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音壋镇
观音壋镇东邻潜江市,西接锣场镇,北依长湖,南靠岑河。面积182平方公里,耕地55976亩,精养渔池5569亩。总人口47354人,10662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7亩。镇辖17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除宜阳、泗场等村有小丘陵外,70%以上均属平原,可自流灌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观音壋镇
- 外文名称:Guanyindang Town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中国 湖北
- 下辖地区:观音壋 ,黄屯,金鸡等
- 电话区号:0716
- 邮政区码:434000
- 面积:182平方公里
- 人口:47354人(2008年)
- 方言:西南官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机场:沙市机场
- 火车站:荆州火车站
- 车牌代码:鄂D
概况
沙市区辖镇。东邻潜江市,西接锣场镇,北依长湖,南靠岑河镇。常住人口34010人(2010年六普)。辖2个居委会、3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观音壋。
沿革
始建于明末清初,1958年成立江陵县观音壋公社,1984年改名为观音壋区,1987年设观音壋镇。1994年12月3日,将原江陵县的观音壋镇划归沙市区管辖。1996年,面积182.6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辖新阳、玉壶、观音壋、皇屯、枪桿、铁豆、张场、高岭、宜阳、朱场、五一、杨林、二龙岗、金鸡、北河、新台、天星观、黎湾、泗场、泥港、文岗、习口、偃月、北州、三州、台林、豉湖、皇陵、丫角、何桥等30个行政村和永兴街、汉沙街、观音街3个居委会。2003年辖30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
2004年,镇政府驻318国道观音壋镇段路南,人口31416人,面积173平方千米,辖观音壋1个居委会和新阳、玉壶、皇屯、铁剅、张场、观音壋、高岭、宜阳、朱场、五一、杨林、二龙岗、金鸡、北河、新台、黎湾、泥港、天星观、泗场、文岗、偃月、习口、三洲、台林、豉湖、皇陵、丫角、何桥、北洲29个行政村。2005年,镇政府驻观音壋,人口46100人,面积173平方千米,辖观音壋、丫角2个居委会和新阳、玉壶、皇屯、铁剅、张场、观音壋、高岭、宜阳、朱场、五一、杨林、二龙岗、金鸡、北河、新台、黎湾、泥港、天星观、泗场、文岗、偃月、习口、三洲、台林、豉湖、皇陵、丫角、何桥、北洲29个行政村。
【邮编】434012【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421002102:~001 121碧波居委会 ~002 121丫角居委会 ~201 122新阳村 ~202 122玉壶村 ~203 121观音壋村 ~204 121皇屯村 ~205 121铁剅村 ~206 122枪桿村 ~207 122张场村 ~208 122高岭村 ~209 122宜阳村 ~210 122朱场村 ~211 122五一村 ~212 122杨林村 ~213 122二龙岗村 ~214 122金鸡村 ~215 122北河村 ~216 122新坮村 ~217 122天星观村 ~218 122黎湾村 ~219 122泗场村 ~220 122泥港村 ~221 122文岗村 ~222 122习口村 ~223 122偃月村 ~224 112三洲村 ~225 112北洲村 ~226 122坮林村 ~227 122豉湖村 ~228 122皇陵村 ~229 122丫角村 ~230 122何桥村 ~501 122内泊湖渔场 ~502 122泥港湖渔场 ~503 122潘泊湖渔林场 ~504 122泗新农科所 ~505 121园林场村 ~506 121燕子湖 ~507 121森鑫农业队
基本信息
镇名:观音壋镇。
观音壋镇
区位:东邻潜江市,西接沙市锣场镇,北依长湖,南靠岑河望长江。是荆州市的东大门。
特产:甲鱼、黄鳝、棉、油菜、西甜瓜等。
邮政编码:434012
电话区号:0716(荆州地区)
地区代码:421002102
观音壋镇地处荆州市东部边缘,属江汉平原。政府驻地距市中心城区18公里,位于北纬30°13′至30°25′,东经112°13′至112°27′。

观音壋镇东以四湖乾渠为界与潜江市浩口镇和运粮湖农场为邻,南以豉湖渠为界与岑河镇相衔,西与锣场镇接壤,北与长湖和荆门市后港镇、毛李镇隔湖相望。她是荆州市中心城区的东大门,扼汉宜水陆要冲,交通便利,工商发达,农渔丰盈,人文萃,是荆州市的卫星城镇之一。下辖观音壋、丫角2个社区、17个村委会:新阳、观音壋、皇屯、铁剅、枪桿、宜阳、金鸡、朱场、天星观、泗场、习口、三洲、坮林、豉湖、皇陵、丫角、何桥。镇人民政府驻观音壋。
历史文化
镇名由来
观音壋镇机关东北150米的中襄河堤上,明清时有一个拖船的壋(相传为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治水所建),壋的西面有一座观音庙,由是坝名即为观音壋。明末清初在壋西中襄河堤上形成集镇,集名观音壋。1984年观音壋公社改区制,将社辖观音壋管理区改为区辖镇。1987年撤消观音壋区,改为县辖建制镇。镇名沿用至今。
