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亭
在洞庭湖西端,有一个湖名叫赤沙湖。赤沙湖和洞庭湖相连一体,浩浩蕩蕩,横无际涯。赤沙湖北岸有一岗,岗上有一亭,名叫赤松亭。唐朝大诗人刘长卿在任鄂岳转运使时曾停舟登岸。他望着赤沙湖浩水长亭,飞鸟齐集,顿生去国怀乡、孤身退隐之想,遂作《赤沙湖》五言诗一首:“茫茫葭菼外,一望一沾衣,秋水连天阔,涔阳何处归,沙鸥积暮雪,川日动寒辉,楚客来相问,孤舟泊钓矶。” 赤沙湖又名赤亭湖,早在三国时,王粲便有诗云:“悠悠澹澧水,下回赤沙湖。”在南北朝梁中大同元年的地图上就标示出了它的名字。唐代诗仙李白曾以“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的诗句来描述它的景色。晚清时,由于湖泥淤积,藕池河溃堤,这里便形成了泱泱绿洲,这就是南洲。依亭而成的集镇就是南县县府所在地——南洲镇。 南县,东经113度,与首都北京、省府长沙手牵手。 南县,北纬30度,与文化名城岳阳、旅游胜地常德、张家界肩并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赤松亭
- 地点:洞庭湖西端
- 特点:浩浩蕩蕩,横无际涯
- 相关:《赤沙湖》
传说
庙宇
相传,赤松亭是随水漂游而来,亭下四角各有一只金鸭婆,何年何月何处漂来已无据可查,也许是赤松子神功使然。赤松子是修道人,有异能,其事迹广见故籍,《列仙传》所载最详,说他“抱扑返真,以游玄眇,呼风唤雨,上通云天。”神农南迁时便随其云游。后来到赤沙湖北岸,见其水草茂密,环境幽胜,便在此落脚,辟静室,结丹赤亭。赤松子其“寿巍巍”,汉张良仰慕仙道,封侯后隐退,随赤松子到此修道。司马迁说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由此,赤松亭引来不少骚人墨客的艳羡。赤松亭随水漂移,与水涨落。据说,只要鸡一叫亭便停止漂游,假如你一大早去赤松亭,还可看到亭角上挂着蒿草野藤哩。
大凡道观都建筑在崇山峻岭上,而赤松亭却坐落在湖水边,以水为伴,与水相映,自是别有一番意味。
赤松亭的故事与传说虽非正史,但它是一种文化,承载着人类童年时期的信息与追求。
赤松亭四面环水,象一座仙岛,遗落在赤沙湖畔。岛上花木丛生,古杨婆娑。亭岛有一月形板桥通堤,直达街市。堤曰“紫东堤”,桥曰“达堤桥”,桥下碧水环流,短艇游弋。桥外山门上书:“引人入胜”,背面嵌“湖山壮色”字样,古香古色。岛上主殿赤松亭,高出水面二丈余,砖木结构,典雅清逸。殿内塑赤松子卧像一尊,旁立张良,魁伟儒雅有道者风。左右厅堂各塑神象30余尊。亭门两旁联曰:“沧海竟桑田,听社鼓衙箫,此会已成花世界;楼台依水面,看风帆沙鸟,谁人不道古神仙。”亭旁四周,回纹栏桿,廊道壁柱,隽句佳联。亭前,古钟对悬,铁鼎峙立,为明朝崇祯十二年铸造。桥头两旁还建有土地祠,惜字藏,皆古碣排立,字迹年久难辨。整个亭岛碧水照花,嘉木凝翠。
主厅北门匾书“仙人旧馆”,馆者观也。有小逕往后,一曰“近水楼台”,一曰“曲径通幽”,院后两座殿堂,一座是洞庭宫,一座是忠烈祠,分别供奉洞庭王爷和关羽圣帝,堂前有石狮倚门。尤其是洞庭宫,塑像神台下面有一小洞,用绳探之,深不见底,据说通地心,又传说是当年柳毅传书直达龙宫之处。
再后有观音殿、诵经堂、丹房、枕流阁、望秋亭,皆系后人扩建。观音殿亦是赤松亭院内的主建筑,青砖碧瓦、气势雄伟。漫步院内,或观鸟,或赏花,或下棋,或吟赏碑文题句,可谓清雅之至。民国南县名士段毓云游览赤松亭后讚叹道,昔赤松亭于夜雾中移动,雾敛而归。今积林莽稻,沙鸥锦帆,令人坐忘不忍去。赤松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大凡道观都建筑在崇山峻岭上,而赤松亭却坐落在湖水边,以水为伴,与水相映,自是别有一番意味。
赤松亭的故事与传说虽非正史,但它是一种文化,承载着人类童年时期的信息与追求。
赤松亭四面环水,象一座仙岛,遗落在赤沙湖畔。岛上花木丛生,古杨婆娑。亭岛有一月形板桥通堤,直达街市。堤曰“紫东堤”,桥曰“达堤桥”,桥下碧水环流,短艇游弋。桥外山门上书:“引人入胜”,背面嵌“湖山壮色”字样,古香古色。岛上主殿赤松亭,高出水面二丈余,砖木结构,典雅清逸。殿内塑赤松子卧像一尊,旁立张良,魁伟儒雅有道者风。左右厅堂各塑神象30余尊。亭门两旁联曰:“沧海竟桑田,听社鼓衙箫,此会已成花世界;楼台依水面,看风帆沙鸟,谁人不道古神仙。”亭旁四周,回纹栏桿,廊道壁柱,隽句佳联。亭前,古钟对悬,铁鼎峙立,为明朝崇祯十二年铸造。桥头两旁还建有土地祠,惜字藏,皆古碣排立,字迹年久难辨。整个亭岛碧水照花,嘉木凝翠。
主厅北门匾书“仙人旧馆”,馆者观也。有小逕往后,一曰“近水楼台”,一曰“曲径通幽”,院后两座殿堂,一座是洞庭宫,一座是忠烈祠,分别供奉洞庭王爷和关羽圣帝,堂前有石狮倚门。尤其是洞庭宫,塑像神台下面有一小洞,用绳探之,深不见底,据说通地心,又传说是当年柳毅传书直达龙宫之处。
