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经济预测
《市场经济与经济预测》是2001年2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守一。
基本介绍
- 书名:市场经济与经济预测
- 作者:张守一
- 页数:496
- 出版时间:2001-02
- 装帧:平装
- 开本:32
基本信息
市场经济与经济预测
作者:张守一
出版时间:2001-02
页数:496
开本:32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这本《市场经济与经济预测》专着,是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课题“经济预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组按照事前制定的科研计画,分工合作,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历时3年有余,完满地完成了这个课题的研究任务,撰写了这本专着。
这本着作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经济问题,二是模型技术。虽然我们长期从事巨观经济预测,很少涉及微观经济问题,但第二篇“经济预测的内容”所用的技术和第三篇“经济预测研究的前沿”所用的技术都是通用的,既可以用于巨观经济预测,也可以用于微观经济预测。
本书的创新分为4个方面:第一,扩大了经济预测学的内容,本书分为4篇,共25章。我国出版的几本经济预测学着作,其内容基本上局限于经济预测常用方法的介绍,即本书的第二篇。我们在介绍经济预测的常用技术时与现有着作也不相同,不是单纯地介绍常用的预测技术,而是结合一两个经济问题说明一两种预测技术,这样比较具体、形象,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掌握。其他3篇“经济预测的理论基础”、“经济预测研究的前沿”、“经济预测的实践”,都是这本专着对我国经济预测学新增加的内容。
第二,总结了经济预测实践的经验教训。我们从1989年开始经济预测工作,至今已有1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在本书第四篇“经济预测的实践”中得到了体现。
第三,在经济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其中主要有:①提出了经济对策是因,非均衡是果,非线性、非稳定和经济周期是3种表现形式的理论假说。②给出了信息与知识的定义,为分别研究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创造了条件;提出了将目前三次产业划分发展为五次产业划分、增加信息业和知识业的建议。③提出了从轻重工业增长速度判断经济周期的观点,当重工业的增长速度高于轻工业时,一般是经济景气上升的时期;反之,当轻工业增长速度高于重工业时,一般是经济景气下降的时期。 ④提出了将垄断划分为两类的观点,如果垄断企业能够将获得的超额利润用于技术开发,实行优惠政策;如果垄断企业将超额利润用于消费,则徵收高额税收,或利用立法、行政手段打破垄断,开展竞争。⑤从理论、实证和政策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正在从资源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的转变。 ⑥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预期和支出增加预期是造成目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 ⑦提出了物价上涨与货币发行过多是一对一的关係,而通货紧缩只是造成物价下降的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物价下降与通货紧缩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係。 ⑧提出了经济潜在增长曲线已经从10%左右下降到8%左右,1993年以来经济成长速度连续7年(包括1999年)下滑,是两股力量作用的结果,一是经济周期内速度的正常下降,二是潜在增长曲线的下降。 ⑨提出基数是影响经济成长速度的因素之一,只有当知识创新的力量等于或大于基数的作用时,才能阻止或提高增长率。 ⑩指出市场经济与经济预测是“双胞胎”,预测谘询业的发展是测量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⑩对1992年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析,在当时提出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是必要的,但面对经济强劲回升的势头,没有必要搞“硬起飞”,造成金融和经济秩序的混乱。 ⑩提出了按系统建立;(批民有民营投资公司、实现“劳者有其股”的主张。
第四,模型技术方面的创新有: ①研究了一个解释非均衡和经济周期的对策模型。 ②将对策论用于经济预测进行了初步探索。 ③研製了3个市场的非均衡经济计量模型。 ④研製了一个非线性经济计量模型。 ⑤提出了经济成长的长周期模型。 ⑥研製了多目标规划与投入产出技术相结合的模型,计算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最优产业结构。 ⑦将外资和技术引进资金作为解释变数之一,计算了超越生产函式,得出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为20.4%,既否认了刘遵义教授为—2%的结论,也否认了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式计算的结果(如38~40%)。 ⑧在我国第一次用非参数估计研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问题。 ⑨提出了根据预测精度对模型排序的两种方法。
