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婷赋
《兰婷赋》是着名辞赋家李牧童先生的代表作,该赋创作于2008年,洋洋洒洒近5000字,引起诗赋界的震动,被誉为“赋林奇葩,文中翘楚”,并获得世界汉诗协会第二届“全球编钟奖”金奖。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兰婷赋
- 外文名称:Lanting Fu
- 创作年代:2008年
- 作品出处:兰婷赋(上下)精(书)
- 文学体裁:辞赋
- 作者:李牧童
- 字数:近5000字
作品原文
兰婷赋 李牧童
维戊子年,多难之秋。天灾人祸,踵武堪忧。时遇裁冗,未能自避。辗转多方,无以厕迹。当此之时,陷身于稻粱之绌,繫念于国事之艰。忧心怲怲,忐忑难安。后乃幸遇毛公,相谈既欢,更晓以兰婷之故。百感交集,一时枨触。摛藻飞翰,遂成斯赋。其辞曰:
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丁芒题词

承河洛之神器兮,车同轨而凤鸣。历鼎箓之祸乱兮,除妖氛以鹹英。方协和于九围兮,祈玉陛之尧蓂。惟厥中之难允兮,失禹甸之熙宁。既重华之罹患兮,哀民生之多艰。望绳愆而勤省兮,延鸿祚于中天。乃自察于颠踬兮,实出入其两难。托仙姝而飞靡兮,为澄鑒之一参。
时维九月,序至旻高。天宽霁色,水落枯礁。猋风凛冽,噤寒蝉之凄切;落叶颉颃,发青女之寂寥。曲调能幽,遂掩行藏于壁府;直情既惑,乃舒襟抱于兰皋。适逢毛叟,鹤髮银毫。籍本黔里,年接杖朝。语多默契,神亦驰交。但恨移晷,把袂相邀。自云宅近,莫辞辛劳。聊备旨酒,畅叙良宵。时当日暮,夜起鲲冥。黯黮易惑,跮踱难行。虽蒙接引,昧于所经。山环水复,或促或停。穿林越涧,踵迹移形。止步振履,豁然开明。
既临福地,别有洞天。修竹几处,雅舍多间。后依层嶂,左傍醴泉。目娱缭绕,耳悦潺湲。把臂相引,随至前厅。气息甫定,但呼兰婷。俄闻环佩琮琤,裛裛香生。诚惶未辨,转眄结声。身起杯落,气滞神凝。乃一奼女,袅袅娉婷。善矣!何尤物之有甚于此哉!其为貌也,则花月之色不足以喻其倩巧,璧玉之辉不足以描其精莹。青莲之韵不足以雕其素雅,熟榴之实不足以状其丰盈。觌之能令贵妃咽气,飞燕遭遗。尾生失信,韩凭休妻。仲尼侧目,云长更衣。庄周弃缶,青帝延期。其为声也,则雏凤之啼不足以掩其嘹亮,昆石之润不足以胜其清泠。钧天之乐不足以次其韵致,瀛海之淼不足以饰其充盈。闻之可教龟年凝谛,瞽旷支颐。樊素闭口,韩娥屏息。公瑾抚掌,摩诘释琵。迦叶起舞,波旬入迷。余再观其神也,则蕙茝之幽不足以咏其风骨,冰玉之洁不足以道其节操。玄芝之罕不足以毓其灵性,懿範之辞不足以举其仪标。感之能使狂童怀趣,老叟酡颜。良人钟意,悍妇兴怜。莽夫立岸,壮士投鞭。闍梨思娶,帝胄垂涎。
国学大师霍松林题词

于是骀蕩乎中,耸骇以容。乃诧而问曰:“岂余身入蓬莱兮,劳仙躯而委尘?抑离形于月竁兮,实夜台之精魂?”