再后有观音殿、诵经堂、丹房、枕流阁、望秋亭,皆系后人扩建。观音殿亦是赤松亭院内的主建筑,青砖碧瓦、气势雄伟。漫步院内,或观鸟,或赏花,或下棋,或吟赏碑文题句,可谓清雅之至。民国南县名士段毓云游览赤松亭后讚叹道,昔赤松亭于夜雾中移动,雾敛而归。今积林莽稻,沙鸥锦帆,令人坐忘不忍去。赤松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古战场
南北朝,一个崇佛乐道的时代。
公元551年,赤松亭发生了一场战事,战争的指挥者陆法和就是一位好道者。据说他志在山林,从小便喜欢习静练气。象诸葛孔明一样,明阴阳之理,能勘地形,善观天象。公元548年,时南豫州刺史侯景叛梁,软禁梁武帝萧衍,废杀简文帝萧纲自立为皇。不久,梁将王僧辨、陈霸先等分路进攻侯景。梁湘东王萧铎将镇守江陵的水军胡僧佑、陆法和调援巴陵,侯景命部将任约屯兵白塉阻击。陆法和率千余水军,号称神兵,杀奔赤沙湖而来。陆法和端坐在舰船上,神情若定,在距敌营约一里许的地方,令部将点燃柴草,向任约军发起火攻,时东南风正起,加之船行如飞,火势扑向陆舰,这时陆法和不慌不忙,手执羽扇,将大火煽入任约军中,任军将士被大火烧得抱头鼠窜,陆军大胜。在清扫战场时,却未见任约。陆法和闻报后,微微一笑,朝前一指:“明日午间,只在前面赤松亭内擒拿便是”。
第二天中午,陆法和令人将赤松亭内团团围住,军士们在寺庙内外仔细搜查,果然发现任约手抱亭柱没入水中,只留鼻孔在外呼吸。大家一拥而上,掳住任约,拽上岸来,绑至军中。公元552年3月,侯景出逃,被杀于胡豆洲。
梁武帝在位时,南梁朝廷上下曾流传着一则公案,说当朝大和尚志公禅师临近圆寂的时候,武帝赶忙到寺庙去看他,志公是得道高僧,武帝的国师,武帝向志公师请教国事。志公沉默不语,最后用手指了指喉颈,当时在场人都不解其意,想不到事隔不久竟发生侯景叛梁事件。喉颈者侯景也。
这只是公案。据《南史》载,侯景乱国给南朝带来的灾难却是空前的。长江中下游一带“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因为这场战役,赤松亭加强了工事,修筑成了赤亭城,并筑有高台训练水军,几与三国吴将鲁肃在岳阳楼训练水军无异。赤亭古城又名功毕城,亦谓萧城。
《梁书》上记载说:“简文帝大宝二年,梁湘东王遣将胡僧佑、陆法和擒侯景将任约于赤松亭”。赤松亭从此名留史册。
公元551年,赤松亭发生了一场战事,战争的指挥者陆法和就是一位好道者。据说他志在山林,从小便喜欢习静练气。象诸葛孔明一样,明阴阳之理,能勘地形,善观天象。公元548年,时南豫州刺史侯景叛梁,软禁梁武帝萧衍,废杀简文帝萧纲自立为皇。不久,梁将王僧辨、陈霸先等分路进攻侯景。梁湘东王萧铎将镇守江陵的水军胡僧佑、陆法和调援巴陵,侯景命部将任约屯兵白塉阻击。陆法和率千余水军,号称神兵,杀奔赤沙湖而来。陆法和端坐在舰船上,神情若定,在距敌营约一里许的地方,令部将点燃柴草,向任约军发起火攻,时东南风正起,加之船行如飞,火势扑向陆舰,这时陆法和不慌不忙,手执羽扇,将大火煽入任约军中,任军将士被大火烧得抱头鼠窜,陆军大胜。在清扫战场时,却未见任约。陆法和闻报后,微微一笑,朝前一指:“明日午间,只在前面赤松亭内擒拿便是”。
第二天中午,陆法和令人将赤松亭内团团围住,军士们在寺庙内外仔细搜查,果然发现任约手抱亭柱没入水中,只留鼻孔在外呼吸。大家一拥而上,掳住任约,拽上岸来,绑至军中。公元552年3月,侯景出逃,被杀于胡豆洲。
梁武帝在位时,南梁朝廷上下曾流传着一则公案,说当朝大和尚志公禅师临近圆寂的时候,武帝赶忙到寺庙去看他,志公是得道高僧,武帝的国师,武帝向志公师请教国事。志公沉默不语,最后用手指了指喉颈,当时在场人都不解其意,想不到事隔不久竟发生侯景叛梁事件。喉颈者侯景也。
这只是公案。据《南史》载,侯景乱国给南朝带来的灾难却是空前的。长江中下游一带“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因为这场战役,赤松亭加强了工事,修筑成了赤亭城,并筑有高台训练水军,几与三国吴将鲁肃在岳阳楼训练水军无异。赤亭古城又名功毕城,亦谓萧城。
《梁书》上记载说:“简文帝大宝二年,梁湘东王遣将胡僧佑、陆法和擒侯景将任约于赤松亭”。赤松亭从此名留史册。
文化殿堂
赤松亭,一处有历史、有文化内涵的风景。这里佛道相融,有民俗文化,历史传说,名人遗蹟。赤松亭博大而深厚,它是多元的。
公元768年冬,诗人杜甫离蜀到洞庭湖寻亲访友,途经江陵、岳阳来到赤松亭。他的好友韩注“安史之乱”后,效法张良到赤松亭修道,但此时韩注已去衡山隐居。杜甫感世伤时,又觉得韩是一个人才,应出山为国效力,于是写下了《寄韩谏议注》古诗一首,诗云:“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情伤。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诗中赤松子、韩张良两句用典,即源于赤松亭。美人是指韩注,玉京群帝、星宫之君、南极老人、羽人都是指神仙及神仙之居所。国家成败两句,表达出杜甫自叹年老不能为国出力,有洁身退居山林、餐饮枫香的意愿。