经济预测是要经受检验的,这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几乎每门经济学科都存在不同观点的争论,其中一些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长期作不出结论。经济预测学不同,它是“硬碰硬”的学科,第一季度对第二季度所作的预测,当第二季度的统计数据出来后,就能检验它的準确性,就能对“谁是谁非”作出评价。年度预测也是如此。这个情况有利于预测理论和模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预测人才的成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从国外学习、工作回来的同志说,已开发国家的经济预测正在发生变化,研製大模型的风气在下降,而研製小模型、单一方程模型的趋势日益流行,经济仿真(模拟)模型与软体发展很快,意义很大,这些情况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编审李富强、张景曾同志以及刘戈平同志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撰写这本着作付出了许多劳动,但水平有限,错误缺点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守一
1999年10月1日初稿
1999年10月13日定稿
目录信息
市场经济与经济预测是一对“双胞胎”(代序)
第一篇 经济预测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人的预测能力
第一节 人脑与思维
第二节 逻辑推理
第三节 规律与预测
第四节 两个“三论”对预测学发展的意义
第五节 预测的哲学原理
第二章 信息、知识与经济预测
第一节 信息与知识的关係
第二节 信息、知识与经济预测的关係
第三节 经济预测对象的变化
第三章 经济类型与经济预测
第一节 计画经济
第二节 从计画向市场过渡的经济
第三节 市场经济
第四章 经济理论与经济预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经济预测的关係
第二节 西方经济理论与经济预测
第五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预测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周期
第二节 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经济对策是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六章 经济政策与经济预测
第一节 国家的经济职能
第二节 市场的局限性
第三节 经济政策及其分析
第二篇 经济预测的内容
第七章 人口与劳动力预测
第一节 人口与劳动力现状
第二节 人口的时间序列模型
第三节 人口的ARMA模型
第四节 劳动力的门限自回归模型
第八章 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产预测
第一节 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节 投资的主成分分析法
第三节 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VAR模型
第九章 科技进步预测
第一节 科技进步问题
第二节 科技进步的内容
第三节 科技进步对经济成长贡献率的测算
第十章 经济成长与产业结构预测
第一节 生产函式
第二节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型
第十一章 物价预测
第一节 价格系统的因果关係
第二节 价格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三节 模型运行结果
第十二章 金融预测
第一节 金融系统结构
第二节 人工神经网路理论与模型
第三节 神经网路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模型
第十三章 中国巨观经济季度协整模型
第一节 变 量
第二节 模 型
第三篇 经济预测研究的前沿
第十四章 对策论及其在经济预测中的套用
第一节 对策论与经济预测
第二节 经济对策论的基本内容与常用模型
第三节 初步套用
第四节 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十五章 非均衡经济计量模型
第一节 不变替代弹性(CES)交易方程的确定
第二节 商品市场有效供求模型的确定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供求模型的确定
第四节 货币市场供求模型的确定
第五节 三市场非均衡计量模型
第六节 估计结果
第十六章 非线性经济计量模型
第一节 模型结构
第二节 模型估计
第三节 模型运行
第十七章 新经济成长模型
第一节 经济成长模型的演变
第二节 新经济成长模型
第三节 经济成长的长周期模型
第十八章 非参数估计及其套用
第一节 非参数估计
第二节 拟合度检验
第三节 非参数回归
第四节 城镇居民消费的核回归
第五节 经济预测和预测精度比较
第十九章 金融衍生商品及其预测
第一节 金融衍生商品及其发展
第二节 金融衍生商品的定价
第二十章 新一代经济模型——阿斯彭
第一节 模型结构
第二节 美国经济模拟
第三节 过渡经济模拟
第四节 模型的优点
第四篇 经济预测的实践
第二十一章 从资源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的
转变
第一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实证分析
第三节 政策分析
第二十二章 经济预测工作
第一节 预测工作的阶段
第二节 对搞好经济预测的一些想法。
第二十三章 经济预测报告
第一节 经济预测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二十四章 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 经济政策及其分析的意义
第二节 经济政策分析的内容
第三节 经济政策分析实例
第二十五章 经济预测检验
第一节 经济预测检验的实践
第二节 与预测误差有关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