乃粲然而笑,贝齿樱唇,一时并启,应曰:“君既非凡鸟,妾或忝仙班。夫人之相与,实各有因缘。既迁流转徙,而须臾便离。则孰真孰幻,岂判若鸿泥?昔者卢生得志,神女荐身。庄周梦化,杜宇啼春。又列子云觉梦之八徵六候,释氏别空有之三界五阴。则虚实虽论,或未必可分。夫宇宙千古,而人生百年。何如远工部之沉郁,纵谪仙之豪骞。托佛老之宴坐,拟魏晋之玄谈。陆海潘江,诚宜师仿;郊寒岛瘦,岂可效攀!”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晨崧赠诗

乃拜服曰善,遂分宾定主,拱揖入座,相让再三。更引酏醴,把酒劝乾。未顷,宴谈既悦,乃徐进言。将问以婚配,欲自托良缘。
乃抿而笑曰:“子欲效温叟却扇之荐乎?恐将得崔生探春之伤矣!君虽或有遗珠之请,妾实已怀割臂之盟。”俄乃徐起肃立,敛容藏靥。倚扉耽思,含哀承睫。忽春泓之潋滟兮,结玉露以凝霜。既吞吐如幽兰兮,乃嗟叹于容光。于是淡然歌曰:
“本钱塘之文氏兮,蒙垂赐以兰婷。染武穆之忠魄兮,植松柏于西陵。父儒雅而耕宦兮,母淑慧以成名。既承欢于椿萱兮,俄及笄之芳龄。怀贞悫之寂寥兮,感花信之成形。世喧碌莫余知兮,抚高调以谁听?初庠序而成均兮,俄见配于晋地。伤汉唐之废墟兮,悲迢遥而陟屺。眇塞雁之南回兮,叹茕孑而无匹。乃登临于五台兮,望涤烦乎胸臆。入佛天以譺然兮,转愿海之经轮。奉箕帚之款实兮,祈雁璧以折春。托夭桃于蹇修兮,慕凤台之精魂。感冥意而反顾兮,乃惊眙于良人。意翩翩而美度兮,中韬玉以凝神。既羞怯于葵倾兮,蹙微步以退身。虽缱绻于之心兮,未审信其验速。乃驱车而返乡兮,奄踟蹰于归路。惧星桥之倏逝兮,伤惊鸿之一睹。曷神佛之无信兮,仍闺阃而独处。忽陌路而交错兮,迨抗目乃失声。何天意其难揣兮,及再遇而生情。既燕虞而悦中兮,乃抃舞于春庭。遂求凰以永好兮,愿秦晋而终生。后鱼雁以频传兮,嗔驿路之迟缓。虽胶漆而鹣鲽兮,伤尘境之辗转。世溷浊而险恶兮,得淫毐之窥探。伸巧诈而伪饰兮,恃奥援而无惮。及逆志而见拒兮,乃因歜而孳怨。更秉权而安忍兮,奋谗谀以离间。哀孱微而贬身兮,纵百口而莫辩。何天日之黲黩兮,愍时事之艰难。虽贞姿而弱质兮,岂于情之所堪?旋病笃而不愈兮,更凭弔以跃栏。悲惨怛之不豫兮,惟长夜之涟涟。几隘慑而殉情兮,终愊忆而不甘。乃持节于梐梱兮,或侥倖以离樊。既草缨于桎梏兮,忽传讯于台湾。及弁绖而续志兮,自兹别而廿年。世更替而变复兮,惟此情已惘然。虽衣珠而馔玉兮,抚旧物而嫶妍。何上下其不觅兮,访前迹于名山。闻鲸音而郁陶兮,吊遗蹤而泫然。伤当日之经轮兮,泣鸾凤之无缘。冀灵台之一助兮,怅犹豫而盘桓。何幽冥之神力兮,遇愀怆之枯颜。忽错愕而汍澜兮,实萦梦之宿鸳。乃并辔而同归兮,诉离情于关山。始经轮而暌索兮,终经轮以复圆。”
清歌既已,哀婉久立。四隅八荒,罔非肃寂。乃于尔时,胸多感慨。思绪轇轕,心潮澎湃。悲夫!世路叵测,命途多舛。伊人憔悴,余亦辗转。自别怀衽,已越廿年。既多耿介,难效夤缘。羡俦侣之豹变兮,徒僶俛而阪阻。感生计之劬劳兮,伤慈乌之反哺。亦弹铗以近日兮,实芹献而无主。悲冯唐之不遇兮,枉穷经而刺股。却雁塔之题名兮,望兰台之接武。冀逊志而希天兮,托灵因而鬷嘏。既李广之数奇兮,效号恸于末路。惟中秉于厥诚兮,更葆光以谁诉?乃喟然叹曰:“世多登徒齐女,兰因絮果。克终者鲜,发轫者伙。始缘起于经轮,复璧合于经轮,不亦拔世绝尘乎?或云精诚所致,格于鬼神,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昔有成汤祷身桑林,而大雨洽旱;周公纳册金匮,而武王得瘳。荆轲慕义燕丹,而白虹贯日;尼父告经北辰,而黄玉兴刘。此天道之格,抑宿命之由?何难测如斯,而屡应不侜?”