明代景泰年间状元黎淳,官至工部、礼部尚书,游赤松亭后作诗道:“仙子遗亭在故基,湖山如旧世人非,远随阆宛秋风去,不听潇湘夜雨归,职佐羲轩名耿耿,年过周汉寿巍巍,从游愿弃人间事,独羡留侯早见机。”黎淳在京做官30余年,刚正廉洁,布衣蔬食,无所优厚,死后誉为“清白吏子孙”,朝廷赐祭葬,谥文僖。还有明代董廷晆、程万里亦有吟咏赤松亭的诗作传世。程万里官至户部左侍郎,定居南县太阳山,明山原有程侍郎墓。
赤松亭后院望秋亭内,刻有一幅洞庭湖区最长的对联《重九题赤松亭》,此联为宣统年间南洲劝学总董秦淑元撰书,上联曰:“屈灵均骚泽湮沉,範文正书台莽蕩。心香一瓣,我其式之。低头思故乡,落落用悭知已。同学少年皆不贱,终输却板桥步月,石径吟松。美矣哉!宇宙无穷,俯仰任鸢飞鱼跃。旷览沱江东枕,溅水西襟,沅芷南芬,澧兰北秀。泛重湖八百里,绿波如画。龙蛇窟宅,半成鸡犬桑麻。独怜彼瓦砾飘零,榔梅凋谢,蟹舍斜阳迷古渡。厌尘世沦铺气象,愿从羽客浮游。劝慰众劳人,行乐及时聊息影。”下联曰:“陆法和生擒侯景,岳忠武殄灭杨幺。血战几径,今安在也?题糕逢令节,茫茫望断长空。万方多难此登临,只赢得把盏问天,拔剑砍地。嘘兮乎!盈虚有数,悲欢随燕去鸿来。感怀春雨檐敲,夏云席捲,秋风槛拂,冬雪窗衔。距炎汉二千载,丹井犹存。将相勛名,孰若神仙慧业?最喜是墉垣革旧,亭阁鼎新,虹堤碧柳泄玄机。话道家静谧根源,唤醒英雄昨梦。脱离诸浩劫,寻幽遗兴且挥毫。”此联声调铿锵,造句奇丽,将赤松亭的名人轶闻,战争故事,山水风光悉数道来,纵横浩蕩,气势磅薄,全联292字,比昆明大观楼长联多出112字,比成都望江楼联亦多80字,是全国少有的长联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21年春,毛泽东来南县考察,游览赤松亭时,对此联予以高度评价。
1928年,时驻南县的国民革命军团长彭德怀来到赤松亭,与在此养病的湘鄂西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段德昌秘密会晤,由段介绍彭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彭德怀领导和指挥了着名的平江起义。
赤松亭集古融今,底蕴深厚,有山的积绽,有水的精灵。走进赤松亭,徜徉在时间的隧道里,沐浴在文化的海洋中,听一片涛声,染一身灵气,在这里,生命将会重新注满涵义。
公元768年冬,诗人杜甫离蜀到洞庭湖寻亲访友,途经江陵、岳阳来到赤松亭。他的好友韩注“安史之乱”后,效法张良到赤松亭修道,但此时韩注已去衡山隐居。杜甫感世伤时,又觉得韩是一个人才,应出山为国效力,于是写下了《寄韩谏议注》古诗一首,诗云:“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情伤。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诗中赤松子、韩张良两句用典,即源于赤松亭。美人是指韩注,玉京群帝、星宫之君、南极老人、羽人都是指神仙及神仙之居所。国家成败两句,表达出杜甫自叹年老不能为国出力,有洁身退居山林、餐饮枫香的意愿。
明代景泰年间状元黎淳,官至工部、礼部尚书,游赤松亭后作诗道:“仙子遗亭在故基,湖山如旧世人非,远随阆宛秋风去,不听潇湘夜雨归,职佐羲轩名耿耿,年过周汉寿巍巍,从游愿弃人间事,独羡留侯早见机。”黎淳在京做官30余年,刚正廉洁,布衣蔬食,无所优厚,死后誉为“清白吏子孙”,朝廷赐祭葬,谥文僖。还有明代董廷晆、程万里亦有吟咏赤松亭的诗作传世。程万里官至户部左侍郎,定居南县太阳山,明山原有程侍郎墓。
赤松亭后院望秋亭内,刻有一幅洞庭湖区最长的对联《重九题赤松亭》,此联为宣统年间南洲劝学总董秦淑元撰书,上联曰:“屈灵均骚泽湮沉,範文正书台莽蕩。心香一瓣,我其式之。低头思故乡,落落用悭知已。同学少年皆不贱,终输却板桥步月,石径吟松。美矣哉!宇宙无穷,俯仰任鸢飞鱼跃。旷览沱江东枕,溅水西襟,沅芷南芬,澧兰北秀。泛重湖八百里,绿波如画。龙蛇窟宅,半成鸡犬桑麻。独怜彼瓦砾飘零,榔梅凋谢,蟹舍斜阳迷古渡。厌尘世沦铺气象,愿从羽客浮游。劝慰众劳人,行乐及时聊息影。”下联曰:“陆法和生擒侯景,岳忠武殄灭杨幺。血战几径,今安在也?题糕逢令节,茫茫望断长空。万方多难此登临,只赢得把盏问天,拔剑砍地。嘘兮乎!盈虚有数,悲欢随燕去鸿来。感怀春雨檐敲,夏云席捲,秋风槛拂,冬雪窗衔。距炎汉二千载,丹井犹存。将相勛名,孰若神仙慧业?最喜是墉垣革旧,亭阁鼎新,虹堤碧柳泄玄机。话道家静谧根源,唤醒英雄昨梦。脱离诸浩劫,寻幽遗兴且挥毫。”此联声调铿锵,造句奇丽,将赤松亭的名人轶闻,战争故事,山水风光悉数道来,纵横浩蕩,气势磅薄,全联292字,比昆明大观楼长联多出112字,比成都望江楼联亦多80字,是全国少有的长联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21年春,毛泽东来南县考察,游览赤松亭时,对此联予以高度评价。
1928年,时驻南县的国民革命军团长彭德怀来到赤松亭,与在此养病的湘鄂西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段德昌秘密会晤,由段介绍彭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彭德怀领导和指挥了着名的平江起义。
