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晨之风

晨之风

晨之风

晨之风,本名李涛,1973年出生,淮阳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研究生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周口市文史研究员、特约评论员;淮阳县政协第十二届常务委员,淮阳县作家协会秘书长,摄影爱好者。曾先后主编过《晨风》《百年淮中》《羲陵文苑》等校报,编辑文字400多万字。工作之余为多家报刊杂誌撰稿,在各级报刊杂誌发表散文类作品200多篇,作品曾被《读者》《散文百家》《华夏散文》等刊登,其事迹入编《河南人物誌》,被《检察日报》专题报导。曾获“中国世纪大採风金奖作家”称号;《恭王府杂记》获2012年中国散文华表奖;《暮游寒山寺》获首届“天下旅游”被徵文大赛二等奖;《犁地耙地那些事儿》《吃酱豆的日子》分获河南省文艺副刊二三等奖;《回望麦收的日子》获联通杯徵文大赛一等奖;《麦场里那些活儿》入选《中国最美散文》;《记六十六岁的父亲》被大型诗文选集《记忆中的风景》收录;《小村人物二则》获全国文华杯小小说大赛二等奖;《秋之三章》《殇柏之祭》收录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库。出版有散文集《从小村上路》《情漫陈州》《我在旅途读风景》。曾参编《细说龙湖》《寻访七台八景》《古今廉政故事》等书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涛
  • 别名:晨之风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河南省淮阳县
  • 出生日期:1973年
  • 职业:教师
  • 毕业院校:河南大学

简介

先后在《读者》、《散文天地》、《中华散文》、《文化时报》、《河南日报》、《教育时报》、《周口日报》等各级报刊杂誌发表文学类作品多篇,作品多次获得奖项,2004年曾出版有散文集《从小村上路》。
《情漫陈州》散文集收录了李涛自1996年以来的作品,全书分“小村意象”、“小城影像”、“古城风物”、“故土情缘”、“岁月情怀”、“教苑况味”六个部分,共64篇散文,计20多万字。其作品将古陈州地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旖旎的自然风光、诱人的陈风遗韵、醉人的乡土气息,用诗情画意的散文笔触原汁原味地长卷式地展现给读者。语言质朴清新,情感细腻生动,韵味十足,充满浓郁的豫东地方风情。是一部向外宣传古陈文化魅力的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我在旅途读风景》封面《我在旅途读风景》封面
晨之风

