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建平县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面对严重旱灾和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和全县人民一道,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奋力拚搏,迎难而上,完成了十五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6.07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分别完成6.65亿元、4.21亿元和5.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23.8%和14.2%;财政收入预计完成740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4450元,同比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完成1700元,同比增长6.25%。由于受严重旱灾影响,农民收入指标没有完成,但实现了农业遭灾粮食减产而农民收入增加的历史性变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2004年建平县政府工作报告
- 时间:2004年
- 地点:建平县
- 财政收入预计:完成7400万元
背景介绍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二○○三年政府工作简要回顾
2003年,面对严重旱灾和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和全县人民一道,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奋力拚搏,迎难而上,完成了十五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6.07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分别完成6.65亿元、4.21亿元和5.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23.8%和14.2%;财政收入预计完成740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4450元,同比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完成1700元,同比增长6.25%。由于受严重旱灾影响,农民收入指标没有完成,但实现了农业遭灾粮食减产而农民收入增加的历史性变化。
我代表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二○○三年政府工作简要回顾
2003年,面对严重旱灾和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和全县人民一道,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奋力拚搏,迎难而上,完成了十五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6.07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分别完成6.65亿元、4.21亿元和5.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23.8%和14.2%;财政收入预计完成740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4450元,同比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完成1700元,同比增长6.25%。由于受严重旱灾影响,农民收入指标没有完成,但实现了农业遭灾粮食减产而农民收入增加的历史性变化。
内容主体
(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特色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三个大县”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畜牧业大县建设成效显着,畜牧业总产值预计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57.1%;羊、猪、禽、牛饲养量分别达77.8万只、52.5万头、507.3万只、4.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55.6%、31.3%、69.1%和25%。全县肉类和蛋类总产量预计完成4.5万吨、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4.3%和177.8%。规模生产有新发展,新建畜牧业专业小区76处,大场大户增加到12488户,发展专业乡4个,专业村42个。发挥羊、猪、牛三大品种改良网路作用,品种改良和胚胎移植数量大幅度提高。饲草种植和加工实现新突破,全县共种草6.2万亩,保存面积22万亩。投资1200万元建成圣丰牧业公司。共建青(黄)贮窖2万个。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显达公司建成了万只快速育肥羊场,以羊粪为主要原料的生物有机肥厂正在筹建中;江泉肉联厂分割肉出口俄罗斯150吨,首开我省猪肉出口先河;以宏达养殖中心为龙头的万寿蛋鸡饲养量达100万只,专业户发展到1000户,实现产值6000万元,以超细毛羊繁育为主的朝阳亿兴牧业公司正在建设中。杂粮和马铃薯产业又有新发展。种植无公害、绿色、有机杂粮16万亩,14个品种获无公害认证。朱碌科杂粮市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年销售量达20万吨,实现产值1.6亿元。马铃薯引进食用型、高澱粉型和油炸型等新品种21个,新建冬粉加工小区2处,加工业户发展到1000户,年加工能力5万吨。保护地和食用菌生产科技含量有新提高。保护地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花卉等高产高效品种,推广“四位一体”建设模式,新增面积300亩;食用菌新增500万袋,百亩林下种菇获得成功。烤菸经营体製得到理顺,已兑现菸叶款900多万元,困扰农民多年的菸叶“白条子”问题基本解决。
农业园区建设成效突出。林业科技园区投资1080万元,完成占地3730亩的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五通一平”。朝阳亿兴牧业、朝阳圣丰牧业、建平黑土地农产品加工公司等7个高效农业项目已进入园区,总投资额5600万元。八家木材加工小区入园项目12个,生产各类板材30万张,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林业大县建设以实施“321”工程为重点,全年造林29.8万亩,创历史新高,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林业建设先进县”。生态农业快速推进,实施了《建平县绿色食品管理办法》,基本完成350万亩耕林草地环境测评,杂粮、肉羊等4大系列22个品种得到绿色有机认证;成功举办了辽宁·建平有机食品发展研讨会。国家生态示範区建设提前完成各项指标,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专家组的验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防氟改水工程基本完成,解决了52处、13089户、52171人饮用高氟水问题;完成人畜饮水和乡镇供水工程60处,三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水保综合治理面积16万亩,荒山治理2万亩,河道治理40.5公里。完成土地整理2万亩,总投资1798万元,全部通过国家验收。
(二)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支柱产业牵动明显
全县民营经济预计完成销售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32.5%;完成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税金9000万元,同比增长35.8%。
支柱产业发展迅猛。陶瓷生产规模迅速扩张,金正、正新和双发陶瓷公司共投资1700万元,新建3条陶瓷生产线,新增生产能力640万平方米;陶瓷工业园区新建陶瓷生产线8条,可形成生产能力3000万平方米。矿产资源开发异军突起,膨润土产业新增企业8户,总生产能力达65万吨;铁矿加工企业发展到89户,铁精粉总产量达120万吨。陶瓷、膨润土、铁精粉三大产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73%。
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1户增加到30户,预计完成总产值6亿元,同比增长17.6%;完成工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21%。万利矿业公司等2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製糖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正新陶瓷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
陶瓷工业园区建设开局良好。一期工程规划面积409公顷,动员社会力量组织三次大规模会战,动用土石方20多万立方米,开通36米宽主路1740米、24米宽干路2645米;万伏高压输电线路架设完毕;铺设供水管路3148米,基本实现了“四通一平”。一批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项目落户园区,签约项目8个,固定资产投资额2.6亿元,其中开工建设项目4个,固定资产投资额1.25亿元。
国企产改全部结束。完成国有企业改制10户,其中,破产6户,出售4户,组建了辽宁松林啤酒集团公司,建成建平新典服装厂,启动了停产近十年的大造纸厂。至此全县33户国有工业企业全部退出国有,所有职工全部完成并轨。16户国有商贸企业完成改制,二轻系统集体企业全部转为民营,供销系统改革全面铺开。
(三)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对外开放再创佳绩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坚持“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县策不动摇,进一步改变招商方式,完善招商手段,取得了显着成效。共引进项目95个,完成引资额2.5亿元,其中,矿产资源开发项目25个,到位资金1.88亿元;农业产业化项目21个,到位资金3200万元;盘活闲置资产项目22个,到位资金7800万元。牵动力强的大项目显着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额超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9个,契约引资额2.7亿元。