赤松亭集古融今,底蕴深厚,有山的积绽,有水的精灵。走进赤松亭,徜徉在时间的隧道里,沐浴在文化的海洋中,听一片涛声,染一身灵气,在这里,生命将会重新注满涵义。
相关诗赋
寄韩谏议注
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乐,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日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流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注:作者杜甫。此为杜甫来赤松亭寻找好友韩谏议,此时韩已去衡山。诗中是对赤松亭的描述及由此生髮的感慨。
赤松亭遗址
(明) 黎淳
赤松亭在县南五十里,周围土城,曰赤松城。其下三面临水,即洞庭湖支派,一曰赤亭湖。西北有桥,曰赤亭桥。按《列仙传》,赤松子,三皇时为雨师,随风雨上下。汉史,张良入关导引,不食谷,曰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盖亦避世之士,尝栖于此,筑台结亭以炼药,今石炉石鼎尚存。梁置巴州,湘东王谴陆法和等据赤亭桥与侯景约战于此,因有城郭也。往事悠悠不可问矣,而遗基尚存,风月闲旷,徒足以增感慨于千载之下焉,故曰“赤亭遗址”。
仙子遗亭在故基,湖山如旧世人非。
远随阆宛秋风去,不听潇湘夜雨归。
职佐羲轩名耿耿,年过周汉寿巍巍。
从游愿弃人间事,独羡留侯早见机。
注:黎淳,华容人,明景泰八年进士,殿试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吏部左侍郎,成化元年任南京工部尚书,后任礼部尚书。孝宗时,下诏进为一品阶荣禄大夫,不久病逝,终年64岁,谥文僖。有着作《龙峰集》80卷、《明试录》、《黎文僖集》传世。
仙子遗亭在故基,湖山如旧世人非。
远随阆宛秋风去,不听潇湘夜雨归。
职佐羲轩名耿耿,年过周汉寿巍巍。
从游愿弃人间事,独羡留侯早见机。
注:黎淳,华容人,明景泰八年进士,殿试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吏部左侍郎,成化元年任南京工部尚书,后任礼部尚书。孝宗时,下诏进为一品阶荣禄大夫,不久病逝,终年64岁,谥文僖。有着作《龙峰集》80卷、《明试录》、《黎文僖集》传世。
赤亭遗址
(明)程万里
三皇世已作名臣,当是神仙第一人。
丹炼坎离开宝鼎,身随风雨驾飙轮。
亭台架壑烟霞古,溪涧通桥草树新。
谁似张良老从学,归来明哲竟全身。
注:作者程万里,字道远,号素轩,明湖广华容太阳山(今南县浪拔湖乡太阳山村)人。天顺(1457-1464年)进士,仕至户部左侍郎。生卒年不详。
丹炼坎离开宝鼎,身随风雨驾飙轮。
亭台架壑烟霞古,溪涧通桥草树新。
谁似张良老从学,归来明哲竟全身。
注:作者程万里,字道远,号素轩,明湖广华容太阳山(今南县浪拔湖乡太阳山村)人。天顺(1457-1464年)进士,仕至户部左侍郎。生卒年不详。
赤亭遗址
(明)董廷
辅佐三皇旧有功,古亭形胜一时空。
荒城鸟鹊鸣秋雨,败屋荆榛起暮风。
辟穀不为秦主用,见机犹保汉臣终。
列仙有传伊谁作,浪说神仙是此公。
注:董廷,明湖广华容人,湖景泰庚午(1450年)乡荐第一。辛未(1451年)进士,仕至山东按察副使,为御史15年。生卒年不详。
荒城鸟鹊鸣秋雨,败屋荆榛起暮风。
辟穀不为秦主用,见机犹保汉臣终。
列仙有传伊谁作,浪说神仙是此公。
注:董廷,明湖广华容人,湖景泰庚午(1450年)乡荐第一。辛未(1451年)进士,仕至山东按察副使,为御史15年。生卒年不详。
赤亭遗址
(明)刘希昂
仙客乘云上帝乡,空遗亭址枕清湘。
从游不见汉人杰,感遇谁如陈子昂。
寂寂荒阶新草绿,漫漫断碣古苔苍。
旧时惟有湖山在,鸟自啼春花自芳。
注:刘希昂,明湖广华容人,明影泰年间(1450-1456年)举人,仕至云南同知。生卒不详。
从游不见汉人杰,感遇谁如陈子昂。
寂寂荒阶新草绿,漫漫断碣古苔苍。
旧时惟有湖山在,鸟自啼春花自芳。
注:刘希昂,明湖广华容人,明影泰年间(1450-1456年)举人,仕至云南同知。生卒不详。
赤亭遗址
(明)李嶲
小亭构在碧湘湄,曾见三皇旧雨师。
龙虎九还遗世去,羽翰万里驾风驰。
天荒涧草埋苔径,地老林花落石池。
遥想洞庭明月夜,飙车重到更题诗。
注:作者李嶲,明湖广华容人,宣德壬子(1432年)举人,仕至山西左参政。生卒年不详。赤亭遗址为明代章华十景之一,余为沱溪晓渡、石佛樵歌、板桥春涨、青湖夜月、驿路松风、东山霁雪、南山远翠、诸塘渔笛、靖庐瀑布。
龙虎九还遗世去,羽翰万里驾风驰。
天荒涧草埋苔径,地老林花落石池。
遥想洞庭明月夜,飙车重到更题诗。
注:作者李嶲,明湖广华容人,宣德壬子(1432年)举人,仕至山西左参政。生卒年不详。赤亭遗址为明代章华十景之一,余为沱溪晓渡、石佛樵歌、板桥春涨、青湖夜月、驿路松风、东山霁雪、南山远翠、诸塘渔笛、靖庐瀑布。