建置沿革
明代,观音壋之大部署江陵县 谭庄(都)管辖,庄都署设今偃月村谭店。今新阳村、观音壋村和玉壶村陟屺桥以北等地属诸倪庄(都)管辖,庄(都)署设今锣场镇花台村诸倪庙。清代,观音壋镇属江陵县北乡捕衙 谭区管辖,民国初期,观音壋属江陵县第二区管辖,区署设观音壋。1947年,观音壋属江陵县忠孝乡管辖,乡公所设宜阳寺,后迁观音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草市区管辖。1951年5月,观音壋地区7乡划岑河区管辖。1958年10月,属岑河人民公社管辖。1975年11月29日,观音壋从岑河分出,成立观音壋大公社,社址设观音壋。1984年2月24日,改观音壋公社为观音壋区,1987年10月,改区为建制镇至今。
人文景观
观音壋是清廷丞相唐绍尧御驾、孟培祯翰林和孟学珠翰林的故乡,索嗣经、索嗣伦等索氏一门17举人的故里,唐代尉迟恭曾率部在此屯垦。辛亥革命首义功臣曾尚武、祝甘亭、王一卿也是喝长湖水张大的。军政要员陈德谋、杨绍盛、李维贞、李其茂和第一个贴林彪大字报的荆楚女杰舒赛,都出生在长湖南浦。古江陵外八景玉壶荷香、孝子桥(陟屺桥)、萧梁铜桥、关圣帝偃月城等历史景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皇陵冢、偃月城遗址是省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天星观古墓群被国务院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纪南故城。1978年和2000年分别从天星观1、2号墓中发掘出4000余件文物和大量竹筒、其中天星观楚简、虎座鸟架鼓、猪形酒具盒、木豆等为稀世珍品。
观音壋镇家俱工业园

教育事业
观音壋镇城区内有全日制中、国小校9所,目前1中8小共有9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00人,在岗教师280人。教学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观音壋中学是湖北省重点示範中学,在全国享有盛名。
宗教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恢复寺庙40余座,经市宗教局审批发证,合法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有11处即:观音寺、玉壶寺、皇屯寺、宜阳寺、孟屯寺、伍屯寺、广山寺、高真寺、三圣庙、杨泗庙和紫云观,信教公民近万名。
自然优势
气候雨量
观音壋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炎,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足。全年日照1800-20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每年每平方厘米108千卡。全年日平均气温为16.1°C,极端最高气温41°C,极端最低气温-7°C(1994年)。年无霜期从3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约250天,初霜期一般在11月10日到来。年降雨量约为1000—1200毫米,以夏季偏多。
土壤肥沃
观音壋镇属沿江平原湖区,部分为低丘岗地,海拔高程为19—36米,其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大,土质松疏,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主要是潮土、水稻土两大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2—3%的面积约70%以上,含量低于2%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0%。
交通便捷
318国道与汉宜高速公路并列横贯东西,沪汉蓉高速铁路汉宜段横跨境内,观习公路、观杨公路、丫习公路纵贯南北,境内乡村公路村村相通,组组相衔,现有公交7路(观音壋-沙市)、新7路(丫角-沙市)、33路(丫角-荆州)、34路(习口-荆州)、36路(习口-观音壋)往返。
独立水系
观音壋镇濒临长湖,是全市少有的几个独立水系之一,长湖长年蓄水31米(海拔,下同)左右,观音壋镇有80%地面高程在30米以下,充沛的湖水,滋润良田,丰富的谈水,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矿产资源
观音壋地处江汉油田西部,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滷水。地下水资源也非常丰富。
经济发展