共和国中将李宝祥题词

乃从容答曰:“妾自阅世以来,饱参命理。昔者《中庸》云不可离道,《尚书》语允执厥中,释尊曰未曾说法,老聃言微妙玄通。故天道存中,而人未参同。所谓命理,非有非空。其为有者,或曰三界六道,生死周流。其为空者,乃言命由我造,福自己求。故知千金之富,悉数相匹;百世之芳,盛德以侔。穷凶至善,皆能易数。俗子凡根,只配从流。然则当其伤轮迴于蹀躞,感名色于彷徨。实一念之有惑,而六根之无常。夫命乖舛而易折志,时困窘而易折行。财聚敛而易折寿,欲畅亨而易折精。思繁複而易折睿,色绚纷而易折明。才高峻而易折誉,性痴疑而易折情。故曰道遵体行,而人贵躬省。惟小人反覆无常,而君子持恆有定。苟黯淡明德,乃迷惑本性。则永堕轮迴,而饱经宿命。堪笑世多凡夫,痴迷相术。方采辰名,又论神骨。岂知命数,本不它由。所谓命理,实自己求。善行无迹,未雨绸缪。执贪念故,终等下流。”
于是若有所悟,乃进而质曰:“然则人之性也,抑善欤恶欤?其可得而闻乎?”
答曰:“佛圣之心,超乎善恶。庸常之志,惑于阴阳。圣者善恶从道,凡夫毁誉无常。然则善恶之辨,非德肇端。或背乎道体,或契于性天。辗转真伪,游离正偏。莫衷一是,甚嚣千年。岂知人之性也,本于道庭,不称善恶,可曰洞明。故或曰有情众生,皆具佛性;圣人抱一,归根复命。或曰克明峻德,至善极诚;易有太极,先天地生。当其执着妄念,困顿迷尘。五阴炽体,四相缠身。善恶之性,豁然乃分。乃曰性犹杞柳,义比杯棬;饮食男女,大欲存焉。或曰避害趋利,处高厌低;人所一体,性分六机。适才察眉观色,感君侘傺含戚。或兴埋剑抱璞之叹,当感坠茵落溷之迷。然则纵览万古,横窥八埏,南金东箭,焕烂婵联。而鸿鹄豹隐,燕雀鹏抟,常闻失序,屡见不鲜。惟其落拓不显,跋踬尘寰。果才命相妨者欤?此实千载之谬传!盖其恃才悖傲,秉性峥嵘。始或有助,终难见容。惟偏至之材,矜伐自名。或狷或狂,一意孤行。欲以鼹腹,而为牛鼎。既无德法术三材之修为,乃望乎国体器能之请命。纵得时幸,断难久应。故知伊尹负鼎俎而历五帝,非徒圣主;冯道持德术以更四朝,岂遇明王?李杜遭弃,多因傲褊;嵇禰取祸,俱坐疏狂。夷族兴叹,李斯空怀帝王之术;弃相乘桴,范蠡乃得贤圣之谋。求田问舍,王翦保身之策;恃宠骄功,羹尧伏剑之由。嗟乎!乃知运或不济,而性自有恆。惟高才之易恃,而寡德之难成。夫纵横一世者,或以暴兴业。闻达万古者,必以德助能。”
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屠岸题词

得闻此论,卑陬无语。抚膺良久,终归于阒。乃继而问之曰:“自鸿蒙初辟,时迁世替。羲皇而下,南薰北鄙。君臣代作,莫之守矣。然试揆今古,几度峥嵘。分合之际,颇有雷同。览千秋之世,问谁为奥主?抑权舆乎性本,或滥觞于定数?”