详细信息

和汪国真合影留念和汪国真合影留念
李涛:古陈州里循民声
张然 孙新德

河南省淮阳县政协委员 李涛

河南省淮阳县政协委员 李涛
当政协委员,递交多份提案,且常被评为最佳提案;当班主任,年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当校报主编,校报连获国家级校报评比一等奖;当文学社辅导老师,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秀。
他就是河南省淮阳县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淮阳中学高级教师李涛。
精品提案的打造者
当笔者问李涛提好提案的秘诀时,他说:“好提案并没啥秘诀,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实地调研,能不能把百姓的呼声归纳提炼,从而形成反映多数人利益的提案。”
淮阳县每年两会后,李涛的提案常被评为优秀提案。2013年1月,在淮阳县两会上,李涛针对周商高速出口改造和老城墙改造提了论证翔实的提案,委员们一致认为他提得好,代表了多数市民的心声。“不久,淮阳亮丽的高速出口和仿古式建筑的四面城门将呈现在大家面前。”李涛信心十足地说。
该县政协委员田军说:“无论是向政府提建设性提案,或是提操作性强的方案,李涛总能抓住关键点,很有说服力。”
去年7月,正值淮阳荷花节,李涛带着信阳市商城县100多名网友观赏淮阳美丽的自然风光。当他们準备乘坐东湖景区某码头游船时,经营者竟趁机涨价,由每船每小时80元私自涨价到120元。客人走后,李涛立即着手调研,他发现,不仅个别码头存在私自涨价情况,周围的卫生状况也比较差,龙湖内外有随地乱扔杂物现象,还有游客带孩子乱采荷花等,对龙湖生态保护极其不利。为此,李涛写出了《关于如何保护万亩龙湖生态美》、《关于如何强化对20多家码头规範化管理》等建议,有关部门很快作出坚决整治旅游环境的批示。
检察工作的关注者
每年两会上,李涛都会对检察工作报告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2014年,淮阳县召开两会,代表委员在讨论检察工作报告时,李涛说:“今年检察工作报告点讚率直线上升,主要是因为检察机关文风变了,过去报告少说也有10多页,而今年报告只有9页,但内容丰富了,多用数字说话,令人信服。报告后的附录很给力,对司法新名词进行了注解,而且通篇使用了老百姓听得懂、记得牢的大白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李涛也不忘给检察机关提建议。他希望检察机关多到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让未成年学生通过学法而知法、懂法,进而遵法、守法。他还在检察机关履职方面提出希望:检察机关要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尤其是对贪污与渎职案件,要做到零容忍。
淮阳县检察机关也积极採纳李涛的建议,年初,该院便以未检科干警为主,组成了一支针对未成年学生普法教育的宣讲团。目前,该院已为豆门乡、新站镇等11个乡镇30多所中国小校1.2万余名学生上了法治课。
淮阳文化的宣传者
李涛除担任语文课外,还主编《百年淮中》和《羲陵文苑》两份校报。他也是文学社的辅导员,常利用节假日,带领社员到文化景点採风。他还是河南省周口市论坛的意见领袖“晨之风”,善于发挥网路文化正能量的引领作用。
2012年6月18日,淮阳发生炮厂爆炸事件。个别网友发帖以偏概全,说淮阳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李涛则列举了许多事实,细讲了许多道理,维护淮阳形象。一位网友这样跟帖道:“法制社会,谁触法谁担责,谁犯法谁有罪。这与淮阳经济社会正常发展无关,正如‘晨之风’所言,决不能因一事而否定淮阳的社会稳定,决不能因一案否定淮阳的经济发展。”淮阳县委宣传部的一位负责人说:“李涛虽不是宣传部的人,但他作为政协委员却干了宣传部所不能干的工作,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力、感召力、说服力。”
去年10月,有网友发帖建议:“古陈州名气大,能否将淮阳县改为陈州市?”其实,作为政协委员的李涛也有过这种想法,但苦于改换一个地名需要逐级上报有关部门审批,难度较大。那幺,如何更好地宣传淮阳呢?善于动脑的李涛想:淮阳既然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万亩龙湖,有千亩荷莲,为何不把美景拍成MV?于是,他自己作词《梦里荷香》,找人谱曲,并拍製成MV。后来,《梦淮阳》也在他的呼吁下拍制了MV。李涛也因此被评为2013年度“淮阳十大杰出青年”。
淮阳文化正能量的旗帜
——记淮阳地方文化学者李涛
淮阳号称“羲皇故都,北方水城”,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上三次建国五次建都。8000多年来,太昊伏羲氏和女娲氏、神农氏、舜帝后裔妫满、汉高祖刘邦儿子刘友、三国时曹植先后在此建都或建国。史学家称,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今天的淮阳人以家乡为最大骄傲,他们扎根本土,宣传家乡文化正能量,李涛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李涛笔名晨之风,是本地高中的高级语文教师,新闻学和教育学在职研究生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文明教师;周口市文史研究员、特约评论员;淮阳县政协第十二届常务委员;淮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淮阳县诗词学会副会长;淮阳县“十大杰出青年”。多少年来,他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潜心家乡文化宣传,通过散文、古诗词、小说、微电影等文艺文学形式持续不断宣传家乡,唤起淮阳人热爱家乡的意识,成了本土一面鲜艳的旗帜,得到了社会各界文化人士的讚誉。
