西省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饮水存在的问题、水质不迭标的原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和饮水安全的重要性;以农村饮用水质为核心,以人体健康为目的,简明系统地阐述饮用水水质指标、标準意义及发展趋势和监测分析方法;从水质指标理化性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对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準进行了诠释解读,对标準的制订原则和标準内容组成及饮用水相关技术标準都作了简明介绍;在保证基本理论完整系统的同时,充分吸收国内外饮用水处理工程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经验,力求反映21世纪饮用水处理工程学科发展趋势;对饮水安全技术包括消毒技术、常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特殊水质处理技术等系列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应範围,结合不同性质的水污染特徵重点介绍相应的处理技术,并以工程实例说明相应技术的处理效果,以供套用时选择和参考。
作者简介
赵印英,女,1964年生,工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主要从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水文水资源、农村饮水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国家“75”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画等重大项目3项、水利部“948”项目、公益行业专项项目3项,主持和参加了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及横向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西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孟国霞,女,1958年生,工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质、土壤分析、防渗材料、水环境及水资源评价、节水灌溉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加了国家“863”项目、水利部“948”项目、中澳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5项,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等多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荣誉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山西省百优女知识分子、山西省科技先进工作者、山西省劳动竞赛奖,山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
孟国霞,女,1958年生,工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质、土壤分析、防渗材料、水环境及水资源评价、节水灌溉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加了国家“863”项目、水利部“948”项目、中澳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5项,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等多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荣誉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山西省百优女知识分子、山西省科技先进工作者、山西省劳动竞赛奖,山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农村饮水问题与饮水安全的重要性
1.1 水的来源和作用
1.1.1 水的来源和性质
1.1.2 水的价值和作用
1.2 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1.2.1 水在人体内的生理健康功效
1.2.2 人体维持生理功能所需的水的平衡量
1.2.3 人体水失衡的症状
1.2.4 水是维繫生命的源泉
1.3 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1.3.1 水质安全与健康关係
1.3.2 安全饮用水的标準
1.3.3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1.4 农村饮水存在问题
1.4.1 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1.4.2 农村饮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1.5 农村饮水水质不达标原因
1.5.1 微生物污染
1.5.2 特殊地质、水文条件造成高氟水、高砷水、苦鹹水等问题
1.5.3 水资源污染严重
1.5.4 农业面源和点源污染日趋严重
1.5.5 饮水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水质很难保证
1.5.6 对农村饮用水问题认识不足
1.5.7 法规尚未完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1.5.8 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营管理乏善
1.6 政府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管制目标
1.6.1 农村饮水安全的迫切性
1.6.2 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管制的目标
1.7 饮用水处理的必要性与饮水安全的重要性
1.7.1 饮用水处理的必要性
1.7.2 饮水安全的重要性
第2章 饮用水水质指标、标準和监测分析方法
2.1 水质指标
2.1.1 水质指标类别
2.1.2 水质指标的替代参数
2.2 饮用水水质标準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
2.2.1 饮用水水质标準发展过程
2.2.2 饮用水水质标準的发展趋势
2.3 饮用水水质标準及其制订
2.3.1 饮用水水质标準意义
2.3.2 饮用水水质标準制定的原则
2.3.3 饮用水水质标準的内容组成
2.4 我国饮用水水质及水源相关的技术标準
2.4.11985—2006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準
2.4.2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範
2.4.3 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準
2.4.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準和地下水质量标準
2.4.5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技术规範
2.5 饮用水水质监测指标
2.5.1 水质监测指标的类型
2.5.2 指标筛选原则
2.5.3 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指标
2.6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6.1 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2.6.2 选择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
2.6.3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第3章 山西省水资源质量及污染状况
3.1 山西省水资源量
3.1.1 降雨及产水情况
3.1.2 河流及其水体含沙情况
3.1.3 山西省水资源量及其变化情况
3.2 山西省水资源质量
3.2.1 地表水水质
3.2.2 地下水水质
3.3 山西省地表水污染状况
3.3.1 地表水污染状况
3.3.2 地表水污染源的分类
3.4 山西省地下水污染特徵及污染原因分析
3.4.1 山西省地下水污染特徵
3.4.2 地下水污染分布範围
3.4.3 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
3.4.4 地下水污染途径
3.5 山西省水污染治理状况
3.5.1 水污染治理措施
3.5.2 水污染治理成效
第4章 山西省农村饮水水质问题及对策
4.1 山西省农村饮用水概况