题大同花圃
(清)段九成
我爱洞庭六十年,君山以外又花田。
赤松亭畔随渔唱,绿柳堤前系画船。
菊酒连天留过客,香风满座醉群贤。
凭弹流水情何已,再结湖乡一段缘。
注:作者段九成,字少丹,城区(今南洲镇)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优廪生岁贡出身,湖北试用府经历。回乡后任南洲国小校长,工书法。有《自厚草堂杂录》一卷。生卒年不详。大同花圃,在城郊。
赤松亭畔随渔唱,绿柳堤前系画船。
菊酒连天留过客,香风满座醉群贤。
凭弹流水情何已,再结湖乡一段缘。
注:作者段九成,字少丹,城区(今南洲镇)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优廪生岁贡出身,湖北试用府经历。回乡后任南洲国小校长,工书法。有《自厚草堂杂录》一卷。生卒年不详。大同花圃,在城郊。
大同花圃
罗植乾
白水青山年复年,忽然一叶泛湖田。
池清洗马天如镜,亭祀赤松屋似船。
兰芷侧闻香远道,锻炉何日起名贤。
荒鸡叫破寒窗月,谁与龙泉证夙缘。
注:作者罗植乾,衡阳人,1933年任南县县长。此诗为任上所作,生卒年不详。
池清洗马天如镜,亭祀赤松屋似船。
兰芷侧闻香远道,锻炉何日起名贤。
荒鸡叫破寒窗月,谁与龙泉证夙缘。
注:作者罗植乾,衡阳人,1933年任南县县长。此诗为任上所作,生卒年不详。
赤松亭怀古
郭金台
疏乞江湖称辟穀,几人高会未央前。
十年帷幄功名隐,一棹秋风独自眠。
纳履缘奇圮上叟,烟波堪载洞庭船。
仙家亭是何年筑?记否当时八难篇。
十年帷幄功名隐,一棹秋风独自眠。
纳履缘奇圮上叟,烟波堪载洞庭船。
仙家亭是何年筑?记否当时八难篇。
题赤松亭二律
梅先春
(一)
仙人一去几千秋,剩有斯亭水上浮。
三字流传从汉代,万家瞻拜仗留侯。
春深古剎花盈槛,秋冷禅关月满楼。
倘使赤松余可接,也抛尘世仿从游。
(二)
江乾峙立几何年,每到登临一慨然。
若匪素怀轻富贵,安能辟穀学神仙。
沧桑久变从游迹,风月犹留不尽缘。
国难当前谁借箸,空余遗恨吊先贤。
仙人一去几千秋,剩有斯亭水上浮。
三字流传从汉代,万家瞻拜仗留侯。
春深古剎花盈槛,秋冷禅关月满楼。
倘使赤松余可接,也抛尘世仿从游。
(二)
江乾峙立几何年,每到登临一慨然。
若匪素怀轻富贵,安能辟穀学神仙。
沧桑久变从游迹,风月犹留不尽缘。
国难当前谁借箸,空余遗恨吊先贤。
晚眺赤松亭二首
程海鲲
(一)
朔风凛冽正天塞,古寺萧森夕照残。
倦鸟归巢栖息定,幽人返影俗情阑。
神仙缥渺亭台在,烟水苍茫宇宙宽。
明哲保身终有术,早从地上悟旗檀。
(二)
折腰计拙赋归来,漫步同游胜境开。
古榔寄梅频指点,授书纳履费疑猜。
频忧外侮谁筹箸,永镇中流尚有台。
色相难窥空怅望,暮云深处共徘徊。
注:此诗作于1935年仲冬。
朔风凛冽正天塞,古寺萧森夕照残。
倦鸟归巢栖息定,幽人返影俗情阑。
神仙缥渺亭台在,烟水苍茫宇宙宽。
明哲保身终有术,早从地上悟旗檀。
(二)
折腰计拙赋归来,漫步同游胜境开。
古榔寄梅频指点,授书纳履费疑猜。
频忧外侮谁筹箸,永镇中流尚有台。
色相难窥空怅望,暮云深处共徘徊。
注:此诗作于1935年仲冬。
游赤松亭偶题二首
杨伯辉
(一)
亭上风光异旧年,汉家功业已如烟。
恩威枉自笼诸将,礼乐从然束众贤。
范蠡逃名因畏祸,张良辟穀岂求仙。
由来富贵常多怨,尘网宁为名利牵?
(二)
博浪椎秦志未酬,仰天咄咄独怀忧。
韩亡公子已无国,秦暴书生尚有头。
兵法偶从黄石受,高纵常与赤松游。
云龙风虎能相会,挟策还轻万户侯。
注:作者杨伯辉,字适园,南县人。湖南第一师範毕业。1927年考取湖南党务指导员,并任南县党部指导委员及执行委会常务。此诗作于1935年4月。生卒年不详。
亭上风光异旧年,汉家功业已如烟。
恩威枉自笼诸将,礼乐从然束众贤。
范蠡逃名因畏祸,张良辟穀岂求仙。
由来富贵常多怨,尘网宁为名利牵?
(二)
博浪椎秦志未酬,仰天咄咄独怀忧。
韩亡公子已无国,秦暴书生尚有头。
兵法偶从黄石受,高纵常与赤松游。
云龙风虎能相会,挟策还轻万户侯。
注:作者杨伯辉,字适园,南县人。湖南第一师範毕业。1927年考取湖南党务指导员,并任南县党部指导委员及执行委会常务。此诗作于1935年4月。生卒年不详。
游赤松亭
陈灿廷
孤亭浮水水浮空,凭眺山川气象新。
万里涛声奔日夜,千年世局感污隆。
椎挥博浪沙中客,松引蓬莱海上公。
仙子重来谁识得?江头为问钓鱼翁。
万里涛声奔日夜,千年世局感污隆。
椎挥博浪沙中客,松引蓬莱海上公。
仙子重来谁识得?江头为问钓鱼翁。
重游赤松亭
段荫农
缓步仙亭最上头,凭栏一览赤沙秋。
清钟远响风云遏,遗址长浮日月流。
诗以题糕方见胜,人无落帽不成游。
往来豪兴知多少,几任希文乐与忧。
清钟远响风云遏,遗址长浮日月流。
诗以题糕方见胜,人无落帽不成游。
往来豪兴知多少,几任希文乐与忧。
赤亭怀古
黄锦章
停鞍何处任闲游,城壮孤亭水上浮。
千里洞庭资砥柱,百年汉祚赖韬猷。
授书圮上人何在,进履桥边我独留。
日暮晚钟敲几度,可能惊醒睡狮否?
千里洞庭资砥柱,百年汉祚赖韬猷。
授书圮上人何在,进履桥边我独留。
日暮晚钟敲几度,可能惊醒睡狮否?