乃曰:“昔古语云,天行有常。故有穆穆虞舜,而顽父嚚母共处;昏昏帝辛,而忠臣骁将同亡。放观千叶,参涉典常,则省身而治,励精而昌,肆志而弱,竭欲而亡。夫以漏身之惑,而建制明堂。虽有周召之圣,而难允厥常。惟此人本,世道崇替。当性常蹀躞于寤寐之间,则社稷往返于盛衰之际。乃知文德武功,姬周肇元。成康自省,刑错卌年。及有穆满黩武,化鹤成猿。厉胡暴虐,防民塞川。则西周之式微矣。又若举贤任善,高祖乂宁。减刑节用,文景昇平。逮至开疆拓域,汉武兴兵。沉香断袖,两帝迷情。则刘汉之阳九矣。再或屈己纳谏,乃成贞观。任贤饬吏,更有开元。比及耽淫恃宠,版荡强藩。纵慾卜道,猝死仙丹。则此又李唐之标季矣。乃知江山有限,而宇宙无垠。虽戡乱以武,必持之以仁。然则焚裘撤蟹,冠道履仁,易萌于念,难允乎身。又及生死流变,秉性更张。故仁德既丧,则草窃暴亡。治乱踵武,源远流长。纵览秦关汉月,无非性本伦常。”
中国楹联博物馆馆长陈伟明题词

既悟,一时醍醐灌顶,梼昧顿解。遂进而求曰:“然则人之性也,其可易乎?或存儳道,愿求砭石!”
乃笑而答曰:“噫!于兹则非诚莫之属矣。昔者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夫惟一念至诚,上通于天,下和于人,外格于物,内省于身。盖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尽物我之性本,参天地之明德。诚乃静,静乃明,明乃悟,悟乃恆。以至诚而明道体,以道体而生德行,以德行而修事业,以事业而就功名。此入世之管籥,亦无为所必经。”
余听此闳论谠议,如闻海潮鲸杵。迴肠荡气,稽首惭服。乃曰:“闻此天籁德音,足堪点石成金。窃思何能,高山仰止。或曰前缘,尚祈开释?”
共和国中将朱鸿禧题词

时毛叟亦在其侧,彼二者相视而笑。乃曰:“夫天地造化,妙不可言。妾自皈依,尘虑尽蠲。所未然者,惟有一愿。或效青埂遗石之风月宝鉴,乃求白凤入梦之才情俊彦。经轮转述,握管成篇。俾世闻者,省益其间。或能迷津得渡,此则功莫大焉。尝过谒天帝,因造访琅嬛。闻吟喔有味,乃君之《七愆》。通览其意,或曰助缘。遂百舍重趼以求,拟呈泣鬼惊神之本望;更美景良宵而会,当舞连珠缀玉之雄椽!”
既诺,乃诧而问曰:“以愚樗散庸材,天帝亦有闻哉?”
乃笑曰:“‘皇天后土,共证是念’。以是之故,何得不见?”
戏曰:“其亦有所赐教乎?”
乃曰:“吁!何狂童之鄙吝复萌哉?夫行德如累阶而进,苟贪快舌之誉,何异悬胆百层之峭;修业若负重以登,诚效踵武之实,不愁跻身万仞之巅。君当记取,莫负良言。”
遂乃释然,怀抱顿解。继之畅饮,更尽欢谑。
比至天明,抗目敛神。则檐几香醪尽去,惟荒石奥草独存。乃参差上路,辗转抽身。辨曙色之迷离兮,怅神宵于寤寐。既徽音之孔昭兮,嗟惭德而自愧。怀玄惑而踸踔兮,感嘉容之余味。惟观澜于沧海兮,愿餐英而捧袂。伤佳期之难再兮,望神形以接会。念天人之永隔兮,徒遗响于归佩。乃按节而歌曰:
几度兴衰付蠹肠,兰婷一梦尽荒唐。
湖山未必归明主,经史从来奉素王。
莫叹出门即有碍,须知入道本无妨。
纵然说到情深处,更待澄心向昊苍。
新闻报导
《李牧童:在诗赋天空游弋的启明星》
世界汉诗报:在文坛上,你是属于后起之秀,尤其是你的《兰婷赋》横空出世,引起了诗赋界的震动,被誉为“赋林奇葩,文中翘楚”,请你谈谈你是如何走上文学这条道路的?有没有家传方面的渊源?