外经外贸又有新进展。全县实际利用外资430万美元,出口创汇240万美元,同比均增长20%。新增外资企业2家,新增具有出口经营权企业7家。
(四)财政税收稳步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征管质量不断提高。坚持依法治税,进一步完善徵收手段,率先在全市实行契税微机化管理和部分行业以电核税,征管力度不断加大,较好地完成了税收任务。国、地税收入预计分别完成7536万元、7340万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10.5%、21.9%。继续加强预算外资金和非税收入管理,预计完成预算外收入3800万元,形成沉澱财力350万元。
支出能力不断增强。保证了县乡公教人员标準工资按月发放并执行同一标準;拨付“非典”防治、防氟改水、鼠疫防控等追加预算专项资金492.5万元;多方筹措资金支持了两大园区建设;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村级规模和农村中国小布局调整等相关配套改革基本完成。按照创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要求,完善了县乡财政体制,实行了乡镇预算外资金财政统管和县城中国小非税收入微机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採购法》,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政府採购。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统一保险。
(五)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面貌大有改观。县城区实施了世纪广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和红旗街景观路建设工程;居民取暖分户控制改造全部结束;住宅开工面积15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区7处;新增瓶组液化气用户1000户;二一○小区和八号小区封闭市场投入运营。以沙海、朱碌科、张家营子等为重点的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总投资938万元,新开发公建面积21.65万平方米,人均黑色路面7.9平方米,自来水供应率达40%。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又上新台阶。实施农村公路网建设,共投资3869万元,新铺油路29.6公里,解决了4个乡镇9个行政村通油路问题;完成120公里路基改造及桥涵等配套工程;黑水老哈河大桥加宽改造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电话普及率达每百户72部,行动电话用户总数达5.5万。农网二期改造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六)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扶贫济困工作扎实有效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全县5958名企业退休职工共发放养老金2865万元,社会发放率100%。完成1240万元养老保险金和247万元失业保险金征缴任务,发放失业保险金613万元,396万元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帐户基金做实并全部上解到省。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享受低保共5469户、13943人,发放低保金560万元。新增企业并轨1579人,国有企业职工全部完成并轨。医疗保险运行良好,全县参保单位245个,参保职工17000人。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新增就业和再就业11219人。社区建设实现“六到位”,职能作用得到发挥。
扶贫开发成效显着。百村扶贫工程投入1650万元,30个项目村的12409户44199人得到扶持。2个乡镇3个自然屯共99户实施移民搬迁。救灾救济工作全面展开,共发放款物折合人民币636万元,20200户57760人得到救助。1万平方米城镇特困职工解困住房主体工程完工。
(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防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县上下紧急动员,迅速建立统一指挥系统和预防救治网路,落实科学防範、群防群控、严防死守各项措施,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强大合力,确保全县无一例非典病例发生,取得了防治非典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为进一步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建成了县疾控中心。
高中教育实现新突破。创新“政府办学、职工出资、财政贴息、学校还款”的办学机制,实施了高中改扩建工程。建平实验中学一期工程仅用91天,完成投资1850万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建设规模、建设速度、建设标準均创我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高。第二高级中学新建3120平方米宿舍楼、1100平方米餐厅,2400平方米教学楼正在建设中。黑水完全中学新建2100平方米校舍,高、国中部剥离组建了建平县第三高级中学。三所高中扩建后,新增30个教学班,可扩招学生1500名,今年普通高中招生增加552人。全县完成危房改造2.1万平方米。调整教育布局,撤併农村中国小50所。
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科技投入加大,29个农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取得显着成果。成功举办了13届文化艺术节和建县百年系列活动,完成喀喇沁王陵保护和开发的前期準备工作。广播电视“两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有线电视用户5.7万户。公共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占地4.5万平方米的人民体育场。人口与计画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6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计画生育率达99.7%,完成国有企业并轨职工计画生育社区管理。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111件,政协委员提案53件,办复率100%。深入开展“严打”斗争,严厉打击不法活动,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实行县级领导信访包案和信访责任制度,一些困扰工作多年的信访案件得到了解决。开展“四·五”普法活动,推行行政效能监察,增强了全民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贯彻执行《村民组织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我县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範县。全县并村83个,精减村级干部360人,减轻农民负担410万元。双拥工作成绩突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双拥模範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政府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生产基地规模小,龙头企业拉动力不强,“三个大县”建设速度还不够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工业经济规模还不大,支柱产业膨胀不快,骨干企业档次提升缓慢,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少;三是社会保障能力不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部分城乡民众生活还很困难;四是财政供需矛盾依然紧张,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能力不高,巨观调控能力不强;五是经济发展软环境问题仍比较突出,个别部门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差,少数行政执法人员办事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六是一些部门想事、干事、乾成事的氛围不浓,部分干部心理浮躁,作风不实,集中精力想工作、抓落实不够。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仍然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二○○四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省委、国务院做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支持辽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为建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新的一年里,县政府要同全县人民一道,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创新务实,拼搏奋进,实现我县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6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7.3亿元、5.4亿元和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8.3%和13.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750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4895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230元,同比增长3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同比增长25%。