4.1.1 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
4.1.2 农村饮水水质不达标人数及分布情况
4.2 山西省典型市(县)农村饮水水质状况
4.2.1 运城市农村饮水水质状况
4.2.2 临猗县农村饮水水质状况
4.2.3 平遥县农村饮水水质状况
4.3 山西省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及特殊水质对人体的危害
4.3.1 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
4.3.2 特殊水质对人体的危害
4.4 山西省政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和措施
4.4.1 省政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
4.4.2 山西省採取的主要措施
4.5 山西省解决农村饮水水质不达标的办法
4.5.1 改水源工程
4.5.2 水质处理工程
4.5.3 实行农村分散式供水
4.5.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分析
4.6 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取得的成效
4.6.1 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目标
4.6.2 建立了多个饮水水源地保护区
4.7 山西省农村饮水“十二五”工作重点
4.7.1 农村饮水面对的新问题
4.7.2 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工作重点
第5章 饮用水处理技术
5.1 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
5.1.1 常规处理的主要技术
5.1.2 不同水源的常规净水工艺流程
5.1.3 常规处理技术的局限性
5.2 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改进技术
5.2.1 强化混凝技术
5.2.2 强化沉澱与气浮技术
5.2.3 强化过滤技术
5.2.4 改进消毒技术
5.3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
5.3.1 活性炭吸附法
5.3.2 臭氧氧化法
5.3.3 膜分离技术
5.3.4 离子交换法
5.3.5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
5.4 饮用水预处理技术
5.4.1 化学氧化预处理
5.4.2 生物氧化预处理
5.4.3 吸附预处理
第6章 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6.1 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6.1.1 强化常规处理研究进展
6.1.2 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6.1.3 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6.1.4 生物处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6.2 我国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6.2.1 饮用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6.2.2 饮用水处理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6.3 饮用水消毒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6.3.1 常见消毒方法
6.3.2 消毒技术的发展趋势
6.4 饮用水处理面临的挑战
6.4.1 面临淡水量少(资源型缺水)挑战
6.4.2 因水污染而面临水“质”型缺水的挑战
6.4.3 污染水进行常规处理面临的挑战
第7章 饮用水特殊水质处理技术
7.1 饮用水除氟技术
7.1.1 我国除氟技术现状
7.1.2 我国除氟技术和方法
7.1.3 各种除氟方法特点
7.1.4 国内外除氟技术研究方向
7.2 饮用水除砷技术
7.2.1 砷对人体危害
7.2.2 饮用水除砷採用的主要方法
7.3 饮用水苦鹹水淡化技术
7.3.1 蒸馏法苦鹹水淡化技术
7.3.2 苦鹹水电渗析淡化技术
7.3.3 苦鹹水反渗透淡化技术
7.4 饮用水除铁、锰技术
7.4.1 除铁方法
7.4.2 除锰方法
7.5 其他特殊水质处理技术
第8章 农村饮水水质保障措施
8.1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8.1.1 保护区划分方法
8.1.2 不同水源保护区的防护
8.1.3 保护区建设内容和标準
8.1.4 保护区水污染防治措施
8.2 加强水质净化
8.3 加强污废水治理力度
8.4 科学设定取水设施
8.5 加强水质监测和检验
第9章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保障措施
9.1 创新工程运行机制
9.2 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
9.2.1 加强技术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培训
9.2.2 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9.3 合理确定水价,强化水费计收管理
9.4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约束监督制度
9.4.1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9.4.2 建立有效的约束监督制度
9.5 加强饮用水管理,实行节约用水
9.6 我国农村饮水工程良性运行典型事例
附录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準
附录2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範
附录3 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準》準则
附录4 地表水质量标準
附录5 地下水质量标準
附录6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参考文献
索引
第1章 农村饮水问题与饮水安全的重要性
1.1 水的来源和作用
1.1.1 水的来源和性质
1.1.2 水的价值和作用
1.2 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1.2.1 水在人体内的生理健康功效
1.2.2 人体维持生理功能所需的水的平衡量
1.2.3 人体水失衡的症状
1.2.4 水是维繫生命的源泉
1.3 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1.3.1 水质安全与健康关係
1.3.2 安全饮用水的标準
1.3.3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1.4 农村饮水存在问题
1.4.1 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1.4.2 农村饮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1.5 农村饮水水质不达标原因
1.5.1 微生物污染
1.5.2 特殊地质、水文条件造成高氟水、高砷水、苦鹹水等问题
1.5.3 水资源污染严重
1.5.4 农业面源和点源污染日趋严重
1.5.5 饮水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水质很难保证
1.5.6 对农村饮用水问题认识不足
1.5.7 法规尚未完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1.5.8 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营管理乏善
1.6 政府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管制目标
1.6.1 农村饮水安全的迫切性
1.6.2 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管制的目标
1.7 饮用水处理的必要性与饮水安全的重要性
1.7.1 饮用水处理的必要性
1.7.2 饮水安全的重要性
第2章 饮用水水质指标、标準和监测分析方法
2.1 水质指标
2.1.1 水质指标类别
2.1.2 水质指标的替代参数
2.2 饮用水水质标準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
2.2.1 饮用水水质标準发展过程
2.2.2 饮用水水质标準的发展趋势
2.3 饮用水水质标準及其制订
2.3.1 饮用水水质标準意义
2.3.2 饮用水水质标準制定的原则