李牧童:我对于文学的爱好,很大程度上说,确实和家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係。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上几代人在文艺方面都有特长。父亲是天生的文艺料,诗联书法都不错,作词谱曲、吹拉弹唱样样都行,打桌球曾荣获市里第一名,象棋比赛也曾获省级前三名。尤其是他下盲棋,堪称一绝。我小时候曾亲眼见他下过,他自始至终不看棋盘,坐在老远的地方,闭目沉思,整局双方每下一步棋,他都可以依靠记忆来下,我则在棋盘边上根据他报的口令按棋谱为他走子。对手都是他多年的棋友,水平并不差,就这样他还能赢。并且更夸张的是,他能同时以一敌三,还都能赢。你想想,脑子里同时有三个棋盘在动,双方每走一步,他都必须记得清清楚楚,还不能彼此混淆。这种超强的能力老实说我在后来二十多年的人生里,再也没碰到任何人有过,我估计以后也不太可能碰到。
——节选自《世界汉诗报》总第四期第20版(2015 年第1 期)
作者简介
李牧童,湖南浏阳人,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浙江省辞赋学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辞赋研究院副院长、洛阳辞赋研究院副院长。已出版《扬之水》、《民国多玄机》、《兰婷赋》等七部着作。创作有《鹹亨赋》、《鉴湖赋》、《奇石赋》、《大围山赋》、《星宿岩碑林序》等众多辞赋精品,被媒体评论为“中国辞赋创作界年轻一代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相关评论
(1)《兰婷赋》注释版精装问世后,好评如潮。在各色的讚誉者中,有很多是德高望重的着名老前辈,比如94岁高龄的古典文学界泰斗霍松林老先生对他寄予厚望,题词道:“扬葩振藻,绣虎雕龙。穷高极远,拏日追风。”同样94岁高龄的共和国上将刘振华老将军则题词勉励:“弘扬国学,光照日月。”92岁的着名翻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屠岸先生题词:“滕王阁序兰婷赋,彩笔神童耀古今。”90岁的着名诗人丁芒先生评价:“辉煌一赋动天下,万目争眺小李村。”88岁的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顾问杨在春先生赠诗:“兰婷赋颂耀云天,韵洒吟坛泽俊贤。翰墨妙文群讚美,神州秀出一魁元。”83岁的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广运先生评价:“牧书才子,后生可畏。”80岁的着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晨崧先生赠诗评价:“兰婷雅注震天罡,耀我中华万仞光。”……名家的各种讚美之词不胜枚举,让览者钦羡之余,心灵深受震撼!
——《绍兴日报》
(2)予观夫《兰婷》,扬葩振藻,卷帙浩繁;文辞黼黻,管弦高远。一字可窥其势,十字可窥其气,百字可窥其志,窥全篇则知文赋如众山之逦迤也。盘盘囷囷,富丽而堂皇;济济楚楚,雄气而宏拔。攘肌及骨,研精究微,无外乎二者之为。其必曰:随物赋形,铺张扬厉。如状兰婷之貌、之声、之神诸语,采其骈体,发乎中情。挥笔一蹴而就,文如泉涌;陈事逐而深入,浩浩汤汤。典则俊雅,文采无愧密丽;拾掇不遗,才情尽穷形相。令观者不由屏息,屏息以至气无;令醒者不由拍案,拍案以至手废。至若兰婷身世诸章,采其骚体,发乎潜思。凭意而言,不遵法度。侧听心弦切切,犹如紫燕呢喃;与闻玉音楚楚,宛若黄莺睍睆。情绪随蹇舛而起伏,胸境因宕荡而开阔。恣意妄行,行所不得不行;戛然而止,止所不得不止。又必曰:托物寓意,放意肆志。如若谈命理、论人性,辩善恶之诸节,则大开大合,穷破樊篱;引经据典,如数家珍。缉类新奇,大会比兴之义;穷形抒写,殚极绚染之能。引吭伯牙清歌,裒对一轮明月;迭奏太常雅乐,倾吐万古幽情。浸淫诗中,缀字通豳雅之学;逸情云上,箴言发中庸之明。心罗万象,更入虚空之境;胸纳丘壑,已入夐绝之乘。文质彬彬,一洗六朝绮靡之习;神气蕩蕩,欲树当代新学之旌。
纵观全篇,《兰婷》理契象外,悟超言表。稷下谈天,俱是窅论。其韵犹如明清,其神缵继唐宋;其文同比诸子,其才盖越秦汉。宋玉视之,神女相形见绌;相如览之,上林燕妒莺惭?可谓不输扬雄,不逊子建,亦不落蔡中郎之后。断无虚言。其批注又剖析入微,鞭辟入里。举一千从,运变无形而能化物。深谙紫阳之工,兼得脂批之妙,又有伯简之神。亦决非谬讚。盖牧童力学不倦,累功精熟而已矣!
