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北关清真寺(淮阳县北关清真寺)

北关清真寺(淮阳县北关清真寺)

北关清真寺(淮阳县北关清真寺)

北关清真寺是淮阳区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年间淮阳县。淮阳县北关清真寺有门楼一座,迎宾墙一堵,礼拜大殿4间,南北讲堂12间,水房4间,阿訇住房及女礼拜房3间,总计23间。整体建筑为典型的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淮阳县北关清真寺位于北关进步大街路西,繁华的商贸中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北关清真寺
  • 地理位置:周口市淮阳区北关进步大街路西
  • 着名景点:礼拜大殿
  • 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

历史沿革

初建

北关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时寺内有房屋17间,砖木结构,青砖瓦粉白墙,高雅而庄重。寺外的自养土地17亩,市房12间。是社首苏应元率众继城内清真寺之后兴建的。

修缮重建

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于建国前由马万章等待人集资对北关清真寺进行了翻修扩建,其规模较前更为宏伟、布局更为合理,扩建后的北关清真寺有门楼一座,迎宾墙一堵,礼拜大殿4间,南北讲堂12间,水房4间,阿訇住房及女礼拜房3间,总计23间。每日进寺礼拜人数达百人之多,主麻日人数更多。
“文革”期间,北关清真寺作为“四旧”,被全部拆除,成为一片废墟,正常的宗教生活被迫停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恢复原北关清真寺寺址。1992年,原管理委员会主任金守印、阿訇孙良仁带领回族民众,捐资重建了一坊具有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礼拜大殿4层16间,望月楼顶高18米。整个建筑为砖混结构,外表装饰讲究,巍巍壮观。马腾安接任清真寺管委会主任后,积极带领管委会人员,发扬以寺养寺的自力更生精神,于1998年又建起11间现代化的男女水房及妇女礼拜的地方,全部硬化了寺院的地面,改善了北关清真寺的礼拜条件,创造了一个清静舒适的礼拜环境,得到全坊穆斯林的称讚。
北关清真寺
为加强对清真寺的领导与管理,处理好清真寺内外部的各项事务,北关清真寺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寺内工作紧张有序,保障了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了本坊经济发展。
北关清真寺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始终坚持相互尊重,互谅互让的原则,讲大局,讲风格,不串连,不声援,不上访,依靠党委、政府,依照法律办事,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回汉民之间往来密切,亲如兄弟,汉族民众办红白喜事也备回民席。多年来民族团结,关係融洽。
在2008奥运年刘旭东阿訇协同寺管会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翻盖了连心路路北的五间门面房,使之成为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独特新颖大方的三层门面楼拔地而起,既增加清真寺的收入又成为北关一亮丽的风景线。
坊间回族民众有6000余口,分布在北关、苏花园、苏马庄、苏陵庄、季花园等等,以苏姓为主,“苏淮阳 有义方 教六子 名俱扬”的牌匾现在存放在淮阳北关清真寺之内。

规模建制

北关清真寺有门楼一座,迎宾墙一堵,礼拜大殿4层16间,南北讲堂12间,水房4间,阿訇住房及11间现代化的男女水房及妇女礼拜的地方。望月楼顶高18米。

建筑特点

北关清真寺于1992年由原管理委员会主任金守印、阿訇孙良仁带领回族民众,捐资重建了一坊具有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在2008奥运年刘旭东阿訇协同寺管会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翻盖了连心路路北的五间门面房,使之成为具有欧式建筑。

寺院文化

寺院荣誉

北关清真管理委员会一班人,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社首的传统美德,团结务实,办事认真,得到广大穆斯林民众的拥护,数人被评为先进个人。北关清真寺连续数年被评为地、县、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被周口地区伊协评为模範清真寺。

历任阿訇

1678--1932年失考
于岐山 淮阳人 1933--1936年
苏传林 淮阳人 1937--1944年
马明道 项城人 1944--1947年
范好古 淮阳人 1947--1953年
马孝亭 项城人 1954--1958年
刘官连 淮阳人 1981--1982年
吴凤启 安徽人 1983--1984年
孙良仁 淮阳人 1984--1990年
张龙辉 郏县人 1991--1992年
孙良仁 淮阳人 1993--1995年
陶立贤 宁陵人 1996--1998年
李宝云 淮阳人 1999--2004年
杨少华 遂平人 2004--2006年
窦庆品 太康人 2006--2007年
刘旭东 太康人 2007--2009年
时任阿訇 马福贤 宁夏人 2009年

地理交通

淮阳县北关清真寺位于北关进步大街路西地处繁华的商贸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北关清真寺(淮阳县北关清真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