2004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统领,以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为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增收、财政增长、基础设施增强,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实现整体稳定脱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谋划好2004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协调好三个发展关係:一是协调好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係。既要加强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同先进地区的差距,又要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双赢。二是协调好振兴老工业基地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最佳化工业经济,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目标和保护措施。要坚定不移地用老工业基地振兴统领全县经济工作全局,又要毫不放鬆地抓好“三农”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协调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关係。在突出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招商引资要有新突破。高投入是经济快增长的保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坚持“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基本县策不动摇,把实现域内资金和域外资金的嫁接改造、引进大项目、借牌引牌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坚持定向跟蹤招商不放鬆。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开展以会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和中介招商。要进一步最佳化政策环境,降低项目入驻门槛和成本,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形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效益”。2004年引进域外资金3.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38万美元,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同比均增长25%。
园区建设要有新发展。按照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建设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力度,加快三大园区建设速度。陶瓷工业园区要完善一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贯通南北主干路并铺筑黑色路面,形成公路网,完善给排水、供电和通讯设施,实现“四通一平”。抓好园区在建项目的达产达标,争取再引进一批规模较大的陶瓷生产项目及纸箱加工、模具生产等配套企业。林业科技园区要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抓好在建项目建设,儘快形成效益。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做好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为引商、安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八家木材加工园区要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儘快扩大规模,在产品的精深加工上实现突破,提升产品档次,提高附加值。
项目建设要有新提高。统一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落实的思想,形成经济建设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机制,把项目支撑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最核心、最根本的措施。加大领导干部包扶重点项目力度,层层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通过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等措施,突出抓好前期储备项目论证和实施项目建设。要紧紧抓住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省加快辽西北发展的有利契机,用足、用好、用活上级有关政策,搜寻、储备、确立、申报一批科技含量高、牵动力强、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争取引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
(二)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突出抓好畜牧业这个农村经济第一主导产业。率先在全市建成畜牧业大县,到2005年全面完成畜牧业“111”工程目标。2004年,畜牧业总产值实现9亿元,人均畜牧业收入实现880元,羊、猪、禽、牛饲养量分别达到92.5万只、81万头、720万只、6.5万头。扩张饲养规模,抓好基地建设:实施已建成专业小区饲养规模倍增计画,通过加强服务和政策激励,使现有小区饲养规模扩大一倍以上。大力发展大场大户,增加庭院饲养覆盖面。实行重点饲养区域扩张,万寿蛋鸡饲养向南部乡镇延伸,羊、猪、牛以重点乡镇为核心向四周扩大,形成发展区域。进行畜牧业资源整合,打造龙头企业大船;显达、江泉、宏达等企业要扩大规模,搞好精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朝阳圣丰牧业、朝阳亿兴公司等一批在建项目要加快建设速度,早日达产达效。要下大力量引进一批既能搞深加工、又能带动基地建设的有实力的企业。建成黑水大牲畜市场、小塘肉羊市场,举办第二届中国·建平肉羊节。坚持“立草为业”,搞好草业开发:大力推进退耕还草、林下种草,推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扩大饲料作物面积。继续引进草业加工项目,促进牧草和秸秆深加工。抓好品种改良和防疫:发挥羊、猪、牛三大改良网路作用,加大良种引进和繁育,大力推广胚胎移植技术。把防疫放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监测体系,增加防疫投入,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
大力发展杂粮经济。朱碌科杂粮市场发展要有新突破,在加工群体中培植大厂大户,引进域外经济实力强、牵动能力大的企业,加强名企业、名品牌和名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精深加工能力,由粗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由原粮加工向食品加工发展。抓好品种引进推广,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扩大出口,提升品位。马铃薯产业在抓好马铃薯研究中心和冬粉加工小区建设的同时,完成建平镇引进大连龙海集团的薯片加工厂建设,再引进1—2个深加工龙头企业,建成建平镇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充分发挥组培园的作用,扩大优良品种和原种示範田面积,提高品质。
大力发展保护地和食用菌。保护地在抓好南部重点乡镇的同时,逐步向周边乡镇发展。加大“四位一体”保护地推进力度,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花卉等高效品种,新增大棚2000个。食用菌以发展无公害和地栽香菇为重点,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新增700万袋。
提高农业生产标準化水平。完善绿色食品生产环境监测体系,全面完成350万亩耕林草地环境测评工作。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完成4大系列30个品种绿色有机认证。落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50万亩。
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建平最大的基本建设来抓,坚定不移地搞好生态示範区建设。加速林业大县建设,实施“321”工程,造林20万亩,种草4万亩;强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民众造林的内在动力。以人畜饮水和城镇供水为重点,大力兴修库塘井渠,完成水保综合治理17万亩,高标準实施海棠河流域治理等土地整理工程。
(三)强力扶持支柱产业,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全县民营经济计画实现总产值32.5亿元、增加值4亿元、营业收入29.5亿元、实缴税金1.08亿元,分别增长16%、25%、25%和20%。
突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陶瓷产业要坚持不懈地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争取利用3—5年的时间把其培育成县域经济第一主导产业,把我县建成全国陶瓷生产基地。金正、正新、双发陶瓷公司总产量要突破1000万平方米。抓好陶瓷工业园新上项目建设,当年产量实现1000万平方米,力争再引进陶瓷生产线15—20条。充分利用钢铁生产大发展的拉动作用,做大做强优铁、膨润土产业。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铁产业要在球团加工、炼钢、轨钢等项目上求突破,进一步接长产业链条。膨润土要增加精深加工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治理整顿上下功夫,建立系统严密的管理办法,实行标本兼治,加大矿业整顿力度,在加强环保同时,把依法纳税作为整顿重点,提高对财政的贡献率。实施资源整合,使矿产资源向规模大、能力强、精深加工的企业集中。