三尺讲坛成了爱家乡宣传的阵地
潜心教学,诲人不倦,以做一名学者型老师为最大光荣。李涛一直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他认认真真践行这一神圣职责。 在教学中,李涛以极大的爱心关心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李涛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意识和文学兴趣,他利用自己的文学爱好在教学时儘量插入家乡文化和文学趣闻。在讲述古典诗词时,李涛都要举办中国古典文学专章讲座,特别加入淮阳古代文人写淮阳的诗词内容,并专章讲座《诗经·陈风》,让学生尝试写古典诗词,并举行古典诗词默写大赛。他建有自己的部落格和微信公众号,随时把动态发表在上面,与学生互动,他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是一门知识面宽、概念多且抽象的一门重要高中语文课程,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产生畏难情绪,厌学文言文现象较为常见。针对这一情况,李涛经常抽时间和这些同学交流学习体会,经常为这些同学开小灶讲解,开导他们的思想,讲解疑难,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李涛利用自己的优势,用文言文撰写《新史记淮阳名人传》,他先后撰写了《孙方友传》《牛明领传》《郑春光传》《彭秀英传》《朱婷传》等十几篇文言文传记,既教育了学生,又弘扬了家乡文化正能量。多少年来,李涛执教的班级一直名列级段前茅,多次被评为“十佳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李涛利用自己爱好文学的优势,以学校创办的羲陵文学社为平台,义务辅导羲陵文学社,不要学校一分钱补助,他扎根本地文化宣传,想方设法办好社刊《羲陵文苑》,设立了“社员之星”,提供社员展示的机会,发现培养了相当一批文学幼苗,文学社骨干赵文佳、张建辉、于天慧、梁晴、张培、阮家乐等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誌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大大宣传了学校。在他的努力下,淮阳中学被评为了“全国青少年文学创作示範学校”,他主办的校报《百年淮中》被评为了全国校报一等奖,文学社张建辉同学还获得了2009年第十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徵文一等奖,于天慧、阮家乐获得了2010年第十一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徵文一等奖,杜了、苏园等同学获得了“全国诗歌大赛”特等奖,到北京参加夏令营,很好地宣传了家乡。
李涛定期进行辅导讲座,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本地景点太昊陵、弦歌台、龙湖等人文景点採风,听取着名作家讲课,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观看人文影片,2008年,他还带领社员参演了影片宣传本土文化的《人皇伏羲》,使学生大大增长了社会体验,这些做法都很好地提高了文学社社员的文学感知力。
一人之力撑起宣传家乡一片天
在平凡的岗位中,李涛老师孜孜以求,勤奋不辍,“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他的刻苦钻研换来了丰硕成果。他坚持与时俱进,用文化创造实绩。
李涛是淮阳县十二届政协常委,当选以来,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利用自己热爱地方文史的优势,参与编纂了《细说龙湖》《寻访七台八景》《龙湖清风》等书籍,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从小村上路》《情漫陈州》《我在旅途读风景》,这些书籍都是正能量,宣传家乡。他参与本地微电影拍摄工作,2011年以来,他创作了《梦里荷乡》《二月回来到了》《小苹果之大淮阳》等歌曲的歌词,受到了网民好评。尤其是《小苹果之大淮阳》,在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知名视频网站,播放量均超过100万次,很好地宣传了家乡,得到了淮阳在外工作老乡的一致好评。
李涛积极参与本土微电影事业,2011年以来,他参与了微电影《家的感觉》《回家吧,幸福》《剪爱》《仕途》《混》等的拍摄工作,或编剧或策划,还在上述电影中客串角色。2015年5月,他编剧《幸福花儿开》微电影,后来在北京获得了北京第五届国际微电影节以及中国首届公益微电影节奖项,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女儿刘亭还为电影题写了片名,播放后引起了很大轰动。