赤亭怀古
(明)佚名
一亭常在水中浮,滚滚长江不断流。
赢得赤松千古蹟,飘来黄叶满天秋。
明宗宝鼎沿朝至,汉室宫城结伴游。
太羲神州轮板断,痴心鲁佑问良侯。
赢得赤松千古蹟,飘来黄叶满天秋。
明宗宝鼎沿朝至,汉室宫城结伴游。
太羲神州轮板断,痴心鲁佑问良侯。
赤亭遗址
(明)严首升
荒垣藉草尽舟人,断续渔歌听不真。
记得流离曾十载,苍茫处处是迷津。
注:作者严首升,字平子,号濑园,华容县岁贡生。明崇祯时人,着有《濑园集》,今佚。生卒不详。
记得流离曾十载,苍茫处处是迷津。
注:作者严首升,字平子,号濑园,华容县岁贡生。明崇祯时人,着有《濑园集》,今佚。生卒不详。
谒留侯祠
(清)胡超
忠心一点复韩国,义气千秋报汉王。
妙算秘承黄石册,高风独托赤松藏。
注:作者胡超,清代文人,生卒年不详。留侯,即汉代张良。
妙算秘承黄石册,高风独托赤松藏。
注:作者胡超,清代文人,生卒年不详。留侯,即汉代张良。
九都赤松亭
(清)周眉而
三仙飘笠几时逢,一棹孤亭访赤松。
圮上受书皆假託,南洲那得有远蹤。
注:此诗为作者周眉而《七十征诗》(300首)第32篇。
圮上受书皆假託,南洲那得有远蹤。
注:此诗为作者周眉而《七十征诗》(300首)第32篇。
游赤松亭
段毓云
为访赤松问小童,护亭江上水连空。
苍茫最是湖山色,沙鸟风帆补缀中。
注:作者段毓云,字秀珊。湖南达材法政学校法律别科毕业,曾代理南县公安局局长。并于1936年受任编抄《南县誌备忘录》。有《段氏大学经解》、《亲职教育》、《南县乡土笔记》、《湘鄂水科谈》、《填塞荆江四口论》等。生卒年不详。
苍茫最是湖山色,沙鸟风帆补缀中。
注:作者段毓云,字秀珊。湖南达材法政学校法律别科毕业,曾代理南县公安局局长。并于1936年受任编抄《南县誌备忘录》。有《段氏大学经解》、《亲职教育》、《南县乡土笔记》、《湘鄂水科谈》、《填塞荆江四口论》等。生卒年不详。
赤亭即景
三月春来景色好,游蹤多集古禅关。
浪载渔歌钟声去,船过江亭笑语喧。
注:作者佚名,此诗描写人们踏春游览赤亭的盛况。
浪载渔歌钟声去,船过江亭笑语喧。
注:作者佚名,此诗描写人们踏春游览赤亭的盛况。
赤松亭庙
赤胆忠心保汉皇,松林定计出荥阳,
亭前英雄今何在,庙中千古一炉香。
亭前英雄今何在,庙中千古一炉香。
赤沙湖(摘句)
(汉)王粲
悠悠澹澧口,下会赤沙湖。
注:作者王粲(177-217),字仲宣,汉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建安七子之一。曾避乱荆湘,此诗即此时作,今存明代张溥所辑《王待中集》。《洞庭湖志》:赤沙湖(辖今南县地域)与洞庭湖相连。赤沙湖因赤亭临湖,又名赤亭湖。赤亭,变称赤砂亭,今称赤松亭。
注:作者王粲(177-217),字仲宣,汉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建安七子之一。曾避乱荆湘,此诗即此时作,今存明代张溥所辑《王待中集》。《洞庭湖志》:赤沙湖(辖今南县地域)与洞庭湖相连。赤沙湖因赤亭临湖,又名赤亭湖。赤亭,变称赤砂亭,今称赤松亭。
赋咏得神仙
(南朝梁)阴铿
罗浮银是殿,瀛洲玉作堂。
朝游云暂起,夕饵菊恆香。
聊持履成燕,戏以石为羊。
洪崖与松子,乘羽就周王。
注:作者阴铿(约510—570),字子坚,澧洲作唐(今安乡)人。官梁湘东王法曹参军,陈晋陵太守等。据考,此为游赤沙亭(今赤松亭)后作。松子即赤松子。
朝游云暂起,夕饵菊恆香。
聊持履成燕,戏以石为羊。
洪崖与松子,乘羽就周王。
注:作者阴铿(约510—570),字子坚,澧洲作唐(今安乡)人。官梁湘东王法曹参军,陈晋陵太守等。据考,此为游赤沙亭(今赤松亭)后作。松子即赤松子。
赤亭渚
(南朝梁)江淹
吴江泛丘墟,饶桂复多枫。
水夕潮波赫,日暮精气红。
路长寒光尽,鸟鸣秋草穷。
瑶水虽未合,珠霜窃过中。
坐识物序晏,卧视岁阴空。
一伤千里极,独望淮海风。
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徵鸿。
注:作者江淹(444-505),字文通,今河南兰考人,南朝梁着名文学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赤亭渚,指赤亭附近的水边。
水夕潮波赫,日暮精气红。
路长寒光尽,鸟鸣秋草穷。
瑶水虽未合,珠霜窃过中。
坐识物序晏,卧视岁阴空。
一伤千里极,独望淮海风。
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徵鸿。
注:作者江淹(444-505),字文通,今河南兰考人,南朝梁着名文学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赤亭渚,指赤亭附近的水边。
旦发渔浦潭
(南朝梁)丘迟
渔潭雾未开,赤亭风已扬。
棹歌发中流,鸣 响水嶂。
村童忽相聚,野老树一望。
诡怪石异象,崭绝峰殊状。
森森荒树木,析析寒沙涨。
藤垂岛易陟,崖倾屿难傍。
信是永幽栖,岂徒暂清旷。
坐啸昔有委,卧治今可尚。
注:作者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南朝梁文学家,官至司空从事中郎。此诗写诗人出发泛舟赤亭中流所见所闻所感。
棹歌发中流,鸣 响水嶂。
村童忽相聚,野老树一望。
诡怪石异象,崭绝峰殊状。
森森荒树木,析析寒沙涨。
藤垂岛易陟,崖倾屿难傍。
信是永幽栖,岂徒暂清旷。
坐啸昔有委,卧治今可尚。
注:作者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南朝梁文学家,官至司空从事中郎。此诗写诗人出发泛舟赤亭中流所见所闻所感。
赤沙湖
(唐)刘长卿
茫茫葭菼外,一望一沾衣。
秋水连天阔,涔阳何处归?
沙鸥积暮雪,川日动寒晖。
楚客来相问,孤舟泊钓矶。
注:作者刘长卿(?-约789),字文房,唐河间(今属河北)人。官至随州刺史。长于五言诗,善描绘自然景物。《洞庭湖志》:宋田山(在今南县南洲镇境内),有赤亭城,下为赤沙湖。三面阻水,极为险隘。《风土记》:后梁湘东王遣胡僧祐、陆法和讨侯景将任钓于此赤亭。
秋水连天阔,涔阳何处归?