突出嫁接改造,加快培育骨干企业。通过扩大规模、产品开发、政策扶持等措施,力争把松林啤酒集团、万利公司、建龙矿业3户企业培育成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支柱企业,把南化红山、金正陶瓷等11户企业培育成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把正新陶瓷、冶金化工厂等10户企业培育成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的重点企业。通过内引外联、嫁接改造,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松林啤酒集团要积极寻求与国内知名啤酒集团进行联合,加快高粱啤酒开发。製糖公司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有效资产,加大整合力度,研究解决农民甜菜“白条子”问题。
突出技术和管理创新,增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积极採用新技术成果,促进传统产业最佳化升级;实施品牌战略,创牌与借牌相结合,打造地方名优产品,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企业内在素质建设,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创新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全面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形象。
(四)坚持增收与节支并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城乡财政实力
加强财源建设,拓宽收入渠道。一是向矿产资源开发要财源。制定科学配套的管理办法,以超常的力度严格实施,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堵住跑冒滴漏渠道,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向民营经济成长要财源。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从民营经济发展增量中增加财税收入。三是向发展税费农业要财源。抓住兑现烤菸“白条子”菸农生产积极性提高的有利契机,种足种好烤菸,收足收好烟税。四是向非税收入管理要财源。规範土地出让,实行竞价出售,提高政府受益率;严格管理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开减免口子;合理使用矿产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加强国有资产特别是改制企业的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增加政府可支配财力。五是向国家政策要财源。积极争取各类专项,搞好项目建设工作。国地税收入分别实现8500万元、8600万元,按可比口径均增长15%;预算外收入实现4500万元,形成沉澱财力400万元。
规範支出行为,提高用财水平。保证县乡公教人员工资发放,重点安排社会保障、扶贫救灾等资金,加大对农业、教育、科技、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完善相关政策,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调动乡镇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深入贯彻《政府採购法》,扩大政府採购範围。
(五)加快城镇建设速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城镇化进程
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启动县城中心广场、党政办公大楼、站前小区改造等改善城市形象的重大工程。高标準完成世纪广场建设。做好县城“三水源”项目上报和审批工作。完善人民路、红旗街景观路建设。做好城区大树移栽和绿化工作。新发展瓶组液化气用户1000户。加强城市管理,改善供水、供热质量,完善城区服务功能。以防治矿产资源开发污染为重点,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产业为依託,把小城镇建设与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园区、供销体制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走依园建城、以园兴城之路,推进小城镇扩容提质。重点建设好黑水、建平、沙海、朱碌科、榆树林子、张家营子等小城镇。初步构建以中心镇为核心,以公路沿线为骨架,以建制镇为基础的小城镇群体,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交通工作再上新台阶。新铺油路95公里,解决20个行政村通油路,完成路基改造121.7公里,做好160.9公里乡道提级工作,全面完成黑水老哈河大桥加宽改造工程。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城乡民众生活水平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把发展作为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突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社会吸纳就业能力。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改进就业服务,鼓励企业吸纳下岗人员再就业,引导下岗人员自主创业。要把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突出抓好农村劳务输出,拓宽季节性和长年性输出渠道,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征缴力度,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按时发放。扩大低保覆盖面,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抓好并轨企业后续工作的落实和医疗保险扩面工作。
努力做好扶贫开发。把户有稳定收入项目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全县17500户实现户有稳定收入项目,2个乡镇全部实现户有稳定收入项目。突出抓好百村扶贫工程,充分利用好上级专项资金,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建设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移民搬迁相结合,与落实户有稳定收入项目相结合,在完善30个项目村建设的基础上,再完成30个项目村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滚动式扶贫,扩展推广範围,提高扶贫效果。开展经常性救助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救困,保障城乡贫困民众的生产生活。
(七)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围绕“三个大县”和林业大县建设,以推广普及29个农业主要科技项目为重点,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最佳化农村中国小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危房1.5万平方米,完成二高中教学楼建设。筹划实验中学二期工程,力争建成职业教育中心。广泛开展民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启动喀喇沁王陵保护和开发工程,利用国家专项资金修复烧锅营子段燕长城,促进旅游业发展。扩大广播电视“两网”覆盖面,城乡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60%和40%。积极备战朝阳市第六届全民运动会,全面完成人民体育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网路,加快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体系建设。改善城乡医疗条件,完成县医院传染病区建设。继续加强城乡计画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以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动力,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将先进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大力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活动,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全面推行行政效能监察,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邪教组织,巩固严打整治成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防重大事故发生。坚持信访包案和信访责任制,全力做好重大信访案件排查工作,认真接待民众来信来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八)加快职能转变,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建设亲民政府。民众利益无小事。要把民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做到从思想上尊重民众,感情上贴近民众,作风深入民众,工作上依靠民众,让政府工作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要勤政为民,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民众上,进一步密切与人民民众的血肉联繫,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满足民众愿望、改善人民生活、保护民众利益作为政府的最大职责。常怀爱民之心,常兴富民之举,做到知民所乐、晓民所盼、解民所忧。要深入到困难多、民众意见多、工作压力大的地方去,为民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相信民众,尊重民众,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提高人民民众的凝聚力,使热爱建平、建设建平、发展建平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建设务实政府。政府部门和公务员要“真干事、会干事、乾实事”,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把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确定的奋斗目标,逐项抓落实,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要盯住目标,抓住不放,一以贯之地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要按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民众利益和事业受损。