2.3.3 饮用水水质标準的内容组成
2.4 我国饮用水水质及水源相关的技术标準
2.4.11985—2006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準
2.4.2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範
2.4.3 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準
2.4.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準和地下水质量标準
2.4.5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技术规範
2.5 饮用水水质监测指标
2.5.1 水质监测指标的类型
2.5.2 指标筛选原则
2.5.3 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指标
2.6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6.1 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2.6.2 选择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
2.6.3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第3章 山西省水资源质量及污染状况
3.1 山西省水资源量
3.1.1 降雨及产水情况
3.1.2 河流及其水体含沙情况
3.1.3 山西省水资源量及其变化情况
3.2 山西省水资源质量
3.2.1 地表水水质
3.2.2 地下水水质
3.3 山西省地表水污染状况
3.3.1 地表水污染状况
3.3.2 地表水污染源的分类
3.4 山西省地下水污染特徵及污染原因分析
3.4.1 山西省地下水污染特徵
3.4.2 地下水污染分布範围
3.4.3 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
3.4.4 地下水污染途径
3.5 山西省水污染治理状况
3.5.1 水污染治理措施
3.5.2 水污染治理成效
第4章 山西省农村饮水水质问题及对策
4.1 山西省农村饮用水概况
4.1.1 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
4.1.2 农村饮水水质不达标人数及分布情况
4.2 山西省典型市(县)农村饮水水质状况
4.2.1 运城市农村饮水水质状况
4.2.2 临猗县农村饮水水质状况
4.2.3 平遥县农村饮水水质状况
4.3 山西省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及特殊水质对人体的危害
4.3.1 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
4.3.2 特殊水质对人体的危害
4.4 山西省政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和措施
4.4.1 省政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
4.4.2 山西省採取的主要措施
4.5 山西省解决农村饮水水质不达标的办法
4.5.1 改水源工程
4.5.2 水质处理工程
4.5.3 实行农村分散式供水
4.5.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分析
4.6 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取得的成效
4.6.1 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目标
4.6.2 建立了多个饮水水源地保护区
4.7 山西省农村饮水“十二五”工作重点
4.7.1 农村饮水面对的新问题
4.7.2 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工作重点
第5章 饮用水处理技术
5.1 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
5.1.1 常规处理的主要技术
5.1.2 不同水源的常规净水工艺流程
5.1.3 常规处理技术的局限性
5.2 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改进技术
5.2.1 强化混凝技术
5.2.2 强化沉澱与气浮技术
5.2.3 强化过滤技术
5.2.4 改进消毒技术
5.3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
5.3.1 活性炭吸附法
5.3.2 臭氧氧化法
5.3.3 膜分离技术
5.3.4 离子交换法
5.3.5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
5.4 饮用水预处理技术
5.4.1 化学氧化预处理
5.4.2 生物氧化预处理
5.4.3 吸附预处理
第6章 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6.1 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6.1.1 强化常规处理研究进展
6.1.2 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6.1.3 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6.1.4 生物处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6.2 我国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6.2.1 饮用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6.2.2 饮用水处理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6.3 饮用水消毒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6.3.1 常见消毒方法
6.3.2 消毒技术的发展趋势
6.4 饮用水处理面临的挑战
6.4.1 面临淡水量少(资源型缺水)挑战
6.4.2 因水污染而面临水“质”型缺水的挑战
6.4.3 污染水进行常规处理面临的挑战
第7章 饮用水特殊水质处理技术
7.1 饮用水除氟技术
7.1.1 我国除氟技术现状
7.1.2 我国除氟技术和方法
7.1.3 各种除氟方法特点
7.1.4 国内外除氟技术研究方向
7.2 饮用水除砷技术
7.2.1 砷对人体危害
7.2.2 饮用水除砷採用的主要方法
7.3 饮用水苦鹹水淡化技术
7.3.1 蒸馏法苦鹹水淡化技术
7.3.2 苦鹹水电渗析淡化技术
7.3.3 苦鹹水反渗透淡化技术
7.4 饮用水除铁、锰技术
7.4.1 除铁方法
7.4.2 除锰方法
7.5 其他特殊水质处理技术
第8章 农村饮水水质保障措施
8.1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8.1.1 保护区划分方法
8.1.2 不同水源保护区的防护
8.1.3 保护区建设内容和标準
8.1.4 保护区水污染防治措施
8.2 加强水质净化
8.3 加强污废水治理力度
8.4 科学设定取水设施
8.5 加强水质监测和检验
第9章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保障措施
9.1 创新工程运行机制
9.2 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
9.2.1 加强技术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培训
9.2.2 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9.3 合理确定水价,强化水费计收管理
9.4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约束监督制度
9.4.1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9.4.2 建立有效的约束监督制度
9.5 加强饮用水管理,实行节约用水
9.6 我国农村饮水工程良性运行典型事例
附录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準
附录2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範
附录3 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準》準则
附录4 地表水质量标準
附录5 地下水质量标準
附录6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参考文献
索引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山西农村饮水水质与饮水安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