工作之余为多家报刊杂誌撰稿,在各级报刊杂誌发表散文类作品300多篇,作品曾被《读者》《散文百家》《华夏散文》等刊登,体现淮阳民俗的《嫁女》《白事》《红事》《响器》被《读者》转载。其作品《响器声声》《菜蟒》《吃酱豆的那些日子》《腊月来了》《红事》《嫁女》《白事》《豫东大鼓书》《儿时的那些歌》《大雄少林寺》共十篇,被“大中原文化读本”系列图书收录,被文心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事迹入编《河南人物誌》,被《检察日报》专题报导。曾获“中国世纪大採风金奖作家”称号;乡土散文《犁地耙地那些事儿》《吃酱豆的日子》分获河南省文艺副刊二三等奖;《回望麦收的日子》获联通杯徵文大赛一等奖;《麦场里那些活儿》入选《中国最美散文》;《记六十六岁的父亲》被大型诗文选集《记忆中的风景》收录;《小村人物二则》获全国文华杯小小说大赛二等奖;体现地方文化的《秋之三章》《殇柏之祭》收录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库。
2015年8月份,李涛参与淮阳县大型採访报导活动——“出彩淮阳人”宣传报导,他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趁假期远到西藏、东北等地採访淮阳在外创业人士,独立撰稿18篇,合计五万多字。採访报导在《龙湖》报全部刊发,并通过微信平台、论坛同步发布,拉近了淮阳游子与家乡的距离,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身体力行多渠道宣传家乡文化正能量
李涛利用淮阳县政协常委的身份,多次与外地文化界人士交流。2016年9月份,为了研究宋玉文化,他受邀到信阳参加第三届宋玉国际研讨会,并在会议上发言,阐述家乡陈楚文化,回来后撰写论文,论证宋玉在淮阳的历史依据。为了挖掘本土文史资料,他和其他文史员到安徽庐江蒐集淮阳中学创办人刘更寿有关史料,到南阳内乡、方城,驻马店西平、信阳等地考察淮阳中学校址遗蹟,整理史料备校史馆存档。对于本地的景点,李涛几乎都写了文化散文,或记述,或歌颂,并收入散文集《我在旅途度风景》。
李涛是本地知名的网友,他的网名“晨之风”在本地影响很大。他利用“晨之风”的网名在大河论坛、中原文化网、陈州网、周口网、淮阳新网、淮阳论坛以及淮阳新网微信公众号、淮阳乐服等平台发布文化信息,唤醒网友爱家乡意识。李涛在淮阳中学校友中享有很高威望,他经常在淮阳中学北上广深校友群发布家乡正面信息,帮助校友了解家乡变化。他还是家乡景点的义务导游,大河网组织的几次大型採风活动,他都是导游角色。他带领网友游览太昊陵、弦歌台、平粮台、龙湖,给他们讲解淮阳本土文化。近几年,他还接待了来自信阳商城的大批网友游览淮阳,义务当起了导游员,受到了外地网友的交口称讚。李涛还参与接待外地作家活动,利用间隙给他们讲解本地的文化。
李涛团结外地淮阳籍人士,共同宣传家乡文化正能量。和国家着名记者歌手王勇创作歌曲宣传家乡,全程参与《梦淮阳》的创作拍摄工作,并在政协会议上以议案形式促成。他牺牲休息时间全力支持宣传家乡的音乐MV拍摄,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导演连子拍摄几部电影,他几乎全程参与,撰写宣传稿件发布,提供环境和精神支持。本土创业人士张子才主办的文化活动,他都第一时间支持,为晚会撰写串台词,编写节目,宣传新人新事。凡是宣传家乡文化的活动,几乎都可以看到李涛的身影。为了更好宣传家乡文化,2016年9月,李涛创办了“晨之风文化传媒工作室”,每天发布本地文化信息,传递正能量,如今该平台已经成了一块淮阳文化展示阵地。
李涛多年来的执着于家乡文化宣传做法也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认为他是一位教师,似乎不务正业,但是李涛认为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教书育人与宣传家乡并不矛盾。还有些人认为他写文章不谙世事,说一些本地领导不爱听的话,一些朋友提醒他注意影响。但他坚持“秉笔直书效司马,实事求是着信史”,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文人风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这句诗形容李涛是再恰当不过了。敢于说真话,用笔记录本土文化发展的真实轨迹,并通过各种文艺形式把家乡宣传出去,这也许就是李涛的最大乐趣。
附:李涛简介
李涛,笔名晨之风,高中高级语文教师,新闻学和教育学在职研究生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文明教师;周口市文史研究员、特约评论员;淮阳县政协第十二届常务委员;淮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淮阳县诗词学会副会长;淮阳县“十大杰出青年”。曾主编过《晨风》《百年淮中》《羲陵文苑》等校报,以宣传家乡地方文化为己任,编辑文字500多万字,义务辅导羲陵文学社10年。工作之余潜心作文教学研究,多篇论文在知名报纸发表。文学笔耕不辍,在各级报刊杂誌发表乡土类散文和文化类散文作品300多篇,作品曾被《读者》《散文百家》《华夏散文》《旅游散文》《美文》《天涯》等文学杂誌刊登。其事迹入编《河南人物誌》,被《检察日报》“人物声音”专题报导。出版有散文集《从小村上路》(灕江出版社出版)《情漫陈州》(作家出版社出版)《我在旅途读风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回望那片故土》(筹备中)。曾参编《细说龙湖》《寻访七台八景》《古今廉政故事》等文化书籍。创作有《梦里荷乡》《小苹果之大淮阳》《二月会来到了》等歌曲歌词,编剧参与拍摄了《幸福花儿开》《家的感觉》《回家吧,幸福》等微电影。2015年8月参与採访报导“出彩淮阳人”,独立撰稿18篇人物报导,合计五万多字。
——选自《河南省爱家乡人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晨之风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