要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使思想和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营造浓厚的创业干事氛围,给想事的人以机会,给干事的人以岗位,给乾成事的人以地位。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譁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建设廉洁政府。廉洁是从政最基本的要求。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政府公务员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正确使用在管人、管事、管财等方面的权力,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要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健全政府採购、工程招投标和公开拍卖等制度,从源头上堵塞行政过程中的权力腐败。政府公务员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讲条件,多乾工作,少讲待遇,多讲奉献,少想个人得失,多想民众利益,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面临的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历史责任更加重大,发展机遇更加宝贵。我们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拚搏,开拓创新,全面完成各项发展任务,为早日实现整体稳定脱贫奔小康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个大县”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畜牧业大县建设成效显着,畜牧业总产值预计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57.1%;羊、猪、禽、牛饲养量分别达77.8万只、52.5万头、507.3万只、4.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55.6%、31.3%、69.1%和25%。全县肉类和蛋类总产量预计完成4.5万吨、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4.3%和177.8%。规模生产有新发展,新建畜牧业专业小区76处,大场大户增加到12488户,发展专业乡4个,专业村42个。发挥羊、猪、牛三大品种改良网路作用,品种改良和胚胎移植数量大幅度提高。饲草种植和加工实现新突破,全县共种草6.2万亩,保存面积22万亩。投资1200万元建成圣丰牧业公司。共建青(黄)贮窖2万个。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显达公司建成了万只快速育肥羊场,以羊粪为主要原料的生物有机肥厂正在筹建中;江泉肉联厂分割肉出口俄罗斯150吨,首开我省猪肉出口先河;以宏达养殖中心为龙头的万寿蛋鸡饲养量达100万只,专业户发展到1000户,实现产值6000万元,以超细毛羊繁育为主的朝阳亿兴牧业公司正在建设中。杂粮和马铃薯产业又有新发展。种植无公害、绿色、有机杂粮16万亩,14个品种获无公害认证。朱碌科杂粮市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年销售量达20万吨,实现产值1.6亿元。马铃薯引进食用型、高澱粉型和油炸型等新品种21个,新建冬粉加工小区2处,加工业户发展到1000户,年加工能力5万吨。保护地和食用菌生产科技含量有新提高。保护地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花卉等高产高效品种,推广“四位一体”建设模式,新增面积300亩;食用菌新增500万袋,百亩林下种菇获得成功。烤菸经营体製得到理顺,已兑现菸叶款900多万元,困扰农民多年的菸叶“白条子”问题基本解决。
农业园区建设成效突出。林业科技园区投资1080万元,完成占地3730亩的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五通一平”。朝阳亿兴牧业、朝阳圣丰牧业、建平黑土地农产品加工公司等7个高效农业项目已进入园区,总投资额5600万元。八家木材加工小区入园项目12个,生产各类板材30万张,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林业大县建设以实施“321”工程为重点,全年造林29.8万亩,创历史新高,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林业建设先进县”。生态农业快速推进,实施了《建平县绿色食品管理办法》,基本完成350万亩耕林草地环境测评,杂粮、肉羊等4大系列22个品种得到绿色有机认证;成功举办了辽宁·建平有机食品发展研讨会。国家生态示範区建设提前完成各项指标,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专家组的验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防氟改水工程基本完成,解决了52处、13089户、52171人饮用高氟水问题;完成人畜饮水和乡镇供水工程60处,三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水保综合治理面积16万亩,荒山治理2万亩,河道治理40.5公里。完成土地整理2万亩,总投资1798万元,全部通过国家验收。
(二)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支柱产业牵动明显
全县民营经济预计完成销售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32.5%;完成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税金9000万元,同比增长35.8%。
支柱产业发展迅猛。陶瓷生产规模迅速扩张,金正、正新和双发陶瓷公司共投资1700万元,新建3条陶瓷生产线,新增生产能力640万平方米;陶瓷工业园区新建陶瓷生产线8条,可形成生产能力3000万平方米。矿产资源开发异军突起,膨润土产业新增企业8户,总生产能力达65万吨;铁矿加工企业发展到89户,铁精粉总产量达120万吨。陶瓷、膨润土、铁精粉三大产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73%。
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1户增加到30户,预计完成总产值6亿元,同比增长17.6%;完成工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21%。万利矿业公司等2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製糖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正新陶瓷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
陶瓷工业园区建设开局良好。一期工程规划面积409公顷,动员社会力量组织三次大规模会战,动用土石方20多万立方米,开通36米宽主路1740米、24米宽干路2645米;万伏高压输电线路架设完毕;铺设供水管路3148米,基本实现了“四通一平”。一批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项目落户园区,签约项目8个,固定资产投资额2.6亿元,其中开工建设项目4个,固定资产投资额1.25亿元。
国企产改全部结束。完成国有企业改制10户,其中,破产6户,出售4户,组建了辽宁松林啤酒集团公司,建成建平新典服装厂,启动了停产近十年的大造纸厂。至此全县33户国有工业企业全部退出国有,所有职工全部完成并轨。16户国有商贸企业完成改制,二轻系统集体企业全部转为民营,供销系统改革全面铺开。
(三)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对外开放再创佳绩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坚持“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县策不动摇,进一步改变招商方式,完善招商手段,取得了显着成效。共引进项目95个,完成引资额2.5亿元,其中,矿产资源开发项目25个,到位资金1.88亿元;农业产业化项目21个,到位资金3200万元;盘活闲置资产项目22个,到位资金7800万元。牵动力强的大项目显着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额超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9个,契约引资额2.7亿元。
外经外贸又有新进展。全县实际利用外资430万美元,出口创汇240万美元,同比均增长20%。新增外资企业2家,新增具有出口经营权企业7家。
(四)财政税收稳步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征管质量不断提高。坚持依法治税,进一步完善徵收手段,率先在全市实行契税微机化管理和部分行业以电核税,征管力度不断加大,较好地完成了税收任务。国、地税收入预计分别完成7536万元、7340万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10.5%、21.9%。继续加强预算外资金和非税收入管理,预计完成预算外收入3800万元,形成沉澱财力350万元。
支出能力不断增强。保证了县乡公教人员标準工资按月发放并执行同一标準;拨付“非典”防治、防氟改水、鼠疫防控等追加预算专项资金492.5万元;多方筹措资金支持了两大园区建设;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村级规模和农村中国小布局调整等相关配套改革基本完成。按照创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要求,完善了县乡财政体制,实行了乡镇预算外资金财政统管和县城中国小非税收入微机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採购法》,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政府採购。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统一保险。
