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理念生物教学论
《新理念生物教学论》内容涵盖生物课程论、生物教学论、生物学习论、生物教师论四大部分共八章。对于生物科学(师範)专业本科、学科教学论专业研究生以及生物教师的在职培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新理念生物教学论》以新课程的实施为背景,以“怎样做一名21世纪的新型主生物教师”和“如何成长为一人名优秀的生物教师”为目标,按照“主题案例—理论探讨—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等)—发展(名师论教、阅读视野等)”的思路构建全书体系和框架,有助于教学这实践中所面临的真空而有价值问题。
基本介绍
- 书名:新理念生物教学论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318页
- 开本:16
- 品牌: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刘晓蕙 崔鸿 崔鸿
- 出版日期:2009年3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301146323
- 定价:25.20元
- 字数:47000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新理念生物教学论》特色:
立足于最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準和各学科新课程标準,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
着重教学实践技能培养与训练,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机衔接。
突出案例研究。精选大量教学一线案例,採用真实的课例情境,进行互动式教学凸显情景性、示範性、研究性和套用性。
强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吸收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和课程改革实践成果,体现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相关学科的整合,力图实现课程观念、内容、形式与实施策略的统一。
兼顾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在职提高。
立足于最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準和各学科新课程标準,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
着重教学实践技能培养与训练,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机衔接。
突出案例研究。精选大量教学一线案例,採用真实的课例情境,进行互动式教学凸显情景性、示範性、研究性和套用性。
强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吸收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和课程改革实践成果,体现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相关学科的整合,力图实现课程观念、内容、形式与实施策略的统一。
兼顾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在职提高。
作者简介
崔鸿,女,河南南阳人,1963年5月出生。华中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导师。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準(实验稿)》研究与制订核心组成员。现任华中师範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息技术教育套用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环境教育以及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教学及科研项目二十余项,主持编写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準实验教科书《科学》(7~9年级)(武汉出版社)、《生物课程教育学》(华中师範大学出版社)、《国中科学课程学法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着作和教材三十余本,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三十余篇。
郑晓蕙,女,上海市人,1962年12月出生。华东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及生物学教育与实践研究。出版《生物学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生物学实验教学与研究》(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生命科学课程标準解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等着作。近年来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自2000年起,担任中国教育学会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上海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常务编辑。
郑晓蕙,女,上海市人,1962年12月出生。华东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及生物学教育与实践研究。出版《生物学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生物学实验教学与研究》(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生命科学课程标準解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等着作。近年来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自2000年起,担任中国教育学会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上海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常务编辑。
图书目录
第1章 生物教学论概述
1.1 生物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1.2 生物教学论的课程目标
1.3 学习和研究生物教学论的方法
第2章 中学生物课程设定及其发展
2.1 课程概论
2.2 课程目标
2.3 生物课程
2.4 生物课程标準
2.5 生物教科书
第3章 中学生物课程教学过程模式
3.1 中学生物课程教学策略
3.2 中学生物课程教学模式
3.3 新课程生物教学模式研究
第4章 中学生生物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
4.1 学习理念概述
4.2 学习理论和生物教育改革
4.3 中学生物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简介
4.4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5章 中学生物教学设计
5.1 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概述
5.2 中学生物理课教学设计实施
5.3 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设计实施
5.4 中学生物活动课程教学设计实施
第6章 中学生物教学实施技能
6.1 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6.2 学习指导的技能
6.3 生物教学基本技能
6.5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技能
6.6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
第7章 中学生物教育测量与评价
7.1 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7.2 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与评价
7.3 学生学业成绩的统计与处理
7.4 测评的质量指标
7.5 生物课堂教学的评价
第8章 中学生教师专业发展
8.1 生物教师专业发展
8.2 现代生物教师的素质
8.3 生物教师的教学艺术
8.4 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研究
1.1 生物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1.2 生物教学论的课程目标
1.3 学习和研究生物教学论的方法
第2章 中学生物课程设定及其发展
2.1 课程概论
2.2 课程目标
2.3 生物课程
2.4 生物课程标準
2.5 生物教科书
第3章 中学生物课程教学过程模式
3.1 中学生物课程教学策略
3.2 中学生物课程教学模式
3.3 新课程生物教学模式研究
第4章 中学生生物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
4.1 学习理念概述
4.2 学习理论和生物教育改革
4.3 中学生物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简介
4.4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5章 中学生物教学设计
5.1 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概述
5.2 中学生物理课教学设计实施
5.3 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设计实施
5.4 中学生物活动课程教学设计实施
第6章 中学生物教学实施技能
6.1 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6.2 学习指导的技能
6.3 生物教学基本技能
6.5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技能
6.6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
第7章 中学生物教育测量与评价
7.1 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7.2 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与评价
7.3 学生学业成绩的统计与处理
7.4 测评的质量指标
7.5 生物课堂教学的评价
第8章 中学生教师专业发展
8.1 生物教师专业发展
8.2 现代生物教师的素质
8.3 生物教师的教学艺术
8.4 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研究
序言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潮流,教育部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準(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準(实验)》,组织开展了新教材的编写和新课程的实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有了很多新的特点和变化,对教师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思想政治(品德)教师教育的基础课程,必须跟进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改革的步伐,明确新理念,总结新经验,概括新理论,探索新方法。
本教材正是基于这种新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的新要求而组织编写。本教材坚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推进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努力贯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系统总结思想政治(品德)教学实践经验,全面概括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理论,力求体现出系统性、针对性、时代性、实用性等特点。
第一,结构完整,力求系统性。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是由传统的教材教法演变而来,受传统的教材教法内容体系的影响,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长期存在重教学轻课程、重教轻学的现象,注重对学科教材、教法的分析研究,而对课程理论、学习理论等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教材从大教学论的视野出发,按照学科课程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教师发展理论三大块展开,力求构建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内容体系。
本教材正是基于这种新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的新要求而组织编写。本教材坚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推进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努力贯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系统总结思想政治(品德)教学实践经验,全面概括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理论,力求体现出系统性、针对性、时代性、实用性等特点。
第一,结构完整,力求系统性。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是由传统的教材教法演变而来,受传统的教材教法内容体系的影响,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长期存在重教学轻课程、重教轻学的现象,注重对学科教材、教法的分析研究,而对课程理论、学习理论等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教材从大教学论的视野出发,按照学科课程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教师发展理论三大块展开,力求构建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内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