沙鸥积暮雪,川日动寒晖。
楚客来相问,孤舟泊钓矶。
注:作者刘长卿(?-约789),字文房,唐河间(今属河北)人。官至随州刺史。长于五言诗,善描绘自然景物。《洞庭湖志》:宋田山(在今南县南洲镇境内),有赤亭城,下为赤沙湖。三面阻水,极为险隘。《风土记》:后梁湘东王遣胡僧祐、陆法和讨侯景将任钓于此赤亭。
荆洲贼平,临洞庭言怀
(唐)李白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海岛。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思归阻丧乱,去国伤怀抱。
郢路方丘墟,章华亦颠倒。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
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注: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唐蜀人,与杜甫齐名,亦称“李杜”。游历洞庭湖,多有名篇。唐乾元二年(759)8月,襄州守将康楚元、张嘉延叛唐,9月,张攻破荆州。李白此时在洞庭面临战乱,希望迅速平定叛乱。“赤沙”指今南县地域。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思归阻丧乱,去国伤怀抱。
郢路方丘墟,章华亦颠倒。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
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注: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唐蜀人,与杜甫齐名,亦称“李杜”。游历洞庭湖,多有名篇。唐乾元二年(759)8月,襄州守将康楚元、张嘉延叛唐,9月,张攻破荆州。李白此时在洞庭面临战乱,希望迅速平定叛乱。“赤沙”指今南县地域。
赤亭遗址
(明)黎存明
往迹仙亭古,徘徊天路间。
鼎炉长夜别,风月几时还。
秋草黄如石,春城白有鷳。
景从惟汉相,辟穀素书艰。
注:作者黎存明,明湖广华容九都(今南县南洲镇)人。明岁贡生,着有《湖崖诗集》。生卒年不详。赤亭,即赤松亭,在今南县县城东北隅。传说系汉张良慕赤松子游此而建,为历代着名道场。
鼎炉长夜别,风月几时还。
秋草黄如石,春城白有鷳。
景从惟汉相,辟穀素书艰。
注:作者黎存明,明湖广华容九都(今南县南洲镇)人。明岁贡生,着有《湖崖诗集》。生卒年不详。赤亭,即赤松亭,在今南县县城东北隅。传说系汉张良慕赤松子游此而建,为历代着名道场。
赤沙湖
(清)潘类
鼓楫违青草,停桡已赤沙。
湖光开晓镜,山色上朝霞。
月幌鱼龙宅,霜寒雁鹭家。
棹歌闻疑乃,秋思渺无涯。
湖光开晓镜,山色上朝霞。
月幌鱼龙宅,霜寒雁鹭家。
棹歌闻疑乃,秋思渺无涯。
重葺赤松亭之后作二首
徐济时
堤障孤亭近,虹桥一道通。
授书多喁望,辟穀少雷同。
秋草残犹绿,春花落亦红。
谁能天世虑,此地学禅空。
亭自何时起,中经又几年?
湖山开百族,松石驻双仙。
四载非乘地,三苗旧策源。
宁知沧海后,今日有桑田。
注:作者徐济时,字学古,号沙萍,民国时南县人,湖南第一师範毕业,曾任南县县立简师範学校校长和南县教育局局长。生卒年不详。
授书多喁望,辟穀少雷同。
秋草残犹绿,春花落亦红。
谁能天世虑,此地学禅空。
亭自何时起,中经又几年?
湖山开百族,松石驻双仙。
四载非乘地,三苗旧策源。
宁知沧海后,今日有桑田。
注:作者徐济时,字学古,号沙萍,民国时南县人,湖南第一师範毕业,曾任南县县立简师範学校校长和南县教育局局长。生卒年不详。
赤松亭联集
天边芳草浑无际,河上仙翁去不回。(陈玉南)
大好河山重来,莆阅十年,不胜东海扬尘感;
苍茫云水到此,如归三径,无限南窗寄傲情。(朱家缙)
苍茫云水到此,如归三径,无限南窗寄傲情。(朱家缙)
旧简咏前朝,记来词赋,清才都称沈约;
新亭捧今日,太息帝王,绝学独数张良。(刘硎)
新亭捧今日,太息帝王,绝学独数张良。(刘硎)
江上数峰青,昔人已乘黄鹤去;
海石此亭古,归休终傍赤松游。(李劲)
睹浩水湖光,怀故国涂山字水;
来赤松亭畔,想当年博浪雄椎。(张英)
看古人先忧后乐襟怀,只此小小亭台,亦好写八百里洞庭湖胜概;
慨今日沧海桑田变相,为问茫茫烟水,可能寻两千年赤松子游蹤。
(李尚希)
旧地拓新基,看曲径清幽,闲云潭影日相映;
钟声来水面,叹重湖浩渺,仙去亭空江自流。(程海鲲)
逝者叹如斯,问炎帝递潭,至今已更几世;
果哉难若是,独留侯从游,到此尚有何人。(谢丙琨)
负剑重来,对故国湖山,犹记昔日归管领;
凭栏一笑,喜新秋风月,竟教今又结因缘。(李贯)
倚槛慨时艰,俯仰乾坤一刍狗;
临流访仙迹,苍茫今古此湖山。(何宣)
车尘马迹,百战余生,湖上息戎机,把酒话无边风月;
将相神仙,千秋遗蹟,亭前添画意,填桥接近水楼台。(叶琪)
湖畔剩仙亭,水秀山明,四野尽涵云梦泽;
雪泥留古蹟,南辕北辙,十年重领洞庭春。(朱家缙)
隙地辟新园,乐与民同,棣萼棠阴春不断;
重阳寻古蹟,亭空仙去,柳丝梅实我曾来。(朱家绂)
临眺快披襟,率小队南来,留偶然鸿泥雪印;
从游甘纳履,唱大江东去,淘不尽人物风流。(李公望)
半角园林开画本;一湖风月悟玄机。(李继仁)
我辈复登临,闻道神仙不可接;
晚年惟好静,逢着湖山亦自留。(李继仁)
台阁依然,看烟柳风帆,把笔好挥摩诘画;
神仙何在,对湖光云彩,凭栏空忆汉时秋。(吴衡逸)
黄石岂空谈,看相塑孤亭,犹赢得烟波万顷;
赤松留胜迹,作江流砥柱,好管领风月千秋。(陈灿廷)
问赤松子何之,当年曾纳履授书,成就江山千古事;
看红萏花绝色,此处好耕烟钓月,低徊亭馆一湖秋。(张远熙)
对酒当歌,湖上神仙应笑我,
凭栏晚眺,亭前花月最宜人。(杨显锡)
我从解组归来,慨四面狂澜,赖有斯亭资砥柱;