这里物阜民丰,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通讯发达,地理位置和软硬投资环境优越,是湖北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和“水产十强乡镇”之一。1995年10月,被列为小城镇综合改革国家联繫点和湖北省试点。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万树集团、东信药业为龙头,以板材、医药、化工、粮棉加工、饲料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和以文岗马志湖、潘泊湖等特种养殖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体系。2007年被省委评为“五好乡镇党委”;2008年,观音壋镇被省政府评为“十佳文化乡镇”。
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5003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158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9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227万元,农业总产值28451万元,财政收入62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
200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2157万元,财政收入931.68万元。
今后五年镇委镇政府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的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做强做大森鑫木业和东信药业,使观音壋镇成为湖北林木生产加工和药品製造的中心之一。 同时将强化工业支撑,打造板材家具产业集群,推动家具工业园区建设。
主要景点
天星观古墓群
天星观古墓群位于沙市区观音镇天星观村,1978年1月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对天星观1号古墓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批竹简及珍贵文物。2000年2月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又对天星观2号古墓成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1400多件文物,其中凤鸟莲花豆、羽人、猪形酒具盒、龙形银带钩等均为国内第一次出土,虎座鸟架鼓也是国内目前出土的最大的一座,这些都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这是荆州50多年来古墓发掘级别最高、保存最好、藏品最丰、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墓。天星观古墓群在2006年被国务院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纪南故城。
出土于天星观1号墓虎座鸟架鼓登上国家邮票

关圣帝偃月城
偃月城,原名剑潭城。荆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荆州城东35公里处,即现在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壋镇偃月村。剑潭城的城垣上及附近的剑潭店,在清代竖有两块石碑,分别雕有“关圣帝偃月城故址”、“剑潭店者,关圣帝旧驻军处也”的字样。乾隆《江陵县誌》称:“城状如偃月,一日偃月城”,但城址发现遗物均属宋代。城址破坏严重,仅东西城垣各残存一小段墙基。东垣长30米,西垣长200米,高3—4米,基宽约15米,面宽3—5米。城垣离地面一米以上为夯筑。城内文化层厚3米。
提起这偃月城,有一段关于关羽的传奇故事。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有天,他提着青龙偃月刀,跨着赤兔马,慢悠悠地出城来到长湖边。这湖边的小湾子里有一个农夫,正手握铁锹,在一锹一锹垒田埂。关羽上前说道:“垒田埂如此之难,如果垒座城池岂不要几年了。”农夫一见是赫赫有名的关将军,敬重地回答:“是啊!常言道,一锹不能挖一口井,如同一夜不能筑座城一样。”关羽笑道:“真是这样吗?” 农夫听了,却认真地说:“关将军,不是我不信你的能力,如若你一夜筑一座城池,我就倾家蕩产也杀猪宰羊请你的客,邀全村的人作陪客,为你祝贺。反正你喜欢打赌,九仙女输给了你,这次你敢赌,我可不会输给你咧!”关羽的“赌瘾”也来了,他把胸一拍:“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明日鸡叫之前,我就筑起一座东西南北各长四十八里的城池来。”说完,便跳上赤兔马,飞奔而去,当晚真的来此筑城了。
再说这湾子东头,住着一户年轻夫妇,新媳妇非常勤劳,这天深夜为準备一家人的口粮,就用簸箕簸舂好的穀子。而关羽挥舞着青龙偃月刀,正凭藉着神刀筑城,却突然听到簸箕发出的“扑扑”的声音,便误以为是鸡鸣时先扑翅的声响。就想,筑城的工程还差一小半,天亮前完成是不可能了。但自己当着老乡的面已夸下海口,天亮时若不能兑现,怎幺有脸面见人呢?于是,骑上赤兔马溜回城里去了。
当关羽回到家中坐着生闷气的时候,方才鸡叫,才猛地意识到自己弄错了。为什幺会出现这种错觉?他不禁想起当年与九仙女打赌筑荆州城的情景。当时,自己不也是要老百姓拍打簸箕,假装公鸡开口叫之前“扑翅”吗?唉,这叫做一报还一报啊!
