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林村(山东省嘉祥县马集乡花林村)
花林村位于嘉祥县城南7公里,马集乡政府驻地西南2.5公里,嘉(祥)喻(屯)公路和仲山乡至马集乡的公路由此通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花林村
- 行政区类别:村
- 下辖地区:孟庄、戏楼街、刘街等8个自然村
- 地理位置:嘉祥县城南7公里
- 人口:7749人
简介
花林村位于嘉祥县城南7公里,马集乡政府驻地西南2.5公里,嘉(祥)喻(屯)公路和仲山乡至马集乡的公路由此通过。花林村含孟庄、戏楼街、刘街、武街、张蔡庄、薛庄、赵庄、沈庄8个自然村;下花林为一个自然村。全村耕地553公顷,2079户,7749人。
由来
花林村为唐代建村,为薛姓村。后沈氏由村东老牛湾迁入,称花林。宋代分为南、北二花林村。薛姓居南花林村,沈姓居北花林村。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王、刘、蔡、赵等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入,分别建立了戏楼街、刘街、武街、蔡庄、赵庄等村庄。后为示区别,南花林村更名为薛庄村,北花林村更名为沈庄村。另有孙姓迁至花林墙外立村,取村名下花林。上述各村又统称上花林。
特产
花林村是嘉祥白菊花发源地。唐时,花林村一位老人喜欢培植林木。在他影响下,种菊花的越来越多,形成菊花之林,因而取村名花林。唐以后,菊花种植不断,每年都在几百亩之多。每逢秋日,满山遍野,秋菊飘香。菊花成为嘉祥特产。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江西南昌熊茂秀,在嘉祥县城南纸坊集创办“恆春堂药行”,设有中药材收购销售点。药商收购中药材,菊花为大宗,将鲜品加工后,集中药行,通过济宁航运至上海、北京,行销全国。因嘉祥菊花由济宁运出,故又称“济菊”。
嘉祥白菊花,在当地农民长期栽培选育下,形成了花大、色白、香味浓、药效佳等特徵。旧时中药用菊花,往往冠以“嘉”字,“嘉菊花”与“汶香附”齐名,堪称上品。它性凉、味甘苦,能疏风散热、清肝明目,是中医眼科和治疗风头痛的要药,曾是朝廷贡品。因此,嘉祥白菊花作为药菊畅销全国。
古蹟
元济宁路总管张子仁墓位于村北花林山阳。张子仁因治水有功,至顺三年(1332年)升为济宁路总管。至正年间敕葬于花林山之阳。有一女嫁于55代衍圣公孔克坚。墓前有翁仲、石马、石羊、石虎、华表、穹碑。
宋银青光禄大夫沈纯诚墓村东北部。沈纯诚,湖州德清县人,宋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历任县令、水衡丞、水部郎中、陕西路转运使、河北路转运使、都水使、知中山府、济南知府、光禄大夫等。葬北花林村鹿哺山之原。有龙图阁学士陈遘撰写的《宋银青光禄大夫显谟阁待制沈公墓志铭》。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花林村(山东省嘉祥县马集乡花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