仙早乘机隐去,剩一湖明月,相传此地即丹邱。(姚志光)
樽酒快登临,好水好山归一览;
园亭经润色,仙人仙吏各千秋。(段少丹)
昔人鼾睡此仙亭,听鸟语,对花香,犹是浮生一梦;
今我烂漫来胜地,养真元,谈玉诀,依然学足三余。(段毓云)
楼台水面开佳境;日夜江声护古亭。(段毓云)
沧海竟桑田,听社鼓衙箫,此会已成花世界;
楼台依水面,看风帆沙鸟,谁人不道古神仙。(段师道)
屈灵均骚泽湮沉,範文正书台莽蕩。心香一瓣,我其式之。低头思故乡,落落用悭知已。同学少年皆不贱,终输却板桥步月,石径吟松。美矣哉!宇宙无穷,俯仰任鸢飞鱼跃。旷览沱江东枕,溅水西襟,沅芷南芬,澧兰北秀。泛重湖八百里,绿波如画。龙蛇窟宅,半成鸡犬桑麻。独怜彼瓦砾飘零,榔梅凋谢,蟹舍斜阳迷古渡。厌尘世沦铺气象,愿从羽客浮游。劝慰众劳人,行乐及时聊息影。
陆法和生擒侯景,岳忠武殄灭杨幺。血战几径,今安在也?题糕逢令节,茫茫望断长空。万方多难此登临,只赢得把盏问天,拔剑砍地。嘘兮乎!盈虚有数,悲欢随燕去鸿来。感怀春雨檐敲,夏云席捲,秋风槛拂,冬雪窗衔。距炎汉二千载,丹井犹存。将相勛名,孰若神仙慧业?最喜是墉垣革旧,亭阁鼎新,虹堤碧柳泄玄机。话道家静谧根源,唤醒英雄昨梦。脱离诸浩劫,寻幽遗兴且挥毫。(秦淑元)
登赤松亭赋
谒雨师而瞻仰兮,忽青鸟以少留;信仙蹤之宛在兮,独建亭于南洲。览湖山之黼黻兮,绝曼野之良畴;襟荆流以汇澧兮,包广陆于城陬。凭江堤以遥望兮,知辟穀之云停;旦亭亭以迢迢兮,郁磅礴之洞庭。胡达观而贤秀兮,崇道德于玄经;眄婆娑而苍翠兮,极风月之惺惺。
既曰艾之年华兮,感知非之迈驶;伊天命之孰维兮,枕清流而漱齿。何多难之宗邦兮,概掷诸于数理;吸众气以希夷兮,岂超然于梓里。宅陋巷而云堪兮,与古亭若咫尺;虽朝夕以徜徉兮,因玄都而学易。夫既至于龙钟兮,觉乾坤之屋窄;宁湛深以默默兮,亦犹今之视昔。
注:作者段毓云,此赋着重抒发登亭之感慨,描写赤亭四周之盛景。赤亭之盛名由此可知。
既曰艾之年华兮,感知非之迈驶;伊天命之孰维兮,枕清流而漱齿。何多难之宗邦兮,概掷诸于数理;吸众气以希夷兮,岂超然于梓里。宅陋巷而云堪兮,与古亭若咫尺;虽朝夕以徜徉兮,因玄都而学易。夫既至于龙钟兮,觉乾坤之屋窄;宁湛深以默默兮,亦犹今之视昔。
注:作者段毓云,此赋着重抒发登亭之感慨,描写赤亭四周之盛景。赤亭之盛名由此可知。
赤松子
赤松子,一作“赤诵子”。传为神农时雨师。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记载其事之典籍,当以《淮南子·齐俗》为最早,继以《列仙传》而详其事。刘安云:“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
①高诱注曰:“赤诵子,上穀人也。病厉入山,寻引轻举。”《列仙传》谓:“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崑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②是书作者又赞曰:“眇眇赤松,飘飘少女,接手翻举,冷然双飞;纵身长风,俄翼玄圃,妙达巽坎,作范雨师。”③除《列仙传》谓炎帝少女随赤松子修道成仙外,尚有皇初平遇赤松子修道成仙的传说。据宋人倪守约《金华赤松山志》载,皇初平曾在赤松山中遇赤松子,修道于石室中,能叱石成羊,汲井愈疾,坐起立亡。赤松子修炼成仙的故事有诸多传说,且屡为故籍所载。郭璞云:“水玉冰体,潜映洞渊 赤松是服,灵蜕乘烟 吐纳六气,升降九天。”④葛洪称:“火芝,常以夏采之,叶上赤,下茎青,赤松子服之,常在西王母前,随风上下,往来东西。”⑤《艺文类聚》称“赤松子好食柏实,齿落更生”。⑥从上述记载来看,赤松子乃传说中之服食成仙者。后世某些道士为了将所撰之书托之远古,曾假赤松子之名以名书,如《赤松子中戒经》《赤松子章历》。据今人研究,此二书皆出于魏晋南北朝。《道藏提要》称:《赤松子中戒经》“盖六朝古籍也”;《赤松子章历》“约出于南北朝”。⑦又如《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原题太虚真人南岳上仙赤松子传”;《上清九真中经内诀》“原题赤松子述”,为早期上清派着作,而托于赤松子所传者,盖皆出于魏晋南北朝。
①高诱注曰:“赤诵子,上穀人也。病厉入山,寻引轻举。”《列仙传》谓:“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崑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②是书作者又赞曰:“眇眇赤松,飘飘少女,接手翻举,冷然双飞;纵身长风,俄翼玄圃,妙达巽坎,作范雨师。”③除《列仙传》谓炎帝少女随赤松子修道成仙外,尚有皇初平遇赤松子修道成仙的传说。据宋人倪守约《金华赤松山志》载,皇初平曾在赤松山中遇赤松子,修道于石室中,能叱石成羊,汲井愈疾,坐起立亡。赤松子修炼成仙的故事有诸多传说,且屡为故籍所载。郭璞云:“水玉冰体,潜映洞渊 赤松是服,灵蜕乘烟 吐纳六气,升降九天。”④葛洪称:“火芝,常以夏采之,叶上赤,下茎青,赤松子服之,常在西王母前,随风上下,往来东西。”⑤《艺文类聚》称“赤松子好食柏实,齿落更生”。⑥从上述记载来看,赤松子乃传说中之服食成仙者。后世某些道士为了将所撰之书托之远古,曾假赤松子之名以名书,如《赤松子中戒经》《赤松子章历》。据今人研究,此二书皆出于魏晋南北朝。《道藏提要》称:《赤松子中戒经》“盖六朝古籍也”;《赤松子章历》“约出于南北朝”。⑦又如《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原题太虚真人南岳上仙赤松子传”;《上清九真中经内诀》“原题赤松子述”,为早期上清派着作,而托于赤松子所传者,盖皆出于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