因为关羽筑的城有一大半,好像一弯明月,加上他又是用偃月刀挖土筑的,所以人们就叫它为“偃月城”。
皇陵冢
相传为战国四君子之一楚国春申君黄歇之墓,此说法见于陈桥驿主编的《中国都城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1072页):“皇陵冢、即春申君黄歇墓,在江陵城东35公里处,泥港湖东岸,经勘探,为土坑木椁墓,墓道向南,封域高5.5米,下周长110米。”
历史名人
唐绍尧(1713~1788),字复旦,生于江陵草市,卒于观音壋豉湖村,其父唐建国,雍正(公元1723)年进士。尧幼习武术,刀枪剑戟样样皆精,尤长于骑射。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取为武秀才,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中武举,乾隆元年(1736年)中武进士。乾隆帝爱其年少英俊,武功高强,勒金殿传胪,赏花翎,封御前侍卫,曾带乾隆帝早朝三天,赐“代朕亲躬”之匾,唐御驾便由此得名。尧伴驾九年,于乾隆十年(1745年)出任广西桂林城守营总府、广西麦岭营都阃府、广西桂林总营等职,后迁任福建相山营总府、招安营总府、同安营参府,复升广西镇安协都督府,浔州协都督府,延平协都督府护理广西右江镇总兵,继升福建巡抚,福建将军,钦命诰治使之职。勒受例赠诰封武功大夫,通仪大夫,骠骑将军。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48岁的唐绍尧,解甲归里,迁居豉湖东岸支河口(今豉湖村6组)颐养天年,卒于乾隆53年(1788年)正月廿四日,尧生七子,在支河南岸筑台7个,名“七星台”,四周围河如带,曰“御带缠腰”。支河北岸,建有“接官厅”,列有石狮,石鼓,内置各种兵器和高悬“代朕亲躬”皇匾等,皆毁于道光五年(1821-1825)四水。而今仅存废墟约30亩。
孟培桢(生卒年不详),字寿林,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任翰林编修,为官清贫。他与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曾国藩、编修袁芳瑛、孝廉刘传莹过从甚密,契合无间,常在一起研究学问,讲求实学。清鹹丰二年(1852) 孟培桢归养湖北,正值太平军攻占长江中下游, 曾国藩奉命讨伐太平军,收复武昌、汉口、黄州等地,準备乘势东下。孟培桢认为此举有危险,便修书向曾国藩阐明自己的意见。曾国藩不听孟培桢的建言,兵败九江。太平军再度攻占武昌。湖北巡抚胡林翼仰慕其才识,三次修书请其任顾问,他以侍奉母亲为由婉辞。胡林翼更为器重,凡有漕务、人事方面的事必与孟培桢商量。因此,常有人为私利威胁利诱孟培桢,他不为所动。孟培桢协助胡林翼整饬内务,作风凝重高远,得到同僚尊重。
孟学通(生卒年不详),荆州城东杨林口人(今观音壋镇杨林口村),前清翰林孟培祯之子。幼承庭训,及成年取为秀才,无心科举,乃开馆教徒,潜心钻研书法,成为鄂西着名书法家。其笔力遒劲,深得颜体真传。江陵文庙前东西两座石牌坊上所镌刻“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八字即出自孟学通手笔,现收藏在荆州博物馆内。民国初,沙市巨商以现银数百两为酬,请求书写招牌,孟拒不接受。将银两抛诸门外,呵道:“何物臭铜,污我屋宇,我孟某之字,岂是金钱所能买耶?”。
陈德谋(1902~1968),观音壋镇人。幼年在家读私塾,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后随军参加北伐。1932年,带部队在河南南部策应陈继承、卫立煌部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后受蒋介石指派负责全国禁菸工作。1940年,其将八年缉私所获烟款拨为创办国民党农民银行基金。随后在陆军大学特六期学习,1943年毕业,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少将高参。次年春,在第二期乾训团将官班受训后参与筹建青年军。1946年调任蒋介石嫡系第五军参谋长,次年兼任第五军和第七十军副军长,协助军长邱清泉在河南黄泛区阻击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阻击失败后,又率部与中原解放军纠扰数月之久。1948年11月,携第五军开赴徐州,增援被围困的黄维兵团,与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交战。受阻后向西南窜至陈宫庄一带,被解放军包围。次年1月,陈赴南京。陈宫庄战斗打响,第五军覆没。随后去台湾,任台湾保全司令部高参室主任,又任联勤留守业务署署长,升为中将。1966年12月退役。