(五)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面貌大有改观。县城区实施了世纪广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和红旗街景观路建设工程;居民取暖分户控制改造全部结束;住宅开工面积15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区7处;新增瓶组液化气用户1000户;二一○小区和八号小区封闭市场投入运营。以沙海、朱碌科、张家营子等为重点的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总投资938万元,新开发公建面积21.65万平方米,人均黑色路面7.9平方米,自来水供应率达40%。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又上新台阶。实施农村公路网建设,共投资3869万元,新铺油路29.6公里,解决了4个乡镇9个行政村通油路问题;完成120公里路基改造及桥涵等配套工程;黑水老哈河大桥加宽改造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电话普及率达每百户72部,行动电话用户总数达5.5万。农网二期改造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六)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扶贫济困工作扎实有效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全县5958名企业退休职工共发放养老金2865万元,社会发放率100%。完成1240万元养老保险金和247万元失业保险金征缴任务,发放失业保险金613万元,396万元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帐户基金做实并全部上解到省。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享受低保共5469户、13943人,发放低保金560万元。新增企业并轨1579人,国有企业职工全部完成并轨。医疗保险运行良好,全县参保单位245个,参保职工17000人。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新增就业和再就业11219人。社区建设实现“六到位”,职能作用得到发挥。
扶贫开发成效显着。百村扶贫工程投入1650万元,30个项目村的12409户44199人得到扶持。2个乡镇3个自然屯共99户实施移民搬迁。救灾救济工作全面展开,共发放款物折合人民币636万元,20200户57760人得到救助。1万平方米城镇特困职工解困住房主体工程完工。
(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防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县上下紧急动员,迅速建立统一指挥系统和预防救治网路,落实科学防範、群防群控、严防死守各项措施,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强大合力,确保全县无一例非典病例发生,取得了防治非典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为进一步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建成了县疾控中心。
高中教育实现新突破。创新“政府办学、职工出资、财政贴息、学校还款”的办学机制,实施了高中改扩建工程。建平实验中学一期工程仅用91天,完成投资1850万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建设规模、建设速度、建设标準均创我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高。第二高级中学新建3120平方米宿舍楼、1100平方米餐厅,2400平方米教学楼正在建设中。黑水完全中学新建2100平方米校舍,高、国中部剥离组建了建平县第三高级中学。三所高中扩建后,新增30个教学班,可扩招学生1500名,今年普通高中招生增加552人。全县完成危房改造2.1万平方米。调整教育布局,撤併农村中国小50所。
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科技投入加大,29个农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取得显着成果。成功举办了13届文化艺术节和建县百年系列活动,完成喀喇沁王陵保护和开发的前期準备工作。广播电视“两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有线电视用户5.7万户。公共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占地4.5万平方米的人民体育场。人口与计画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6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计画生育率达99.7%,完成国有企业并轨职工计画生育社区管理。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111件,政协委员提案53件,办复率100%。深入开展“严打”斗争,严厉打击不法活动,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实行县级领导信访包案和信访责任制度,一些困扰工作多年的信访案件得到了解决。开展“四·五”普法活动,推行行政效能监察,增强了全民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贯彻执行《村民组织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我县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範县。全县并村83个,精减村级干部360人,减轻农民负担410万元。双拥工作成绩突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双拥模範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政府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生产基地规模小,龙头企业拉动力不强,“三个大县”建设速度还不够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工业经济规模还不大,支柱产业膨胀不快,骨干企业档次提升缓慢,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少;三是社会保障能力不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部分城乡民众生活还很困难;四是财政供需矛盾依然紧张,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能力不高,巨观调控能力不强;五是经济发展软环境问题仍比较突出,个别部门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差,少数行政执法人员办事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六是一些部门想事、干事、乾成事的氛围不浓,部分干部心理浮躁,作风不实,集中精力想工作、抓落实不够。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仍然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二○○四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省委、国务院做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支持辽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为建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新的一年里,县政府要同全县人民一道,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创新务实,拼搏奋进,实现我县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6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7.3亿元、5.4亿元和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8.3%和13.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750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4895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230元,同比增长3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同比增长25%。
2004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统领,以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为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增收、财政增长、基础设施增强,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实现整体稳定脱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谋划好2004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协调好三个发展关係:一是协调好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係。既要加强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同先进地区的差距,又要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双赢。二是协调好振兴老工业基地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最佳化工业经济,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目标和保护措施。要坚定不移地用老工业基地振兴统领全县经济工作全局,又要毫不放鬆地抓好“三农”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协调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关係。在突出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招商引资要有新突破。高投入是经济快增长的保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坚持“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基本县策不动摇,把实现域内资金和域外资金的嫁接改造、引进大项目、借牌引牌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坚持定向跟蹤招商不放鬆。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开展以会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和中介招商。要进一步最佳化政策环境,降低项目入驻门槛和成本,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形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效益”。2004年引进域外资金3.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38万美元,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同比均增长25%。
