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

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

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

《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聚焦公共场所、公共媒体、网路等各类公共生活空间里的社会用语,採用实证研究手段,开展较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收集较丰富的第一手语料,引入批评语用学理论视角,对社会用语这一长期以来在语用学界没有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的语言套用领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析,可以增进人们对中国社会公共用语文化的理解,增强人们对社会语用问题的敏感性,为社会语用管理、媒体宣传、语言教育等工作提供专业建议。书中对当今社会用语使用中存在的积极因素和消极问题所作的考察具有探索性和开拓意义。《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理论联繫实际,语料鲜活,分析深入浅出,可读性强,相信广大对批评语用学、社会语用学及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一定能从阅读《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中获得无限启迪。

基本介绍

  • 书名: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
  • 作者:陈新仁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44631051
  • 外文名:Critical Pragmatic Studies on Public Discourse
  •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页数:254页
  • 开本:16
  • 品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共由9章组成。第1章为全书的导论,介绍本研究的对象、相关研究情况、本研究的学科定位和主要特色以及本研究的理论与套用价值。第2章为本研究的理论部分,在简要介绍批评语篇分析之后,重点陈述批评语用学的源起、语用批评的内涵、批评语用分析的对象、可以用于指导批评语用分析的语用理论、批评语用分析可以採取的方法等。第3章至第8章主要围绕社会用语中的一些带有消极色彩的语用现象,採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消极批评语用分析,旨在客观评价一些广为学者诟病的社会语用问题,鞭策一些不良的社会语用实践。同时,也从正面出发,呈现社会用语中的良性做法,开展积极语用批评,一方面可以揭示社会用语正在发生的一些语用一语言变化,另一方面可以弘扬良好的社会语用实践。第9章为全书的总结,回顾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并为未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导论
1.1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1.1.1社会用语的定义
1.1.2社会用语的功能
1.1.3社会用语的特性
1.2相关研究概述与评价
1.2.1关于社会用语的语用学研究
1.2.2关于社会用语的批评语篇分析
1.2.3关于社会语用生态的“批评”研究
1.2.4主要贡献与不足
1.3本研究的学科定位与特色
1.4开展社会用语批评语用分析的意义
1.5本书内容安排
2.1引言
2.2语篇分析的批评语言学视角
2.2.1批评语篇分析的目标与对象
2.2.2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
2.2.3批评语篇分析的贡献与不足
2.3语篇分析的批评语用学视角
2.3.1批评语用学的起源
2.3.2积极/消极批评语用分析
2.3.3批评语用学的目标和对象
2.4批评语用学的理论视角
2.4.1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2.4.2礼貌理论视角
2.4.3预设理论视角
2.4.4顺应理论视角
2.4.5关联理论视角
2.4.6模因论视角
2.5批评语用学的分析方法
2.6小结
第3章店铺命名用语背后的文化心态
3.1引言
3.2店铺命名的基本原则和法规
3.3店铺命名的抽样调查
3.3.1调查问题
3.3.2数据蒐集
3.3.3结果与分析
3.4店铺命名问题的批评性解读
3.4.1店铺命名的文化取向
3.4.2店铺命名中的负顺应
3.4.3关于店铺命名问题可接受性的调查结果
3.5小结
附录1:南京酒店店名调查
附录2:南京美容美髮店店名调查
第4章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陷阱”
4.1引言
4.2关于广告欺骗的语用学研究
4.3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陷阱”
4.3.1涉嫌欺诈的不良广告类别
4.3.2涉嫌误导的各种“语用陷阱”
4.4个案研究:楼市“忽悠”的语用游戏
4.5小结
第5章社会用语中的“疑似歧视”
5.1引言
5.2关于话语歧视的已有研究
5.3雷人标语:一场官司的背后
5.3.1引发争议的横幅标语
5.3.2横幅标语的语用一语言分析
5.4“90后”:一个群体的形象“塑造”
5.4.1“90后”的界定
5.4.2研究设计
5.4.3结果与讨论
5.5“也”:不能承受的社会之重
5.5.1“也”的语用意义
5.5.2新闻报导中“也”触发的歧视
5.6小结
第6章社会用语的“文明性”
6.1引言
6.2社会用语的语用建设研究概述
6.3不良社会用语分析
6.3.1不良社会用语的界定
6.3.2不良社会用语的语用—语言特徵
6.3.3不良社会用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6.3.4不良多模态社会用语的语用解读:案例分析
6.3.5有关不良社会用语的态度调查:以低俗广告为个案
6.4文明社会用语分析
6.4.1文明社会用语的界定
6.4.2文明社会用语的语用一语言特徵
6.4.3文明社会用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6.5社会用语的文明趋向:个案研究
6.5.1城镇公共标语口号:个案研究之一
6.5.2教学大楼物管告示语:个案研究之二
6.5.3交通告示语:个案研究之三
6.6小结
附录1:网路语料来源网址
附录2:低俗广告认知与评价问卷报表
附录3:重庆交通告示语
第7章社会用语的“个人化”
7.1引言
7.2语体、语体杂合与语体转换
7.2.1语体的界定与分类
7.2.2语体杂合
7.2.3语体转换的定义、类型与功能
7.3语体杂合:社会用语的个人化分析
7.3.1介入标记:个人化的界定
7.3.2广告语篇中的介入标记
7.3.3语用学视角下的介入与介入标记
7.4印刷广告语篇的个人化:历时研究
7.4.1研究问题
7.4.2语料收集与分析
7.4.3结果与讨论
7.5天气预报语篇的个人化特徵:共时研究
7.6电视广告语篇中的语体转换:调查与分析
7.7小结
……
第8章新闻语篇中的“个人身影”
第9章结论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