由是观之,《兰婷》乃赋林奇葩,文中翘楚。牧童不可复有,后世亦不可再得。斯世如有知者,觌其学术,赏其瑰色,吾恐一时洛阳纸贵,赀力不给。
——世界汉诗协会执行会长周拥军
(3)毋庸置疑,牧童的《兰婷赋》是一篇文采和思想相辉映、形骸与灵魂相依存的上乘佳构,即便放在整个辞赋历史时空来看,都闪耀着其独特的光芒。其独特之处,首先体现在行文构架上,既博採众长,又自出机杼。一篇匠心独运的大赋,兼具了骚体、骈体、散体和七体的诸般特长,仅仅从形式和文采上,已经让人体会到不凡的格局。其次,在思想内涵上,《兰婷赋》恢弘壮阔的体量也让人叹为观止。几千年的历史典故和诸子百家的学说观点,信手拈来,用得那幺妥帖,通篇读来,若行云流水,似珠玑闪烁。牧童真可谓汲古功深,苦心孤诣。单此一点,可以说已从格局和气势上超越同侪。最让人内心震动的是,牧童以“心性”为切入点,环环相扣,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会贯通,为我们构建出了一套解读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思想体系。这种“文以载道”的作为,本身已经超出了一个纯粹的辞赋作家的能力範畴。
——洛阳辞赋研究院院长孙继纲
(4)从辞赋文学史上看,真正能对人之本性作深入的挖掘和剖析,古今罕有。……从辞赋的文学表现内容来讲,李牧童所创作的《兰婷赋》确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整篇赋文,记景、记事、言情、说理等多项内容有条不紊的组合起来,讲述人生、社会、人性等问题时,贯穿了古今圣贤哲学思想,分析到位,章法构思有很多独到之处。这篇《兰婷赋》运用的辞赋文学手法多样化,骈俪对偶句式,形成了极富气势的排比。典故运用自如,其内容逻辑紧密。以对话形式来记事说理,篇幅虽长,而不显枯燥。这些文学手段,充分说明了作者古典文化掌握之深,其辞赋作品水平,在当今辞赋文学领域达到巅峰水平。
——当代辞赋家蒋红岩
(5)在《兰婷赋颂》第八章有如下评论:
湘楚生才俊,文坛有牧童。奇文如玉润,烈女胜花红。
三径松苞健,十年赋韵工。琼林增隽彦,戛响入编钟。
沧桑千古变,往事化霓虹。毛氏千行韵,灵犀一点通。
音书言叱咤,笔韵写玲珑。作赋传情史,调弦续古风。
赋苑出佳品,辞林翰墨浓。书家称绣虎,诗客谓雕龙。
气势风云妒,才思秦汉融。微言晓大义,山水万千重。
演绎兰婷赋,华辞接玉宫。骈骚七体俱,游历九歌风。
运典应神荐,耽思辩道通。访寻追子建,走笔赛扬雄。
文成君子道,河顺水流东。诠释纵横术,描摹情感浓。
明察凭睿智,雅意贯苍穹。辩得真知见,犹如步岱宗。
观澜沧海阔,鉴赏议韶容。道载辞章里,情随笔砚中。
兰皋人在否?花月水淙淙。复咏歌文事,彷徨望太空。
三径松苞健,十年赋韵工。琼林增隽彦,戛响入编钟。
沧桑千古变,往事化霓虹。毛氏千行韵,灵犀一点通。
音书言叱咤,笔韵写玲珑。作赋传情史,调弦续古风。
赋苑出佳品,辞林翰墨浓。书家称绣虎,诗客谓雕龙。
气势风云妒,才思秦汉融。微言晓大义,山水万千重。
演绎兰婷赋,华辞接玉宫。骈骚七体俱,游历九歌风。
运典应神荐,耽思辩道通。访寻追子建,走笔赛扬雄。
文成君子道,河顺水流东。诠释纵横术,描摹情感浓。
明察凭睿智,雅意贯苍穹。辩得真知见,犹如步岱宗。
观澜沧海阔,鉴赏议韶容。道载辞章里,情随笔砚中。
兰皋人在否?花月水淙淙。复咏歌文事,彷徨望太空。
——当代辞赋家蒋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