园区建设要有新发展。按照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建设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力度,加快三大园区建设速度。陶瓷工业园区要完善一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贯通南北主干路并铺筑黑色路面,形成公路网,完善给排水、供电和通讯设施,实现“四通一平”。抓好园区在建项目的达产达标,争取再引进一批规模较大的陶瓷生产项目及纸箱加工、模具生产等配套企业。林业科技园区要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抓好在建项目建设,儘快形成效益。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做好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为引商、安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八家木材加工园区要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儘快扩大规模,在产品的精深加工上实现突破,提升产品档次,提高附加值。
项目建设要有新提高。统一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落实的思想,形成经济建设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机制,把项目支撑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最核心、最根本的措施。加大领导干部包扶重点项目力度,层层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通过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等措施,突出抓好前期储备项目论证和实施项目建设。要紧紧抓住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省加快辽西北发展的有利契机,用足、用好、用活上级有关政策,搜寻、储备、确立、申报一批科技含量高、牵动力强、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争取引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
(二)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突出抓好畜牧业这个农村经济第一主导产业。率先在全市建成畜牧业大县,到2005年全面完成畜牧业“111”工程目标。2004年,畜牧业总产值实现9亿元,人均畜牧业收入实现880元,羊、猪、禽、牛饲养量分别达到92.5万只、81万头、720万只、6.5万头。扩张饲养规模,抓好基地建设:实施已建成专业小区饲养规模倍增计画,通过加强服务和政策激励,使现有小区饲养规模扩大一倍以上。大力发展大场大户,增加庭院饲养覆盖面。实行重点饲养区域扩张,万寿蛋鸡饲养向南部乡镇延伸,羊、猪、牛以重点乡镇为核心向四周扩大,形成发展区域。进行畜牧业资源整合,打造龙头企业大船;显达、江泉、宏达等企业要扩大规模,搞好精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朝阳圣丰牧业、朝阳亿兴公司等一批在建项目要加快建设速度,早日达产达效。要下大力量引进一批既能搞深加工、又能带动基地建设的有实力的企业。建成黑水大牲畜市场、小塘肉羊市场,举办第二届中国·建平肉羊节。坚持“立草为业”,搞好草业开发:大力推进退耕还草、林下种草,推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扩大饲料作物面积。继续引进草业加工项目,促进牧草和秸秆深加工。抓好品种改良和防疫:发挥羊、猪、牛三大改良网路作用,加大良种引进和繁育,大力推广胚胎移植技术。把防疫放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监测体系,增加防疫投入,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
大力发展杂粮经济。朱碌科杂粮市场发展要有新突破,在加工群体中培植大厂大户,引进域外经济实力强、牵动能力大的企业,加强名企业、名品牌和名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精深加工能力,由粗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由原粮加工向食品加工发展。抓好品种引进推广,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扩大出口,提升品位。马铃薯产业在抓好马铃薯研究中心和冬粉加工小区建设的同时,完成建平镇引进大连龙海集团的薯片加工厂建设,再引进1—2个深加工龙头企业,建成建平镇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充分发挥组培园的作用,扩大优良品种和原种示範田面积,提高品质。
大力发展保护地和食用菌。保护地在抓好南部重点乡镇的同时,逐步向周边乡镇发展。加大“四位一体”保护地推进力度,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花卉等高效品种,新增大棚2000个。食用菌以发展无公害和地栽香菇为重点,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新增700万袋。
提高农业生产标準化水平。完善绿色食品生产环境监测体系,全面完成350万亩耕林草地环境测评工作。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完成4大系列30个品种绿色有机认证。落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50万亩。
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建平最大的基本建设来抓,坚定不移地搞好生态示範区建设。加速林业大县建设,实施“321”工程,造林20万亩,种草4万亩;强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民众造林的内在动力。以人畜饮水和城镇供水为重点,大力兴修库塘井渠,完成水保综合治理17万亩,高标準实施海棠河流域治理等土地整理工程。
(三)强力扶持支柱产业,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全县民营经济计画实现总产值32.5亿元、增加值4亿元、营业收入29.5亿元、实缴税金1.08亿元,分别增长16%、25%、25%和20%。
突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陶瓷产业要坚持不懈地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争取利用3—5年的时间把其培育成县域经济第一主导产业,把我县建成全国陶瓷生产基地。金正、正新、双发陶瓷公司总产量要突破1000万平方米。抓好陶瓷工业园新上项目建设,当年产量实现1000万平方米,力争再引进陶瓷生产线15—20条。充分利用钢铁生产大发展的拉动作用,做大做强优铁、膨润土产业。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铁产业要在球团加工、炼钢、轨钢等项目上求突破,进一步接长产业链条。膨润土要增加精深加工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治理整顿上下功夫,建立系统严密的管理办法,实行标本兼治,加大矿业整顿力度,在加强环保同时,把依法纳税作为整顿重点,提高对财政的贡献率。实施资源整合,使矿产资源向规模大、能力强、精深加工的企业集中。
突出嫁接改造,加快培育骨干企业。通过扩大规模、产品开发、政策扶持等措施,力争把松林啤酒集团、万利公司、建龙矿业3户企业培育成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支柱企业,把南化红山、金正陶瓷等11户企业培育成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把正新陶瓷、冶金化工厂等10户企业培育成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的重点企业。通过内引外联、嫁接改造,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松林啤酒集团要积极寻求与国内知名啤酒集团进行联合,加快高粱啤酒开发。製糖公司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有效资产,加大整合力度,研究解决农民甜菜“白条子”问题。
突出技术和管理创新,增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积极採用新技术成果,促进传统产业最佳化升级;实施品牌战略,创牌与借牌相结合,打造地方名优产品,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企业内在素质建设,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创新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全面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形象。
(四)坚持增收与节支并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城乡财政实力
加强财源建设,拓宽收入渠道。一是向矿产资源开发要财源。制定科学配套的管理办法,以超常的力度严格实施,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堵住跑冒滴漏渠道,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向民营经济成长要财源。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从民营经济发展增量中增加财税收入。三是向发展税费农业要财源。抓住兑现烤菸“白条子”菸农生产积极性提高的有利契机,种足种好烤菸,收足收好烟税。四是向非税收入管理要财源。规範土地出让,实行竞价出售,提高政府受益率;严格管理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开减免口子;合理使用矿产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加强国有资产特别是改制企业的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增加政府可支配财力。五是向国家政策要财源。积极争取各类专项,搞好项目建设工作。国地税收入分别实现8500万元、8600万元,按可比口径均增长15%;预算外收入实现4500万元,形成沉澱财力400万元。