祝甘亭 (1880~1951),字雄武,号剑吾,清末秀才。他自幼在父亲的严教下,从文习武,熟读四书五经,练就一身拳术。青少年时,立志从戎报国。1906年,已是举人的祝甘亭,北上保定,考入满清政府陆军部速成学堂(保定军校前身),与蒋介石、张群等同窗在校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次年,毕业于工科。因痛恨满清,他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1911年10月,他参加武昌起义,任鄂军独立第二标统带官。此后,因他功绩卓着,大总统黎元洪特奖予一等金质勋章,补授陆军少将衔。后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回观音壋老家教书度日。祝甘亭一生愤世嫉俗,淡泊名利。蒋介石掌权后,他从未投靠其麾下。平日,他饱读诗书,苦练书法,写得一手遒劲端庄的颜鲁公,远近闻名。他常以诗文会友,在一首致友人的小诗中写道:“桑田未若砚田好,水旱无忧乐融融。试看逐臭趋炎者,富贵功名总是空。”后在其女舒赛的策动下,参加革命。1943年参加江陵首届民主参政会议,当选为抗日民主政权——江陵县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曾秘密为解放军争取江陵伪保全司令曾尚武,使其明投日寇,暗助解放军。
曾尚武(1884~1950),亦名广银,字子敦,号紫暾。清末秀才,国民党元老,曾参加“同盟会”和武昌首义。1906年考入武昌陆军特别国小堂,毕业后先后担任第八镇三十二标二营司务长、排长。1909年参与组织“自治团”,从事反清活动。1910年加入共进会,任该会代表。武昌起义后先任总监督处稽查部副部长兼第一协第二标标统,后任鄂军都督府稽查部长、宝塔洲税局总理。1912年元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曾尚武任总统局秘书。孙中山曾书赠横幅“天下为公”,以表彰曾尚武先生。后因受到蒋介石的排挤,他辞官回家赋闲。荆沙沦陷前,时局混乱,当地乡绅推举他出面维持地方治安。他在四乡招兵买马千余人,组建起“江陵县保全司令部”,自任司令,驻防于沙市。1940年夏,荆沙沦陷,保全大队被日军改编为“和平建国军鄂西绥靖军”,司令部仍驻沙市。后经老友祝甘亭劝说,决意改弦更张,与新四军合作,使其明投日寇,暗助解放军。
孙中山赠曾尚武手书

王一卿(1884~1952),名士纯,号希沼,字一卿,观音壋朱场村人,晚晴秀才。与曾尚武、祝甘亭同年同乡同学,同年考入武昌特别学堂,在校加入兴中会,辛亥首义时,任鄂军独立标统曾尚武参军,颇着战功。清帝逊位后,袁氏专政,王先生脱离军界,专事文坛,在武昌执教十载,1927年转任省八中(今荆州中学)国语教员。晚年在锣场、观音壋、朱场一代教开了笔的学生,从其师者逾千人,王先生教育有方,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颇受时人尊崇,1952年病逝家中,享年68岁。
舒赛(1917~1971),又名祝成龙、祝振容、祝玲瑛、王藕,湖北江陵观音壋人,1917年9月15日生。家庭属于书香人家,其父为辛亥革命首义功臣、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祝甘亭。1933年,十六岁的舒赛在荆州第八中学因参加学潮,受校方处罚休学一年,她愤而弃学自修,一年后自谋职业,任教于国小。七七事变后,20岁的舒赛考入湖北省“战地救护班”。抗战爆发后在武汉参加妇女战地工作团,1937年参加革命, 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5月,舒赛在豫鄂边区(新四军五师)京安县奉命赴日伪占领区侦察敌情,不幸被捕,在狱中英勇不屈,未暴露身份,边区党组织令其留敌区云梦做敌工工作,秘密为边区筹集紧缺物资,争取伪中下层人员,动员进步青年参加新四军等。翌年初,日寇欲杀害她,经营救生还。先后任中共京安县委宣传部代部长、云梦和江陵县委社会部长兼公安局长、新四军五师第三军分区卫生部政委、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副政委、总支书记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处长、中央军委复员委员会工作组长、中央建工部人事司处长等职。1958年被以“无理取闹”罪名开除党籍,撤职降级。1960年春,舒赛继续投诉,她写道:“为党揭露歪风,为坚持真理不惜个人牺牲的革命火焰,是任何人的淫威所不能扑灭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那是旧时代封建统治者的东西,而他们尚且强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哩”、“要认识歪风流毒之剧,误党误国之恶,必须痛下决心,只要是歪风,无论在什幺人身上发生,都应该铁面无私、雷厉风行地痛剿,这就是我的热望。其实,党若下决心,从上到下,从老到新严整党纪的话,党内的歪风自毁收敛的。”随即,舒赛被拘留,1960年被开除公职,戴上“坏分子”帽子“劳动教养”。1962年因病保外就医并提前释放。在1966 年12月2日夜晚,舒赛把她用金粉红纸写的反对林彪的大字报,张贴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北京市委、府右街、西单菜市场、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宿舍、石景山钢铁厂、颐和园门口、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门口、西直门里、国务院接待室门口等处。第二天又张贴在东四人民市场门口、北京火车站和景山后街军委宿舍西楼等处。 1966年12月7日舒赛被捕。1969年10月,北京的大批未决犯被转移到山西,她也在其中。1971年5月24日舒赛死于山西隰县,终年五十四岁。1987年获平反昭雪。
巾帼英雄舒赛