规範支出行为,提高用财水平。保证县乡公教人员工资发放,重点安排社会保障、扶贫救灾等资金,加大对农业、教育、科技、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完善相关政策,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调动乡镇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深入贯彻《政府採购法》,扩大政府採购範围。
(五)加快城镇建设速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城镇化进程
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启动县城中心广场、党政办公大楼、站前小区改造等改善城市形象的重大工程。高标準完成世纪广场建设。做好县城“三水源”项目上报和审批工作。完善人民路、红旗街景观路建设。做好城区大树移栽和绿化工作。新发展瓶组液化气用户1000户。加强城市管理,改善供水、供热质量,完善城区服务功能。以防治矿产资源开发污染为重点,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产业为依託,把小城镇建设与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园区、供销体制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走依园建城、以园兴城之路,推进小城镇扩容提质。重点建设好黑水、建平、沙海、朱碌科、榆树林子、张家营子等小城镇。初步构建以中心镇为核心,以公路沿线为骨架,以建制镇为基础的小城镇群体,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交通工作再上新台阶。新铺油路95公里,解决20个行政村通油路,完成路基改造121.7公里,做好160.9公里乡道提级工作,全面完成黑水老哈河大桥加宽改造工程。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城乡民众生活水平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把发展作为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突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社会吸纳就业能力。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改进就业服务,鼓励企业吸纳下岗人员再就业,引导下岗人员自主创业。要把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突出抓好农村劳务输出,拓宽季节性和长年性输出渠道,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征缴力度,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按时发放。扩大低保覆盖面,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抓好并轨企业后续工作的落实和医疗保险扩面工作。
努力做好扶贫开发。把户有稳定收入项目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全县17500户实现户有稳定收入项目,2个乡镇全部实现户有稳定收入项目。突出抓好百村扶贫工程,充分利用好上级专项资金,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建设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移民搬迁相结合,与落实户有稳定收入项目相结合,在完善30个项目村建设的基础上,再完成30个项目村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滚动式扶贫,扩展推广範围,提高扶贫效果。开展经常性救助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救困,保障城乡贫困民众的生产生活。
(七)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围绕“三个大县”和林业大县建设,以推广普及29个农业主要科技项目为重点,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最佳化农村中国小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危房1.5万平方米,完成二高中教学楼建设。筹划实验中学二期工程,力争建成职业教育中心。广泛开展民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启动喀喇沁王陵保护和开发工程,利用国家专项资金修复烧锅营子段燕长城,促进旅游业发展。扩大广播电视“两网”覆盖面,城乡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60%和40%。积极备战朝阳市第六届全民运动会,全面完成人民体育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网路,加快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体系建设。改善城乡医疗条件,完成县医院传染病区建设。继续加强城乡计画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以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动力,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将先进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大力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活动,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全面推行行政效能监察,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邪教组织,巩固严打整治成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防重大事故发生。坚持信访包案和信访责任制,全力做好重大信访案件排查工作,认真接待民众来信来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八)加快职能转变,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建设亲民政府。民众利益无小事。要把民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做到从思想上尊重民众,感情上贴近民众,作风深入民众,工作上依靠民众,让政府工作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要勤政为民,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民众上,进一步密切与人民民众的血肉联繫,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满足民众愿望、改善人民生活、保护民众利益作为政府的最大职责。常怀爱民之心,常兴富民之举,做到知民所乐、晓民所盼、解民所忧。要深入到困难多、民众意见多、工作压力大的地方去,为民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相信民众,尊重民众,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提高人民民众的凝聚力,使热爱建平、建设建平、发展建平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建设务实政府。政府部门和公务员要“真干事、会干事、乾实事”,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把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确定的奋斗目标,逐项抓落实,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要盯住目标,抓住不放,一以贯之地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要按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民众利益和事业受损。要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使思想和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营造浓厚的创业干事氛围,给想事的人以机会,给干事的人以岗位,给乾成事的人以地位。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譁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建设廉洁政府。廉洁是从政最基本的要求。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政府公务员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正确使用在管人、管事、管财等方面的权力,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要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健全政府採购、工程招投标和公开拍卖等制度,从源头上堵塞行政过程中的权力腐败。政府公务员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讲条件,多乾工作,少讲待遇,多讲奉献,少想个人得失,多想民众利益,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面临的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历史责任更加重大,发展机遇更加宝贵。我们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拚搏,开拓创新,全面完成各项发展任务,为早日实现整体稳定脱贫奔小康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2004年建平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